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61

第61章 明朝(4)

也先在德胜门受挫,只得向南撤退。他来到彰仪门(今北京广安门)时攻击明军,遭到石亨之侄石彪的奋勇抵抗。也先发动了几次进攻,连连失利。这时,石亨率领大军赶到,向敌人发动猛攻。

城外的老百姓也来助战,他们爬上屋顶,将砖头、瓦片抛向敌阵。瓦剌军遇到铺天盖地的砖瓦,被打得头破血流,叫苦不迭。在战斗中,瓦剌军死伤无数,军心大乱。也先不敢恋战,带领败兵向西逃窜。

于谦带领军队追击敌军,夺回敌军抢掠的百姓和财物。也先非常害怕,于是兵分两路,也先率一支人马出居庸关而逃,部将伯颜贴木儿而挟持明英宗,经紫荆关撤退。北京一战,瓦剌军被彻底打败,元气大伤。

也先派人到北京议和,同意释放明英宗。大臣们非常高兴,都说:“只要能迎回太上皇,咱们怎能吝惜一点财物?”于谦说道:“咱们不能再上当了!敌人没有释放太上皇的诚意,只是向我们勒索钱财!”明景帝不愿屈辱求和,支持于谦的意见。

也先见明朝的态度非常强硬,对自己贸然出兵感到后悔,决心与明朝和好。公元1450年8月,明英宗回到北京。明景帝怕英宗夺取皇位,将他软禁在南宫。此时翰林侍讲徐珵已改名徐有贞,得到重用,他与大将石亨联合起来,想拥戴英宗复位。

1457年12月,明景帝得了重病,卧床不起。1458年初,明英宗发动政变,重新登上皇位。不久,景帝在疾病和忧郁的双重折磨下逝世。

徐有贞、石亨对于谦心怀不满,指使官员弹劾于谦,于谦终于被捕入狱。明英宗念于谦有功,不想杀他。徐有贞却说:“于谦曾扶立郕王,反对议和。不杀他,您即位之举就名不正,言不顺。”英宗终于处死于谦。行刑时,百姓悲泣不止,哭声震地。

■南宫复辟

明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役”中被瓦剌军擒住。英宗被俘以后,于谦等大臣立朱祁钰继位,史称明景帝,并且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明景帝继位之初,由于担心皇位受到威胁,非常不愿意英宗回朝。于谦等大臣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也不愿与瓦剌议和。后来,也先表示无条件送回英宗时,景帝迟迟不肯派遣大臣迎驾,在给也先的敕书中也没有迎驾之语。

后来,在群臣敦请下,才不得已派右都御史杨善出使蒙古,而且给他制造了重重障碍,例如带去的礼物很少,敕书中不写明迎回太上皇的意思。可是杨善误会了景帝的意思,以为迎回太上皇是大功一件,因此多方筹划,终于使太上皇朱祁镇于景泰元年回到朝廷。

英宗回来后,便被景帝安置在皇城南宫,实际上是将他软禁起来,名义上被称作“太上皇”的英宗在南宫内过着清闲的生活。但是,英宗并不甘心自己的下台,一直梦想着再登皇位。

景帝继位之初,曾许诺将传位于英宗的长子,但当他的帝位日渐稳固之时,他开始筹划易储,想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却引起群臣非议和不满,甚至连皇后汪氏都反对易储,因为朱见济并不是汪后的亲生儿子。

景帝极力巴结朝臣,结果陈循等大臣赞同易储。后来经过朝议,景泰三年五月,景帝遂正式立其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而改封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十一月,朱见济突然病逝。

朱见济既然死了,不少廷臣见储位虚悬,遂建议“再建皇储”,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明景帝恼羞成怒,对提出复储建议的官员进行严酷的打击。与此同时,景帝见廷臣怀念英宗,对南宫防范更加严密:因探知英宗常依城边高树休息,于是便令人将南宫及其附近树木全部砍光,以防意外。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身染重病,不能上朝。这引起了大臣们的忧虑和猜测,有人提出请沂王复位,有人表示既然已经废去不应该再立。后来,大家表示只提建储的事情,不提具体的人选,由景帝定夺。景帝看了群臣的上疏,说自己偶感风寒,十七日就会早朝。

