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05

第5章 春秋战国(2)

这时,楚军开始渡河。公子目夷认为这是进攻敌人的好机会,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兵多将广,大白天就敢渡河。趁他们刚到河中间,我们让军队迎头痛击,保证打得他们狼狈而逃。”

宋襄公却说:“你说得可不对,我们是讲仁义的国家啊,怎能在人家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就打人家呢?”

楚军渡河上岸后,急忙排列军队。公子目夷看楚军的队伍还很混乱,就说:“您可再不能失去战机了!趁他们没把阵势摆好,我们赶快进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怒气不息地将他责备了一番:“我们是讲仁义的国家啊,怎能在人家没摆好队伍时就进攻。那不是乘人之危嘛!”

目夷见襄公如此迂腐,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楚军摆列好阵势,敲响战鼓,扑了上来。宋军虽然努力作战,但终究不是强大楚军的对手,败下阵来。乱军之中,宋襄公中了敌人一箭,狼狈而逃。

宋军撤退到国都睢阳,目夷不住地埋怨襄公。宋襄公还冲他宣讲了一番作战时怎样讲究“仁义”的歪理。由于宋襄公的伤势非常严重,所以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含恨而死了。

■重耳奔齐

周朝西北方有个晋国,国君晋献公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妃子骊姬,立她为夫人。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为君,就诬陷太子申生要毒死献公。晋献公派兵去惩办太子,申生上吊自杀了。

申生的弟弟重耳、夷吾知道兄长死了,怕骊姬也要加害他们,于是逃往他乡。

晋献公死后,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就是晋惠公。惠公觉得重耳才能出众,对他的国君之位是个威胁,就派人到翟国刺杀重耳。重耳只得带领谋士赵衰(音cuī)等人逃离翟国,去齐国避难。

重耳临走的时候,对妻子季隗说:“现在出现了特殊情况,我不得不离开你到别的地方去。你耐心在这里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仍不见我回来,你就另嫁他人吧。”

季隗见丈夫这样悲伤,连忙安慰他:“过了二十五年,我都快进棺材了,还嫁什么人!我愿意一直等下去,直到你成功的那一天。”

从翟国到齐国,卫国是必经之路。卫文公瞧不起重耳,不让他进城。重耳没有办法,只好绕道而行。一天,他们饿着肚子赶了几十里路,看见一群农夫,就向他们要点吃的。

农夫们瞧着这些破落贵族,心里有气,谁也不肯施舍他们。有个农夫还从田里挖来一块泥土,对重耳说道:“你不是饿了吗,就吃这个吧!”

重耳觉得受了侮辱,气得七窍生烟,从车上抽出马鞭,就要责打农夫。谋士子犯见到农夫们也不好惹,就故意装作喜悦的样子说:“你看,老百姓给我们送泥土了。这说明上天要把一片国土赐给你啊!”

重耳只得忍下一口恶气,跟众谋士走了。

他们没有粮食,只好挖野菜吃。谋士介子推见重耳吃起野菜来难以下咽,就将自己胯股上的肉割下来,熬成汤,给重耳吃了。重耳得知自己吃的是介子推的肉后,心里非常感动。

重耳等人来到齐国后,那时齐桓公还活着。桓公有大国君主的气度,不但没有嫌弃重耳,反而给了重耳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妙龄少女嫁给他。重耳贪图齐国安逸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国建功立业了。

齐桓公死后,齐国大乱,这里再也不是重耳的乐园了!可是重耳还是不想走。赵衰等人见重耳毫无进取之心,就在桑林商量怎样离开齐国。这时,重耳的一个女奴正在桑林采桑,偷听到他们的话。这个女奴把此事报告了重耳的夫人姜氏。

一天,姜氏对重耳说:“现在国内大乱,你应该为自己做些打算呀。”重耳说:“我已经那么大岁数了,还能去干什么?我甘愿留在这里。”齐姜见重耳目光短浅,心里非常难过,就劝他道:“男子汉志在四方。您有您的事业,怎么能只图个人的舒坦!现在您这副样子,真教跟随您的人心寒!”可是,不管姜氏怎样说,重耳就是不听。

