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4826500000045

第45章 生活道路类(2)

【戴渊弃恶从善】戴渊年轻的时候,豪强霸道,行为很不检点。曾经在江淮一带,劫掠过往商旅。陆机休假回洛阳,行装丰盛。戴渊指使一些年青人,跳上陆机船只,进行抢劫。戴渊在岸上靠着胡床(古代一种大椅子)指挥左右,都很井井有条。戴渊神彩风度出众不凡,即使从事这样鄙贱的勾当,神情气魄也很奇异。陆机站在楼船上,从远处高声对戴渊说:“你的才干如此突出,还从事劫掠的行径吗?太可惜了。”戴渊上船跟陆机又作了番交谈,感动得哭了,放下宝剑,归顺了陆机。陆机见他言辞非常犀厉,更加看重,就跟他结交了。回洛阳后,上书朝廷推荐了戴渊。晋室东渡之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耶?”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托尔斯泰放弃放荡生涯】列夫·托尔斯泰年青时期,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降了班,他就成天赌博,借债,鬼混,过了足有一年的放荡生活,不久,他醒悟了,对自己深加反省,在日记本上总结出犯错误的八个原因:缺乏毅力;自己欺骗自己;有少年轻浮之风;不谦逊;脾气太躁;生活太放纵;模仿性太强;缺乏反省。经过总结,认识到如再放荡下去,就等于禽兽,就不是人了。于是他下定决心结束放荡生活,跟他哥哥到了高加索,在炮兵队里当了个下级军官。通过努力,逐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伟大作家。■/摘自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

§§§第五节 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闻鸡起舞】祖逖跟刘琨一起在司州任主簿的时候。二人情投意合,共睡一床被褥。半夜里,听到野外鸡叫头遍的声音,祖逖就用脚踢踢刘琨,喊他醒来,说:“这不是叫我们讨厌的声音啊!”于是,就一起下床,持剑对舞起来,祖逖、刘琨都具有英雄豪迈的气概,每当谈论天下形势和国家大事时,常常激动得很。有时就半夜里从床上坐起,互相勉励,祖逖对刘琨说:“如果天下大乱,四方豪杰并起,我们就要转战中原,平定天下。”■/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祖退年二十四,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退、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坐起,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陶侃珍惜每一分光阴】陶侃天性聪明而又谨慎勤俭,整天屈膝端正地坐着,处理检查军府内各项事务,不让有任何疏漏,从来不曾少许空闲过。常常对别人说:“伟大的夏禹是圣人,尚且珍惜每一寸的光阴。至于我们这些平平常常的人,就应当珍惜每一分的光阴了。怎么可以只贪图安逸,荒废时光呢?如果说,活着对时代社会没有贡献,死后默默无闻,这就是自暴自弃丁。■/唐·房玄龄等《晋书·陶伍传》:侃性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布丰早起的办法】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丰,年青时代家境富裕,很爱学习,但就是早晨难以按时起床。于是,他就专门雇了个仆人来催促他,交待仆人每天早晨5点钟一定要把他叫唤起来。并且规定,如果叫不醒,可以拖脚,一直拖到地板上。要是他发脾气的话,仆人可以动武。■/摘自方秀龙《中外名人轶事》

§§§第六节 大器晚成

【马援中年后建功立业】马援12岁失去双亲,从小志向远大,兄长们认为他奇异不凡。马援曾经从师学《齐诗》,对章句之学不感兴趣,就告辞大哥马况,要求去边地从事农牧业生产。马况说;“你是大才,必能晚成。优秀的木匠不给人看粗制的木器,希望你好自为之。我姑且答应你的要求。”马援还没离家,马况就去世了。马援为哥哥服丧一年,不离墓所。恭敬地侍奉寡嫂,不戴帽子不进庐舍。后来,马援出任郡里的督邮,押送囚徒到司命府。囚徒处刑很重,马援同情他,就私下把他放了,于是,马援就逃亡到了北地。遇上大赦,马援就留在那里放牧牲畜。外地前来投奔马援的人很多,属下的员工就有了好几百家。后来,马援就带领他们到陇汉之间。他常常对部属们说:“大丈夫立志,必须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在那儿发展农牧业生产,后采拥有几千头牛马羊,几万斛谷米。马援感慨地说:“积累发展财产,可贵的在于能够施赈济贫,否则只不过是个守财奴罢了。”于是,马援就把全部财产散发给了故旧乡亲。自己只是穿着粗制的羊皮衣服。马援生当新莽之末、东汉初造的乱世,历经磨炼,道路曲折。中年以后,终于为国家屡建大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名垂青史。■/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援传》: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辱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衷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互有牛马单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表皮绔。

【苏洵才学晚成】北宋散文家苏洵,小时候并没有读多少书,长大了也不爱读书,尤其当时流行的“太学体”时文,装腔作势,内容空洞,更叫他头疼。到了27岁那一年,他偶然受了别人的奚落,才想到要发愤学习。于是,就谢绝了平素来往的朋友,闭门苦读了八年,参加了进士和茂才异等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苏洵很有感慨地说;“看来,这不是我所应该努力钻研的学问。”就把平日所写的好几百篇文章,全部用火烧掉了。从此,他一方面在家刻苦攻读,涉猎六经、诸子百家各种典籍,并加以融会贯通,另方面他还经常外出,四处游历,寻师访友,以广闻博识。经过几年努力,文思异常敏捷,几千字的文章能在顷刻之间一挥而就。到了嘉祐初年,他已经47岁了,自信地说:“我现在的文章,可以去试一试了。”就带着19岁的苏轼、17岁的苏辙一起到了京师。当时主持礼部科举的是翰林学士欧阳修,他正想革除“西昆体”和“太学体”的诗文之风,看到三苏切于实用的古体诗文,大为赞赏。尤其苏洵22篇雄辩豪健的文章,一经欧阳修在皇上前扬誉,士大夫们就争相传诵,仿效,立刻轰动了整个文坛。■/元·脱脱等《宋史·苏洵传》: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27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刘数千吉。至和、嘉枯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22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