武清侯石亨因奉诏榻前,见景帝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就与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谋议,认为复立太子,不如请太上皇复位,可得功赏。此话一出,大家都纷纷称是,说这可是一件大功劳。

正月十六日晚上,太监曹吉祥等人打开长安门,石享等率兵千余人闯进皇城,直奔南宫。英宗早已得知了一点信息,于是走出来问有什么事,众人跪地说:“请陛下继位。”把事先准备好的御辇拉来,扶英宗上车。

来到东华门,天色已慢慢亮起来了,这时卫兵不开门,英宗大喝:“我是太上皇。”禁卫兵士也不敢再加阻拦,一行人顺利地进入皇宫,拥着朱祁镇来到奉天殿,请上皇帝宝座,鸣钟击鼓,大开宫廷各门,徐有贞等三呼万岁。正在朝房等候早朝的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目瞪口呆。徐有贞出来大声说:“太上皇帝复位了!”并催促众臣入贺。百官惊愕入谒,英宗宣谕复位,众人才定下神来。

二月,孙太后下谕,把景帝废为硼王,迁居西苑。不久,硼王朱祁钰死在西宫,年仅三十。

■正德斩刘瑾

公元1505年,朱厚照继承皇位,这一年他才十五岁。这位皇帝史称明武宗,因为年号正德,又称正德帝。正德皇帝对宦官非常倚重,宦官刘瑾等八人最得武宗宠信,号为“八虎”。“八虎”仗着皇帝的宠信,整日胡作非为。

一些官员给正德上书,劝他远离“八虎”。“八虎”知道了,跑到正德面前哭个不停,说有人陷害他们。正德好言抚慰“八虎”,还封刘瑾为司礼太监。

刘瑾本姓谈,陕西兴平人,他从小净身进宫,投靠于一位刘姓太监门下,所以改姓为刘。正德当太子时,刘瑾经常陪他游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正德继位后,刘瑾干预政务,飞扬跋扈,百官为之侧目。

正德帝在刘瑾的蛊惑下,斥责朝中大臣胡乱奏本。内阁大臣谢迁、刘健说道:“不将‘八虎’的职务免去,臣等请求辞职。”武宗大怒,将他二人充军。群臣失去了领头人,也就不敢说什么了。反对“八虎”的行动终于失败。

刘瑾当了司礼太监后,更加贪权。刘瑾诱导正德贪恋女色,并在他最高兴的时候,送上一大叠奏章。正德很生气,把奏章推给刘瑾,说道:“这些小事都要我亲自做,要你们这些大臣又有何用?”

从此,朝中奏章主要由刘瑾处理。刘瑾识字不多,遇到文字古奥的奏章,就带回家中请亲友代批。大臣们知道正德看不到奏章,就在修本时起草两份,正本送交宫中,副本交给刘瑾。百姓们嘲讽道:“我朝有两位君主: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

刘瑾在朝中培植势力,广收亲信。当时,宰相焦芳、吏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都对刘瑾俯首帖耳,在他面前犹如家奴一般。大臣们也对刘瑾非常畏惧,称他为“千岁”。

正德对内阁大臣早已失去兴趣,准备依靠宦官,建立新的权力中心。刘瑾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在乾清宫内建立豹房。豹房名义上是养豹的地方,其中却藏有大量美女。1507年8月,正德搬到豹房居住,有事就在那里商议。

刘瑾知道自己树敌太多,众人对他不服,就大力发展特务机关。除了继续依靠锦衣卫、东厂、西厂以外,他还设立内行厂。内行厂中的特务到处刺探官员的活动,连东厂、西厂的特务也在监视范围之内。凡是抓入内行厂的人,多数被折磨而死。

1508年夏天,正德在御道上发现一封匿名信,信上揭发的是刘瑾的罪行。正德对这些事情根本不信,把信交给刘瑾。刘瑾极其恼怒,他为了追查匿名信的出处,命令满朝大臣三百余人在奉先门外罚跪。此事荒唐之极,正德帝竟然不闻不问。

当时天气极热,刘瑾却不许大臣们饮水。有些年老官员中暑,当场丧命。到了天黑,刘瑾命令锦衣卫的爪牙将可疑官员抓入天牢,严加审问。后来,刘瑾发现匿名信是宦官所写,才将大臣们释放。

