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4826500000094

第94章 技巧篇(5)

【叶圣陶建议改书名】1985年,陈子善汇集了文学家前辈撰写的回忆郁达夫写的文章,编成《郁达夫回忆录》,请叶圣陶老人题签。叶老觉得书名不妥:《郁达夫回忆录》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是郁达夫自己写的回忆录,建议把书名改为《回忆郁达夫》。为了写好这个书名,叶老前后写了七八幅,从中挑选比较满意的,剪贴拼凑,整整忙了一个下午。■/摘自商金林《沉重的寂寞》,《人物》1989年第6期

§§§第八节 文章的详与略

【《醉翁亭记》与《瑞鹤仙》】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滁州当知州时,曾作《醉翁亭记》,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共400余字,连用21个“也”字。此文由黄山谷缩写为歌词,合以声律,被之管弦,词牌名为《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宋代知州相当于隋代太守)这篇缩写后的《瑞鹤仙》,仅100字左右。只有原文的五分之一,而内容符合原文精神,也以“也”字押韵,开头、结尾与原文相似,保持了原文的特色。后人都极其赞赏黄山谷的櫽栝(意为剪裁改写)才能。■/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欧阳公知滁日,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记。山谷櫽栝其词,合以声律,作《瑞鹤仙》云:“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一记凡数百言。此词备之矣。山谷其善櫽栝如此!

【《史记》、《汉书》繁简不同】宋代洪迈将《史记》与《汉书》进行比较,发现两书记同一事情繁简不同。《史记·卫青传》在写到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重复三人的官衔“校尉”和封地“以千三百户”:“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而《汉书》写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只道:“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封朔为涉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比《史记》58字中省却了23字,但不如《史记》那样内容丰富,事理明白。获王,是说俘虏了匈奴的王。这是功业所在,不应省去。又同是封侯,食邑有多有少。一千三百户,说明封的侯究竟有多大,也不应省略。■/宋·洪迈《容斋随笔》:《史记·卫青传》:“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汉书》但云:“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封朔为涉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比于《史记》五十八字中省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记》为朴赡可喜。

【朱元璋讨厌繁文】明代洪武年间刑部主事茹太素喜欢舞文弄墨。有一次,他写了一份17000字的陈述事务的意见书交给了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令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王敏一字一句地读,一直读了6000多字尚未说出一件具体的事实,只是用一些空洞的冗词诉说朝廷用的大都是庸儒俗吏。朱元璋因长时间未听出文章的头绪来,便召茹太素当面责问:“那些庸儒俗吏有何劣迹?”茹太素一时答不出来。明太祖气得大怒,便下令把他打了一顿。第二天,朱元璋又令人接着念意见书,一直念到16500字左右,才触及到了主题。原来茹太素这份意见书是向明太祖建议5件事,只有4件事是可行的。这5件事一共才用了500字。朱元璋说:茹太素把500字能说明的事情硬是写了17000字。因下令中书省定出具体条例,以使上奏的表章不得再出现繁文。■/清·张廷玉《明史·列传二十七茹太素》:……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子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

【胸有成竹,形神兼备】有一位青年仰慕郑板桥“雪竹圣手”大名,特来拜郑板桥为师。他见郑板桥画雪竹,整个画面上只有一根竹竿,几茎枝条,15片叶子,却显出刚健、遒劲的笔势,使人感到这雪竹不怕狂风吹、暴雨打。青年不解地问:“这么大一张宣纸,为什么只画一根竹子、15片叶子?画面不是太空旷了吗?”郑板桥提笔在画的左上角题了4句诗:“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青年仔细琢磨这4句诗,才恍然大悟:画画作诗要惜墨如金,也画起竹子来,学着老师只画一根竹子和十几张竹叶;画好后总觉得画面太空旷,又添上一些竹枝、竹叶,还是觉得空旷。他又去间老师:“你画的竹枝、竹叶并不多,但看上去却不嫌少;我画的竹枝、竹叶多得多,看上去反嫌少。这是为什么呢?”郑板桥说:“我在落笔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胸有成竹,形神兼备。”青年这才真正领悟了老师绘画作诗的诀窍:“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清·郑板桥《书面鉴影》: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夫,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苏季子(苏秦)曰:“简炼以为揣摩。”文章绘事,岂有二道!此幅似得简字诀。

