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没有失败
当爱迪生正为发明白炽灯泡呕心沥血时,一位朋友不解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坚持做这种蠢事?你已经失败了不下九千次了。”爱迪生对他这位朋友的问题感到很惊奇,他回答说:“我还没有失败过一次,我九千次知道了怎样做不行。”
无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生活的无限潜能,但大多数人只发挥了他们创造才能的极小部分。实际上,研究发现人们在孩提时期最具创造性,而以后人们的创造性就逐惭地衰退,变得没有想象力,喜欢从众。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这一切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现实的力量在扼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了生活的大事上,而忽视了对可能性的关注。社会希望人们从众,与团体保持一致的压力日益增强,无论这个团体是我们的朋友、家庭、或是同事,对着装、举止、说话和思想都明显的有规定好的准则。当我们对这些准则有所偏离时,我们就会被社会接纳,就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大多数团体对喜欢独立地思考和有创造性的人都无法容忍,例如,想想在你的生活中,当你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或完成某项艰巨任务的独特的办法时,其他人对你有创造性的想法持否定的态度吗?你敢于背离传统的规范,为此而遭遇了严厉的后果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有此遭遇的人绝不仅仅只有你。
为什么人们要对他人有创造性的观点会持排斥的态度呢?如果看一看螃蟹,就能找到部分答案了。如果你把一只螃蟹放进桶里,它会想办法用一只爪勾住桶的边缘而逃走。然而,如果你把几只螃蟹放进桶里,就没有一只螃蟹能逃走,因为只要一只螃蟹靠近桶边,其它的螃蟹就会一拥而上,把它拉回来。当然,螃蟹并不可能有意识地去阻挠同伴的成功,但是,这种现象似乎很典型地反映了人类的行为。当有的人出类拔萃,与别人不一样时,人们普遍的心理不是希望他好,助他一臂之力,而是众人共同出击,把他拉回到跟自己一样的地步。这种缺乏仁爱的表现,通常来源于人类的嫉妒之心,人们可能会感到他人的成功就会映衬出自己的失败。
要认识你的创造性的潜能,还存在着其它的障碍。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也会变得不太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因为我们变得越来越怕失败。追求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就会有失败,因为我们要设法打破常规,冲出已有的固定模式,超越传统的做法。创造性发现的历史充满着失败,而当我们在争论我们是否应尝试新东西时,这一事实往往被我们忘记了。
托马斯·爱迪生拥有上千项的发明专利,他的新奇想法在当时本应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却未见有任何结果。他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发明在社会上取得了成功,从而改变了文明的进程。
挫折是压不垮人的
美国著名的文学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中有这么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
在具体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有些人告诉自己:我已经尝试过了,不幸的是我失败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搞清楚失败的真正含义。可以说,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够深深打击他前进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总想着成功,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她在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胆地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她的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如果一个人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难再抽出身来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个拳击运动员说:“当你的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才能够看清敌人,也才能够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无比强劲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面对受伤的感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得更惨。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哲学家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快乐的权利呢?因为受苦的人,必须要克服困境,悲伤和哭泣只能加重伤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在冰大雪地中历险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时,他的体温就会迅速地降低,很快就会被冻死。不是吗?在人生的战场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后再爬起来的勇气,除去得到彻底的失败,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美国著名的文学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中有这么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可是英雄的精神和斗志则永远在战斗。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成功是指最终实现了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从不受挫折。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斗。”面对这些名言,你是不是已经听到前进的号角在响?
今天的灾难,是你明天的财富
你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
关于财富,也许你会说: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没有多少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位朋友这么说话时的酸溜溜或者是无奈的神态和语气,甚至是愤怒:财富,哼!我简直是一无所有。
这位朋友错了。首先,他静态地看问题,今天你没有赚到很多钱,并不意味着明天你还贫穷,你身上有这个能力和本事,只要你认真投入地去做,肯定有成功的可能;其次,财富不只是金钱,金钱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人总是缺什么想什么,而对身边拥有的财富视而不见。可以这么说,你今天的多灾多难,就是你明天一笔很珍贵的财富。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伏难定,在潮头风光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肯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能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比尔·盖茨中途辍学时,谁会想到他成为微软总裁世界首富呢?
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虽然你没什么大出息,上班下班,早出晚归,可妻子照样爱你,孩子一样崇拜你,房子不大,家却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去偷去抢去骗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邻里关系融洽,同事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
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
最后要提醒朋友的就是:你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
看看吧,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你简直就是人生的大富翁之一,我们可以在现在这些财富的基础上再去争取一些你想要的。
得益于受到的磨难
英国的著名诗人拜伦;1788年1月出生于伦敦。不幸的拜伦一来到世上,就开始尝受人间的种种苦难。他母亲的家系,原是苏格兰的王家,第一代威廉·戈登是溺死的,第二代被杀,第三代、第四代都因杀人罪而被绞死。后来的家主也大多是凶残暴虐,使苏格兰人闻之丧胆。拜伦的外祖父是在巴思温泉溺死的。拜伦的父亲家系也并不十分光彩。他的曾祖父被人称为“残酷老爷”,祖父被人称为“暴风杰克”。
拜伦的父亲约翰·拜伦,年轻时曾在法国陆军学校受训,毕业后当了英国陆军的近卫士官,参加过对美国的战争。他性情粗暴,狂赌滥饮。为了挥霍,他四处借债,是个地地道道的纨绔子弟。由于他长得漂亮、彪悍,引起不少女性的好感。当他20岁从美国回来后,一位侯爵的夫人迷恋上他的美貌,抛弃自己做诗从长的丈夫和3个儿子,投入他的怀抱。她继承了父亲每年4000英镑的收入,但还不够约翰·拜伦的挥霍。由于生活所迫,俩人逃往法国,在那里生下一个女儿。不久,侯爵夫人病死在法国。这样一来,就断绝了生活来源。他又回到英国,与一个长相丑陋的大家闺秀结了婚。
约翰·拜伦很快就把妻子的财产挥霍殆尽。拜伦出生后,家境越来越贫穷。父亲对母亲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他很少回家,只要一回到家,不是甜言蜜语地哄骗妻子手中可怜的生活费,就是威逼她去借债。当小拜伦第一次睁开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父亲咆哮着、粗骂着,围着桌子追逐着母亲破口大骂,接着花瓶、瓷器飞扬,桌子被掀翻……这种人生的景象常常吓得拜伦“哇哇”直哭。
当初,拜伦的母亲以为她得到了一个英俊萧洒的男子,没想到这个男子对她毫无感情。她常常在寂寞中流下痛苦的泪水,并常常把对丈夫的愤恨发泄到儿子身上。动不动就叱呵、咒骂不懂事的儿子。
拜伦4岁那年,父亲在法国比利时边境的一个小县城死去了。他是被饿死的。
小拜伦开始走路的时候,他的母亲不觉失声大叫:“哎呀,是个瘸子!”