1510年,安化王起兵造反。正德封大将杨一清为宁夏、延绥总督,宦官、“八虎”之一张永为监军,率军平叛。二人赶到宁夏,安化王已经被擒,二人押解叛臣回朝。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不和,就对他说:“朝中也有祸乱,而且不好平息。”

张永问道:“朝廷中有什么祸乱?”张永就在手上写了一个“瑾”字。张永大惊,说道:“此人与皇帝甚为亲密,且耳目众多。我若弹劾他,岂能成功!”杨一清笑道:“您回京之后,天子必定召见您,您就有了劝谏的机会。”

张永还是不敢做,说道:“若是皇上不信,我就危险了!”杨一清说道:“若是皇上不信,您就大哭一场,并以性命作保证。皇上见你说得恳切,一定采信。这事需要赶快做,迟则生变。”

杨一清、张永回朝之时,正德在宫中设宴,为二人庆功。张永在宴会上弹劾刘瑾,列举他十七件不法之事。正德命人搜查刘府,在第二天搜出大量财宝与龙袍、御带。正德没想到刘瑾也有反意,大为震怒,将他凌迟处死。

■嘉靖罢免严嵩

正德死后,他的堂弟即位,就是嘉靖帝。嘉靖虔信道教,经常安排“斋醮”活动,向鬼神祈祷。在这种活动中,往往要焚化一篇红字的骈体文章,就是“青词”。大臣严嵩因为善于撰写青词,受到皇帝的提拔。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他家境贫寒,父亲严准是个秀才,对他要求极严。严嵩自小聪颖过人,文才出众。他八岁时就能诵读史书,写出辞采奇异的文章。周围的人非常惊羡,称他为“神童”。

严嵩凭着自己的才华,在朝中身居要职。江西人夏言担任礼部尚书,严嵩借着同乡的关系,拜在他的门下,并对他曲意迎合。在夏言的帮助下,严嵩平步青云。公元1528年,嘉靖被严嵩的青词所打动,封他为礼部右侍郎,命他去承天府祭拜显陵。

显陵是嘉靖父亲的陵墓,严嵩从那里回来后,说道:“臣祭拜那日,天上下起小雨。当臣施礼时,天气突然晴和。此次修陵需设立碑石,装载碑石的船进入汉江时,水势立即上涨,好像有神灵护佑一般。臣以为,这些奇异现象的出现,是陛下的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严嵩编造的“祥瑞”之事使嘉靖大为高兴,不久后,严嵩就被封为礼部左侍郎。后来,严嵩先后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之职。礼部掌管朝廷礼仪,吏部掌管官位升迁,严嵩能担任这两个部门的要职,说明皇帝对他极为青睐。

1536年12月,宰相夏言认为严嵩值得信赖,将他调入北京,担任礼部尚书。严嵩进京之后,利用职权之便吟诗作赋,以颂扬皇帝为要务。夏言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言,想让严嵩进入内阁。

1542年8月,严嵩被拜为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臣的行列。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10月,嘉靖移居西苑,赐五位重臣香叶道冠。夏言等大臣不愿使用此物,而严嵩却头戴道冠见君,使嘉靖非常喜悦。

一日,嘉靖与严嵩谈话,问道:“你对夏言有何看法?”严嵩跪在地上大声哭泣,将夏言欺负自己的事情一件件地陈述。嘉靖此时已对严嵩宠爱极深,听到这些事受到极大震撼,从此对夏言甚为愤恨。

这时,天上出现日全食。在古代,人们把皇帝比作太阳,认为天上出现日食,人间必有奸臣出现。严嵩趁机上奏章,说夏言欺骗皇帝,因此上天示警。嘉靖听信谗言,免去夏言的职务。可是事过不久,夏言又官复原职。

公元1546年,夏言在收复河套地区的问题上,同嘉靖皇帝发生矛盾。严嵩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向皇帝上书,奏章上写道:“夏言辜负圣恩,与边将结交甚厚,谎报战功,克扣粮饷。他的行为,为微臣所不齿!”嘉靖大怒,免去夏言的职务,并于10月将他斩首。

