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07

第7章 春秋战国(4)

孔子在陈、蔡边界绝了七天粮,大家饿得倒在地上,但仍然非常乐观,弦歌之声不绝。子路说道:“夫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君子呀!为什么会陷入如此恶劣的处境呢?”孔子说:“君子虽然困窘,依然能保持节操。而小人陷入困窘之境就无所不为,干尽坏事。”后来,楚昭王派兵来救,孔子等人才有东西吃。

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想给他一块封地。令尹子西说:“孔子的威望已经超过了周文王和周武王,又有一班弟子辅佐,如果让他得了势,恐怕对楚国不利!”楚昭王想了想,就不再与孔子谈论治国之事了。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他见自己“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推行,就在鲁国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典籍,专心研究学问。由于孔子的不懈努力,儒家学派终于有了自己的经典著作。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开创的儒家文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墨子劝楚王

公元前480年,齐国的田氏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姜氏政权。

战国初期,楚惠王为了称霸天下,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个非常著名的工匠,名叫公输般。因为他是鲁国人,人们又称他为鲁班。公输般来到楚国,替楚王设计了一种用来攻城的设施。这种设施是一种梯子,非常高,似乎能直上云端,所以叫云梯。

楚王非常高兴,说道:“宋国的城墙虽然高,可是我有了云梯,灭宋之战就变得很容易了。”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听说了这件事,不忍心让宋国生灵涂炭,就急忙跑到楚国去,想阻止这场战争。他一路上走得很急,双脚都磨出了血泡,他撕下衣服裹住双脚,继续往前走。

墨子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才到了楚国都城郢。他先去拜见公输般,对他说:“我有件事想求您,现在有人侮辱了我,我想请你将他杀了,事成之后一定重金酬谢!”公输般吓了一跳,说道:“人们都说先生淳朴善良,怎么让我去杀人?”

墨子说:“我出一万两金子给你,你愿不愿意去?”公输般说:“我是不肯杀人的。你就是给我十万两金子,我也不干这种事。”

墨子对他说:“现在你帮助楚王攻打宋国,难道不是去杀人?现在诸侯纷争,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轻动刀兵只能让老百姓的生活更艰难!你不怕宋国人咒骂你吗?”公输般无可奈何地说:“先生的话说晚了,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说:“这场仗不能打!你让我去见楚王,我一定能把他说服!”公输般应允了。墨子见到楚惠王,说:“现在有个人,自己明明有华丽的车子,却要偷人家的破车子,自己明明有绸缎衣服,却要偷人家的破褂子。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楚惠王说:“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他一定是得了偷窃病了。”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有五千里,出产的物品应有尽有,宋国的土地只有五百里,而且非常贫瘠,没什么土特产。大王拥有那么好的楚国,却想得到宋国,这与那个整天想偷窃的人不是一样吗?”

楚惠王说:“先生的话虽然有理,可我已经准备了那么长时间,不能放弃攻宋的计划。”公输般也附和地说:“我们已经有了云梯,一定能攻占宋国。”

墨子却说:“公输般,楚军如果硬要进攻宋国,得不到什么好处。你虽然善于攻城,可我却是守城的行家能手。到时候,你帮助楚国,我就帮助宋国。”公输般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墨子就从腰间解下皮带,围在地下当城墙,叫公输般拿几块木板来演习一下,看他的攻城本领到底有多高。

结果,公输般施展一种攻城手段,墨子就用一种防守办法将他打退。公输般使用了九种攻城之术,都败在墨子手下。

公输般说道:“我知道有一种办法可以打败宋国,可是我不说。”墨子说道:“我知道有一种办法可以彻底打退楚军,可是我也不说。”楚惠王问道:“二位先生都是什么意思呀?能否说与寡人听听?”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无非是想把我杀了,好让他灭掉宋国。可是,我已经派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带着我设计的防御工具去宋国帮助防守。楚军一到宋国,绝对不能随心所欲。”

楚惠王见墨子这样有本事,就打消了伐宋的念头。墨子离开楚国,经过宋国都城。当时天上下了雨,守城士兵怕他是间谍,不敢开城门。墨子也不介意,就在城门洞里避了一阵雨,然后离开。

■晋阳之战

到了公元前455年,晋国的大权由韩、赵、魏、智四家把持,晋国国君反而没有权力。在这四家大夫中,以智家的势力最为雄厚。智家的首领智伯野心很大,想侵夺韩赵魏三家的土地,就请三家大夫到自己府里饮宴。

大家正在饮酒取乐,智伯突然说:“想当年晋文公在位的时候,被周天子封为侯伯,各路诸侯没有不害怕咱们晋国的。现在,越国成为天下的霸主,咱们晋国在诸侯中的号召力越来越差。为了振兴晋国,我提议,你们每家各献出一百里土地,交给国君管理。”

众人都知道,晋敬公已被智伯牢牢控制在手中,如果三家献出300里土地,这些土地实际上就归了智伯。

韩康子和魏桓子害怕智伯的威势,只得点头同意,不敢有半句怨言。惟独赵襄子不肯交出一寸土地,他对智伯说:“我的土地都是我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如果献给智家,只恐旁人耻笑。”

