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年华是奔跑的花
4831000000028

第28章 后记

值此本书出版之际,我要向恩师王俊康爷爷表达我的谢意。

我首次知道他的名字是在报纸上。那是2006年11月,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刚刚闭幕,《羊城晚报》报导广东代表团参会的情况,还配发了一张代表们在会场上的彩色照片。照片中居中的一位作家给我印象尤深,身材魁梧、带着回民帽子,笑意盎然。家长说,那是着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俊康爷爷。后来不久,出人意料的是,他到我所在的广州方圆实验小学体验生活并讲授兴趣写作课。王爷爷虽然是位出了名的作家,但说话总是乐呵呵的,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

此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王爷爷不辞劳苦地定时来给我们上小班课,给我们讲阅读经典名着的重要性、讲文学常识、讲写作文和写儿童诗的技巧、讲观察生活的方法。王爷爷告诉我们,只有经历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对素材认真的提炼和思考,用独特的视角和发自心底的真情记录生活,才会感动读者并且与读者产生共鸣。

王爷爷的课堂似乎永远洋溢着暖烘烘的气息,脱离应试教育惯有的生硬,幽默的言语总能恰到好处地使睡神们清醒起来,随着情节的变更在想象中变换自己身处的空间环境,时不时发出惊讶或疑惑的感叹词。依旧是每堂课一篇的习作,却不再有人唉声叹气抑或是高声惨呼,一切都是随情感的抵达落下的标记,理所当然地安分了几分。文学从此在每个人的心底埋下了深根,在几次不经意间的浇水后,它一触即发,回报你一朵妖娆的花枝,甚至是一棵树。

感谢为本书出版做出特别贡献的广州广雅实验学校。我这本文集的绝大部分文稿都写于十四岁时。这个年龄的我,虽未完全脱离稚气,但文学求知的愿望极为迫切,亟待文学老师的及时指导和点评,更需要有一个好的创作环境,使我从观察生活的逐步积累中过滤出亮点、提炼出新意,努力化成隽永的文字,留下成长的足迹。恰在本书写作最繁忙的时候,吴广淇、何丽萍、廖丽敏、袁艳玲、潘芸、王亚南等老师,对本书中的诸多拙作指点迷津、不吝批评、及时褒奖,使我对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广雅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成功的培养模式,使我在这里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不知不觉中,我青涩的文字变得成熟起来,笔尖也有了灵性。在此我要向广雅实验学校可敬的老师们致谢。

本书出版之际,我要向作家出版社表达由衷的敬意。该社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受一代代文学人羡慕的国家级优秀文学平台,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出版社。感谢该社出于对校园文学的支持,欣然接受并且乐意出版我的作品,让我的文集得到与更多的文学朋友分享并得到指教的机会。

黄永忠、王秋川、邹复全、尹迈利、毛小琴、赵丰雪等老师,为助我走上文学路,为坚定我对文学梦想的追求和通过努力争取成功的信心,给予了精心的指导,极大的关怀,亲人般呵护,生活的保证。我对此铭记在心并深深地感恩。陈诗晗、李思萌、熊梦凡、雷雨、吴小芳、邹越,记得被光线交织成暖色调的操场,记得空调最清透的三楼食堂,记得熄灯时月光冷清的广场,那些是我最珍视的初中时光。校园什么样?我的回忆和想象都和你们一样,中学时代的匆匆过往,都是你们的影像。不时得意的时候,把自己的诗豪放地抄在黑板上。不时烦乱的时候,绕桌一圈解开下一步情节错综复杂的网。冷漠的少年应该迎来曙光还是悲壮,疏离的孩子应该出走还是还乡?我们的故事还没有落幕,下一个岔路相遇再编织未尽的遐想。

梁妙仪、黄慧珊、崔思敏、王梅、唐玉葵、刘妍等老师,为了培养我成为文学人,耐心教诲,呕心沥血。你们视学生如亲人,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的楷模。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被中华语文网评为“最高产小作家”的张佳羽,你是我最好的文学朋友。在中学四年多时间,你写出四本书,写了近千篇美文。你把不同风格的行文拿捏得分毫不差,时而是轻快的,像是说书人打着快板吊着听众们的好奇心,角色们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无论多少风浪,都不会改变他们踏着轻快的节奏追逐太阳。时而又是深沉的,像是冗长河流的缓慢回声,带着歌赋般的韵律,一步步迈向那些被岁月掩盖的古迹,不曾被发觉的美丽往往更能捕获人心。你自信地说:“把梦想种在脚下的土地里,用汗水浇灌,开花的心如何不春天?”你用悬梁刺股的恒心和几乎不可复制的实践再次证明了“天才在于勤奋”,只要勤奋,总会成功的朴素道理。你过人的毅力和行事的利落使我不得不为之讶然。

火车终于驶入了轨道,薄雾中是隐约散发着光亮的未来。那是多少人在路途中添油加柴,在倦怠时翻新修饰,直到火车终于得以光鲜地鸣响启程的笛音?这些,它都不会忘记。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