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事
4831400000037

第37章 正确选择勇于放弃(1)

逆境还须先立业

先立业还是先成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这位先生的观点是:逆境还须先立业:

大学毕业那年,我被毫无选择地定向分回了自己小县的某山区中学。那一年,我才20出头。

说实话,刚工作的那一年,我活得很消沉。大学校园里被梦幻填充起来的头脑,很快就被现实所伤,特别是在成家问题上。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又都已年逾花甲,所以他们很想让我早早成家,以了却他们的一桩心事。按他们传统的眼光看,我能娶上一个“吃公粮”的媳妇就是祖上烧了高香,还有什么挑挑拣拣的。我心里明白父母的话句句是事实。因为山区中学的不少女教师总是想利用婚姻往县城里跑,所以找对象时对本校的男教师从不问津。在沉重的现实条件下,我的心开始被自卑笼罩。我知道山区教育的落后状况,不是一时可以改变,更何况我个子和长相也不尽如人意。

在那段阴云密布的日子里,我收到了大学里曾教过我写作课的老教授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他已经从同学那儿打听到了我的处境;要想改变这一切,只剩下我手中的笔了。最后他反问我:“难道你那儿没有邮电所吗?”于是在那封信的鼓励下,我不愿再听父母的唠叨,决心孤注一掷,开始在教书的同时发疯地写稿。写山写水写石头,写一切快乐和不快乐的心情,以及平凡的教书生活。一份份浸着汗渍的文稿飘向四面八方,因为在毕业时我就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再加上中文系打下的厚实基础,所以不到两年时间我就在自己的那个小县城里脱颖而出,并被市作协吸收为会员。又过了一年,我又被破格提拔为学校的校长。自然而然,我开始受到了丘比特的青睐,25岁那年,我考虑到事业基础已稳定,便挑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孩结了婚。结婚后的家庭生活虽然忙乱而琐碎,但在我们相互的理解下,日子还是过得有滋有味。

实际上对大多数涉世之初的年轻人来说,成家总在立业之前。一来是担心自己错过成家的“花季”,二来是怕到头来一事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到底先成家还是先立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因人而异。不过我奉劝和我一样处于困境中的男青年,还是先立业后成家好。

不先立业,何以家为

古时的儒林士子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整治小家被排在治国之前。在古人所称道神往的四大喜事中,也是先“洞房花烛夜”,而后才“金榜题名时”。

青年人对社会要有一种使命感。东汉时期,为国捍卫疆士,18岁就领兵在漠北抵抗匈奴的霍去病以“何以家为”,辞绝了汉武帝对他这个年轻的骠骑大将军赐予府第以成家的嘉赏。而面临21世纪挑战的青年们更加任重道远,是不是更应先自问一句“事业未成,何以家为”呢?

有些人会说,青年人把事业和家庭都处理好,岂不更好?诚然这是更好。然而事物的矛盾性又使它成功的几率太小:成家后,每天锅碗瓢盆之事,买菜做饭之劳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谁来担当它?——男女平等,谁牺牲于此都不好,若是要孩子,那么事业就更甭提了,一连串不胜其烦的问题会接踵而至。

家庭是一种具体的责任,让涉世之初,有待于建功立业的青年人肩负起它,实在太难为了。

其实,年轻的你如果正处在相爱之中,那么爱情的完善与升华也并非在于早早的成家。真正的相爱,萌发于彼此间真挚无私的理解。舒婷的《致橡树》这样写道: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爱情之伟大在于对对方深深的理解与可贵支持。而且,“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何必拘泥于一个“家”呢?

你为什么工作

“乐在工作”是简单易懂的四个字,但能由衷领悟它,且能在工作上心生喜悦地“享受”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还是一份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

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那么,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你是出于哪种需求和欲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

1.生存的需求?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工作赚钱养活自己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没有任何主动性、迫于无奈去工作的人,只是金钱的附属品,他们永远都是一个平庸者。

2.生活的保障?

这类人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有个铁饭碗。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工作,过上比较安稳舒适的日子。相信抱着这样的心态每日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不少。虽然他们也能够勤勤恳恳,但最终的结果仍不免流于平庸。

3.自身价值的认可?

