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4833000000017

第17章

赏识青春期男孩,让他在掌声中成长

父亲在教育青春期男孩时,有一种方式最为有效,就是最初教儿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赏识教育。对于青春期男孩而言,来自父亲的赏识是他进取的动力。作为父亲,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你的赞美和赏识,才是给青春期男孩最响亮的掌声。

伸出大拇指,赏识你的男孩

但凡为人父亲者,在儿子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的阶段,都会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儿子的抚养、教育之道。当儿子降生后,他们会丝毫不吝惜自己对儿子的语言赞美和行为爱抚:孩子吃喝拉撒的任何动静都会得到父亲肯定的赞赏,孩子的任何需求都会得到父亲的立刻回应——孩子的一颦一笑足以让父亲自豪半天,其赞美之多、回应之快令人咋舌。

随着孩子日渐成长,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值日益提高,渐渐地把赞美和回应两个法宝弄丢了。当初的“出口称赞”逐渐被“出口成责”替代,热情的回应也逐渐被冷淡和忽略所取代。等到有一天,自己用责备和忽略酿出的苦酒必须由自己亲口喝下去的时候——孩子学业不良、孩子上网成瘾、孩子早恋、孩子离家出走等,许多父亲还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里。他们还在抱怨:“我这么没日没夜地辛苦为什么呀,还不都是为了儿子,我为他做的还不够多吗?可他偏偏不领情,不珍惜,一点也不知道体谅我的苦心,我算是绝望了!”

父亲应该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健全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无非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每个青春期男孩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罕见的天才”。

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术永远都不感兴趣。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堂·何塞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后来,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非常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父亲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也许全世界都可以嘲笑和讥讽男孩,然而作为他的父亲却万万不能这样。因为只有父亲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有的父亲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在赏识教育下,孩子很骄傲等。被媒体及广大父母授予“赏识老爸”的称号的周弘的解释能够帮父亲认清赏识教育的本质:“受到赏识教育的孩子取得成功后,他们会骄傲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如何引导他们,就是各位家长的责任。有的家长说,在赏识教育下,我能不能批评孩子?赏识教育的根本是看得起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重要的朋友来对待。当你们做到了,批评他们,他们自然也能接受。”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它能唤醒千千万万的孩子心中的自信,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让更多孩子走上快乐成长的道路。父亲要学会赏识青春期男孩,不断寻找男孩的闪光点,给予他足够的肯定和应有的赞扬。

常说夸奖话,让男孩在掌声中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身上的缺点也在与日俱增,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当青春期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父亲便会对他“吹毛求疵”,认为他有诸多不是,以致越看越烦。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变坏,坏的是大人的心情。父亲因为工作、生活等琐事繁多,心绪不宁便带着挑剔的眼光看事物,一旦发现儿子某方面的缺点,便会觉得他处处碍眼。而孩子如果多次受到批评,渐渐地便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最终弄得双方脸无表情,僵持不下。

某教育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这些家长常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言语,已成了孩子自认为不是好孩子的主要理由。调查表明,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后,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家长赏识孩子往往只有一个标准——“分数”。而在生活中也随之出现几个等号:高分数=好孩子、高分数=班干部、高分数=将来有出息。可第一名只有一个,于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一旦落在第二名之后,便被认为是失败者。

一位父亲曾坦言:“孩子不能多表扬,多表扬了他就要‘翘尾巴’!”在不少家长观念中,要表达对孩子的赞美的确有困难,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似乎是,对孩子的爱要放在心里。甚至有许多家长认为,只有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才是教导他们成材的最有效方式。

教育家孙云晓认为:“能够说出孩子10个优点的家长是优秀家长,能够说出孩子5个优点的家长是良好家长,能够说出孩子3个优点的家长是合格家长,说不出孩子一个优点的家长是不合格家长。”实际上,孩子像大人一样,是喜欢听好话的。父亲不能老是批评他,说得他好像一无是处似的。

一位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学生成绩平平,老师都预测他毕业的当年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偶然的一次机会,这位老师想用心理促进法来调动他的心智潜能。于是,老师利用传统的面相学理论以及自我的发挥,对他说:“你眉立似倒‘八’字,额阔似乾坤、地阁方圆,口、眼、鼻以及面庞都显示出一股英豪之气,再加上耳垂肥厚,将来绝对是一个不凡的人……”老师的这一说法进入了他的思想。接下来的日子,他一改往日做事拖拖拉拉的习性,与自己叫起真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在高中毕业的当年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这位老师感慨地说:“尖子生之所以成了尖子生,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和教师不断而反复的欣赏,而使孩子从这些不断而反复的欣赏以及成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我是一个成功者’的自我意象。一旦他在学习和行动的时候,这种自我意象就会让他在自己的内心之中不断地看到一个趾高气扬、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以后我会做得更好,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之类的备受鼓舞的信息。于是,他便喜悦、快慰的积极心态来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这样的成功同样也就会成就未来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所以他也就成了尖子生。”