姜氏无奈,就和赵衰等人设下一计,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放在车上,送他离去。重耳醒来时,发现已离开温暖的小家,非常生气,就拿起一把戈来,追逐谋士子犯。

虽然重耳这样无礼,这些谋士们还是原谅了他。重耳只得继续流亡。

他们到了曹国。曹共公非常无礼,竟然偷看重耳洗澡。但是,曹国大夫僖负羁对重耳倒不错,听了妻子的话,在饭碗之下藏了一块玉璧,送给重耳。

重耳把玉璧退还给僖负羁,离开了这个给他带来羞辱的国家。他们来到宋国后,受到宋襄公的礼遇。可是当时襄公在对楚作战中受了重伤,不能帮助重耳了。

重耳离开宋国后,来到郑国。郑文公是个势利眼,不让重耳进城。重耳只得绕城而行。

郑国大夫叔瞻对文公说道:“公子重耳是个才华出众的人,又有一班文臣武将辅佐,将来或许真能成就大业。你现在已经得罪了他,不如现在派人把他们杀了,以绝后患。”郑文公没听他的话,重耳才得以安全地离开郑国。

■重耳返晋

重耳等人离开郑国,来到了楚国。当时楚国的力量非常强大,楚成王知道重耳真的有才,而且想从重耳那里探听中原各国的虚实,就以诸侯之礼来接待他。

重耳不打算接受这么重大的礼节。赵衰却对他说:“您在国外流亡了十几年,小国都欺负您,现在却有一个大国对您如此重视。这说明您可能时来运转了,您就大胆地接受吧。”重耳觉得赵衰的话有道理,就坦然接受了楚国的礼节。

重耳在楚国一待就是几个月,与楚成王相处得非常融洽。一天,楚成王对他说:“我待公子可以说很好了。公子如果有朝一日回转晋国,该如何报答我的恩惠?”

重耳答道:“晋国虽有美女、玉帛,可这些财富楚国也有。至于羽毛、象牙、皮革等物品,本来就产在楚国。您说我该怎样报答?”楚成王说:“您不要光问我,我想听听公子的想法。”

重耳说道:“假如我真的能够回到晋国,一定使晋、楚两国和平相处,让两国百姓享太平之福。如果我们两国军队真的在战场相逢,我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对您表示尊敬。”(三十里是一舍,退避三舍,就是后退九十里。)

楚成王没说什么,只是觉得重耳的外交辞令非常精彩,不愧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楚国大将子玉看出重耳胸怀大志,就劝成王杀掉重耳,免得他日后成为楚国的对手。楚成王没有听他的话。

重耳觉得楚成王无意助他回国,就想离开楚国,这时正好秦国国君派人来请他。

原来秦穆公当初助惠公即位,可是惠公当了国君却带兵去打秦国。后来,惠公被秦军活捉,又被穆公释放。惠公为了讨好秦国,将儿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秦穆公为争取晋国的人心,对圉非常好,还把女儿怀嬴(音yíng)嫁给他。

可是圉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他听说父亲身染重病,就急着回国继位,竟然抛弃怀嬴,逃离秦国。惠公死后,圉继位为君,就是晋怀公。秦穆公得知圉逃走后,非常气愤,就决心帮助重耳。

重耳来到秦国后,秦穆公很喜欢他,就把自己宗族中的五位女子嫁给他,其中就包括怀嬴。

重耳对众谋士说:“别的女子倒也罢了,只是这怀嬴是圉的妻子,我的侄媳,我不能娶她。”赵衰说:“怀嬴是秦君的掌上明珠,拒绝她怎么可以?您若想借助秦国之力,必须接受她!”臼季也说:“圉已经抛弃了怀嬴,所以怀嬴已不是您的侄媳,娶她无伤大雅。”