这一类型的人工作都非常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别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这类人往往自尊心太强,一旦受到挫折便很容易气馁。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平庸的泥沼。

4.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一类型的人对工作的态度是最为理想的,他们希望通过努力的工作给自己所属的整体部门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希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种视工作为乐趣的人,才能避免流于平庸,也只有这种人,才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人的一生中,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绝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

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人的一生将会多么痛苦;令自己厌倦的工作即使带来了“名”与“利”,这种光彩也是何等的虚浮!

大家肯定都知道那个建筑工人的故事: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共同砌一堵墙,这时,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呀?”第一个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在垒墙。”

第二个人抬起头来说:“我们当然是要盖一间房子。”第三个人干活时,脸上满是笑容:“我在盖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人们会在这里幸福的生活。”

后来,第一个人仍是一名建筑工人;第二个人成了建筑队的带班队长;第三个人成了他们的总经理。

其实,这个故事之所以如此广泛流传,是因为告诉了人们一个浅显而又实用的道理:面对同一环境,不同的工作心态,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未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占我们一天1/3的时间,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个人对工作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衣食住行,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而有的人则认为工作是理想的奋斗,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如果在平凡岗位上的我们,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每天被动地、机械地工作,同时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那我们的环境会自己变好吗?收入会增加吗?会开心吗?

不会,当然不会!只能永远做等待下班、等待工资、等待被淘汰的三等人!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因为,人的主观感觉就像一面镜子,你告诉自己:我很开心,便真的感觉到自己很心。

那么,免除平凡工作中的劳碌辛苦的秘诀就是,用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拥有舒畅的心情,用热情去工作!

有位学者一日在外散步,他看见一个警察愁眉苦脸,就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烦恼吗?”警察回答说:“我一天到晚的巡逻只有10美元,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这时,一个灰头土脸的扫烟囱的人走过来,学者觉得他很快乐,就问他:“你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扫烟囱的人回答:“3美元。”

学者又继续问:“一天才拿3美元,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扫烟囱的人惊讶地说:“为什么不呢?”警察鄙视地说:“只有垃圾才爱干垃圾的工作。”

学者严肃地说:“警察先生你错了,他在干着使自己愉悦的工作,但是,你却每天被工作奴役着,他的人生一定比你更精彩!”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重要的一步,接着怎样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快乐,是更重要的一步。没有后一步,你会浪费掉大部分生命。为了对自己负责,就该把工作和自己的生命划个等号。

就像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出光来。”

我们大都是平凡的人,我们都做着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事,都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或者做什么工作、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具有岗位责任感,有责任把工作做好,使我们不致流于平庸。

慎重地想想自己能干什么

假如你不清楚自己的本质,不明白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很可能做出完全和你的需要相反的选择。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渡过呢?可以说,每个人都渴望做好自己的事,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相反,如果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则意味着痛苦。在此,首先要学会问一问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你希望自己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大富翁、艺术家、企业家、演说家、手艺超群的厨师、广受欢迎的年轻人……

可以说每一个人对成功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需要、希望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优点。若是我们违背自己的本质,不尊重自己的独特性,那么不论我们怎样努力,都会永远和成功绝缘。

你的本质和你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了自己的本质,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不能成功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做管理员的却是那些该做律师的人,做律师的该做医生,当医生的却该自己创业做老板。

假如你不清楚自己的本质,不明白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很可能做出完全和你的需要相反的选择。

你的自我意识包括多方面,包括你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社会能力、智力和其他方面的看法,等等。所有这些都和你的生活目标有关。为了扮演自己的角色,你应该集中注意力于有人性的自我意识。

你是否觉得现有的组织已经把你变成了一个不健全的人?你了解组织对你发展方面的影响吗?你知道你是如何被教育和广告机构造就的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么你理想的自我意识就快形成了。

你生活在一个充满破坏性影响的世界里,这些影响时常会侵害到你。如果你有和人性的观点相一致的自我意识,你就能抵制这些影响,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从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幸的是,在现代文明中,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经常被误认为是顽固蛮干、向上爬、攫取物质财富,等等。而这些恶习若得以极度扩张,就会毁灭个人,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为了增强自我意识,不妨一开始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人道的人。运用建设性的想法,创造一个自我形象——一个能够决定自己生活的人,一个把自己看作一个不受广告、商业利益和其他事物影响的人。一旦把你的自我意识化为行动,你就变成了真实的自我。你的建设性思想就像生活中的灯塔,使你过着自然与和谐的生活。

真实的、建设性的精神力量,存在于塑造你的命运的创造性思维之中,而你每时每刻的心理行为,又会产生生活中积极变化的力量。若把思维比作一列火车,那么你生活中的理想和欢乐,则全靠这列火车的方向而定。

好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在选择自己所做的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慎重地想好自己能干什么,不要盲目行事。这就要求你自己问自己:“我能干什么?”

