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4819900000018

第18章 六句箴言养深积厚,广结善缘(2)

夫妻间容忍是为和。人的一生对夫妻间的缘分应特别珍惜。多一点容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争便没有吵,不吵便是和,家和则万事兴。

容忍是一种艺术,如果懂得把这种艺术发挥出来,不仅能免去很多烦恼,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

三国时,诸葛亮辅佐刘备,立志要收复中原。他曾经六出祁山,攻打曹魏,而魏军的统帅司马懿却总是不肯出来和他对打。诸葛亮用尽了一切手段来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总是暗自忍耐,置之不理。每次都是等到诸葛亮的粮食吃完了,蜀军自然就退兵回蜀国,战争自然就结束了。诸葛亮最终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心愿。

唐朝大诗人杜甫为他惋惜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正是因为司马懿懂得忍耐,所以最终没有被一代儒将诸葛亮打败。容忍,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大气量、一种人生境界。

容忍是一种人生态度

容忍是一种态度。人生在世,很多事、很多话、很多气、很多苦都需要容忍。忍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领悟,一种人生的技巧,一种规则的智慧。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人性魔邪的一种自律。

拾得禅师与一位名叫寒山的朋友相交最为莫逆。

一天,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弥勒菩萨的偈语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忍耐精神。

不光是佛家,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也都非常强调忍耐,只有忍到最后一刻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才能有希望看到转机。

人活着,不但要学会容忍,更要善于容忍。学会忍,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当忍处,俯首躬耕,勤力劳作,无语自显品质。不当忍处,拍案而起,奔走呼号,刚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气。明辨可忍与不可忍,当该忍之时则忍,不该忍时无需再忍。

4.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很多年轻人总会犯一个毛病:太把自己当回事。总认为自己有能力、有实力,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周围的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殊不知,这样的心态往往只能谓之“自大”。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着,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你。所以,应当低调地做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放低姿态是一种人生智慧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千人千面。总有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当作主角,总是把自己看得太高,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低。

这种人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得意的时候,总夹不住自己傲气的尾巴,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唯独自己最行。这种人在失意的时候,总有一肚子的怨气。这时候,他们就会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是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因为自觉怀才不遇就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因为愤世嫉俗就看不到世界的精彩。因而,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与环境格格不入。这种人不仅不会被外界所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最终只能落得一无是处的下场。

《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祢衡。

建安初年,二十岁出头的祢衡初游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马朗、荀攸、赵稚等人都是当世名士。有人劝祢衡结交司马朗等人。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有人劝他参拜荀攸、赵稚,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守厨房。"这位才子唯独与少府孔融、主簿杨修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由此可见他是何等狂傲。

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往,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击鼓的小官,借以羞辱他。

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裸体,使宾主讨了场没趣。曹操对其恨之入骨,但又不愿因杀他而坏自己的名声。便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祢衡为黄祖掌管文书,起初干得也不错,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因无礼而受到黄祖呵斥,祢衡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啰嗦!"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杀了。当时祢衡只有26岁。

祢衡文才颇高,桀骜不驯,本有一技之长,但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受惠,就是因为他不懂得放低姿态做人,太过狂傲张扬,结果断送了性命。所以,做人必须放低姿态,纵然可以豪气万千,不能不可一世;纵然有超人的才干,不能目中无人。

放低姿态,我们就不会太过自满,以至不愿意进一步去面对新的挑战;放低姿态,我们就会睁大双眼满怀好奇地去学习许多知识,探索新的的领域;放低姿态,我们就会以真诚的谦卑待人,使大家折服并乐意和我们共事;放低姿态,我们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能来帮助我们。因此,放低姿态是一种人生智慧。

放低姿态是一种风度

星云大师经常告诫年轻人要放低姿态做人,这是一个看透尘世的长者对初涉世事的年轻人的忠告。

放低姿态是一种风度。其实,把自己看低些,是无私无畏气度的反映,是光明磊落心灵的折射,是正直坦诚境界的流露。看低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富有了仍然不忘看低自己的人,不会自傲和奢侈,从而淡化人们对自己的嫉妒心理,使自己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继续发展;一个身居高位仍然看低自己的人,不会专横和贪婪,从而展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让人们觉得可亲可敬。

一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便到客堂休息。才坐下来,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僧对已经非常年老的信德禅师:“老师!有信徒来了,请上茶!”

不到两分钟,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僧叫道:

“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

“拜台上的盆花,请别忘了浇水呀!”

“中午请别忘了留信徒用饭。”

这位信徒只见年老的信德禅师在知客僧的指挥下,一下子跑东,一下子往西,实在看不过去,就问信德禅师:“老禅师!知客僧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老禅师非常得意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年轻的知客僧,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要让他指挥您干活啊,一下子叫您做这,一下子要您做那呢?”