【鲁宾斯坦中年后发奋练琴】波兰现代著名的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4岁时就登台演奏钢琴了。但在50岁前,尽管他在国内外举办了不少音乐会,在一些行家心目中也只是个“有潜质”的“可造之才”。那时候,他的演技过于浮华,毛病很多。这与他风流浪漫的生活有关,在青年以至中年的大部分岁月里,他对谈情说爱和美酒珍馐的兴趣,要比练琴浓厚得多。1932年,他结婚了。第二年,妻子生下了个可爱的女孩。这时,鲁宾斯坦心有所悟,突然发奋了起来。他找了个僻静的住处,深居简出,整日里悉心苦练琴艺。一时间,昔日常去的社交场合没有了他的踪影,人们都为之感到惊异。1934年他重新登台演出时,琴艺巳非同往昔。他以流畅自然、潇洒不俗、造句富有诗意而不夸张做作的风格来演奏萧邦作品,博得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介。1937年,他第三次赴美国演出,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会。他精湛的技艺和对萧邦作品的深刻理解,轰动了乐坛。从此,鲁宾斯坦就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望的钢琴家之一,并被誉为萧邦作品的权威演奏家。■/事见江苏科技出版社编《古今中外》21~30辑合订本

§§§第七节 老骥伏枥

【楚丘老有所用】战国时期,齐国有个楚丘先生,已经70岁了。有一天,他身披蓑衣,腰系草绳去求见盂尝君田文,请求充当田文的门客。田文说:“先生,您已经老了,这么大的年纪,多忘事了。您能帮助我什么呢?”楚丘说:“这要看您派我干什么,才能判断老与不老。如果让我举石担、跳高跳远、驾车乘马地追逐,那么我是快死的了,岂单单是老啊J但如果请我深谋远虑地思考问题,帮您动动脑筋,解决处理一些疑难而不易决断的事务,那么我正当壮年,根本谈不上老!”■/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十八引《韩诗外传》:楚丘先生被蓑带索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多遗忘矣,何以教文?”先生曰:“恶将我使而老哉,使我投石拔距乎,追车赴马乎,吾则将死,何暇老哉!将使我深计而远谋乎,设精神而决嫌疑,吾始壮矣,何老之有?”

【曹操的《龟虽寿》】汉献帝建安十二年5月,53岁的曹操,继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又领兵北征乌桓。经过数月的战斗,统一了北方。年底,胜利班师回邺城的途中,曹操想到南方的刘表、孙权、刘备等依然各霸一方,国家仍然处在分裂状态。自己虽然老了,但重任在肩,还不能歇下来,还必须继续战斗,想到这里,曹操激情难抑,雄心勃勃地挥笔写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诗篇《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事见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与《曹操集》

§§§第八节 落叶归根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代诗人贺知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轻时,去长安应举求仕。证圣元年举进士,任太子宾客,后官至正银青光禄大夫兼正秘书监,为人放诞嗜酒,善草、隶书。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初年,李白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读《蜀道难》,大为赞叹,呼李白为“谪仙人”,力荐李白入侍翰林院。当时,唐玄宗李隆基荒于女色,朝政日趋腐败。贺知章、李白等八人心情郁闷压抑,常常聚会纵酒狂歌,号称“酒中八仙”。80多岁的贺知章越来越感到,官场已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天宝二年年底,贺知章辞官请为道士。第二年的春天,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故乡。只见故乡镜湖的水,依然在春风的吹拂下,泛动着绿波,但旧时的乡亲故友,多半已不在人世,人事销磨,面目全非。叶落归根,回到故乡的老诗人不禁感慨系之,作《回乡偶书》诗二首,其中一首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事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本事诗·高逸》

【秦家聪寻根】美国是一个根枝蔓杂的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因此很多美国人在寻“根”。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弄清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哪里人,《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秦家聪,是华裔美国人。他千辛万苦地寻根,终于得知自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的第33世孙。在美国时,他查阅了《无锡秦氏家谱》,得知无锚秦氏是从武进迁徙去的,来华后,秦家聪在江苏的高邮、无锡、常州一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他在武进县洛阳乡,参观了秦淮海先生祠堂遗址及其石刻碑记,翻阅了当地的《秦氏宗谱》,访问了两位秦氏老人,弄清了秦氏迁徒的经过。原先秦氏的老家在苏北高邮,秦观的小儿子秦湛在宋朝政和年间,来常州任通判,就将父亲秦观的墓迁葬到了无锡璨山,秦湛自己也就在新塘乡定居。以姓名村,叫秦村,就是现在武进县雪埝乡的秦村。秦湛的曾孙秦宗贤,从秦村迁居永安里(今武进县洛阳镇),子孙繁衍,遂成望族,奉秦少游为迁常始祖,造了“秦淮海先生祠堂”。如今秦氏仍为洛阳镇的大姓,而秦村只剩下数户人家了。秦家聪特地到无锡惠山旁的璨山拜谒了秦观的墓,在洛阳乡又得到了乡政府赠送的《秦淮海先生祠堂碑记》的拓片,十分满意地离开了。秦家聪的姐姐已写了一本《秦观传》,他自己也正准备着写《常州无锅地区秦氏世系》一书。■/事见江苏科技出版社《古今中外》21~30辑合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