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元帅叶剑英
4837900000009

第9章 东征之役(2)

叶剑英早就对旧县衙办案不公,十分反感。在梅县执政后亲自察看监狱,了解案情,平反冤案。他十分关心发展教育事业,为解决学艺中学办学经费,决定由政府出面,通令全县征收生猪屠宰税,全部用来资助学艺中学。

雁洋故里的亲人们听说叶剑英当了县长,奔走相告,都为叶家出了个县官而自豪。他的几个远房伯父想让他给安排在县府当差。叶剑英耐心地对他们说:封建时代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谁家出了个当官的,亲朋故旧全都沾恩带惠,坐享荣华。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是实行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政府,与过去的县衙完全不同,不能随便安插人,请伯父们谅解。

伯父们还是通情达理的。但也有个别亲属想不通,在叶家祠堂内贴出了一首表示不满的打油诗:

虎头山上英雄树,

英雄树开英雄花。

花开时节蕾满树,

为何不见花接花。

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叶剑英为官清廉的风貌。

叶剑英并不是不近情理的人,他对贫苦乡亲的困难总是极力想法帮助解决。雁洋有个叫赖宾庭的人,家庭负担重,被迫向一个乡绅借高利贷,因还不起钱,跑到南洋躲债。有人劝他的妻子“钓两尾鱼”到县政府去找县长。叶剑英见了,让她把鱼带回去自己吃,随即派人找来那个乡绅,申斥他放高利贷是不合法的,指出只能按正常利息还本付息。乡绅只好同意。赖宾庭的妻子十分感激,告诉她的子女世世代代不要忘了叶县长的恩德。直到现在,赖家后辈们还时常向人们讲起当年叶县长帮助他家渡过难关的故事。

在离梅县县城东北140里处的王寿山广福寺里,有个无恶不作的恶僧。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因其常用银两疏通官府,一直逍遥法外。当地受害乡民听说来了“革命县长”,就联名到县府投诉。那个恶僧听说此事,特意派人给县长送来300块光洋。叶剑英知道后,严斥道:“别说300块,就是3万块大洋也休想打动我!”令人将光洋悉数退回。接着,他根据县政府调查得到的确凿证据,下令将那恶僧捉拿归案,并召开公审大会,当场正法。民众拍手称快,一些土豪劣绅则闻风丧胆。

叶剑英在梅县执政期间,在繁忙的军政事务之余,还深入底层体察民情。一次,他到乡下访问,听到一个老同学说,县府有人正在用公款起屋。他回到县府一查,果然发现有个协助他料理财务的人挪用公款100多块光洋给自家盖房子。叶剑英立即召集政府有关人员讲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明政府人员要革除时弊,廉洁奉公的道理。那个挪用公款起屋的人自感惭愧,会后立即把100多块银元退回来,并向叶县长作了检查。叶剑英厉行德政,除暴安良,不受贿、不收礼的事很快在梅县传开,远近的民众都说他是个革命的“清官”。

叶剑英不仅实行廉政,而且治军也很严。他每天工作无论多么紧张,总要抽出时间去巡查军队驻扎情况,一来关心部队生活,二来检查纪律情况。有一天,他巡查营房时,发现有个营长占用了房东准备娶儿媳的“洞房”。他找到那个营长,以严肃又和蔼的口气劝他搬家,说:“如果找不到地方,可以搬到我住的地方去。”说得这位营长面红耳赤,心悦诚服地搬出了“洞房”。还有一次,他微服出访,碰到一老一少,反映有个连队压价买粮。他立即找到那个连队,让他们把少付的钱送还卖粮老人。

在叶剑英的整顿下,二师驻军秋毫无犯,爱护百姓,受到梅县民众的交口称赞。

五痛悼张民达师长

1925年3月,正当叶剑英在梅县励精图治之际,从潮州传来了师长张民达不幸遇难的消息。叶剑英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他急忙安排了一下政务和军务,火速赶往潮州,处理张民达的丧事。

