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元帅叶剑英
4837900000050

第50章 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工作(1)

一从延安到临县三交镇

叶剑英从北平回到延安的时候,延安城正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战争气氛之中。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由于无力继续进行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便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中共中央面对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决定主动放弃延安。中央指定叶剑英、杨尚昆负责驻延安各机关撤退的组织指挥工作。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在西北野战部队的掩护下,全部撤离延安。同时,任弼时电告晋绥军区的贺龙和李井泉,中央直属队将转移到晋西北。

3月29日;中共中央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各项工作。随后,中共十央又决定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在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3月下旬,叶剑英东渡黄河,前往晋西北地区。从延安撤退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3000余人,经过艰苦行军,至4月上旬陆续到达山西省临县三交镇双塔村及其附近的10多个村庄。

三交是一座山乡小镇,东倚吕梁山脉,西临滚滚黄河,是山西省通往陕西省的要冲之一。三交又是1941年即被八路军解放的老解放区,人民群众觉悟高,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听说中央机关要来,他们主动腾出窑洞,准备物资,热情迎接。4月2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贺龙、叶剑英在三交开会,讨论中央工委、后委的工作。这次讨论的问题,由周恩来回陕北同毛泽东、任弼时研究后确定了下来。

叶剑英、杨尚昆等领导的中央后方委员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摊子。它包括:军委总参谋部一、二、三局一部分,军委总卫生部,中央办公厅、城工部、交际处、外事组、立法委员会、妇委、工委等部分单位以及中央警卫团的一小部分,还有烈士家属等。以后,从国民党统治区撤回的干部,也陆续到达三交。中央后委领导的人员最多时达5000余人。

中央和军委机关撤到三交以后,许多人听到革命圣地延安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听不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消息,一时不了解战局的发展,十分焦急。针对这种情况,叶剑英立即决定给后委的干部们作一次形势报告。

4月的一天下午,后委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听说叶“参座”作报告,一个个急切地涌进会场,坐在老槐树底下静候。不多时,叶剑英来到会场。他举起双手向大家致意,并告诉大家,毛主席很好,中央的领导同志们都很好,他们仍转战在陕北。接着,他介绍了解放军在西北和全国其他战场的战况,说:目前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我们给胡宗南留下了延安一座空城。敌人虽然进了延安,但他们背了个包袱。我们在延安附近连续打了胜仗。当然,战争是残酷的,艰难的。同志们要有精神准备,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要有胜利的信心。大家听了叶剑英的讲话,消除了自延安撤退以来笼罩在心头的沉闷情绪,受到了很大鼓舞。

为了加强对后委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叶剑英明确提出:中央机关合并后,要加强集中领导;各机关的任务,按组织系统落实;加强组织纪律性,纠正某些散漫的现象;充实业务人员,减少杂务人员;各机关只开展补助性、供给性的生产,使工作人员集中精力从事工作;适当地、妥贴地安置老弱,幼小、疾病人员,减少工作机关的负担。为此,特设中央直属纵队管理处,在中央副秘书长直接指导下,统一管理中央直属机关的供给、卫生、党务、教育、行政各事项,形成一个行政管理系统。后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致赞同叶剑英的意见。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后委的组织系统很快进行了调整和整顿,统一了领导。接着,叶剑英要求各部门立即恢复业务工作,并向军委机关提出一些题目,责成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这些专题主要是:自延安到临县的行军总结;保卫工作;保密工作;情报保障;通信联络;后勤供应保障等。尔后,叶剑英多次主持后委领导同志开会,对上述题目逐个进行研究讨论。参加讨论的除后委负责人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不久到中央工委工作)等人外,还有帅孟奇、戴镜元、王诤等。经过多次讨论,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各部门迅速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起来。

二中央的“耳目”

中央后委的首要任务,是协助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为此,既要担负中央的后方保障工作,更要做好参谋部的工作。叶剑英在统筹后委全面工作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领导军委总参谋部的工作上。总参谋部机关除留下少数机构和人员跟随中央前委以外,大部分都撤到了三交,由中央后委领导和指挥。中央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要了解全国的战争动态和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主要靠后委提供情报。中央同全国各战略区的通讯联络,也主要靠后委保障。因此,后委的任务十分繁重。叶剑英十分重视情报工作,他说:情报是指挥员定下作战决心的重要依据,后委要充分;利用电台集中和驻地固定的有利条件,为中央做好情报工作。他经常听取情报部门的汇报,及时给予指示。1947年5月18日,叶剑英在听取情报工作负责人戴镜元的汇报后,作了,明确指不。他说:情报工作的方针,应以抓战略侦察为主。要加强对国民党中央重要的军事部门、特务系统和各大战区的侦察,注意收集战略性的情报。按照叶剑英这一指示,情报部门立即对工作作了调整和部署。他们想方设法克服许多困难,完成任务。电源不足,就采用手摇马达发电。设备性能差,就想办法进行改善。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们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0多部电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叶剑英到情报部门驻地检查工作,发现有些电台架设方向不对,便对戴镜元说:电台这样架设,不利于对敌工作。戴镜元很快同工作人员作了研究,大家都觉得“参座”的意见提得好,立即对电台的位置重新作了调整。叶剑英还提出情报部门每天收集的情报,要及时报告给他,同时编一个军政情况汇报,及时通报给中央的毛、刘、周、朱、任5位领导。6月5日,叶剑英又指示戴镜元,通知各大区野战军的情报分支机构,要把所得的情报,每3天或者5天向总部汇报一次,以便总部全面地加以综合整编,上报中央和军委。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全军性的情报网。有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叶剑英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中央报告。如1947年6月12日,他向正在陕北天赐湾驻扎的中央前委报告,追击中央前委的国民党军董钊部整编第一军,已到巡检司、马家台一带,前委机关西去如受阻,建议往杨桥畔之东南、青阳岔以北之线东向小理河。中央前委机关随后重返小理河一带,并在此驻扎一个半月,举行了著名的小河村会议。6月22日这天,他又两次致电中央,报告获得的国民党在沈阳、长春的军队准备增援四平街国民党守军的计划。