重耳为了争取秦穆公的支持,只得答应了这门亲事。

重耳与秦穆公成为亲戚后,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军队送重耳回国。秦国强渡黄河,一连拿下三座城池。晋怀公派吕省、郤芮带兵抵抗,谁知他二人见秦军人多势众,竟然支持重耳。怀公弃城而逃,被人刺死。

晋国群臣辅佐重耳即位,他就是晋文公。这一年,重耳在外已流亡了十九年,回国以后,已经六十二岁了。但是,丰富的经历使他增长了见闻,提高了才干,成为一代明君。

■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后不久,周襄王之弟太叔带在翟国的帮助下,赶跑了哥哥,自己占据了洛邑。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亲自统率大军,将洛邑攻破,斩杀太叔带,恢复了襄王的王位。

过了两年,宋国又派人向晋国求救。原来,宋襄公箭伤发作死后,其子继位,就是宋成公。楚成王觉得宋国好欺负,就与大将子玉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军队进攻宋国,想夺取一些土地。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了报答宋国对他的恩惠,亲自率领大军救援宋国。

文公采纳了子犯的意见,攻打依附楚国的曹国,想让楚国撤兵去救曹国。晋国军队要到曹国,必须从卫国借路。可是卫文公说什么也不同意。晋文公非常生气,就把卫国灭了。

灭卫之后,晋国军队攻入曹国京城。晋文公见曹共公被活捉,就怒斥他当初偷看别人洗澡的无耻行为,然后派人保护曹国贤人僖负羁的府第。

晋文公为了迫使楚军撤兵救曹,就决心把卫、曹两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宋国。楚成王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晋文公不好惹,就带兵回国。大将子玉却认为晋文公忘记了楚国的恩惠,不能饶恕他。于是,他不听楚王的命令,率领军队向曹国前进。

晋文公趁机向曹、卫两国国君提出恢复他们的国君之位,条件是他们与楚国绝交。两位国君真的这样做了。子玉大怒,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晋文公听到子玉前来决战的报告,就与群臣商议。先轸提出要与楚国打一仗,彻底打败他们。子犯却说:“国君当初在楚国曾经许诺,如果遇到楚国军队,就要‘退避三舍’。现在我们立即与楚军交战,就是背信弃义。如果我们后退三舍,楚军依然不肯罢休,那我们就带兵打他们。这样一来,我们理直气壮,必定士气高涨。”

于是晋国军队就向后撤退了三舍。楚国军队见到晋国一个劲地撤退,以为晋文公胆小怯懦,更加轻敌,就在后面紧紧追赶。

晋文公退避三舍后,就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摆开阵势。这时,子玉也追到这里,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第二天,晋楚军队正式交战。这场战役被称为城濮之战。

晋、楚两军交战后,晋军元帅先轸派出一支人马避实击虚,攻打楚国阵营中的陈、蔡联军。结果陈、蔡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这时,晋军大将狐毛冒充主帅先轸,带兵猛攻楚军,然后故意打了败仗,向后撤退。

子玉误以为狐毛率领的“败兵”是晋军的主力,就命令楚军紧紧追赶。这时候,先轸率领部队,把楚军拦腰截为两个部分。狐毛又扭头来,猛攻楚军。楚军被晋国军队杀得大败,所有军粮尽为晋军所得。

晋文公见晋国军队大获全胜,心里非常高兴,就派人对元帅先轸说:“楚军既然已经失败,您就不要再追杀他们了。当初我在楚国时,楚王待我很好,我们不能忘了他对我的恩惠。”先轸接到命令,就下令不再追赶。

子玉落荒而逃,派人向楚成王请罪,原以为楚王会给予他较轻的处分,好让他有机会戴罪立功。没想到楚成王派人对他说:“你打了败仗,还有脸回来吗?”子玉无话可说,只得自杀。

晋文公打完仗后并没有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听到子玉自杀的消息,才高兴地说:“楚王为我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

周襄王知道晋文公打了一个大胜仗,非常高兴,就要亲自去慰劳晋国军队。晋文公大喜,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县荥泽城)修建行宫,召集各路诸侯前来会盟。

