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4805100000067

第67章 军事谋略(下)(11)

汉谟拉比把南方紧邻伊新作为他的第一个吞并目标。他向国势强大的亚述国王沙玛什亚达德一世俯首称臣,极力讨好他,同时又同拉尔萨密切关系。之后,汉谟拉比联合拉尔萨的力量,一举灭亡伊新,顺势吞并乌鲁克,使巴比伦的南境与拉尔萨相连。汉谟拉比这时自估,攻取拉尔萨的时机尚不成熟,因为巴比伦北部还有强大的亚述。于是,汉谟拉比又联合饱受亚述欺凌的玛里,决定共同对付亚述。公元前1783年,亚述国王沙玛什亚达德一世去世,汉谟拉比乘机帮原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复位,接着,两国联军向亚述进军,占据了亚述的南部地区。亚述从此一蹶不振。为进一步拉拢玛里,汉谟拉比出兵帮助玛里击退西边游牧部落和东邻埃什努那的侵犯,从而使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同他结为刎颈之交。看到巴比伦的北部再无强敌,加之国力增强,汉谟拉比又把吞并的矛头指向先前的盟友拉尔萨。公元前1763年,汉谟拉比调集大军,联合玛里军队,向拉尔萨发动总攻。经过激战,拉尔萨终于不支,国王黎利姆出逃。此时,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深感不妙,但为时已晚,汉谟拉比再也不需要他这个刎颈之交了。公元前1759年,汉谟拉比在统一苏美尔地区后不久,挥师北上,直通玛里城下,迫使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称臣。两年后,当吉摩里利姆举兵叛变时,汉谟拉比出动大军,把繁华的玛里城夷为平地。公元前1755年,双溪拉比又征服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邻国——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埃什努那。这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汉谟拉比的远交近攻谋略取得了成功。汉谟拉比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采用远交近攻谋略,先后吞并了诸国。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运用这一谋略时,总是集中力量攻击一个目标,时机不成熟,决不轻易放弃一个盟友,树立一个敌国,从而使远交近攻取得了成功。

让法律之剑悬挂在敌人头上

1793年初,大革命的法国处死路易十六国王后,国内外保王势力又发动叛乱,进行绝望的挣扎。丹东明智地看到,在动乱的时刻,应建立革命法庭,并采取严厉的措施惩办敌人。1793年3月10日下午,国民公会会议一直进行到傍晚6点钟,有人建议把讨论建立革命法庭一事推迟到第二天,主席只得宣布休会,代表们开始离开席位。这时,革命活动家丹东急中生智,他冲上讲台,以恳求的语调要求大家稍留片刻,对是否建立革命法庭问题立即做出决定。代表们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述在国家存亡关头必须建立革命法庭的种种理由。丹东认为,采取法律措施惩治反革命是当务之急,因为自由的敌人到处张牙舞爪,惟有运用法律武器,通过革命法庭来对付敌人,才能巩固革命。他激情满腔地说:“让我们实行恐怖吧,以便悄除人民的恐怖。”“让我们建立法庭吧,以便使人民知道法律之剑已经悬挂在敌人的头上了。”在他的努力下,国民公会的大多数代表终于同意立即成立革命法庭,并通过了决议,宣布革命法庭将审理危害自由、平等和共和国安全的反革命罪犯,不论被告是文武官员,还是普通公民,概莫能外。革命法庭的成立对保卫革命成果、打击国内敌人起了很大作用。

拿破仑智勇兼备一举成名

1793年夏秋之季,法国南部港口土伦被王党分子和英国舰队占领。9月,革命军开始对土伦的围攻。起初,革命军把攻城火炮配置在距城较远的地方,步兵的冲击得不到炮兵火力支援,因而几次失利。后来,又以火炮直接轰击城市,但由于城防坚固,并有英国军舰的支援,也一直未能成功。这时,拿破仑被指派暂时担任这支征讨叛乱部队的指挥。他分析了多次失败的原因,向上司提出了自己的攻城建议。他认为,在土伦城坚靠海而有外敌支援的情况下,必须讲究战术,采取策略。因为城坚而不易攻破,应该围城打援。他建议把火炮移向海边,直接轰击停泊在港口内的英国军舰,将其封锁,这样先使土伦城失去外敌的支援,迫使英军夺城保舰,而后解决城内叛党的问题。上司赞赏拿破仑的设想,命令他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并委派他担任攻城炮兵的副指挥官。

按照拿破仑的作战方案,革命军必须把兵力从港湾东岸的远郊集中到西岸的小直布罗陀高地,夺取它的制高点,而后从那里的小直布罗陀炮台和埃吉利耶特炮台直接轰击港内的英国军舰,控制港口出入门户,截断英舰后路。为此,拿破仑曾亲率士兵在小直布罗陀高地北面秘密地构筑一个炮阵地,为首先夺取小直布罗陀炮台做好准备。11月初,炮兵阵地已经构筑成功。拿破仑本想借橄榄树的掩护来袭击高地,然后夺取小直布罗陀炮台和埃吉利耶特炮台。可是,法军战场指挥官顿涅却未能听取拿破仑的劝告,在没有部署就绪的情况下竟下令实施炮击,结果暴露了自己的阵地,打乱了作战部署。在敌人全力猛攻的形势下,顿涅败退,使革命军的炮阵地落入敌手。拿破仑获悉炮台失守的消息,立即率领部队前去援救。由于士兵们英勇作战,又夺回了阵地。

