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元帅叶剑英
4837900000030

第30章 西安风云(1)

一和平密使

1936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扩大对华侵略,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蒋介石置华北和全国危亡的局势于不顾,仍然顽固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退让;一方面继续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大肆镇压各地的爱国进步力量。举国上下人心激愤,民怨沸腾。

张学良,杨虎城和他们统率下的东北军、十七路军广大官兵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抗日的主张,不仅不予理睬,反而步步进逼,强迫他们向陕甘根据地进攻,限期“剿灭”红军。压力愈大,反抗愈烈。张、杨此时除继续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刘鼎等保持频繁的接触外,还在西安成立了“西北抗日救国会”、“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广泛动员西北进步士绅参加抗。日。并于6月底,在王曲成立军官训练团,让共产党员刘澜波和一些进步人士讲课,向军官们灌输抗日思想。张、杨还派出代表分头向广西的李宗仁、山东的韩复榘、河北的宋哲元、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山西的阎锡山、新疆的盛世才等各地方实力派进行联络,宣传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7月,张学良与中共代表密谈,磋商建立东北军、十七路军与中共联合抗日的“西北国防政府”。张学良几次提出,希望中共中央再派一些党和红军的高级代表去西安共同商讨进一步联合抗日问题。8月9日,毛泽东、周恩来等致函张学良,建议“兄部须立即准备配合红军选定九、十月间有利时机,决心发动抗日局面”,并表示准备派叶剑英等到西安同刘鼎一起协助张学良工作。8月13日,毛泽东致函杨虎城,写道:“先生同意联合战线,盛情可感。……先生之一切顾虑与困难,敝方均愿代为设计,务使先生及贵军全部立于无损有益之地位。”就是在中共中央和张、杨携手力促实现西北联合抗日局面的大背景下,中央决定派阅历丰富、多谋善断且对东北军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叶剑英参谋长前去西安。

8月17日,中共中央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改为洛川工委,叶剑英任书记,刘道生、欧阳钦、左洪涛、李仲英为委员,并决定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常驻代表密赴西安,进一步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和整个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叶剑英受命后,经过一段准备,于8月底9月初,同汪锋、潘汉年、边章伍、彭雪枫、刘克东等10多人从保安动身去西安。他们中间,有的是随叶剑英一道去西安做工作的,有的则是经西安转往他处执行其他任务。据汪锋、刘克东回忆,他们一行先在廓县(今为富县)进出边区的联络站集中,成立了临时支部,叶剑英为书记。从廓县到西安途中的一切安排和注意事项都由叶剑英提出,大家研究决定。进入白区前,为了安全和保密需要,他们化装成从西北考察后返回南京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谈判代表团。根据每个人的身材、形象,分别打扮成不同的模样。因为边章伍身体胖,便扮成代表团的团长,穿高级料子服,胸前佩戴圆形蓝色徽章,还挂着勋标。其他人有的扮成秘书,夹着黑色皮包,有的扮成副官,穿少校军官服,扎武装带,蹬黑皮鞋,还有的扮成参谋、士兵,叶剑英扮马佚。走路时是按团长、随从、秘书、副官、参谋、士兵的顺序,马佚走在最后。他们化完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如像“演戏”,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叶剑英严肃地说,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这“戏”一定要演好,如果露出马脚,可能有生命危险!一路上,大家按照叶剑英的吩咐办事,遵守纪律,互相关照。汪锋负责办“外交”,小心谨慎,巧于应付。经过一天行军,在事先约定的地点和东北军的“内线”接上了头,然后,换乘一辆汽车,赶往西安。

二张公馆的“座上客”

当时,蒋介石派到西安的特务、宪兵很多,特务活动尤其猖獗,张学良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中。张学良对于叶剑英的到来非常重视,事先对安全保卫工作作了周密的布置,在生活方面也作了精细的安排,让叶剑英住在他的副官、卫队营长孙铭九的家里。据孙铭九回忆,张向孙叮嘱:来人身系重任,无事不准打扰,要绝对保证安全,并提供一切方便。孙家距张学良的公馆不远,在金家巷的前面,是个小四合院。孙铭九安排叶剑英住进西厢房以后,特意叮嘱妻子:副司令交代,这位先生是个“重要人物”,要细心照顾,最要紧的是,不要让外人到这个房子里来,有什么事,一定要经过我。孙还向门卫说,这位先生是他的亲戚,出入随便,不准阻拦,更不允许跟踪!所以,当时外界几乎无人知道红军有个高级将领住在他家里。叶剑英住在孙家,仍然保持着红军的老传统,生活很朴素。他身着长袍或中山装,风度翩翩,和蔼可亲,俨然一副学者气度。他深居简出,谦虚谨慎,无事从不打扰孙家。孙的妻子后来知道了叶剑英的真实身份,想到他生活是那样简朴,深有感触地对孙铭九说:“这样的人,在东北军中是找不到的!”