智伯见赵襄子居然有胆量冒犯自己,非常生气,与他争吵了起来。赵襄子见智伯这样蛮横,愤然离开智府,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于是,智伯下令,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块进攻赵家领地。韩、魏两家不敢不从。这样,智家军队为中军,韩军为右军,魏军为左军,三军人马共同进攻赵地。赵襄子打不过三家军队,节节败退,一直退到晋阳(今山西太原)。智、韩、魏三家把晋阳团团围住,不放一兵一卒出城。

可是晋阳军民上下团结,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投降。智伯见达不到目的,就将附近的晋水决口,灌进了晋阳城。水势非常猛烈,把晋阳市民的房子都淹了。智伯非常高兴,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这一下,咱们还拿不下晋阳城吗?”

晋阳城百姓的抗敌意志很坚决,没有房子住,就爬到房顶上生活。可是,智伯继续围城。百姓们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才结束,生活又很困难,于是民心浮动,人心大乱。

赵襄子见形势对他不利,非常着急。他对家臣张孟谈说:“如果水势继续往上涨,整座城池就保不住了。城破之日,就是我命丧之时。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我吗?”

张孟谈对他说:“依我看来,智伯三家的联合并不是牢不可破。韩、魏虽然割让了土地,但心里并不服气。您为什么不派人劝韩、魏二家与您合作,一起除掉智伯这个祸害呢?”赵襄子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派张孟谈趁着黑夜出城,游说韩、魏二家。

张孟谈见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对他们说:“人的嘴唇没有了,牙齿也难以保住。现在智伯一心灭赵,但赵家的灭亡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等到赵家被消灭后,智伯就该对付你们了。”韩、魏二认为张孟谈的话有道理,就决定和赵家联合,共同讨伐智伯。

于是,韩、赵、魏三家就决晋阳之水,向智家大营灌去。智伯见水淹到了自己的床下,还很高兴,认为是晋阳城的水流到这里了。没想到韩、赵、魏三家的大军很快杀到,智伯没有防备,被赵襄子活捉了。韩、赵、魏作为胜利者,平分了智家的土地。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承认了他们瓜分晋国的事实。

■西门豹治邺

公元前445年,魏桓子的孙子魏文侯掌握了魏家的政权,用李悝为宰相,进行改革。他听说邺(今河北临漳县一带)这个地方老百姓生活得很苦,就任命西门豹为邺令,去那里管辖百姓。

西门豹到了邺,发现那里很多田地没人耕种,一片荒芜的景象;老百姓非常稀少,而且一个个愁眉苦脸。西门豹就把邺地的有名人士聚集起来,让他们说说老百姓有什么困难。这些人说道:“现在这里最大的困难就是河伯娶妇。”

河伯娶妇?既然是结婚办喜事,又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邺地境内有一条漳河,一到天气恶劣时就泛滥成灾,淹没田地。有个巫师就说:“这是漳河的神仙河伯在发脾气,嫌老百姓对他不虔诚。要想让漳河不发水,就得每年选一个姑娘给河伯当老婆。”

邺地的官员相信了巫师的话,真的让他去挑选姑娘,给河伯“娶妇”。这位巫师从此带领他的手下到处挑选美女。他们不但骚扰乡里,还借口为姑娘准备彩礼,到处搜刮民财。老百姓们有的不肯把女儿嫁给见不着影的河伯,有的交不起彩礼钱,纷纷逃往异乡。

西门豹听了大家的讲述,对他们说:“今年河神娶妻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告诉我,我也要看看河伯娶妇的大场面。”

等到“河伯娶妇”的时候,有人通知西门豹来观看。西门豹来到漳河边,看见很多地方官、富豪、百姓都来了。主持娶亲仪式的巫师是位女性,已经年过七旬,她有很多女弟子,身穿华丽的衣服,紧随其后。

仪式开始后,巫婆念了一阵咒语。众弟子从一个棚子里拉出一个女孩,它就是河伯要娶的媳妇。巫婆立刻下令,要将这女孩放在一张席子上,投入水中。

西门豹突然说道:“暂且不要将那女子送入水中。”巫师很生气,就问他:“大人,请问这是为什么?”

西门豹对她说道:“您别误会。河伯是水府的神灵,地位何等尊贵,能够嫁给他的必定是位美色女子。可是这个女子长得并不出色,假如河神看不中她,发水淹没田地,谁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巫师听了西门豹的一番话,一时语塞。

西门豹又说:“既然如此,就请您到水府去跟河伯说一声,就说我们改日送一个漂亮的女孩到他那里吧。”说着,他令人把巫师扔入水中。

过了一会儿,不见那巫师上岸,西门豹趁机说道:“这巫师真不会办事,去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回来。就请他的女弟子们去催一下吧!”说着,他叫人把巫师的三个女弟子扔入河中。

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见女弟子们也没有消息,就对乡官们说:“你们是这里的地方官,理当为百姓办事。看来这些妇道人家办事很磨蹭,麻烦你们下河走一趟吧!”说着,就让人把乡官投入水中。

