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4806300000009

第9章 保健按摩(9)

自古以来,以预防疾病、保健延年为宗旨的中国各家养生理论,无不突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特别强调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用阴阳形气学说,经络脏腑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基本规律,从而把精、气、神作为人身之三宝,确立了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养神的养生原则。

同时西方医学对延缓衰老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多学科的实践与研究。表明人类衰老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性遗传因素,又包括后天性环境因素。因此,抗衰老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和生活起居,娱乐活动、饮食营养、体育锻炼与精神修养等。无沧存探讨衰老的原因方面,还是存阐述防止衰老的方法方面,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统养牛与现代养生

(一)传统养生

我国传统医学对人类健康长寿有着非常特殊的贡献。经过历代名医、名帅漫长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其中与养生有着密切关系的理论主要有阴阳平衡说、肾气说、脾胃说、五行调和说、饮食说等等。

1.阴阳平衡说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生之本,本于阴阳”。

《宝命全形论》中也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阴阳为依据的,而体内阴阳又必须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适应,生命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

即阴阳平衡,生命才有保障。为此,《内经》上也进一步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组对立的属性,又是相互依存的。阴阳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叫做互根。人体功能属阳,物质属阴,物质无功能则不能化生,功能无物质作基础则不能生存。若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人体的生理现象就发生变异而出现病变,若一旦严重到阴阳离诀则生命就会宣告停止。事物中对立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随事物运动的变化而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

根据阴阳学说,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所有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又是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就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以脏腑来分,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而五脏六腑之中又有阴阳之分,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结构本身,虽然关系复杂,但都可以以阴阳来概括说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阴阳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例如,人体的功能活动以营养物质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功能活动就无从产生,即没有阴就无从产生阳气。反之,没有脏腑的功能活动,食物也不能转变为体内的营养物质,即没有阳气的作用,又不能化生阴精。人体内阴阳就是这样互相作用,平衡协调,共同保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结果。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机体有“阴虚”、“阳虚”之别。阳邪致病,可以使机体阳偏胜而伤阴而出现热证:阴邪致病,可以使机体阴偏胜而伤阳,而出现寒证。阳气虚则不能制阴,而出现虚寒证;阴气虚贝怀能制阳,而出现虚热证。

2.肾气说

《内经素问》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一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自。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蝎,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从这段文字中可看出,人体的衰老与肾气(真气)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肾气是生命个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机能。肾气包括元阳、元阴两种物质,义称命门之水火,为性命的根本所在,正如《中藏经》所述:“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人体变老与否,变老的速度,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肾气旺盛不易变老,变老的速度也慢,人的寿命也就长;反之,肾气衰,变老就提前发生,变老的速度也加快,寿命也就短促。所以,祖国医学历来对于肾气都非常重视。人体无论受内因影响或受外因影响都会损伤肾气,因此,人体的保健主要应从消除影响肾气的不良因素以保护肾气着手。

现代医学证明,肾气不仅与人体的先天遗传有关,还与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这就进一步证明肾气的虚衰是引起人体变老的重要因素。

3.脾胃说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人体生长发育,其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脾胃虚弱,功能反常,供给减少(或过多),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蛋白质虽由人体自身合成,但其原料来源全依靠胃肠道的功能,即依靠胃的“受纳”与脾的“运化”功能。不少国外学者认为:缺少蛋白质是人体变老的原因之一。

此外,脾胃虚弱会影响生命活动所赖以维持的维生素的摄取。实验证明,维生素的缺乏,也是变老的原因之一。

4.五行调和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变化,故称为五行。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的特性予以分类,用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例如,肝属木,木的特性是生发,柔和;心属火,火的特性是阳热,上炎;脾属土,土的特性是长养,变化;肺属金,金的特性是清肃,坚劲;肾属水,水的特性是寒润,下行。

五行学说,主要以五行相生与相克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五行按照木、火、水、金、土的顺序相互资生,按照其相反的顺序相瓦制约。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又可引起相乘和相侮的变化。五行的相生、相克属于正常,正是它们的运动维持了整体的平衡和稳定;而相乘、相侮属异常,相乘、相侮的活动则破坏了整体的平衡与稳定。

五行学说不仅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问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一脏的病变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的病变可以传至此脏,具体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关系传变两类。

五行学说在养生学中的应用,就是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通过五行的调控,促进人体机能的正常有序,从而达到健康益寿的目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时与脏腑的生克关系异常有关。因此,在预防与治疗时,除了对病变的脏器进行调治外,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脏腑,并调整其关系,控制其病变,以达到治疗之目的。

5.饮食说

《内经》中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文说:“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是祖国传统医学从正反两面充分阐述了饮食对人长寿的影响。

目前,一些科学家正研究饮食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有人认为,如果人从小就合理地控制饮食量,有可能活到120岁。