其实,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男孩,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时表现很优秀,有时却不是“很乖”,这很正常。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渐成长的。父亲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儿子,对他一些优点或好的做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他偶尔出现的“坏”,要冷静处理。可以在肯定某方面的“好”时,适时提出他“坏”的方面,让男孩信心满满时“心甘情愿”地接受建议,改正不足。不再逆耳的“忠言”,孩子是听得进去的。这样,孩子自然不会养成叛逆的性格,做出乖张的行为。

这个暑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张风特别爱和父亲顶嘴,特别不爱学习。用父亲的话说,就是特别不听话,让他往东,他偏往西。

每天对着他,看着他调皮捣蛋,父亲气坏了,只有一遍遍地教训他:“整天闹着买书,买了一次也不看,再也不给你买了!”“整天就知道看电视,都成电视魔王了!”“你看看某某,人家多听话,多懂事,怎么你就不能乖一点,让我省点心呢?”诸如此类的唠叨,父亲自己都唠叨烦了。可就是不管用,张风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父亲正在电脑上查资料,张风就嚷着要玩电脑游戏,无奈的父亲只好让出电脑。张风坐在电脑前,兴致勃勃地玩起游戏。父亲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个游戏有一个特别之处,每当儿子过一关,电脑上就有一个温柔的声音说:“你真棒!”父亲发现电脑前的儿子居然对这个枯燥的游戏非常入迷。

父亲问:“儿子,是不是你觉得有人说你真棒,很高兴?”儿子看着父亲说:“是啊,爸,我上小学的时候,你每天都会对着我说‘儿子,你真棒’‘儿子,你真行’,还总对别人说我聪明。可是上中学后,你从来不对我说,还整天说我不懂事!”

父亲想了想,说:“儿子,以后我会经常说你真棒,你可一定要好好表现,要听话!”儿子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说:“爸,我一定听话,现在我就不玩电脑了,马上去写作业!”父亲微笑着点了点头。

学会适当地夸奖青春期男孩,是多数父亲要补修的一课。父亲请不要吝惜自己的“好话”,让男孩在夸奖声中自觉变乖、变得优秀。

别拖延赞美的时间,及时才有效

赞美,即为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之意。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因此,喜欢听赞美就似乎成为了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士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己身上或他人那里寻找自身的存在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肯定和被尊敬的渴望,而一旦渴望得到实现时,他的许多潜能就被激发出来,成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父亲的赞美对青春期男孩来说,尤为重要。

赞美孩子,不仅仅表现在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赞扬送给孩子,更要在第一时间把这种赞扬和肯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望,从而满怀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某小学的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期末考试之后,他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对两个班级考试成绩差不多的两组孩子做出评价。

对第一组孩子,校长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就表扬了他们:“成绩真不错,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吧。”对第二组孩子,校长一直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始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

一个学期以后,第一组孩子因为受到了校长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一致认为是校长的赞扬让自己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而第二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虽然校长赞扬了他们,但时间已经相隔太久,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表扬,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个实验证明,孩子是需要赏识和赞扬的,并且家长要正确把握赞扬的时机。一般来说,在青春期男孩取得成就以后,及时给予赏识和赞扬的效果最好。这时候最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孩子最容易从父亲的赞扬和鼓励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不是及时赞扬,而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再赞扬,效果则会相差很多。那时候,孩子已经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而失望,即使后来再补也无济于事了。

东子在运动会上得了长跑第一,他兴奋地将奖状拿给父亲看。父亲正在为工作心烦,就不耐烦地将东子赶出房间。几天后,父亲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心情非常好。偶然间,父亲看到了那张奖状。父亲对东子说:“儿子,你真棒,长跑跑了第一名,我小时候可没有这么厉害!”东子听后,反应冷淡。

很多时候,青春期男孩需要的不仅仅是父亲一句赞扬的话,他也需要得到父亲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亲没有对男孩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男孩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父亲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男孩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亲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当男孩喜欢帮助人时,父亲应及时给以肯定、支持和鼓励。比如:在学习上主动帮助一时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同学复习功课;在生活上帮助一时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在公共场所,给老人让座或关照比自己更小的儿童;主动打扫公共卫生,捡拾路上的塑料袋等。对孩子的这些行动,父亲都要给予鼓励:“你有做好事的风格。”使孩子把助人为乐、爱做好事的行动坚持下去,以培养孩子的美德。

一般来说,青春期男孩由于天性好玩,做事情往往容易不专心,如边玩边做,结果许多事情容易做得敷衍了事。但只要发现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得很认真,父亲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你有做好事情的决心。这样很好。”长此以往,发现一次,表扬一次,孩子的敷衍了事习惯就会很快得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