老禅师非常欣慰地说:“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这位老禅师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师父而高高在上,反而是放低姿态,听从徒弟的安排,非常低调地处理寺内的事。这才是一种低姿态的大家风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低姿态”时就会发现,看低自己是一种多么难得的超凡脱俗、淡泊平和。放低姿态是对人的真实本性的理解和把握,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是对人性的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低自己,能够宽容他人的缺陷和过错,能够看到世界上更多的精彩;能够成就自己的操守,使自己闪烁出灵魂的美丽。只有看低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地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使自己在和谐的心态中生活。

放低姿态让生活更快乐

放低姿态生活,生活中会多几分轻松和快乐。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低自己,不要把自己看成凌驾于众人之上的“霸王”,这样才能结交和团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听到更多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让自己脚踏实地地继续拓展事业;在家庭中,不妨看低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睦相处;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低自己,才能结交到推心置腹的至交好友,他们可以帮助自己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

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几乎在编辑部首屈一指,然而更可贵的是他低调的态度。

当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老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打印部、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他们说:“我是编辑,不是打杂的!”

只要有要求,年轻人每次都开心地帮忙。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还不错。原来他在帮忙的时候,把整个出版社应有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熟悉了,自己再做当然轻车熟路。

所以,只有放低了姿态,才有可能虚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当然,放低姿态,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而是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是让我们低声下气、奉承谄媚,失去做人的原则,而是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对待人和事;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而是清醒中的一种高尚姿态。

放低姿态,做一杆谦虚的稻谷,低低地垂下头,用饱满的谷穗证明自己的实力。

5.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满招损,谦受益。”古人的话语有着穿越时空的智慧,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引以为诫。谦逊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能够让我们认清自我、摆正心态,防止我们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此,请让我们牢记古人的教诲,做谦逊的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星云大师曾说:“一个人只懂得如何做事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与做人,是硬币的两面。高调做事者,必须同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低调做人者,也必须学会不避嫌怨,高调做事。

现代社会,繁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个企业都需要在业绩上出类拔萃的明星员工,但是它们绝不会喜欢以明星自居、摆明星谱的员工。在老板的眼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团队整体的平衡,他不可能为了少数人而伤害整个团队的团结与和谐。即使是业绩再好的员工,如果处理不好和团队的关系,在团队中是个"刺头",老板也只好"挥泪斩马谡",先对团队有个交待。

通用电气最年轻的经理人汤姆·席勒曾经给别人解释过这个道理:"我中学时参加过摔跤队,从中学到了很重要的一课。摔跤真的是团体运动,因为你在赛场上的表现取决于你的平时训练,而你平时训练的好坏,又取决于跟你一块训练的人的水平。看看一些好的摔跤队,你会注意到,多项国家冠军往往是同时取得的。一个拥有145磅级国家冠军的队,往往在138磅级、155磅级上也有很好的表现,这是注定的。

我们队一开始糟糕透了,2比14惨败,连教练都不想待下去了。可是我们团结得像一个人,整个队一起跑阶梯,一起训练,第二年就变成16比0了。那时候我就懂得个人离开团队将一事无成。"

作为一个谦虚低调的人,汤姆知道应该把聚光灯打到自己的上司和所处的团队上,而不是使自己引人注目。他清楚地知道,没有别人的支持,他将什么也不是。

但实际生活中就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高调做人、大开大合,才能担当重任;而畏首畏尾、不敢得罪人就会沦于平庸、有负公司的厚望,因此,保持高调、认真做事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不用在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显得趾高气扬,对别人满不在乎,总是与人争执不休,因而失去了同事和上司的信任与好感,并且人际冲突不断,最终并没有对大家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自己也没有什么大作为。

实际上,一个真正低调、懂得谦虚、不骄不躁的人,才是团队中真正受欢迎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而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个员工在团队中有所发展并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前提。

谦逊是金。懂得谦逊的人,在别人还在犹豫争吵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默不作声地思考着如何能够最好地完成这件事情。谦逊是工作、生活成功的重要一环。只有谦逊才能够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这样才能在遇到工作中的小摩擦和小成就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打下下一次成功的良好基础。

用谦逊沉积张扬的个性

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

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做一个谦逊的人就要戒骄矜,

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总以为自己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骄矜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

一代名君唐太宗曾对侍臣说过:"天下太平了,自然骄傲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傲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

唐代的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

如果不能够保持谦逊的品格,不仅得不到世人的认同,还有可能被后人所耻笑。

杜审言有些太自不量力了,所以被后世的人所嘲笑。这样骄傲自夸只显出了他的见识短浅,并没有人认为他的才能真的有多么大。事实上,他到最后也没有能够被委以重用,这与他不懂得谦逊、过于张扬的个性是有很大关系的。

越是成功,越要谦逊

《劝忍百箴》中对于骄矜问题是这样论述的: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而骄奢,只会自食其果。国君对人傲慢就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就会失去领地。魏文侯接受了田子方的教诲,不敢以富贵自高自大。骄傲自夸,是出现恶果的先兆,而过于骄奢注定要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