叶剑英在西安期间,因地下隐蔽工作需要,曾一度转移到红军秘密联络点王政家安居巷甲17号(现为1号)居住。

叶剑英在西安肩负着重大使命。在临行之前,党中央赋予他的主要任务是:(一)筹划组织西北国防政府;(二)组织建立抗日联军;(三)培养训练东北军内部的进步力量,组织有抗日思想的青年学生充当东北军的下级干部;(四)及时商议处理有关中共中央、红军和东北军之间的重要问题,等等。这些任务根据形势的发展,后来虽有变化,但始终坚持实行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

10月5日,叶剑英与张学良会谈。他详细介绍了,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公开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的政治背景,说明中共在对待蒋介石问题上,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是根据国内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重大政策变动,这也是接受了张将军的意见。一向主张“劝蒋联蒋抗日”的张学良听完叶剑英的这番解释后,十分高兴,表示今后要更多地承担劝蒋抗日的工作。接着,双方就迅速停止内战、联合抗日问题交换意见。叶剑英将随身带来的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救亡协定草案交给张学良。这个草案是在国民党代表与中共代表潘汉年经过几次秘密接触后,由中共中央为联蒋抗日而提出的。经叶剑英提议,张学良表示同意,再由他这个渠道向蒋介石转交协定草案。但是,他要求叶剑英以毛泽东、周恩来的名义给他写一封信,以作为他向蒋介石转递时的依据。叶剑英经电请中央同意后,立即补写了由毛、周署名的给张学良的信。信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向红军进攻,不拦阻红军抗日去路与不侵犯红军抗日后方,我们首先实行停止向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以此作为我们停战抗日的坚决表示。”信中最后希望张学良“将敝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张学良接信后,表示将尽快把抗日救亡协定草案连同此信转给蒋介石。

叶剑英与张学良继续商谈关于红军与东北军联合抗日的作战计划问题。张学良对中共中央拟定的红军抵抗日军的战略计划表示同意,并表示东北军将予以配合。他决定将六十七军集结于固原地区,五十一军集结于庆阳一带,一○五师驻守平凉,以便在必要时与红军协同作战。

在商谈中,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交代,向张学良提出借款5万元,另给解决1万套棉衣的要求。张学良表示,借款的事,将努力去办。棉衣问题,马上可以解决,只是不便直接送往红区。他提出,可先派车从西安送往兰州方向,再由红军在半路上取走。叶剑英对张学且如此爽快与机警深表钦佩。

经过几天的会谈,双方就一些重要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叶剑英将会谈结果及时报告毛泽东、周恩来,并于10月10日派刘向三给中央送去张学良的5万元借款。以后又给红军分批转送去御寒冬衣。

帮助张学良整顿改造东北军部队,这是党赋予叶剑英赴西安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叶剑英与张学良交谈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时,东北军的军官队伍比较老化,不少官兵思想陈旧,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很复杂。张学良对下属部队这些弊病深有痛感,准备通过整顿使部队尽快实现年轻化、精锐化。但如何进行整顿,却没有想出明确的办法。他非常希望叶剑英能为他出谋献策。叶剑英了解了东北军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向张学良提出,整顿改造部队,除做必要的人员调整外,重在思想方面的训导,并提出了加强部队政训工作的组织措施和具体意见。他的意见为张学良所采纳,并受到高度赞赏。著名记者范长江后来在《陕北之行》一文中这样写道:“叶剑英曾应张学良之邀,秘密来西安,住张学良公馆附近,与张学良研究东北军的改造问题。叶对于东北军的政训工作提出意见,他的说法很使张学良受影响。”

叶剑英在西安还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帮助张学良解决“燃眉之急”,缓和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以应付复杂局势。10月中旬,彭德怀率领的红军部队在宁夏固原地区李旺堡包围了马鸿宾的骑兵二○七团,蒋介石急令张学良派东北军前去解围。张学良急得团团转,只好求助于叶剑英。叶剑英考虑到,这是进一步争取东北军、开辟西北交通线的一个好时机,应当帮一帮张学良。于是,他于13日、14日连续发电报给毛泽东,转运张学良的意见,建议:(一)应允张的要求,放出被我军包围的马部骑兵团;(二)允许东北军刘多荃的一○五师按规定时间前去接应;(三)我军派人随带呼号密码直接与前去接应的一○五师取得联系,与该师“永远通好”;(四)李旺堡解围之后,该地区归我占领;(五)请派人与一○五师洽谈今后交通问题,开辟西北新的交通线。