1793年12月15日,革命军发动了围攻土伦之战。拿破仑命令炮兵猛烈轰击敌军炮台,经过两天的连续猛轰,完全摧毁了敌人的工事。17日傍晚,法军7000余人开始向高地实行总攻。敌人仍然负隅顽抗,使进攻的法军受到挫折。就在这个时候,拿破仑率领预备队冲入敌阵,最后击溃了敌军,抢占了埃吉利耶特炮台和小直布罗陀炮台。而后。法军立即配置火炮,向港内的英国军舰开火。英军大惊,害怕葬身土伦港内,慌忙地逃出港口,进入地中海,向公海遁去。土伦王党陷入惊慌失措境地,难以继续进行顽抗。于是,革命军便一鼓作气攻克了重镇土伦。拿破仑也因此一举成名。

攻城奠伯坚,攻城须用智。面对坚城,硬攻不如巧攻。围城打援,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再集中兵力歼灭守敌,此乃用兵良策。

拿破仑用激将法引敌上钩

1805年夏秋之间,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组建。拿破仑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对各国采取了相应措施。当奥地利军队开始向毗连意大利北境的蒂罗尔调动部队时,拿破仑立即抓住机会,阻止奥军的这一行动,借以分散联军兵力将敌人拉开。他决定采用激将法,指示外交部长塔列朗向奥国大使提出警告,说:“告诉奥国大使,我等候他的答复。假使我不能获得答复,那我就进入瑞士,并结束我的海岸营区;我不允许在蒂罗尔有任何军队,奥军必须返回原驻防地,否则,我就要开战。”发出这样一个照会,等于是明白无误地暗示奥地利人,法国将和以往一样,打算从意大利方向实施进攻。这正是拿破仑要用外交手段传给奥国军方的。结果,奥地利果然中计,迅速向意大利行动,把主要兵力由查理公爵率领放在意大利,给法军下一步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战争开始后,法国却从多膨河谷攻入奥地利,轻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迫使奥地利投降。

使用激将法,虽然自己的意图显示于敌,但敌方为气所激,忘记轻重利害,贸然作出决定,误陷我方之计。拿破仑对奥地利指手画脚,奥地利有意与他对着干,恰恰中了拿破仑的调虎离山计,从而败胜已定。

杜桑智斗埃杜维尔

杜桑·卢维杜尔是18世纪末海地革命的杰出领袖。他不仅率领海地奴隶起义军,与法国殖民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而且同法国政府驻海地的代理人进行了巧妙的斗争。

1798年,法国政府为了控制海地,委派老奸巨猾的埃杜维尔担任驻海地的特派员。埃杜维尔到海地上任后,主要打算了3件事:首先是劝杜桑脱离海地的政治斗争,到法国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第二是设法削弱杜桑的权力;第三是劝杜桑进攻英国居地牙买加,以达到既打击英国,又消耗起义军力量的目的。

埃杜维尔是典型的欧洲种族主义者,他起初根本看不起奴隶出身的杜桑,以为只要略施小计,杜桑就会束手就范。有一天,埃杜维尔通过他的助手阴阳怪气地对杜桑说:“要是能和杜桑·卢维杜尔一起回法国,该多么荣幸啊!在那里,他的美名和功德将有口皆碑,他本人也想使自己脱离海地政治舞台,于是,他指着一只船回答道:“这只船太小了,装不下我这样的人。”又指着一棵新栽的小树饶有风趣地说:“等这样的树长到能造一条装下我的船时,我再去吧!”埃杜维尔的助手被说得隆目结舌,埃杜维尔本人在旁边听着也无言可对。杜桑以诙谐的语言,轻而易举地挫败了埃杜维尔。

埃杜维尔并不服输,一计不成再施一计。从1798年下半年起,他与南部混血种人起义军将领里戈开始接触,并多次进行挑拨。他劝里戈控制住海地南部地区,脱离杜桑领导。为了挫败埃杜维尔的阴谋,杜桑对里戈的屡次挑战都采取了克制态度。有一次,里戈同杜桑会见时,杜桑手下的将领曾劝他逮捕里戈,遭到了杜桑的指责。这样,埃杜维尔企图挑起黑人同混血种人内战的阴谋终于破了产。埃杜维尔还擅用职权,命令杜桑将起义军复员,回乡生产。杜桑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很快将起义军扩大到5万人。

埃杜维尔一再碰壁后,使劝杜桑进攻英国居地牙买加。杜桑听后,斩钉截铁地说:“这一进攻计划实际上是要消灭起义军,使旧制度复辟和重建奴隶制度。”杜桑不仅目光犀利,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而且有较高的斗争艺术。他为了击败埃杜维尔的诡计,并在海地独立问题上取得英国的支持,所以,在击败英国干沙军以后,又对英国采取了友好姿态。