试验证明,用含热量较低的食物喂养断奶后的幼鼠,并补充些维生素与矿物质,可以使鼠的寿命延长25%—100。

有些科学家并不把研究重点放在限制饮食上,而是在努力探索食物与衰老的关系。实验证明,用缺少色氨酸(一种主要为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的饮食喂三周龄雌鼠,结果使有些雌鼠的寿命从701天延长到1527天,并且使雌鼠的繁殖期由15个月延长到33个月。33个月龄的雌鼠还能生出完全健康的幼鼠。这好比是80岁的妇女还能生育婴儿。但是,这种减少饮食中的色氨酸的办法副作用太大,不宜用于人的身上。

居住地区对人的寿命长短也有影响。如美国有些地区的白种男人每年的死亡率为0.96%,而在另一些地区死亡率则高于2%。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的寿命都在不断延长。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美国,也出现在一廿界各地,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这与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关系。

6.气血调和说

祖国医学认为气与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周流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可以说气与血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动力。气血调和则运行无阻,在正常情况下,它完成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使身体健康而百病不生。

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变化而产生的,即“万物化生皆由于气”。在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影响下,祖国医学认为气也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所谓“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可以变为能量而流动于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对于人的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作用。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营养滋润作用,流行贯彻于全身脉管之中。中医学所说的“血”,基本上说是指血液。血的生成与脾胃、肺、肾有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使血变得鲜红,而肾藏精,精血同源。此外,肝也有“以血生气”的作用。

气和血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各自又有专门功能,但是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血液的组成和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血的运行要依赖心气推动、肺气敷布、肝气疏泄。气行血行,气止则血止;气对血还有固摄作用,如气虚可引起许多出血病症。反之,血能载气与养气,气依附于血,气血不可分;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

所以,“血盛则气旺,血虚则气衰”,只有气血两者协调,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健康无病。

气血的调和是养生之本,两者紧密配合,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

(1)温煦滋养作用。气血正常流通以使人体温度恒定,肌肤润泽,面色红润,精神充沛等等,中医认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损。”

(2)推动作用。人体是统一的有机整体,需要保持着动态平衡,靠气与血有规律的正常运行而成。人体的每一个脏腑都有相应的经络,这些大小不一的经络遍布全身,血脉和经络就成了运行气血的通路。如果气血本身的推动作用发生障碍,或是经络受阻,或是气血不亢,都会失去通达的功能,人体就会生病。

(3)防病作用。人体的自身防御功能是很强的,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类抵御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靠气血充足和运行流畅。所以中医用补气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机体防病和抗病的能力。

7.情志说

祖国医学特别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中的作用,把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认识。人的精神、情绪,中医学称之为“内因”。古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为人的本能,七情无制,太过或不及都能使人体功能异常,甚至引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情绪的变化,对于人体健康长寿有很大影响。这首先是由于这种情绪变化严重影响着大脑的功能,情绪过度反常,不仅破坏,大脑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而且也会导致新陈代谢和抗病能力的失调。例如,感情过度激动会导致肾腺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管痉挛,睡眠不安等。

美国有一位医生,对抽烟的人肺癌发病率较高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抽烟的人中,情绪易受影响者,肺癌发病率偏高。原冈是烟草毒素再加上精神压力,促使他对疾病的免疫功能降低,因而更容易患肺癌。美国另一位医生通过研究发现,精神压力较大的人,血液里的白细胞减少,而消灭入侵人体的各种细菌正有桢于白细胞。在纽约的科研人员曾对一部分丧妻的男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妻子刚死去的头几个月内,体内的白细胞明显地少于正常人,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得病。

为了进一步研究精神压力与人体抵抗力的因果关系,科学家们用老鼠作过实验,发现当它们受到巨大的外界压力时,血液里的荷尔蒙就会增高,这种荷尔蒙是由肾上腺分泌的,它的增高会直接影响老鼠体内抵抗痰病的功能。同时,这些受到外界压力的老鼠,其体内白细胞也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其胸腺组织的功能。

(二)现代养生

养生历来都是中医学比较常用的名词,但自从西医学传人中国以后,作为现代的中国养生学,已不再是纯粹的中医内容了,它与西方医学中的衰老抗衰老已相互渗透,紧密联系起来了。现代养生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1.遗传学说

人的衰老和死亡是生物进化和遄传的结果。科学家发现衰老过程中某些遗传物质受损,因而证明衰老与遗传物质损伤有关,即遗传物质误差引起了衰老。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核,遗传信息就存储在核内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内,细胞“读出”部分存储的信息,产生特异性酶,这种酶促进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使细胞得以正常地生存并行使其功能。

随着人的衰老以及人体细胞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破坏,正常细胞不能再精确地“读出”遗传信息,其结果,细胞活性降低,不能有效地发挥酶的功能。这一来,误差的酶可以形成很多误差的蛋白,使复制下一代细胞中核糖核酸及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受到影响,以致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出现遗传性损伤。由于这种细胞功能的不正常,人体器官组织出现衰老现象。

2.免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