周襄王到了践土后,晋文公率领齐、宋等各路诸侯朝见他,并将城濮之战中捉获的俘虏和缴获的财物献给他。周襄王封晋文公为“侯伯”,众诸侯也都心悦诚服。这样,晋文公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崤山之战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与郑国国君郑文公都死了。这时,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臣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国君把都城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我国军队袭击郑国,我可以充当内应。”

秦穆公早就想称霸中原,就想趁这个绝好机会,一举拿下郑国。大臣蹇叔却对他说:“主公,你派遣大军走那么远的路去袭击别国,是很难成功的。既然我们出动那么多军队,郑人一定会得到消息,如果他们早有防备,我军又怎么能轻易灭掉郑国呢?”

可是,秦穆公非常固执,听不进蹇叔的话,仍然命孟明视、西乞术率领大军进攻郑国。

军队出发那一天,在东门举行誓师大会。西乞术是蹇叔的儿子,蹇叔对着他放声痛哭,说道:“孩子啊,你们这一去,也许再也回不来了。”秦穆公非常生气,派人对他说:“你这个老不死的,你的寿命如果同一般老年人一样的话,你墓上的树木可能都有一抱粗了。”

部队出发后,蹇叔还一直赶到大路上,哭着对西乞术说:“郑国虽然不敢把你们怎么样,可晋国人一定会在崤山这个地方来打你们。那个地方是个深谷,在两座大山之间。北面是夏王皋的陵墓,南面也是一座陵墓,当年周文王曾在那里避雨。你可能会在那里丧命,我会去那儿收你的尸骨。”

公元前627年春,秦国大军来到滑国(今河南偃师南)时,郑国商人弦高正在那里做生意,得知秦军要攻打郑国,就派人向郑君报告此事。然后,弦高带着4张熟牛皮、赶着20头牛来到秦国大营,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来我国作战,让我来犒劳你们。请你们不要客气啊!”孟明视大吃一惊,不敢再去郑国,就灭了滑国,然后带兵撤退。

晋国国君晋襄公采纳了先轸的意见,率领大军在崤山埋伏起来。等到秦国的大队人马一到,就把他们包围起来。孟明视吃了一惊,急忙指挥军队向外冲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秦军被杀得大败,孟明视、西乞术被晋军俘获。

晋襄公的母亲就是秦穆公之女怀嬴,他见襄公打败秦军而回,就对他说:“秦国和晋国本来是亲戚之国,如果你杀了孟明视,两国就会结下深仇大恨。还是将孟明视他们释放,让秦国君主杀他们吧。”晋襄公觉得怀嬴的话非常有理,就把孟明视、西乞术等人放了。

秦穆公听说孟明视回转都城,就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亲自到郊外去等候他们。孟明视、西乞术见到君主,急忙请罪。秦穆公却哭了起来,说道:“这次打仗失败,怎么能怪罪你们呢?这全怪我没有听从蹇叔的正确意见,才让你们受到那么大的耻辱!”

回都城之后,秦穆公依然让孟明视等人担任原来的职务,还像以前那样信任他们。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命孟明视讨伐晋国。孟明视率领军队强渡黄河,把所有战船都烧毁了,表示断绝后路,一定要取得胜利。秦军长驱直入,深入晋国腹地二、三百里,夺取了晋国的王官城。晋军知道孟明视志在报仇,没敢出城交战。

于是,秦穆公带兵与孟明视会合,奉崤山秦军遗骨而归。

秦穆公知道晋国强大,自己不能与之争雄,遂于公元前623年向西发展,吞并了西戎的十二个小国,成为西方霸主。周襄王得知后,赐他金鼓,表示祝贺。

■一鸣惊人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之孙楚庄王继承国君之位。楚庄王继位时还不到20岁,朝政全由他的老师斗越椒执掌。楚庄王在即位的前三年里,不是沉湎于酒色,就是外出打猎,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他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来劝谏我,我就杀了他!”

一天,大臣申无畏入宫来见庄王,对他说道:“有人跟臣说了个隐语,晦涩难懂。臣想请教大王。”楚庄王很高兴,就说:“那你姑且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