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4806300000050

第50章 养身妙术(11)

老人的正确坐势应端正、自然、大方、舒服,上身应该正直,上肢自然放松,双手置于两膝上,下肢自然屈曲,两腿并拢。不要长时间将一条腿置于另一条腿上,以免造成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或腿脚麻木酸痛。

端坐时的身体重心应落在臀部。两脚的步型可以是正步、前后步、八字步等。两腿切忌摆得太开太大,给人以举止粗鲁的印象。

老人下坐时,应注意动作轻缓、柔和、平稳,切忌动作太快。入座时应先靠近椅子或床铺的边沿,双腿屈曲,上身略向前倾,轻轻坐下。从座位上起来时,亦不要快速起立,应平稳而缓慢地起身。

长期处于坐姿伏案工作的老人或其他坐姿工作者,都应注意在工作1~2小时后,起身走动走动,藉以调节全身活动,增进健康。

(4)卧时的正确姿势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主张“卧如弓”,即提倡侧卧。《论语·乡党》指出:“寝不尸”,即不宜仰卧。《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释氏戒律》说:“卧惟右侧。”《续博物志》指出:“卧不欲左胁。”都主张右侧卧。

老人的睡眠以右侧弓形卧位为好,而伏卧、仰卧、左侧卧都不适宜。伏卧时身体重量压迫胸部,不能自由呼吸,且易引起噩梦。仰卧时手易放在胸前而压迫“心窝”,亦容易做梦;同时舌根后坠,易致“打鼾”。左侧卧位时,不仅不利于脾胃的运化活动,而且容易发梦。可见,老人睡姿以右侧弓形卧位为好。

生活规律

(1)中国医学对生活规律的注重

中国医学十分注重生活规律,认为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是健身延年的重要措施。古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强调指出健康长寿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管子》日:“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寿世秘典》说:“慎起居,谨嗜欲,守中实,长生久视,道无逾此。”《养生要论》说:“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喧,禁忌食欲,饵饮药物,遂其所禀,不为疾病侵折,是谓善摄生者。”

据传在三国时,诸葛亮遣使至魏营,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其起居饮食,然后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由此可见一个人不注意饮食起居是难以健康长寿的。

(2)现代医学对生活规律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生活规律也很注意,认为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研究表明,各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在其遗传基因中都按其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总的过程作了程序安排。生命过程的此种程序安排,被比喻为“生物钟”。生物体内的这种“生物钟”不仅影响着生物寿命的长短。而且还影响着各种生理功能。人体内的生命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周期性的时间变化。研究表明,人们的脉搏、呼吸、基础代谢率、体温以及多种血液生化指标,均随着一天的昼、夜、晨、昏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人们的饮食起居亦要与这种节律变化相适应,过着规律的生活。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在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过程,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从而能使人的生理活动有张有弛,保持良好的节律,过着节律而规则的生活。现代兴起的“生物钟学说”与“时间生物学”都认为有规律的生活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关。

我们曾在湖北与广西等地调查250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规律。许多老人一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有规律的生活。

据报道,苏联一位168岁寿星米斯尼莫夫在回答日本学者询问长寿奥秘时说:“我每天清晨6时起床,用泉水洗睑后,经过两小时的林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吃点面包、喝牛奶。上午在果园里劳动,劈柴、割草。午餐多吃新鲜蔬菜、喝酸牛奶、不吸烟,不饮酒。晚饭后散步。……我记得这样的生活大约过了140年。”

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一位119岁的老医生吐地·阿西木可吉在介绍长寿经验时说:“人的身体好比一部精密的机器,只有有节奏地运转,才能减少损伤,永葆青春。”

(3)生活规律的要则

在我们周围有些人生活没有规律,有的晚睡晚起;有的缺乏体力劳动;有的放纵饮食等等,因而损害健康。因此若要健康长寿,就应生活规律,其要则如下:

1.夜眠早睡早起

(俗话说:)“早睡早起,健康无比。…要想身体好,天天起得早。”“早些睡,早些起,眼睛鼻子都欢喜;晚点睡,晚点起,浑身上下没气力。”一睡得好,吃得饱,身体健康不易老。”这都说明早睡早起有利健康。

晋代养生家葛洪主张:“不欲起晚,不欲多睡。”又说:“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这都告诫人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中午睡一觉,舒坦精神好。”因此老年人能在中年小睡1个小时,有利于保持健康。