1798年9月,杜桑应英军司令官梅特兰的邀请,到马尔·圣尼古拉港进行访问。梅特兰命令英军鸣放礼炮,举行盛大宴会来欢迎杜桑。宴会上,杜桑邀请梅特兰回访。过了几天,梅特兰果然来到杜桑的司令部。但不见社桑,心里十分不安。这时,只见杜桑怒容满面地从后层走出,手里拿着两封信给梅特兰看。一封信是法国代表写的,信上要求杜桑立即逮捕梅特兰,以证明他对法兰西共和国的忠诚;另一封信是杜桑写的,墨迹还未干,杜桑严词拒绝了法国代表的要求:“你们怎么能让我以不光彩的行动,来逮捕梅特兰呢……”梅特兰对杜桑如此友好的表示十分感动,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埃杜维尔为此恼羞成怒,大发雷霆。

埃杜维尔在与社桑的反复较量、斗智中一一败北,弄得他众叛亲离,狼狈不堪。杜桑看到公开驱逐他回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在群众中揭发了他企图破坏海地革命的种种罪行。海地角群众举行了反对埃杜维尔的示威游行。埃杜维尔没法再待下去,只得于1798年10月灰溜溜地回法国去了。从此,杜桑基本上摆脱了法国的殖民控制,使海地实际上取得了独立地位。

杜桑·卢维杜尔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挫败了殖民主义者的种种阴谋诡计,巧妙地拒绝了去法国过荣华富贵生活的劝说,宽宏大度地维护了起义军的团结,灵活地争取盟友,为海地摆脱殖民控制、争取独立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杜桑·卢维杜尔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海地人民心中。

玻利瓦尔转战南美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后期,玻利瓦尔的爱国军队为了彻底打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玻利瓦尔全面分析和估量了面前的形势:新格拉纳达群众的革命情绪十分高涨,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而委内瑞拉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的敌人力量则比较强大。如果在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一带与敌人周旋,一时难以取胜,并会使爱国军遭受损失。玻利瓦尔据此提出了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行动计划:爱国军先不要去进攻殖民军的堡垒加拉加斯地区,而应该攀越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隘口,以奇制胜,把殖民军力量较弱的新格拉纳达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然后再联合新格拉纳达爱国者,回师加拉加斯,解放整个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耐心地说服了他的将领和士兵,去执行这个高屋建瓴的战略计划。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由800名骑兵和1300多名战士组成的爱国军,开始了这次震撼美洲的解放新格拉纳达的进军。爱国军沿奥里诺科河逆流而上,向西挺进,通过了1200公里的原始森林,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渡过了电鳗、鳄鱼出没的湍急溪流。经过40天的艰苦行军,玻利瓦尔率军终于越过了被常人认为不能通过的皮斯巴隘口,进入新格拉纳达。下山时,有40%的士兵和所有的马匹丧生。剩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强、决心战胜敌人的精兵。部队下山仅仅休整了4天。即与西班牙军接上了火。8月,爱国军歼灭了西班牙殖民军在新格拉纳达的主力,进入首府波哥大,新格拉纳达解放了。

1821年4月,爱国军在玻利瓦尔指挥下,集中力量,对委内瑞拉的西班牙殖民军发动进攻。6月下旬,在卡拉博会战中,爱国军歼敌3500人,一举歼灭了殖民军在委内瑞拉的主力。经过半年多的英勇战斗,玻利瓦尔于当年12月完全解放了委内瑞拉。

玻利瓦尔正确分析和把握敌我形势,制定了先打弱敌,再歼强敌的策略,一举解放了新格拉纳达,既鼓舞了爱国军的士气,又震慑了敌人,为彻底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奠定了基础。玻利瓦尔成为一名天才的军事统帅,就是从这次战役开始的。

玻利瓦尔三建共和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西蒙·玻利瓦尔与弗朗西斯科·米兰达率领爱国力量,建立了委内瑞钦第一共和国。第一共和国失败后,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回委内瑞拉,建立了第二共和国。但新政权没能立即进行社会改革,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致使革命又一次受到挫折,第二共和国又被西班牙殖民者扼杀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玻利瓦尔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1816年,玻利瓦尔从海地获得武器、弹药后,率领爱国军在委内瑞拉登陆。但他并不急于进攻首都加拉加斯,而是与游击队和地方武装配合,攻占一些小的城镇,并以安哥斯德拉为根据地,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玻利瓦尔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十分英明地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1816年6月,玻利瓦尔宣布解放奴隶的法令;1817年,宣布没收西班牙王室和反动派的土地财产,答应战后将土地分给黑奴和印第安人等,因而受到广大印地安人和黑奴的拥护,扩大了起义队伍,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草原牧民良诺人,原来受西班牙人的煽动和利用,同爱国军作战。为了争取良诺人的支持,玻利瓦尔宣布将分配土地给参加爱国军的良诺人战士。这样,贫困的良诺人纷纷参加爱国军,许多人为祖国独立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