重要的是你是否尝试过

做一件事情的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曾经尝试过。

你肯定想不到,有两个9岁的男孩——罗伯特和麦克想赚钱,但想来想去,觉得社会上的确没有什么工作可以提供给像他们这样大的孩子。

经过苦思冥想,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最好”、“最快”、“最可靠”的赚钱方法。

在接下来的几星期里,罗伯特和麦克跑遍了邻近各家,敲开他们的门,问他们是否愿意把用过的牙膏皮攒下来给他们。迷惑不解的大人们微笑着答应了。有的问他们要它做什么,对此,他们回答道:“这是商业秘密。”

几星期以后,他们已经攒了足够多的牙膏皮,他们决定把这些牙膏皮“变”成钱:

两个9岁男孩——罗伯特和麦克在公路边合力“安装”了一条生产线。还要求罗伯特的爸爸来参观。

罗伯特的爸爸小心地走过来。他看见一个钢壶架在炭上里面的废牙膏皮正在熔化(在那个时候,牙膏皮还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铅制的)。当铅皮到达熔点时,罗伯特和麦克就非常小心地把溶液从牛奶盒顶的小孔中小心地注入到牛奶盒中。

最后,当溶液全部倒人石灰模中,罗伯特放下钢壶,向他爸爸绽开了笑脸。

他爸爸带着微笑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罗伯特得意地说:“我们正在‘弄’钱,我们就要变成富人了!”

麦克咧嘴笑着点头补充道:“是的,我们是合伙人。”

他爸爸有些好奇地问:“这些灰模子里面是什么东西?”

罗伯特说:“看,这是已经铸好一炉。”说着,他用一个小锤子敲开了密封物,并把管子分成两半,他小心地抽掉灰模的上半部,一个铅制的五分硬币便掉了下来。

“噢,天啊,”他爸爸惊叫了起来,用手摸着额头:“你们在用铅造硬币!”

麦克说:“对啊,我们在自己挣钱呐。”

在一堆火和一堆废牙膏皮旁,两个白灰满面的小男孩正在开心地笑着。

罗伯特的爸爸微笑着摇着头。他要孩子们放下手里的东西,和他坐到屋外的台阶上,然后,他和蔼地向他们解释了“伪造”一词的含义。

孩子们的梦想破灭了。“你的意思是说这么做是违法的?”

麦克用颤抖的声音问。

失望之中,罗伯特和麦克在沉默中坐了20分钟才开始收拾残局。罗伯特望着麦克沮丧地说:“我们只能当穷人了。”

做一件事情的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曾经尝试过。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选择的

时间过得真快,好像是转眼间的事情,想想老梁到机关时,才22岁,大学刚毕业。在那时,真够气派的。领导当然重视,一进来,就让他做了秘书。

梁秘书果然称职,写起报告、总结、典型材料来,洋洋洒洒,又快又好,深得领导赏识。领导是南下老干部,炮筒子里爬出来的,他心里常想,单位一日不可无我,我一日不可无梁秘书啊。因而对梁秘书宠爱有加,梁秘书受此礼遇,十分感激。

梁秘书勤学苦练,几年下来,笔力果然煅炼得炉火纯青。于是,“笔杆子”的美誉,就在机关传开了。

几年后领导退休,新领导上台,该升的升,该贬的贬。老梁当了办公室的副主任,主持工作。办公室同时进了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做秘书。学生刚出道,笔力嫩着呢,加上没摸透领导的性格,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改都没法改。领导就常让老梁操刀重来。为静心写材料,老梁就常常不坐班,躲在家里写。机关办公室事多,头儿不在,办起事来就不方便。领导考虑了一下,决定成立一个行政科,让小青年负责,以此来减轻老梁的担子。于是,主持工作的梁主任,实际上又回到了秘书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