2.饮食定时定量

(民间谚语说:)“饮食有方法,活到九十八。”“饮食不检点,大病在眼前。”“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少吃香,多吃伤。”“少吃有滋味,多吃伤脾胃。”“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未饥先食,稍饱即止。”“三顿饭定时,切莫吃零食。”“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这都说明饮食定时定量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3.作息有劳有逸

老年人离职退休之后,做些适宜的家务劳动、公益活动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将有益身心健康。但是老人年老体弱容易疲劳,每工作1~2小时后,一定要休息休息、坐一坐、躺一躺、走一走,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4.按时参加体育锻炼

老人在每天清早、午间休息或是傍晚,可各投所好,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果不能做到每天进行体育活动,亦可以每星期参加2~3次体力活动,以增强体质。

5.注意定时排便

老年人由于体力活动相对减少,肠道蠕动功能有所下降,容易发生便秘。因此要养成每天早晨大便的习惯。

6.保持个人卫生

每天早上用温水洗脸刷牙,饭后漱口,晚上睡前用温热水洗脚和阴部,睡前刷牙。留胡须不卫生,应常刮胡须。一般情况下20天左右理发一次。常洗澡、勤换衣、晒被。这将有益于身体健康。

旅游保健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从生活温饱的操劳中解脱出来,利用闲暇之日,奔向壮丽的山川旅游。

旅游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保养生息,增进身心健康,是人们向往的事情。然而,旅游劳顿、气候变迁、车船颠沛、饮食失调、常可引起某些疾病。轻则微恙在身、中断旅行;重则沉疴不起、滞留途中,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旅游保健应当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老人旅游保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充分的准备

旅游常须日行夜宿,早出晚归,跋山涉水,乘坐车船,睡觉吃饭缺少规律,常感困乏。因而对古稀老人有潜在的危险。所以事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1.选择旅游地由于旅游劳累,老人应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旅游地点。

2.防病准备老人旅游有条件时最好能有了解病情的人陪同,带着病情摘要或近期心电图资料。还有个人病情相应的急救药品,如冠心病人应备有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盒;高血压病人应带有效的降压药;糖尿病人应带降糖药等。

3.带衣物老人外出旅游时应备好衣物,如夏日去高山疗养,应带毛衣和长裤,严防风寒主病。拐杖可以省力,减轻疲劳,并增加安全感,因此可以带着拐杖出门旅游或者就地添购。

(2)防止晕车晕船

晕车、晕船、晕机是常见的晕动症,空腹、过饱、疲劳及睡眠不足都可诱发,要注意避免。轻微的晕动症,闭眼休息或卧床以后即可消除。

在车船上有效地控制晕动病的办法,除了大家熟知的上车船前服用晕海宁或乘晕宁、非那根等药外,太阳穴涂拭风油精、坐在窗口或通风较好的地方、眼睛向前方远眺等措施也有作用。下列简易方法可供选择:①指压手腕中部上方二寸的“内关”穴,②伤湿止痛膏一小块敷贴在肚脐上;③口中含少许生姜片。

(3)防止病情恶化

旅游可以增加心脏负担,如果安排不当,可能使心脏病的病情恶化。因此心脏病人的旅游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合理安排。

首先要注意,严重心脏病患者是不能旅游的。如新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运动中频发室性期外收缩、Ⅱ度或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已安装起搏器病情不稳定、发病一年内的心肌炎或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有危性感染性疾病等,应禁忌旅游。

其次要根据心脏功能状况合理安排旅游。虽有心脏病而病情不严重,可安排轻度劳累的旅游活动。心脏病患者旅游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旅游中须有同伴人;②需带常用药与急救药或保健药盒;③不应过度劳累而要劳逸结合;④旅游地应有较好的医疗条件且交通方便;⑤不登沙莫游泳;⑥旅游应以春季和秋季为好。

(4)预防传染病

老年人抵抗力较差,对旅游中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亦差。因此对于旅游中所经过地区的传染病应有较高的警惕性,注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在旅游中发生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一般有三个重要的环节: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抵抗力。

具体说来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洗漱卫生自带毛巾并保持干燥洁净;女性要自带盆或桶以备每日洗涤之用;洗澡时尽量用水冲洗或自带盆、桶洗。

2.讲究饮食卫生进餐时应用自备碗筷,或用公筷,提倡分食制;饭前要洗手并彻底清洗碗筷;不吃腐败变味变质的食物。严防病毒性肝炎、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病的发生;不喝生水,严格注意手和口的卫生。

