书城投资二三十岁要懂的经济学诡计
484900000028

第28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需要的是被挖掘和被运用 (1)

第十一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需要的是被挖掘和被运用 (1)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原理本来是国际贸易学中的重要概念,现在广泛的用在各种竞争合作的比较当中,而不仅仅是企业间贸易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城市的功能定位,国际的经济合作,求职者之间的能力比较,公司之间的发展能力比较,等等,任何可能发生比较和差异的地方都能用到比较优势原理。

·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比较其他国家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去交换别国生产的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并因此获得比较利益。

杨振宁也有“死穴”:不比绝对优势,只比比较优势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个人做两件事都比另一个人好,仍然需要分工做事而后对等交易,这样双方都因充分发挥相对比较优势而获益。

下面这两道题你能回答出来么:

假设李艾比王艾会理财,王艾的推销才能非常差,李艾比王艾会推销产品。那在李艾和王艾的小团队中,谁该去理财谁该去推销呢?

假设中国的彩电制造技术比越南强,越南的电脑制作工艺非常差,中国的电脑制作工艺比越南好,那中国和越南的彩电和电脑业务,谁该向谁出口或进口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经济学上,比较优势主要是用来衡量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否则一个人就会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人将在另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与比较优势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经济学名词——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很好理解,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贸易方在某项事物处理或商品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上例中的李艾比王艾会理财,就是李艾在理财方面有绝对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李艾一定要去理财。因为李艾在推销上也有绝对优势,而王艾在理财和推销上都处于劣势。那难道理财与推销两项工作都由李艾来完成吗?经济学家一定不赞成。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个人做两件事都比另一个人好,仍然需要分工做事而后对等交易,这样双方都因充分发挥相对比较优势而获益。

虽然王艾的理财和推销都不好,但他的推销才能更差,所以理财是王艾的比较优势,所以,为了团队的总体利益,李艾只能忍痛割爱,将理财交与王艾,自己去做推销。

同理,中国在生产彩电和电脑上都有绝对优势,但在电脑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更大,因为越南生产电脑技术很差,所以,在中越贸易中是中国向越南出口电脑,越南向中国出口彩电。可见,两国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

同时,比较优势的原理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实施逞能或者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对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国家或个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所谓强者,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自身利益,强者一定会留一定资源给弱者。就像“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将自己较擅长的方面发挥到极致。

杨振宁曾在芝加哥大学做实验物理的研究,然而他的研究工作并不太顺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能力却成了杨振宁的死穴。他自幼便是左撇子,好不容易才被母亲纠正过来。

关于杨振宁的笨手笨脚有个笑话:杨振宁小时候曾用泥捏了一只鸡,拿给父母看,杨武之夫妇为了鼓励他,夸奖说:“这支藕做得真不错!”而在芝加哥大学,“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话,更是一直流传至今。杨振宁后来在他的导师特勒的建议下,转攻理论物理学。

1957年,因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可见,如杨振宁这样的大科学家,也有非常不擅长的方面,也因此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但他及时地纠正自己的失误,从事较擅长的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同样,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甚至每个国家也一样,都有所长有所短,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有效率,从而让整个社会可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经济福利也会有所增加。

现在,比较优势已经更广泛地用在各种竞争合作中,而不仅仅是企业竞争或贸易中,例如,城市的功能定位,国际的经济合作,求职者之间的能力比较,公司的发展方向,等等,就是任何可能发生比较和差异的地方都能用到比较优势原理。

哈佛“尖子生”职场“落难”记,明星员工首先属于团队一分子

Sheldon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是哈佛大学里令人羡慕的“尖子生”。或许因为他太优秀了,在他眼里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一提。

Sheldon非常骄傲,特立独行,看不起周围同学,甚至包括某些教授,为人处世极为挑剔。一次,有同学向他借了一本书,书还回来时弄破了一点,虽然那位同学一再向他表示道歉,但Sheldon仍然无法原谅他,再也不理睬那个同学了。

渐渐地,Sheldon成了同学眼中的“怪人”,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当然,这并没有阻碍Sheldon在学业上的成功。他依旧功课门门优秀,年年获奖学金,代表学校参加过国际性竞赛并获得奖项,是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的难得的“天才”。

Sheldon以优异成绩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大公司。他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但上班后的生活不像学校里那样简单,每天都要和上司、同事、客户等打交道。Sheldon感到十分厌烦。因为他仍抱着挑剔的心理对待人际关系,对他人的弱点非常敏感。

毕竟,Sheldon太优秀了,很少有人能和他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他对别人的挑剔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成厌恶。他讨厌平庸的同事、低能的上司,有时甚至说不清原因地对他人感到厌恶。

长此以往,Sheldon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经常与同事闹得不可开交,终于有一天,Sheldon变成一个无人理睬的人。上司不再派给他任务,同事们像躲瘟疫一样远离他,他走投无路,被迫写了辞职书,结果马上得到批准。

随后,Sheldon又应聘了四、五家单位,没有一个令他感到满意。这位原本前途远大的青年,变得越来越苦闷,形单影只。在巨大的煎熬下,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被送入了一家精神病医院。

Sheldon的悲剧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很多某方面有卓越才能的人,周围的领导或同事就对他其他方面的弱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家是某方面的天才嘛!”