§§§第九节 文章要反复修改

【孔尚任写《桃花扇》】清戏剧家孔尚任在未出仕时得知南明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相爱,而后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动人故事,想写一部传奇,定名为《桃花扇》写了一个提纲。康熙二十四年孔尚任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获得有关南明的丰富史料。每当公务之余,他就在朋友先映碧的枣园中谱写《桃花扇》。回到北京后,他被任为朝中户部员外郎,每当公务一完毕,就立即赶回家修改《桃花扇》。他的朋友户部侍郎田纶霞到了北京要求看《桃花扇》,他只好晚上忙着挑灯填词,润色剧本。直到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孔尚任51岁时,三易其稿,这部苦心经营的《桃花扇》才最后定稿,历时15年。■/清·孔尚任《桃花扇·桃花扇本末》: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又十余年,兴已阑矣。少司农田纶霞先生来京,每见必握手索览,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凡三易稿而书成,盖己卯之六月也。

【《聊斋志异》的手稿】清文学家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半部手稿有较多修改处。如《神女》写神女在她哥哥为父亲的案子来求米生遭到拒绝后,亲自于深夜来找米生,请他帮忙。作者这样描写此事:“……生慰之曰:‘小生所以不遽诺者,恐过此一见为难耳。使卿夙夜蒙露,吾知罪矣!’因挽其祛,隐抑搔之。女怒曰:‘子诚鄙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危。予过矣!予过矣!”其“隐抑搔之”原稿为“强抑搔之”;“子诚鄙人也”原稿为“子诚人面而兽心者也”。这样改,比原稿更准确、更贴切,更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了。米生是一个以“清鲠”自许的人,爱慕神女、追求神女,以致在挽神女的衣袖时,偷偷地做了一个小动作,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的。而原稿“强抑搔之”则有损于他的形象。“人面兽心”语意太重,不确切;改为“鄙人”比较贴切,富有分寸感。《长亭》写狐女红亭被鬼纠缠,后果严重,原稿为“昏昏若寐”,显得抽象;后改为“支缀于床,形容已槁”,则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事见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

【《藤野先生》的改写】鲁迅写散文《藤野先生》初稿有一段是这样的:“他的照相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仿佛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就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后改为:“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的文字。”添上“至今”,说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表达鲁迅对藤野先生深切怀念之情;补上“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烘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鼓舞作用,表达鲁迅不顾疲劳,振奋精神,与敌人作斗争的坚强意志。■/事见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手稿选集》

【郭沫若妙手回春】1942年2月23日,正逢剧作家于伶37岁生日,重庆文艺界许多朋友为他祝寿。夏衔、胡绳等4位同志为了向于伶祝寿,即席联句,凑成一首七言绝句:“长夜行人三十七,如花溅泪几吞声。杏花春雨江南日,英烈传奇说大明。”他们请郭沫若写成一个斗方。郭老慨然应允。他认为这是一首非常巧妙的集体创作,能天衣无缝地将于伶所写的4个有名剧本——《长夜行》、《花溅泪》、《杏花春雨江南》、《大明英烈传》分别嵌入4句诗中,组织得极其自然、和谐,还写进了于伶的年龄,实属难能可贵:但其思想内容过于消沉,这与革命文艺战士的积极进取精神很不相称。郭老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同一题材、同样形式即兴挥毫,另外写了一首:“大明英烈见传奇,长夜行人路不迷。春雨江南三七度,杏花溅泪发新枝。”经过郭老的修改,这首诗显示了完全不同的思想境界。于伶及其友人无不钦佩之至,深受鼓舞。于伶在郭老逝世后,写了一篇悼念文章,深情地说:“在这首绝句中,路不迷与发新枝,是郭老对我的鞭策与期望呀!我深深地铭感郭老对我垂爱之深切:”■/摘自李标晶《郭老改诗赠于伶》,《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创作始末》

【革命京剧《逼上梁山》的修改】革命京剧《逼上梁山》创作于1943年。初稿是根据《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故事编写的,缺点是对林冲没有进行阶级分析,没有写出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经过讨论,创作组明确了:必须写出林冲所处的时代,写出林冲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作为一种典型人物来塑造林冲的形象,于是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初稿共分23场;修改时压缩了前7场,充实了野猪林以下几场的内容,主要是写出当时的革命形势,加强表现林冲在群众影响下的思想转变过程。最后定稿,全剧分为3幕、27场。在修改过程中经反复讨论,《逼上梁山》的主题思想明确了;统治阶级已经腐朽没落,只有灭亡;人民大众只有反抗斗争,才有出路。■/摘自齐燕铭《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文艺论丛》1978年第2期