这一下,可把西门豹手下的廷掾们吓坏了。他们平日里鱼肉乡里,民怨颇深,怕西门豹趁机除掉他们,个个心惊胆战。西门豹冷冷地对他们说:“看来乡官们也办不好这点小事,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这些人纷纷跪下,磕头求饶。

这样一来,“河伯娶妇”的骗局被揭穿了,再也无人愚弄邺令和百姓了。

后来,西门豹带领众百姓在漳河上施工,修建了12条水渠,将河水引入水渠之中。这样彻底消除了漳河之患,如果遇到大旱,还可利用渠中之水灌溉良田。逃往外地的百姓听说本地来了清官,杜绝了河伯娶妇、漳河泛滥之灾,都回乡务农。邺地渐渐富裕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市。

■商鞅变法

战国的时候,出现了七个强盛的国家,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国在秦穆公逝世后,国势有些衰弱。公元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是个有为之君,即位之初就下了一道求贤令,网罗各地的人才。当时,卫国的贵族卫鞅来到秦国,经大臣景监的举荐,与秦孝公相见。

卫鞅与孝公见了三次面,谈论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秦孝公对他所说的话题一点也不感兴趣,等他走后直向景监埋怨。但是第四次卫鞅却说动了他。卫鞅说:“要想使秦国走上富强之路,必须改变先君留下的法令,重视农业、重视作战、重视刑罚。”

秦孝公忙问:“变法图强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请您给我详细说说。”卫鞅说道:“首先重视农业,可以奖励耕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勤于耕种,不再游手好闲。其次重视作战,凡立下军功的将士,都要给予重赏,这样他们才能奋勇杀敌。”

秦孝公又问:“那么,重视刑罚的好处在哪里呢?”

卫鞅侃侃而谈:“进行改革,必须重视刑罚。如果赏罚不分明,朝廷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就不能指挥百姓。只要制定严格的法律,让老百姓不敢触犯刑律,秦国就会安定下来。”秦孝公越听越高兴,连吃饭都忘了。他与卫鞅谈了几天几夜,一点也不感到疲倦。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封卫鞅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法。于是,卫鞅制定了新的法令:

实行连坐法,鼓励告奸;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限制贵族特权;

鼓励民户分居;

奖励耕织,抑制工商业;

焚烧诗书,禁止游说之人。

一开始,卫鞅怕老百姓不遵守自己制定的新法令,就命人在都城的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然后传下一道命令:“如果有人将南门的那根木杆移到北门,可以得到10两金子的赏赐。”

都城的居民得知这道命令,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围在南门外想看这件事如何收场。大多数人不相信有这等好事,认为是左庶长闲着没事,欺骗老百姓。

卫鞅一看老百姓不把他的命令当回事,就再下了一道命令,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金子。正当人们对这两道法令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壮汉走近木杆,说:“既然大家都不愿移动这根木头,那我就来试试。”说着,他将那根木头扛在肩头,向北门走去。

这壮汉真的把木杆移到了北门,这时有差役将此事报告卫鞅。卫鞅见终于有人相信自己的命令了,就真的赏给扛木头的壮汉五十两金子。人们见卫鞅的法令真的管用,从此相信新法,愿意依法办事。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卫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在境内实行郡县制。经过两次变法,秦国发展很快,已经国富兵强。公元前340年,卫鞅被封为大良造,率领军队与魏军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孝公见变法已见成效,非常高兴,封卫鞅为商君,从此卫鞅就被人们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不喜欢商鞅,就以谋反的罪名将商鞅处以车裂之刑。商鞅虽然死了,但他制定的新法却依然得到贯彻。

■孙庞斗智

魏国人庞涓是谋略家鬼谷子的徒弟,很有才华。他听说魏惠王招贤纳士,就去投奔魏王。魏惠王很赏识他,任命他为大将军。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师兄孙膑才华出众,就让庞涓写信,请孙膑来魏国效力。

孙膑是齐国人,他的祖先就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他悟性很高,跟随鬼谷子学到了很多攻城略地之法,因此声名鹊起。可是,孙膑来魏后,庞涓怕他受到重用,就在魏王面前说孙膑的坏话。魏王听信庞涓之言,把孙膑的膝盖骨削掉了。

孙膑成为残废人之后,被留在庞府。有一个侍者知道他被害的内情,就告诉了他。孙膑得知师弟这样绝情,心里很难过,又怕庞涓继续加害于他,就装起疯来。庞涓见孙膑突然发疯,觉得可疑,就把他扔到猪圈里。孙膑索性抓猪粪来吃。这一下庞涓相信他疯了,从此不再理会他。

后来,齐国派大臣禽滑厘到魏国出使。孙膑见自己脱逃的机会到了,就乘着黑夜找到齐国使臣,说明了自己的经历,要他带自己走。第二天早上,禽滑厘偷偷地把孙膑藏在车子里,带他离开魏国。

孙膑到了齐国以后,被将军田忌收留,并且深得齐威王赏识。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攻打赵国。庞涓连连得胜,很快就把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团团围住。第二年,赵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很想挫一挫魏国的威风,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带领军队前去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