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头版头条-中国创刊词
4825000000034

第34章 《中国青年》月刊

[创刊时间]1923年10月。

[创刊地点]上海。

[创刊背景]

《中国青年》月刊,是中国社会(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由团中央宣传部长恽代英主编。在发行上,最初一部分通过邮局半公开发行,一部分秘密发行。后来由于军阀势力的迫害,全部转为秘密发行,且常不能按时出版。1926年5月移至广州出版,改由李求实主编,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林育南、任弼时等参加编撰工作。1927年5月迁武汉出版,发行量达到30000份。7月,编辑部又迁回上海。由于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上海形势恶化,10月出版至第8卷第3期后停刊。11月改名为《无产青年》秘密出版。1932年5月出版至第5卷第4期后停刊。该刊登载了许多适合青年阅读的文章,深受青年读者的欢迎。1926年以后,其发行量突破10000份,最高曾达到20000份,是中共领导下办得比较好的、影响广泛的刊物之一。

[作者恽代英小传]

恽代英(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江苏武进人。五四运动时,在武汉组织学生罢课的示威,并创办利群书社。1920年与萧楚女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团中央部长及《中国青年》主编,上海大学教授。1926年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在上海任沪东行动委员会书记,5月6日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次年4月在南京狱中遭杀害。

[创刊词原文]

发刊词

如果我们还不是十分迷朦,而能关心到一切的时候。我想最应当关心的还是我们自己吧!看一看!在这社会的氛围里,有多少青年在那苦闷着,傍徨着。的确,青年的感情是丰富的,对一切都抱着十二分的热望,可是事实相去是这样远,于是感到怅惘,失望,以至消沉下去,纯洁的青年的灵魂,也罩上了这迷漫的雾气。

时代进展着,社会变幻着,人生的途径是更加纷歧了,于是“我们往哪里走?”成了一般青年苦闷之呐喊,呻吟。这种病象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想社会上,自己的毁灭自己,总是多于他人的毁灭自己吧!所以:

可怕的不是环境的不良。而是自己的不健全!

可诅咒的不是社会的险恶,而是自己的不振作!

我们为了打破这现阶段的散漫,迷惘,而欲寻觅我们正当的道路,于是我们承受了怀疑的目光,冷意的嘲笑,一切的困难,打击,在这朔风凛冽中,产生了这品着一百颗火热心的青年俱乐部。在这个单纯的团体里,不知道其他一切。知道的只是怎样去健全我们的人格,怎样去锻炼我们铁一般的身躯!把自己健全起来,是“个体的健全”。

[焦点评析]

这篇创刊词用语相当辛辣,也相当切实。

恽代英的看法,就是要时下青年不要“苦闷着”,不要“傍徨着”,不要老是怀疑“我们往哪里走?”这不过是“一般青年苦闷之呐喊,呻吟”,这不过是一种“病象的症结”。

因此,恽代英干脆“登高一呼”:这不是“社会的险恶”,这是“自己的不振作”!那么如何振作?

恽代英指出了一条路——青年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是一个“单纯的团体”,“不知道其他一切”,只知道“怎样去健全我们的体格,怎样去锻炼我们铁一般的身躯”!

话引申到这里,也就是说鼓动到这里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身为一个早在3年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恽代英,他实际上是借刊物,借这个“俱乐部”来物色共产党人。然而,在北洋政府统治下,恽代英始终不敢明确申明。但正因为这个暖昧的“俱乐部”,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且,这篇创刊词使人看来富有诗意,富有浪漫与激情的格调。但更多的是上帝一般的召唤:

“把自己健全起来,是个体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