【田汉写《关汉卿》】剧作家田汉于1958年3月上旬动手写剧本《关汉卿》,白天写,晚上写,经常写到深夜一二点钟。从初稿到定稿,前后修改了4次,于4月上旬脱稿。在脱稿的第一天晚上,田汉一直写到清晨4点多钟。二稿全剧8场。第一场构思别致,形式生动活泼,写北京某剧团请文艺界看他们新排的一个戏,令人耳目一新。但这场戏不易处理好,而且多是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考证评论,田汉把它全部删掉了。写第一、第二稿时,田汉重点写了朱廉秀;至稿成后一读,关汉卿反而不如朱廉秀生动、充实了。为了加强、丰富关汉卿的性格,田汉增加了两个情节,就是现在的第4场关汉卿在书斋深夜创作《窦娥冤》和第8场叶和甫到监狱看关汉卿。朱廉秀和关汉卿在狱中见面那场戏,初稿只写了600多字,内容单薄;定稿时,在剧本第8场末尾增写了“蝶双飞”,表现了关汉卿“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改其节”的英雄气概,及其对朱廉秀敬佩的由衷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摘自韦启玄《田汉同志创作〈关汉卿〉散记》,《剧本》1958年第5期

【柳青修改《创业史》】作家柳青在长篇小说《创业史》中有一段通过对任老四和区委书记语言的侧面描写,表现梁生宝买稻种的重要意义。原文是:“‘生宝!’任老四曾经弯着水蛇腰,嘴里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可就把俺一亩地变成二亩啰!说句心里话,我和你四婶念你一辈子好!怎说呢?娃们有馍吃了!青稞,娃们吃了肚里难受,愣闹哄哩。……’‘就说稻地麦一亩收200斤吧!全黄堡区5000亩稻地,要增产100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用铅笔敲着桌子说的话,他的眼睛却深情地盯住生宝。”后来,这段文字改为:“本互助组的任老四曾经感激地对他说:‘生宝!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可就把俺乙亩地变成二亩地啦!……’区委书记说着的时候,他眼睛恳切地盯住生宝。”这里,删去了“弯着水蛇腰,嘴里溅着唾沫星子”、“用铅笔敲着桌子”。这就使任老四和区委书记这些正面人物形象描写得更为完美,人物语言表达得更为精炼,从而更好地烘托了主人公梁生宝。■/事见阎纲《新版〈创业史〉的修改情况》,《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2期

【巴尔扎克改稿认真细致】巴尔扎克修改稿子,认真细致极了。当他看过出版社送来的校样后,他在心里想道:“这儿必须整个儿地改动,这儿必须大改,这儿需要删去一段才更简洁,这儿必须加上一段才能丰富,这儿虽然只需动一个词,可也不能马虎。”接着,他就拿起笔夹,一词一词地改,一句一句地动,一段一段地删,一片一片地补充。平常使用的符号已经不够用了,他只好自己发明一些符号。校样的四边没有空隙可供修改了,他就把校样翻过来在背面改写,或者在删去的地方贴上白纸改写。一部小说要这么修改六七次,甚至十五六次。在当时,稿子修改重新排版,要作家付钱的。他不管怎样困难,都不蚤惜这笔钱的。每次修改,内容上都有所提高。例如《欧也妮·葛朗台》出了几种版本。老葛朗台财产的数字的变动,都起到了进一步揭露人物性格的作用。在初版里,他结算投机生意的利润比实际利润少些,在再版里,利润结算的数字超过预算两倍多。这说明他不仅善于投机,而且极其贪吝。在初版里,他扎的是白领带,6年后的版本里就改为黑领带,因为黑领带更能表现老头子的吝啬性格。■/事见〔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巴尔扎克传》

【《钦差大臣》的点睛之笔】果戈理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1836年在国内完成并公开上演的《钦差大臣》,1842年在罗马时又大加修改而出版第4稿。在这个文本的第四幕第八场里,当邮政局长当众念了假钦差大臣揭发以市长为首的官员们的行贿等丑闻的信后,台上所有的人都咧嘴大笑,而市长竟然还在不知羞耻地吹大牛,他把嘲笑都引向自己并提到了顶点。这时,市长面向大厅大声叫道:“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这话虽说是指向台上的“所有的人”,即市长为女儿婚事举行的庆祝会上的宾客,其实,主要是指向台下的“所有的人”,即当时以大小官员和商人为主的观众。在这个剧本里,他们几乎都被嘲笑了。因此,这两句台词可说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点睛之笔,在1836年的文本中是没有的。■/事见〔苏〕伊·佐洛图斯基《果戈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