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483300000002

第2章 抱怨的人生是灰色的 (1)

第一章 抱怨的人生是灰色的 (1)

为什么优秀的人不抱怨,平庸的人总抱怨

电影《我爱露西》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瑞奇·里卡多每天下班回家,走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嗨,露西,我回来了。”我们也经常这样跟家人打招呼:“嗨,亲爱的,我回来了。”“嗨,妈妈,我回来了。”可是,这后面往往还加了一句:“可是我的头(背、胃、腿)好疼。”

抱怨已经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我们希望借此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者由此来打开话匣子。我们总是在抱怨,却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乐观的、优秀的人。其实,在我们开始说出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痛苦,对自己表示怀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抱怨了,也就是说,因为这些抱怨,我们已经逐渐远离了优质的生活,远离了让自己走向优秀的机遇。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一种共性,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且会想尽办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优秀的人,已经从自己的成绩中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不会再给自己找寻任何的理由和借口,他们的行动就已经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相比之下,那些平庸的人同样有渴望关注的心,可是他们没有向人炫耀的资本,也没有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光环,所以他们选择了这种抱怨的方式,妄图从中得到好处,告诉别人他之所以没有取得成绩是因为存在着那么多不可控的因素;不是他自己不努力,而是现实的环境过于苛刻,他无能为力,所以只能将成绩拱手让给了别人。他们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同情,这样,即使没有优秀的人那么耀眼,最起码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或平庸而被人们踩在脚下。

抱怨就好像是一场疾病,优秀者远离它,是因为害怕它会阻碍自己的计划,耽误自己的发展;平庸者渴望它,是因为在病中他们可以适当的偷懒,并且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了一个十分恰当的借口,从而减轻了内心的自责。因为这样不同的心理,即使面对同样的处境,优秀者和平庸者也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古罗马有这样一则寓言:

在遥远的过去,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面对浩瀚的沙漠,它们一筹莫展。

一条河说:“这样热的天气,我们的水很快就会蒸发掉了。这里这么干,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的。”于是,它干脆停下了向前的脚步,宁可在沙漠中被蒸发掉,也不做无谓的牺牲了。另一条河却想:只要将水流变细,就可以减少蒸发,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流向大海。按照它自己的方法去做,很快的,它与大海相遇了。

面对困境,平庸者总是抱怨环境的恶劣,给自己找寻各种理由停止了追求的脚步,而优秀者不会为抱怨所累,他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坚持到底,直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抱怨是世上最没有用途的语言

今天抱怨这个,明天抱怨那个,仿佛一刻不说抱怨的话,我们就感受不到心里的平衡。可是只是一味地去抱怨自身的处境,对于改善处境没有丝毫益处,只有先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并下定决心去改变它,付诸行动,它才能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企望在抱怨或感叹中取得进步,事情的进展是你的行为直接作用的结果。事在人为,只要你去努力争取,梦想终能成真。

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这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了,没想到列宾发现时却生气了,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儿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在我们生活中,当我们老是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狗留下的那片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或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却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孔雀向王后朱诺抱怨。她说:“王后陛下,我不是无理取闹来诉说,您赐给我的歌喉,没有任何人喜欢听,可您看那黄莺小精灵,它唱出的歌声婉转动听,它独占春光,风头出尽。”朱诺听到如此言语,严厉地批评道:“你赶紧住嘴,嫉妒的鸟儿,你看你脖子四周,如一条七彩丝带。当你行走时,舒展的华丽羽毛,出现在人们面前,就好像色彩斑斓的珠宝。你是如此美丽,你难道好意思去嫉妒黄莺的歌声吗?和你相比,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鸟能像你这样受到别人的喜爱。一种动物不可能具备世界上所有动物的优点。我们赐给大家不同的天赋,有的天生长得高大威猛;有的如鹰一样的勇敢、鹊一样的敏捷;乌鸦则可以预告未来之声。大家彼此相融,各司其职。所以,我奉劝你去除抱怨,不然的话,作为惩罚,你将失去你美丽的羽毛。”

抱怨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把力气用于行动。

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不受欢迎。抱怨的人认为自己经历了世上最大的不平。但他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可能同样经历了这些,只是心态不同,感受不同。

宽容地讲,抱怨实属人之常情。然而抱怨之所以不可取在于:抱怨等于往自己的鞋里倒水,只会使自己以后的路更难走。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不仅让别人感到难过,自己的心情也往往更糟,心头的怨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常言道:放下就是快乐。与其抱怨,不如将其放下,用超然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样迎来的将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天下有很多东西是毫无价值的、抱怨就是其中一种。

快乐不在于你所站的位置,而在于你所朝的方向

这个世界上,谁才是真正的快乐者?是有钱人?他们整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名牌服装,玩的是五花八门,自然也应该享有快乐吧?可是有钱人似乎有有钱人的烦恼:交朋友要小心翼翼,唯恐被出卖;交际圈子大了,应酬也要小心翼翼……是有权人?整天为公事烦恼,上面顶着压力,下面也不好安抚,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那么,什么人才能拥有快乐呢?

快乐不在于你所在的位置,而在于你所朝的方向。心向太阳的人,即使是穷人,他也是快乐的;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知足的人,即使拥有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他依然感受不到快乐的存在。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一起谈论什么是快乐。

穷人说:“快乐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漏风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快乐呢?我的快乐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

七月流火,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快乐?”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生活中,我们想要这个或那个。如果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不停地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保持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确实得到了想要的,我们仅仅是在新的环境中重新产生同样的想法。因此,尽管我们得到了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这对于我们拥有多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仅仅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确保了我们的不满足感。你的心理机制说:“当这种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

幸运的是,有个可以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从我们所想要的转而想到我们所拥有的。不是期望你的爱人是别人,而是试着去想她美好的品质;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乐趣,这有多高兴。

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穷尽的!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已跌入这种“我期望生活有所不同”的陷阱中时,退回来,并且重新来过。记住:要感恩你所拥有的一切。当你的精力不是集中于你想要的,而是集中于你所拥有的时,不管怎样你都会摒弃这种要得到更多的想法。

内心有阳光,世界就是光明的

两个小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

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另一个回答:“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没什么意思。常常是这样,装得满满地上去,又空着下来。”

第一个小桶说:“我倒不觉得如此。我一直这样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地回去!”

很多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场,便会产生的看法,正面的想法带来积极的效果,负面的想法带来消极的效果。乐观的人,在每一个忧患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看到忧患。

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我们的心憧憬着未来,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