于是,很多“天才”式的人物在公司内或者遵章守纪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或者恃宠而骄,人际关系紧张,并因此让其他同事对公司法纪律怀疑态度,江郎才尽的悲剧上演在“天才”式人物身上。

学业方面的优势是Sheldon这类人的比较优势,但他的失误之处就在于过分夸大自己比较优势的作用,“凭比较优势横走天下”,忽视自己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其实,从管理上来讲,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综合实力,不在于他的比较优势,而是比较劣势,这就是“木桶效应”所讲的那样,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此又称为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

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水桶才可以盛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谁就不可能是满的。而随着“木桶效应”应用的场合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个由许多木板所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团队,也可象征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故事中的Sheldon虽然他的学业才能非常突出,其比较优势非常突出,但其人际交往能力非常弱,是其比较优势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为负数,它“所盛的水”当然非常少;而他别的同学或同事可能学业上的能力没有他突出,但其的其他能力要比Sheldon高许多,其各个木板之间的差别不会太大,所以其“所盛的水”要比Sheldon多,在此情况下,Sheldon被淘汰也就不足为奇了。

工作生活中,任何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如何不让比较劣势拉我们的后腿呢?或许华讯的这个例子可以供你参考。

有一个华讯员工,由于与主管的关系不太好,工作时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从而忧心忡忡、兴致不高。刚巧,摩托罗拉公司需要从华讯借调一名技术人员去协助他们搞市场服务。于是,华讯的总经理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这位员工去。这位员工很高兴,觉得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拳脚的机会。去之前,总经理只对那位员工简单交代了几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们个人。怎样做,不用我教。如果觉得顶不住了,打个电话回来。”

一个月后,摩托罗拉公司打来电话:“你派出的兵还真棒!”“我还有更好的呢!”华讯的总经理在不忘推销公司的同时,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位员工回来后,部门主管也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后来,这位员工对华讯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个团队中的综合实力,不取决于“明星员工”的实力,而在于“非明星员工”的水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华讯对“非明星员工”的激励,让“非明星员工”的“短板”慢慢变长,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实力,效果大大超过对“明星员工”的激励。可见,人力管理不能局限于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而应把所有人融合在团队里,科学配置,木板的高低与否有时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如何组织的问题。

你耕田来我织布:不是谁该做家务,而是谁比较适合做家务

女人适合采集,男人适合打猎,所以女人的比较优势是持家,而男人的比较优势是养家。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其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段唱词为人们所熟悉: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唱词蕴涵了一定的经济学原理,这就是家庭劳动分工。

在传统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劳动分工,其实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或许早在男耕女织的年代,人类就已深谙“比较优势”之原理。

女人适合采集,男人适合打猎,所以女人的比较优势是持家,而男人的比较优势是养家。如果所有的比较优势都能这么容易辨别的话,那比较优势原理也不会在世界上引起非常强烈的反响。其实,比较优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夫妻之间的分工严格而明确,在生产劳动中,丈夫为支柱,而在家务劳动中,妻子为主力,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至今也没有太多改变。

据统计,在我国的城市家庭中用于家务劳动的日平均时间里,女性居民至少要比男性居民多劳动近两个半小时。但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女性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她们根本无法承担全部的家务。有人开始思考:这种传统的分工是否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是根据人们的生理特征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吗?男子就不能做家务吗?

我们不妨用经济学中的原理来看一下。根据古典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倘若某人在从事一种劳务的时候,其机会成本低于其他人从事此项劳务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他在从事该劳务上就具有比较优势。此外,和比较优势相对照还有一个绝对优势。下面的例子能形象地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村子里有一个鞋匠一个裁缝,本来两人关系不错,鞋匠要穿衣服了就会去找裁缝,而裁缝需要换一双鞋子就会去找鞋匠,两人分工明确,互惠互利。然而有一天,不知为什么原因,两人吵了架谁也不理谁。鞋匠自己做衣服,费了布,不合身;裁缝自己做鞋子,费时间,不合脚。两人感到这样下去对谁也没好处,找个机会和解了。以后裁缝穿鞋子找鞋匠,鞋匠穿衣服找裁缝,大家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