叶剑英到达潮州以后,方知张民达是坐船去汕头途经潮州湘子桥时,舟覆殉难。因水深流急,张民达的遗体尚未找到。叶剑英一面派人继续寻找遗体,妥善处理烈士的善后事宜,一面整饬队伍,安抚军心。

第二年春,叶剑英接到张民达遗孀邓淑贤的来信,得知张民达遗骸已在韩江下游找到,悲怀之余,总算得到一点安慰。他想起同张民达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提笔直接向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写了《请褒恤张故师长》的呈文。在呈文中,他满怀深情地追述了张民达的革命业绩,写道:

“张故师长平生笃信主义,确为先总理之信徒,其勇敢无畏,又为革命党之健将。……十四年春,复举东征,召集全师鼓励杀敌,有进无退,猛攻猛进,为唯一作战方案。故第二师为东征先锋军焉。石滩、淡水、海丰、潮州、昭隍、梅县、蕉岭诸役,均督率所部,奋厉扑进,所向披靡。”

呈文的后半部对张民达的革命精神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故师长少年留学南洋,与军旅之事,虽非夙习,而不爱钱,不怕死,不应酬,无嗜好;只知有党,不知有身;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只知有公理,不知有私情。其治军也,与士卒同甘苦,百折不挠。其应敌也,虽遇至难极险,而态度雍容,若克事然。其成功也,谈笑出之,视为寻常,无足措意焉者,洵为近代将官难能而罕睹,殆天生一具革命军人模范者也。”在呈文最后提出了褒恤的请求:“张民达生平不治家产,殁后两月遗腹生一女,孤寡茕茕,凄侧堪伤,可否援照将官阵亡条例,厚仪饰终典礼,从优褒恤遗属。并将生平信行及战绩,宣付国史之处。”

后来,国民政府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叶剑英继续关心着张民达及其遗属的褒恤事宜。1952年,他在广东主政时,特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给予张民达以烈士称号,重整烈士的故居和陵墓,并按时给烈士的妻、女发抚恤金。烈士遗属对此一直十分感激。

六平息香洲兵变

1925年4月,叶剑英奉广东留守府和粤军司令部电召,从潮州到达广州商讨防范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事宜。4月27日,他忽然接到香洲独立营发生兵变的消息,感到十分吃惊和愤慨。

原来,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勾结驻石岐(今中山县)的粤军团长古鼎华,与隐藏在独立营内的一小撮反动分子,经过一段时间密谋,于26日夜发动叛乱,将思想进步的陈雨荣、李公剑等25位军官、士兵全部杀害了。他们还把刚运到的军饷劫走,运到坦州给土匪头子,壮大土匪武装,然后再折回湾仔逃往澳门去了。

叶剑英闻讯立即乘舰到达香洲,一面安抚群众,整顿队伍,收殓遇害烈士的遗体,一面迅即与澳门当局联系,派人捕获罪犯。几天后,10余名歹徒被引渡归案,正法示众。

为了缅怀烈士,独立营和香洲民众把死难烈士安葬于香洲狮山之阳。与此同时,叶剑英与邓良发起成立崇义社狮山保管委员会,筹集资金兴建烈士墓。香洲群众代表甘湖、甘金星等人联络群众90多人参加,后来发展到几百人。叶剑英亲自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沉痛哀悼死难烈士。参加追悼会的有驻军全体官兵和各界群众,学生600多人。叶剑英要求官兵们安定情绪,坚守岗位,继续为革命效力。

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香洲兵变平息了,善后事宜基本结束。5月,香洲独立营奉命改编为新编团,叶剑英兼任团长。不久杨、刘叛乱告急,叶剑英奉命离开香洲,返回二师。他率部日夜兼程,从东江向石滩进发,参加平叛作战。他指挥部队配合黄埔校军,在瘦狗岭,白云山一带向叛军发起猛烈攻击,将敌击溃。