1548年,严嵩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宰相。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官员索贿,朝中大臣要想升迁,必须向他进献钱财。甘肃总兵仇鸾因贪污而获罪,他送给严嵩三千两白银,竟然被任命为宣府、大同两府的总兵。

严嵩已经年老,精力有限,处理政务时往往力不从心。但他的儿子严世蕃很有才干,能够揣摩嘉靖的意思办事。于是,严嵩处理政务时,总要跟严世蕃商议。在严世蕃的帮助下,严嵩对政务所作的处理都能令皇帝满意。

人们知道这种情况,私下里管严嵩叫“大宰相”,管严世蕃叫“小宰相”。有人还说:“皇上不能一天没有严嵩,严嵩不能一天没有严世蕃。”

公元1562年,严嵩的妻子逝世,严世蕃只得在府守孝。严嵩失去助手,处理政务时顾此失彼。嘉靖对他甚为不满。这时,内阁大臣徐阶举荐道士蓝道行入宫。蓝道行占卜时说:“严嵩在朝专权,处理朝政失当。”嘉靖遂有罢相之意。

5月,御史邹应龙写了一道奏章,历数严嵩父子的罪恶。嘉靖遂将严嵩免职,将严世蕃贬为雷州守卫,并抄没严府家产。查抄严府时,共得一万两黄金、二百万两白银,以及价值几百万两银子的珍宝。后来,严世蕃私自回京,被嘉靖斩首。

■海瑞上疏

严嵩掌权时,他的义子、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到浙江巡查。浙江各地官员都搜刮民财进献,惟独淳安县令海瑞不向百姓摊派。海瑞给鄢懋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大人给我发来通知,说您崇尚节俭,唯恐惊扰百姓。可是,浙江各地接待大人时,却大摆筵席,极力奉承。如果按照您的指示办事,就怕落得个怠慢之罪;如果和其他官员一样办事,又怕违背您爱护百姓之心。请问,卑职该怎么办才令您满意?”

鄢懋卿看完这封信,勃然大怒。但海瑞书信上写得辞严理正,又不便治罪,他只得忍下这口气,绕过淳安而行。过了两年,御史袁淳奉鄢懋卿的意思,到淳安查海瑞的弊病。他抓不住海瑞的把柄,就以“居功傲上”为由弹劾他。海瑞被免去职务,入京听候裁处。

公元1562年,严嵩被免去官职,鄢懋卿也牵连在内,处以充军的惩罚。海瑞不但无罪,而且有打击严党之功,被官复原职。1564年11月,朝廷又将海瑞调入京城,封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省)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四岁时父亲去世,家中的经济来源只有几亩薄田。海瑞幼小之时,每日诵读《大学》、《中庸》,好学不辍。他的寡母谢氏为了供他读书,每日熬夜,做针线活赚钱。

海瑞读书非常认真,文章出众,成为海南一带的才子。他以一篇《治黎策》考中举人,被派到福建南平为官。海瑞踏入仕途后以刚直不阿著称,被百姓称为“海青天”。

严嵩罢相之后,嘉靖依然沉迷于炼丹,耽误国家大事。海瑞非常气愤,决心写一道奏章,使皇帝彻底醒悟。海瑞的朋友都劝阻道:“你的官位只是正六品,何必为这样重大之事上疏?更何况,你的奏章必然提到皇帝之过,会触怒于他,引来杀身大祸!”

可是,海瑞是个不怕死的忠臣,他写了一篇《治安疏》,递了上去。这篇奏章又名《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文中写道:“您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整日与道士钻研长生之术,浪费钱财。可是世上哪有长生不老之人?尧、舜、禹是上古圣人,尚且不能长生,难道上天会单单垂青我朝吗?您相信道士陶仲文的炼丹术,如今陶仲文已经病死,可见他的金丹并不能使人长生。您整日炼丹,不约束官员的行为。这使得腐败蔓延、贪官横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些事情,言之令人心碎!百姓对陛下非常不满,都说‘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其中的含意,是说陛下执政以来,令家家无钱,户户凄凉!”

海瑞在回家的路上,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就买了一口棺材。他带着棺材回家后,把上疏的事对全家人说了。海瑞的妻子、儿子全都吓呆了,海瑞却说:“如果皇上将我抓入监狱,你们不必管我,马上回琼山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