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般若偈》第二句:“心如明镜台。”这句好。明镜是透明的,明镜台也是透明的,心如明镜台,你登台一望,红尘滚滚透明如水晶。你用智慧的双眼洞穿这一切,以透明穿过透明,恰如老子所云“以无有入于无间”,就这样在分裂中合一,在短暂中永恒。《大乘起信论》中把众生的心比喻为明镜。大家照同一块镜子,放心;大家都是镜子,真心;大家互相作镜子,省心;大家捧出一个人当镜子,这就叫明心见性了。见人如见己,对我佛如对我身。神秀说“心如明镜台”,完全是《大乘起信论》真意,这句话说得好,不经意间展示了他非凡的佛学修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身心都在佛里面,身是庄严身,心是不妄心,玲珑庄严,以佛性见佛面,确是佛子真修,没人能说不好。弘忍评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这句话话中有话,看似在“否”,其实在“赞”。其实弘忍是在说“汝未作此偈时,已见本性”,亦可解作“汝作过了此偈,自然见本性”。总之,神秀的“本性”在弘忍手上捏拿着呢,因这首偈子而或明或暗,最终归于暗。自明曰暗。偈子是弘忍让神秀作的,起心在他,标准当然也在他,好不好无非一句话,他这个评委原是策划人,也是颁奖人、主持人,他把一切都包圆了。先前我已说了,弘忍让大家作偈子呈上来,是在钓鱼执法,无论你呈上来的是什么都会一棍子打死。这是老和尚的禅法,考场之中就要上刑场,端的是厉害。作为弘忍的侍者与大弟子,神秀深知弘忍传法之心,他并非不想要,但这和尚极其本分,是个老实和尚。他对老头耍的这个把戏当然清楚,但他作弟子的也只能说“好”,并且勇敢地说“让我来”,替众人先挨一刀,这是何等气魄,这是佛的担当精神啊。他明明知道师父玩的是把戏,也认认真真陪这老头玩,感情深啊。师父没让作,他不敢作;师父让作,他就作。明知道会被否,他也要实打实作出来,证明自己真心真意听师父的话。此事实难,换了别人不会像神秀一样把假戏当真。哄老头开心,其心孝慈。所以,大家读神秀这首偈子,不可轻视,没人有资格轻视他。大家如果从学佛境界、修行次第上解此偈,也是执迷不悟。你不要看内容,要看到作这首偈子的人确实很诚心,确实很听话,是照直写的,没有滑头,没有私心,因此没有花样,朴朴素素,献给大家。他的直是他的诚,他的浅是他的真。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算是读懂了神秀的偈子。至于他的内容,并未偏离佛学正道,你可以说他不妙,但不可以说他不对。神秀的名字像个佛门才子,其实他一点儿也不才子,没那浮浪心性,是个笨拙的老实人,不是老实人也成不了佛啊。相比之下,惠能的跳跃心性显出来了,怪不得弘忍见他第一面就说他“野”。菩提老祖收拾不了孙悟空,五祖弘忍也收拾不了惠能。有的人喜欢跳,做老头的只能让他跳,这正是老头的乐趣所在。你可以把一只猴子一棍子打死,你能把他的猴性一棍子打死吗?你说身灭性也灭,不对,应是性起身就起,那只猴子在烈焰滚滚的炉子里活过来,马上就打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去了。惠能也把禅门闹了个天翻地覆。我把惠能比作谁呢?一比比作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二比比作推倒山门的鲁智深,三比比作盗甲的时迁。他这是在盗甲啊。师父本来要传给大师兄的法宝,他冷不防盗了去。大师兄说:“心如明镜台”,他就说:“明镜亦非台。”这句翻得好,谁愿意踩在一块玻璃上走路呢?台子要结实才能走路啊,明晃晃的一座台子谁敢上?在这里,惠能也露了一手。世俗辩论,只能同类作比,不能“串”了,比如你不能用语文辩数学,不能用科学标准来评论一首诗的好坏;但佛门无禁忌,为了追求真理,佛门辩论是可以“串”的,辩经可以把经抛开,问佛可以灭佛,可以玩过界,可以把虚当作不虚,把论当作非论,把比喻当作事实。神秀说“心如明镜台”,本来是比喻,惠能把他当作不是比喻,而是事实,这从佛门辩论的规矩来看是允许的,因此惠能的胆识与学识双双赢得普遍赞誉,皆道是佛力相助,才有这般智慧。从常理来看,明镜确实不可以作台子,因此一旦回到世俗世界,是惠能赢了。神秀的佛学一下子被悬在空中,不能上,不能下,卡在那里。惠能是个“不在三界内、跳出五行中”的角儿,他会越界,神秀却不能,因此神秀奈何不了他。但惠能再厉害也要平地踏一步,才能往空翻。他也需要弘忍与神秀,才能做出自己。没有神秀作基础,他也翻不出这一句。换个角度讲,其实他是帮神秀把话说圆了,说来说去还是神秀的意思。因此说到底,两句是一句,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这场佛学辩论杀气腾腾,绞的清,翻的妙,惠能借势凌空翻走固然神通,最让人佩服的是惠能飞走后神秀岿然不动!二人斗法未分高下。一巧一拙,一智一愚,果然是双璧双骄,一双绝杀!究竟花落谁家,且看下回分解。辩论已过半,高潮即将到来,弘忍这个主持人也快坐不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