1925年8月,前线战事稍平。这时,香洲烈士墓即将竣工,叶剑英应狮山保管委员会之请,为烈士墓园中的赍志亭撰写了碑记。他慷慨悲愤地写道:

“世上论兵变者有三:曰中反间;曰上虐下,曰索饷糈。方其未变也,蒸郁酝酿,波澜回涌;及已变也,焚掳劫杀,横决溃崩,莫之能御。数年来盖数数睹矣!而我香洲之变,无一于是也。呜呼恸哉!……死难之士,皆吾党英俊杰出之才,其志趣之高尚,气概之雄迈,操守之坚贞,精神之伟壮,诚难能而可贵者。今皆赍志而终,不克见其短衣匹马,尽节疆场,杀贼立功,重光家国,其恸何如!嘻!世路崎岖,人心叵测,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见有贤智之高出己者,曾不思见贤思齐,而反忌其有所建树,不惜牺牲家国之英才,而讳人之功业莫出乎己上也。此其人之不肖,宁为天地之所容,鬼神之所许耶?悲世事之变幻,痛亡友之冤抑,伤人心之莫问,因刊石而记之。后之来者亦将不胜悲叹!……”

赍志亭竣工后,叶剑英于10月3日在香洲与各界人士一起,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并填写了一首《满江红·香洲烈士》词,对烈士表示深切悼念。词曰:

镇海狮山,突兀处,英雄埋骨。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到而今堕泪忍成碑,肝肠裂。

革命史,人湮没;革命党,当流血。看搀枪满地,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

叶剑英还布置新编团收集清理烈士遗物,指派专人送给烈士家属,同时还送去经叶剑英签名的“烈士墓全貌”、“追悼会”、“烈士遗容”3幅照片,以及金戒指1只,大洋100元作为抚恤慰问。他亲自将梅县籍的17位烈士的遗物护送到梅县,并登门拜访了附近的李公剑等几家烈属。参谋陈雨荣是叶剑英的结拜兄弟,牺牲时家里遗下母亲和妻儿。他母亲因受刺激,神经失常。他的妻子房礼妹既要侍奉婆母,又要抚养两个幼儿,生活十分困难。叶剑英不断接济他们;直到烈士的一对女儿长大成人。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时,每年都去看望守陵的甘湖伯,凭吊香洲墓。并热心关照当年同他一起奋战过的烈士的遗孤。1980年,叶剑英回故乡时,听说房礼妹尚健在,便亲切地接见了她。房礼妹将叶剑英55年前送给她的唯一的一张烈士照片又送给叶剑英。叶剑英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照片,不禁热泪盈眶。叶剑英离开故乡时,专门派人给房礼妹送去100元钱,并附一封短信。信中写道:“送上人民币一百元,聊为补贴家用,相信随着祖国四个现代化的迅速实现,家庭之困难必能逐步得到解决,望烈士之后人当继承遗志,为这一伟大的事业多做贡献。”

七二次东征

1925年夏,粤军第二师从东征前线回师,参加平定了杨、刘之乱。这时,由于师长张民达的意外遇难,许多“官迷”觊觎师长宝座,屡屡制造事端。叶剑英素以淡泊明志,与二师司令部人员、后方主任侯山等团结合作,支撑局面。侯山由于同叶剑英关系密切,不幸被一个叫“黑鬼宋”的军官暗杀。叶剑英受命接替侯山管理两广盐场,担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代办的职务,负责稽查香洲一线的过往兵舰和商船。他在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将所收盐税款全部交公,用作军费,个人从不动用分文。

1925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中国国民党把广东的大元帅制政府改组成委员制的国民政府。8月将广东的各系军队仿效苏联红军建制,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5个军。蒋介石任第一军军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所在部队合并到第一军,他仍担任新编团团长兼两广盐务缉私处代办。