她惊慌不已,设法给儿子医治。由于是先天性跛足,无法医治。就这样,小小的拜伦拖着一只残足,艰难地踏上了坎坷的人生之途。
瘸腿的少年,本应更多地得到母爱,然而,拜伦的母亲却对他越来越冷酷。有时,她竟命令女仆晚上把拜伦的脚绑在木板上睡觉。发起神经来,她会顺手抄起盘子、火钳、花瓶痛打拜伦。
拜伦非常讨厌这个家,希望能在外边找到一点同情和怜悯。可是,每当他走在街上,常常听到人们这样的议论:
“唉,多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个瘸子!”
“荒唐的老子,跛足的儿子,这是上帝的报应!”
一些小孩常常一齐喊:“小瘸子!小瘸子!”
小拜伦每听到这些,心都碎了。他为自己的跛足感到羞耻,为周围的讥笑感到痛苦。他多么希望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有一双正常的脚啊!为此,他常常伏在床上哭泣,幼小单纯的心灵蒙上了浓密的阴云。
他的性格逐渐地变了,变得忧郁和悲伤。
拜伦在家中不仅受到神经不正常的母亲的折磨,而且还受到乳母的虐待。
有一次,母亲丢下他到伦敦去了。拜伦由乳母带领。这个乳母是一个非常没有教养的人,她满嘴的宗教语言,而实际上是个十分残忍、放荡的女人。她喝了酒,就把马夫带到家里姘居,肆无忌惮地殴打拜伦。拜伦跛着脚,常常被他们叱呵、打骂得四处乱跑。母亲离开他之前,还听信了一个庸医的花言巧语,托他医治拜伦的脚。那医生只不过用木夹子把拜伦的脚死死地夹住。残酷的折磨,使拜伦疼痛难忍。后来,拜伦家的法律顾问汉森发现了拜伦受到乳母和庸医的虐待,赶忙给拜伦的母亲写信,告诉她小拜伦的悲惨遭遇,劝她快些回来拯救拜伦。
可是,拜伦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拜伦从未得到过父爱,从小就遭受着母亲、乳母、庸医的虐待和折磨,经受着周围人们的嘲笑和戏耍,但这却使他早熟了。他更早地领略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他时而拼命反抗,时而默默忍受,而更多的是在思索:人世间为什么这么冷漠?人类为什么这样的虚伪、残忍?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冷酷的生活?
他认为,忍受虚伪、卑劣、残酷、贫穷的唯一途径,便是对这一切都采取嘲笑、鄙视的态度。人必须自尊、自强。为了弥补肢体的缺陷,他以严格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其他部分。他学习骑马、拳击、摔跤、击剑、射击和游泳。长大以后,他成了英格兰最佳游泳能手之一,同时也是英格兰英俊的男性之一。而他写的不朽的诗篇,更是成了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这也许都得益于他所受到的磨难。
苦难与挫折不是我们的仇人,而是我们的恩人。人有一种逆反的心理,这种逆反的心理在人体里发展成反抗的力量。正是苦难与挫折,使得我们体内克服挫折、抵制苦难的力量得以发展。这就好像森林里的橡树,经过千百次暴风雨的摧残,非但不会折断,反而愈见挺拔。正像暴风雨吹打橡树一般,人们所承受的种种痛苦、折磨和悲伤,都在启发人们的才能,都在锻炼他们。
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革”时期,18岁的张艺谋插队到了咸阳地区的偏僻农村,在他21岁时,正值大招工,知识青年纷纷返城,但张艺谋因为出身问题,没有厂家敢要他。他只好默默地看着别人通过各种门路一一离去。恰好那时有一种风尚,就是各个工厂之间经常要举行各种篮球比赛,有这方面特殊才能的人都被视为宝贝,所以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有着篮球特长的人可以放宽政审条件予以录用。张艺谋本来就有着强健的体魄,篮球也打的不错,知道这一消息后,他越发勤奋地训练,最终,咸阳国棉八厂在招工时看上了他的好身手,放宽政审条件录用了他。
张艺谋由农民转成了工人,又开始了他新的奋斗。他的绘画才能开始崭露头角,3年后,因此而被调人工艺室从事设计工作。从此,张艺谋又迷上了摄影。摄影使他如痴如狂。他背着一台“海鸥”牌相机走遍了八百里秦川的山山水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国摄影作品大赛中,他的作品获了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