3.劳逸结合在旅游中要争取时间休息,老年人不要参与过多的扑克、棋类活动。晚上应睡好觉,并注意不要受凉,以防抵抗力下降。

4.防止爱滋病威胁爱滋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性接触、输血、输液、共用洗漱用具等。因此在旅游中要切实注意住宿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用公用脸盆和毛巾,莫用别人的刮脸刀,不穿进口旧衣物等。

老人性生活卫生

老年人不仅在饮食起居方面要讲究卫生,在性生活上亦要注意一些卫生问题。

性行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与体力的活动。已有研究指出,在性行为高潮阶段,心率每分钟可增加50~100次,加上原有的心率数,心率每分钟可增加到120~180次。呼吸每分钟可达60次。无高血压者血压可高达25996.9/17331.9帕斯卡。有人认为,整个性行为的活动量,大约相当于上三层楼所消耗的能量。可见,性活动并不算大剧烈的活动。但是,已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虽未能诊断冠心病而实际上存在潜在的冠心病者,可能承受不了性行为的活动强度而促成心律紊乱、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有人报告,老年人性行为猝死者约有0.6%(34人/5559人)。其中半数是由于冠心病所致。这就提醒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对性生活不能大意。

(1)性生活要有所节制

性生活过度不利于健康长寿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节欲为养生要则之一,老年人必须认真对待。何况许多老年人往往存在潜在的冠心病而不自知,一旦心脏加重负担后。即可能出现心绞痛,甚至因发生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对性生活应采取慎重态度。

中医理论主张节制房事,保精养生。《寿世保元》说:“精乃肾之主,……纵欲想思则伤精,……其有禀赋素薄之人,又兼斫丧太早者,真阴根本受亏,肾水一亏,则火必胜,胜则克肺金……金水既病,则五脏六腑皆为贼。”说明纵欲太过,则损伤肾精,进而伤及脏腑,有碍“天命”。指出了节制性欲的重要性。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提倡“阳有余阴不足”论。实际上他所指的阴不足就是精血不足。他谆谆示人勿妄动肝火,以保阴精。如说:“夫以阴气之成,只供给得三十年之视昕言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指出人体常居于“阳动”的状态之中,情欲容易妄动,精血阴气,最易损耗,导致相火炽盛而发生病变。所以他写了“饮食、色欲”两箴,告诫人们要节饮食、戒色欲,不使邪火妄动,保持阴平阳秘,以欲病延年。

由于房事过度可导致早衰和疾病,所以不能放纵情欲,漫无节制。据孙思邈的见解:“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纵上可见,人应随着体质强弱、精气盛衰、年岁壮老考虑房事所宜,而以节制为要。

人体随着年龄增长,性功能逐渐减退。《素问·上古天真论》:“勇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天地之气皆竭矣。”说明人属老年,肾之精气已亏,房室生活更应随增龄而随减。故《寿世保元》说:“年高之人,血气既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不可纵心恣意。”指出老年人如果放纵色欲,有损年寿。

(2)性生活要顺应自然

人的养生应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婚配是人类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所以“人不可以阴阳不变,坐致疾患。”(《抱朴子·释滞篇》)《寿世保元》也认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火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又则成劳。”

《千金要方》中说:“年未六十,当闭精守一为可雨否?日:不然,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又说:“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有强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以上所述,指明了老年人的房室生活虽要多加节制,但也要顺其自然,体弱多病者要避忌;体质刚强,有性要求者则不要强忍,但应适可而止。

正常的性生活与美满幸福的家庭将有利健康长寿。国家对结婚与寿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影响人类寿命的生活幸福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问题。而夫妻感情与婚姻状况又占有最为突出的位置。许多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夫妻感情恶化或是婚姻破裂,均会产生恶劣的心境和不良的情绪,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使人短寿。

正常的性生活是生物的本能,过分地运用思维活动去强制性地压抑它,亦将给人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当人达到适当的年龄性成熟之后,结婚而建立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则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正常的、满意的性生活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老年人养生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3)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老年人的性生活不可在体力疲乏条件下进行,对那些不能耐受日常生活活动的老人则应避免性生活。若体力极度疲乏,特别是在性功能减退时勉强进行,很有害处。

老年人的性生活应避免在饭店、酒店、浴后和紧张匆忙的情况下进行,待别要避免在盛宴、酗酒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