这期间,国民党内部左派与右派之间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在国民党右派的策划下,8月20日,廖仲恺遭到凶手的暗杀,以身殉国。廖的被害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愤怒,对他的悼念形成了一场革命斗争。叶剑英对廖先生的遇害,悲愤交加,发誓为廖先生报仇雪恨。他登门去看望廖夫人何香凝和年少的廖梦醒,廖承志姐弟,表示亲切慰问。他代表新编团全体官兵参加丧礼,并送上一副亲笔书写的挽联:

念载尽忠党国,宏济时艰,赫奕大名满海内;

崇朝遭狙云亡,天柱遽折,愁云暗淡笼羊城。

廖仲恺被害后,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右派分子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叶剑英对右派分子十分鄙视,坚持为确定的革命目标奋斗。1925年9月他为老同学张国森所著《云南讲武学校华侨同学旋粤记》写序,充分表现了他的志向和情操。这篇序言写道:

“吾粤华侨留滇同学,先后归粤达三百人,尚无机会统一思想,向同一目标为吾党奋斗。类皆各尽所能,以供党务,扬镳分道,无畏至尊,年来事迹,莫之稽也。同学张君国森热心党务,辑留滇同学旋粤记成,以示余日:为我序之。剑英忝辱同袍,返粤五年,勉随诸君子后,鸡呜铁马,未渡黄河,社鼠城狐,依然窥伺。观吾同学为党奔驰于海内海外,以宣传为贡者,惭何可言。夫吾党革命尚未成功也,愿吾同学,手旋粤记而读之,益期奋勉党事,庶几此记可以赓续成之。安知夫英雄轶事,不为他年考据家之津梁乎!”

在此期间,窜逃闽赣边境的陈炯明,乘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杨、刘,清理廖案之机,重新纠集各路叛军约4万多人再次窜回韩江、东江地区,横行肆虐,荼毒生灵。一度归顺过来的杨坤如再度叛附陈炯明,盘踞惠州。而盘踞广东南路的邓本殷等叛军亦伺机蠢动,企图东西联合,夹攻广州。在这种形势下,国民政府命令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叶剑英率新编团,同张发奎的独立旅和张民达、许济旧部一起,随东征主力第一军,向东江进发。

叶剑英率部作战,于10月初进占淡水。他奉国民政府命令将所部改为党军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旋即奉命返回惠州及博罗等处作战。当时的《广州民国日报》于10月26日作了如下报道:“前建国粤军第二师叶参谋长剑英将所部新编团出发前方,业经前报。兹查叶氏抵淡水后,即奉国民政府命令,将所部改为党军第一支队,以叶为支队司令。同时蒋总指挥并以我军右翼,着着胜利,兵力十分充足,特准叶司令率所部回驻惠州城及博罗等处,加入中路作战。叶奉令后,已率部队开抵惠城候令进取云。”

据东征老战士刘耀枢回忆,10月13日,叶剑英率部配合友邻部队攻克惠州后,奉命留守惠州、博罗一带维持治安。11月,东江平定,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统一。

在两次东征中,蒋介石知道叶剑英文武双全,能攻善守,是个“儒将”,便于12月电令调其任嫡系部队教导师的团长。1926年1月12日《广州民国日报》上曾披露:“东征军第一支队队长叶剑英,于前次奉命出发东江,对于讨逆,颇著劳绩,现在粤局既已统一,临时名义,极应取消。前经蒋总指挥委叶氏为教导师第二团团长。”不久,教导师改为二十师,叶剑英被提升为副师长。

1925年,对叶剑英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在军事上大展宏图,发挥出了杰出的才能。两次东征中,他不仅与苏联军事顾问加伦、罗加乔夫等亲密合作,朝夕相处,而且时常接触周恩来,在思想上深受其影响。同时,他还结识了徐彬如(广东大学中共地下总支书记)、熊锐以及包惠僧(教导师党代表)等共产党员,向他们借阅马列主义的书籍,请教时局和理论问题,对共产主义有了更多的理解。徐彬如回忆说,东征以后,叶剑英越来越靠近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