毛泽东同其他中央领导人经过研究,采纳了叶剑英的建议,命彭德怀部有意放出包围在李旺堡的马部骑兵团,并让开大路,在沿途布设宣传棚迎接刘多荃的一。五师,让它接走马匪军。从此红军与该师互通友好,建立了密切联系。张学良对此事处理结果很满意,觉得共产党人“够朋友”。从而对叶剑英也更加信赖。

张学良还经常约请叶剑英在他的公馆会晤,有时由刘鼎陪同。从那以后与红军的交往也更为频繁了。到1936年冬,由于党和叶剑英在西安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张学良对共产党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使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东北军的实力地位得到加强。西北地区初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新局面。

三广泛开展统战救亡工作

叶剑英在西安期间,还直接间接地与国民党代表秘密接触和谈判。10月10日,毛泽东致电潘汉年、叶剑英:张子华来电称,陈立夫曾约恩来飞赴香港或广州会谈。我们答复:先停战,后谈判。看其复电如何再说。不久,去南京谈判代表潘汉年、张子华回到西安,给叶剑英带来国民党提出的谈判基本条件:(一)苏维埃区域可以存在;(二)红军名义不要,改联军,待遇与国军同;(三)共产党代表公开参加国民大会;(四)即派人具体谈判。叶剑英于10月15日,将一上述内容专电报告毛泽东。

叶剑英还经常与中共派到西安的工作人员以及党外各界人士秘密联系,了解政治、军事动向,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工作,处理各种问题。在工作中,他及时向中央请示报告,提供各种情报和建议。据不完全统计,叶剑英在9、10两个月中发给中央的电报即达30余份。其中,除了向中央报告自己在西安的工作情形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敌军友军方面动态的,主要内容有:(一)日本对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蒋介石的策略;(二)蒋介石对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做出的兵力部署及调动;(三)蒋介石令其别动队侦察张、杨两部与红军联络的情报;(四)蒋介石准备来陕,令阎锡山、冯玉祥前来相会;(五)傅作义在保卫绥远口号下招募6000多人入伍,一再表示决心抗日;(六)阎锡山要其军训团主任组织部队训练,准备抗日;(七)张学良、阎锡山会谈情况,以及阎对我党的态度。(八)张学良去太原,与阎锡山一同去郑州见蒋介石,等等。叶剑英在分析敌军、友军各方面的动向和情况之后,不时地扼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

10月14日,毛泽东致电叶剑英:“要延迟胡宗南进攻,使我在11月15日以前保持西兰大道于手中,以便红二、四方面军休息整理,顺利执行新任务。”叶剑英经过研究,与刘鼎联名在10月18日发给中央的电报中,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按军委决定,给胡宗南严重打击,只有在战略任务完成以后,通过谈判方式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成功。叶剑英还将了解到的有关敌情,在向中央报告的同时,特意通报给红四方面军的朱德、张国焘、徐向前,供他们参考。

叶剑英在西安工作范围极其广泛。他在同各界人士交往的过程中,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非常紧张。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找人谈话,汇总情况,亲自向党中央起草报告。西安城内特务密布,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岔子。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叶剑英要冒很大风险,但他总是镇定自若,倒是张学良常常提心吊胆,对他的安全放心不下。有一次,叶剑英到市里的一家澡堂洗澡,洗完澡还到饭馆吃了一餐饭。张学良知道后,告诫他说:“叶先生,你不要老跑啊!你在澡堂洗澡,公开露面,要是被蒋介石派来的特务发现,就麻烦了,那我要负责的!”叶剑英感谢张学良的忠告,从此以后更加谨慎,一般不去公共场合露面了。但为了工作需要,他还是不能完全闭门索居,有时还要出人中共地下党和红军的其他秘密联络点。有一次。他在红军联络点王政家里谈工作,恰好刘鼎也去他家。刘鼎走近王家附近的吉祥巷,发现周围站着很多警察、宪兵,堵住路口,感到情况异常,便回头采取紧急措施,把叶剑英接走了。刘鼎回忆说,那一次好险啊,多亏张学良的副官帮了大忙!

四与张学良紧急会晤

1936年10月下旬,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从而胜利结束了历时两年的全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伟大的长征。

这时,蒋介石看到红军经过长征以后,人数大减,力量削弱,便认为这是消灭红军、荡平陕甘根据地的极好机会。于是,他在刚刚处理完陈济棠、李宗仁要求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之后,腾出手来,便急匆匆调集重兵,准备对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新的“会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