后委的情报工作不仅保证了中央和军委耳聪目明,有效地进行指挥,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1947年6至8月,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军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等战略性作战行动,情报部门先后及时提供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兵力配置和蒋介石对战局的判断等极有价值的情报,使中央和刘伯承、邓小平在明了敌情我情的情况下,及时定下决心,正确选择战机和作战方向,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等各个战场的重要作战,情报部门也都及时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因而受到中央和各战区指挥员的赞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就不止一次地说:总参情报部门的情报搞得及时准确。邓小平直到1975年,还没有忘记情报部门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功劳。这年4月,他见到戴镜元时,感慨地说:我们在解放战争时期情报工作做得好,对敌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讯联络,是总参谋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叶剑英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他要求通信部门的同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中央和各地通讯联络的畅通,不能出任何差错。中央军委的电台,90%以上都集中在三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绝大多数都由后委转达。各战略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的许多电报,也是由后委向中央转报的。根据中央的指示,后委还负责各战区的经验交流。各野战军的作战经验总结,绝大部分都先送到中央后委,再由后委整理上报中央,或介绍给各战略区。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许多部队迫切需要了解城市攻坚作战经验。叶剑英指示参谋人员,及时组织总结和介绍了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等战役的经验。1947年底,陈毅去陕北参加中央会议,途经三交时,叶剑英请他介绍了华东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经验。叶剑英组织参谋部人员,认真研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及时向中央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指导方面的建议,为中央所采纳。

后委还是一个人员和物资的中转站。由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区筹措的供应中央的物资、经费,以及部分兵员,都是先集中到后委,再由后委运送给中央的。叶剑英还多次同各战略区联系,为陕北战场征召、训练新战士。1947年6月至7月,他与晋绥、晋察冀解放区联系,征召了一个团的新战士,并配足武器,经过短期训练,开往陕北。

后委为协助和保证中央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做了大量工作。正如王震回忆所说:“那时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打圈圈,彭老总带我们在前边打仗,剑英同志在山西三交的窑洞里,默默无闻地担负着中央后委工作。不只是管后方保障,更多的是做参谋部工作。每天,我们军队的行动,敌人兵团的运动,双方态势的变化,都得及时掌握,并向统帅部通报。那时,后委实际就是军委的参谋部,中央的‘耳目’,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三城工部与外事组

叶剑英在抓紧军委参谋部工作的同时,还以很大精力关注中央机关的工作。中央城工部,负责对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统筹和联络,部长由周恩来兼任,李维汉任副部长。撤离陕北时,李维汉和城工部迁到了后委。在周恩来领导下,叶剑英与李维汉具体指导了各地地下党的工作。

1947年4月29日,中央在给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的指示中说,城工部自去年底改组以后,其任务已定为:在中央规定的方针下,研讨与经管蒋管区的一切工作,并训练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干部。现在除各解放区的中央局下设城工部外,各解放区的区党委,如周围有蒋管区可进行工作的也得设城工部。5月5日,中央又发出关于蒋管区工作方针的指示,提出:要保护中国共产党及民主进步力量,以继续加紧开展人民运动;要坚持放手动员群众进行反美反蒋的方针,将公开合法的斗争与隐蔽的斗争结合起来;蒋管区城市工作,一切要从长期存在打算,以推动群众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如此,方能“配合解放区胜利,推动全国新高潮的到来。”叶剑英、李维汉组织城工部人员认真学习中央的这些指示,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具体贯彻落实。5至6月,叶剑英同李维汉及城工部人员一起,对蒋管区的农村武装斗争、统战工作、党的组织、城市斗争等问题研讨出一个提纲,报中央批准后,发给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上海分局参考。同时,还抽调了20名经过学习及土改斗争锻炼的得力干部,从7月起陆续派驻蒋管区,加强了对蒋管区斗争的领导。这期间,叶剑英与李维汉一起,多次根据中央的指示,致电香港分局方方、林平和上海分局的刘晓、刘长胜,就组织机构、游击战争、爱国民主运动等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有力地指导了党在蒋管区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