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打断对方,要听全文;二是注意观察对方的非肢体语言,进行眼神沟通。通过观察、倾听,分析这一综合过程,把表情、语言、背景等各种信息综合分析,把握说话者传递信息的含义。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倾听学生的思想。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或观念,更需要教师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而当学生被教师倾听并被认可或指导时,学生就会信赖教师,就会视教师为良师益友,经常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就会与教师建立起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教师就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也会更易沟通。
(3)要学会在沟通中反馈。
一是反馈要具体、明确,要有实例;二是要尽量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三是要在正确的时间给予反馈;四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反馈策略。怎样有效接受反馈?①注意聆听;②避免自我保护和攻击行为;③澄清事实,提出问题,询问实例;④总结收集到的信息;⑤表明你会如何去行动。
(4)注意沟通的有效性。
有效沟通的四个原则是:①有明确的沟通目标;②重视细节,重视肢体语言、眼神、语言和反馈;③至少要达到一个目标;④适应主观和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而沟通中存在的障碍有:①信心不足;②信息不对;③记忆力有限;④对重点强调不足;⑤条理不清楚;⑥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倾听;⑦准备不足,没有慎重思考就发表意见;⑧缺乏信任。
(5)注意学生的特点。
沟通中对学生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学生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诌,也不能苛求学生。因为老师信口胡说,学生是不会服气的,教师的要求过分苛刻,学生更加办不到。如果教师是就学生犯了过错跟学生沟通,要给学生申辩的机会。
(6)考虑周详之后再说。
考虑周详,先要尽快消除怒气,避免争吵。发怒是一种情绪失去控制的表现,在怒气中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犯错误。事后,一旦觉悟到自己不对,就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事上要保持冷静,并且尽可能做到理智、公正,这样对于密切关系、避免争吵是很有效的。与学生沟通,要针对问题,不要做人身攻击,更不要把过去的错误和现在的错误纠缠在一起。考虑周详,多强调积极面。很多教师喜欢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甚至夸大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这样做,只会使关系恶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既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又要用爱心说诚实话。
对待早恋,堵而不疏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据调查,中学生中几乎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早恋现象。尽管早恋者仍是少数,但就他们这一年龄而言,其比例已足以令人吃惊,而且目前早恋有人数逐年增多、年龄愈来愈小的势头。
那么,该如何处理学生的早恋呢?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某班主任发现本班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小梅常跟一个男生来往,且形影不离。课堂上,他们频繁地传递纸条,甚至还眉来眼去的。那名男生是学校的捣乱分子,好几次差一点被学校开除。班主任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于是把小梅找来,分析了她近来的一些表现,又谈了那名男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建议她今后多与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往。
出人意料的是,小梅竟一五一十地把老师的话告诉了那名男生,以后也照样恋爱不误,还越来越放肆。他们的行为深深地激怒了班主任。班主任觉得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从此以后放弃了努力。小梅依然如故。
月余后的一个周末,放学后班主任正要离校,路过教室,突然发现门没锁,于是就扭身到教室去看个究竟。他随手推开门朝里面一看,眼前的一切令他惊呆了,只见小梅和那个男生紧紧地抱在一起,躲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老师愣了半天,从嘴里吐出一句话:“放学了,还不快走?!”他们慌慌张张离开了教室。
之后,班主任做通了小梅家长的工作,让小梅辍学了。
案例中的班主任对早恋的问题的处理无疑是失败的,也是不当的。早恋对学生的危害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固此班主任必须妥善处理。但是一味的“堵”,而不加以“疏”,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班主任对待早恋,绝不能一味禁止,而应进行适当的引导。
1.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恋爱不是丑事,不要从内心深处产生罪恶感,相反,恋爱是学生青春期生理逐步发育成熟的必然生理反应和显著标志,应该有一种成熟的骄傲感;其次,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经过社会化的高级理性动物,所以,对人而讲,我们决不能以生理的本能冲动作为我们早恋甚至同居的理由;再次,要分清“鸡腿”与“玫瑰”的关系,没有物质基础便很难谈爱情,许多书中描写的纯粹的爱情追求,之所以广为传诵,就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存在,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爱情,所以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着”的千古绝唱。作为学生,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发展自我,只有自我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我们才具备更好的获得爱情的资本,一切都是实力作证。
2.要及时进行性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视性教育为禁区。中学生应该接触的不让他们接触,应该了解的不让他们了解,应该知道的不让他们知道。对两性关系的神秘感和好奇心,驱使他们从淫秽刊物、黄色影视和道听途说中寻找答案,从冒险中探索真谛,早恋的大量产生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确实到了及时、大胆地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了。其实,只要学生真正了解了自身发育发展的规律,充分了解了生理尤其是性方面的知识,他们就会坦然面对,积极应对自己的身心困惑,及时化解心结和情结。
3.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
首先,积极的班级文化会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生活氛围,学生之间尤其是男女之间有一种正常的交往,学生间适当的交往距离会缩小异性间的神秘感,早恋的几率要小一些;其次,当有部分学生早恋以后,有一种和谐的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学生更容易得到及时引导以及班级的容纳。否则,一旦有学生早恋,社会、学校与家长反对,班级同学往往也瞧不起他们,早恋学生心理上容易紧张和对立,学生不是真心感到老师热爱他们、信任他们、平等地待他们,他们就很容易持不合作态度,闭口不言、消极对抗。如果教育者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实际和问题症结,那么即使教育艺术再高明,也是难以奏效的。而今,社会上淫秽刊物、图片、音像泛滥成灾,这些就是早恋的最大诱发、刺激物。区区班主任,当然无法左右社会、改良环境,但完全可以也很有必要创设一种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通过紧张有致的课内学习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暇顾及于此。另外,尽量避免男女生长期单独交往、接触的机会,如同座时间不宜过长,经常调换座位;不是万不得已,力求避免安排男女生长期单独共同主持工作,一起参加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4.要尽早发现及时教育
要是中学生彼此之间的恋情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再把他们从感情的旋涡里拉出来,费的劲就必然会大些了。因此尽早发现,及时教育不仅可以避免早恋酿出严重后果,而且这正抓住了教育转化的主动权和好时机。一般而言,学生早恋总有一些前期征兆:如学习成绩显著下降、对集体活动冷淡下来、精神萎靡不振、性格骤然有显著变化;活泼开朗变得沉静、独思独行;沉默寡言的变得爱说爱笑、过分活跃;豁达的变得别扭古怪等;突然爱打扮、爱整洁等等。教师只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是不难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教育。
5.要谨防神经过敏
在我们国家,封建意识影响很深,男女交际往往受到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限制。人们常常把青年男女之间的正当交往和正常友谊同谈情说爱混为一谈,视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为“罪恶”,把纯洁的友谊也当成是“祸水”。男女同学接触多一点,关系密切一些,友谊深厚一些,就以为是谈恋爱,于是严加防范。目不能斜视,手不能相触,心不能相通,不准越雷池一步。稍有接触就大惊小怪、满城风雨;送了点小礼品,就风言风语,议论纷纷。殊不知这种神经过敏往往正是早恋的催化剂。男女同学由于正当交往接触而遇到粗暴干涉、无端猜疑,结果产生对抗心理,以至导致极端行动是不乏其例的。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男女同学之间完全可以而切应该建立正常、纯真的友谊,这种友谊与其他友谊一样,无比珍贵。只要这种友谊建立在真诚、道德、理智的基础上,就应大力支持,积极提倡,切莫疑神疑鬼,神经过敏。
6.要善于冷处理
中学生到了一定年龄,出现爱情的幻想和冲动,这是人的本能,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因此,早恋不是思想复杂、灵魂肮脏,更不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明文禁止,强迫命令,粗暴干涉,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班主任要充分理解、十分尊重并倍加爱护这种感情,决不能因此把个别人搞得抬不起来,臭名远扬。要采取能使天性不被压抑而能合理发展的疏导办法,使少男少女明了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是未到谈情时的道理,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从而领悟爱的真谛,自觉用理智控制感情,从早恋的情感中解脱出来。
7.要尽量个别施教,保护隐私
对于初恋的人来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引出一段难忘的感情。对于情感强烈、充满幻想、意识模糊、自控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因此诱发他们早恋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恋情形态彼此差异也很大,而且从实际来看,中学生的异性意识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的敏感,有的迟钝。公开教育难以起到大的作用,甚至对部分学生会产生副作用。另外早恋学生也不愿老师公开自己的隐私,他们出于信任可能会告诉老师,但还是希望老师为他们保密。因此教育者对于学生早恋,以个别施教的方式为好,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8.要鼓励男女生正当交往
通过学生尤其是异性的正当交往,来驱散学生的寂寞感,破除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对于中学男女同学的接触和交往特别敏感,似乎他们之间只能产生爱情,不存在正常的男女友谊。有的家长也是这样认为,他们非常害怕孩子分心,影响学习,绝对禁止孩子与异性交往。这样的结果,一是增强了学生的寂寞感,二是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一旦异性刺激呈现在面前,就容易想入非非,直至产生强烈性冲动。因此有必要鼓励男女之间正当的、广泛大方的交往,这可以满足他们的交往需要,避免他们以恋情来补偿友情的不足,此外还可以促使他们通过相互比较、相互制约,培养出足够的自制力。
转化“差生”办法太差
虽然在教育界流行这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差生”这一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教师在对待差生、转化差生方面还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
耗时低效
某教师为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专门在时间上下工夫,中午留,放学留,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等。这是一种熬时间、耗体力、拼精力的耗时低效做法。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损伤了学生身心健康,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缺乏耐心
某些教师歧视差生,轻则责怪、厌弃。有意无意地嘲笑,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学生赶出教室,轰回家去,造成差生自尊心受到损伤,易产生“破罐子破摔”、“我不如人”的心理。长此以往,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帮助,也就逐步丧失了学习的毅力和动力。如果教师用热心、耐心、诚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相信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给其定型
有的教师常常给学生定型。“哎,这位学生这么差,没救了!”“不要管他了!”我们应该知道:差生不是先天注定的,之所以成绩落后他人,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造成的。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是差生,身上也都有闪光之处。这是作为教育者应该永远坚信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关爱之心去发现、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拒绝给“爱”
“师爱”,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可有的教师却很吝啬,只关注优秀生,尤其是有的高中教师认为出成绩的、为自己挣面子的是优秀生,而对差生则不理不睬,不出大格就行。这势必加大差生同教师间的距离,产生人为的疏远和压抑感,更无益于学生的发展。这种“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是一种不完全的爱,它与“师爱”背道而驰。
面对差生,粗暴草率、简单消极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应积极而非消极、主动而非被动、发展而非静止地探索有效之法、转化之法,及早走出教育的误区。
首先,应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他们极大地表扬。
在课堂上,教师请差生读书或回答问题,往往是他们读得结结巴巴或回答不正确时,马上就说:“谁来帮助他?”或说:“你去请同学帮助你,好吗?”看似民主、互动,其实差生还是没有取得进步的机会。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公开课上是很常见的,很少看到教师是真正落实了差生由不懂到懂的教育过程。表面看,一堂课热热闹闹,实际上还是教师与优等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实,差生比优秀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
请看下面一则案例。
记得去年第一学期,我总是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态度与差生交谈,鼓励他们失败了不要灰心,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赶,就一定会追上其他同学的……本以为一番忠言,能令他们奋发图强,迎头赶上。殊不知,当时的他们表现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事后却依然我行我素,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考起试来依然不及格。于是,我试着实行了另一种办法……
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把几位最差的同学叫到身旁,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都不要跟班上其他人比,每位同学都与以前的自己相比,看看每次作业或考试谁第一名。”事后,我每天从工作中或闲暇时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并嘱咐班委平时要多给予几位同学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一个星期下来,仅仅在默写词方面,他们就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从前不管他们默记多少字词,总只能得三四十分,现在都保证了七十分以上,其中几位还默了好几次一百分。看着他们那因得了“第一名”而高兴万分的模样,我知道,是优越感让他们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有了胜利的喜悦,更有了进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