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4805100000058

第58章 军事谋略(下)(2)

“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兵不厌诈都是这一思想的反映。战胜敌人,要靠谋略,靠伪诈,这是历来军事家所推崇的重要的谋略思想。古今中外以“用诈”而成功的战例不胜枚举。只要战争不消失,“兵不厌诈”的谋略就不会失去它应有的活力。

欺骗与突袭

在希特勒的战略计划中,侵占波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能迅速突然地吃掉波兰,希特勒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玩弄了一系列欺骗手法,大放和平烟幕,麻痹对手,以掩盖其紧张的战备活动。对原来与波兰有边境争议的但泽走廊和俱泽市,希特勒故意表示:“德国方面,绝不因但泽问题引起冲突。”但泽走廊问题的解决,“如有此需要,可延至来年或更久”。并向英国政府示意:“但泽问题乃属地方性问题,”“德国政府准备直接参加谈判,同意英政府调停之提议,即请波兰派遣全权代表迅速来柏林。”在发起战争的前几天,德国派遣了一艘战舰伪装为训练舰访问但泽,还派了一个“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波军参谋部,并向波兰军事当局解释:“德国准备进攻波兰全是谣传,德国确定不动员。”同时还指示但泽的纳粹头子向波兰驻但泽高级委员表示:“德方对于但泽走廊问题,诚于和平解决,现所采取的军事预防至9月中旬即可结束。”直到临战前几小时,德国外交部长还假装非常亲热的样子接见了波兰驻柏林大使,并举行会谈,会谈后,柏林电台立即广播了德国的和谈提案。

在一片和平气氛的掩盖下,希特勒向波兰边境集结了大量军队和作战物资。部分德军还扮成但泽军队模样,从东普鲁士开入但泽。德国的法西斯组织“黑卫团”,也以进行体育比赛为名进入但泽。为了保证军队调动与集中不致暴露,德军还到处张贴了“请闭尊口,以免后患”之类的恐怖性标语,以及用秘密警察进行监视等办法封锁消息。

希特勒为了窃取波军情报和组织内应,在波兰境内利用德意志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中的法西斯分子,组织了法西斯特务组织。德国特务机关派遣了大批间谍,乔装成资本家、文化代表、记者、牧师、司机等,潜入波兰,加强对第五纵队活动的指导。德国特务组织在波兰政府机关、军队、城市和乡村,宣传德波“亲善”,刺探波兰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情报,发展纳粹组织,组织法西斯突击队,策应德军的突然袭击。德国通过这一系列特务活动,把波兰各方面的情况搞得一清二楚。

波兰当局被希特勒制造的假象所迷惑,错误地认为德军主力被英法牵制着,不会东调进攻波兰。等到发现德军大兵压境时,波兰政府才迟迟于1939年8月24日开始局部动员。由于时间仓促,波军只动员了40个师和22个旅,而且未能全部完成战略展开。

9月1日拂晓之时40分,正当波军官兵还在睡大觉的时候,德国法西斯撕毁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出动了2300架B机和上万门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向波兰全国发动猛烈的轰炸和炮击。整个波兰陷于一片混乱,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波兰全军覆没,国家灭亡。

“兵不厌诈”。以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手,麻痹对手,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待自己准备成熟后出其不意给敌人致命一击,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成效。欺诈迷惑与突然袭击相结合被认为是进行战争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巴巴罗萨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胃口越来越大。1940年6月,德国入侵西欧,一个月后,希特勒就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宣布,准备入侵苏联,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一举将苏联摧毁。

德军总参谋部根据希特勒的命令,立即开始拟订对苏作战计划。到1940年12月底,计划最终完成,并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德国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二)先以突然袭击的办法消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军队,使它不能向内地退却,然后在空军支援下,以坦克部队为先导,长驱直入,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希特勒认为,“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以置信!”

法西斯德国为了进攻苏联,不仅在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准备,而且还采取了许多伪装和欺骗措施。希特勒曾说过,“要把进攻俄国造成历史上最大的骗局”。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曾经制订过一个进攻英国的所谓“海狮计划”,后来由于希特勒要进攻苏联,就放弃了这个计划。这时,为了掩盖侵略苏联的企图,法西斯德国就故意大造准备执行“海狮计划”的舆论。他们把有关侵苏战争的一切准备工作和部署,都说成是为了实施“海狮计划”而采取的行动。为了欺骗,他们还采取了许多其他的迷惑措施。一是制造假象,如明明是在进行侵苏的部署和准备,他们却大量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渡海和登陆器材,海岸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二是大造舆论。为了掩盖德军大规模东调的企图,故意放风说,是为了在入侵英国以前,到东部地区去休整。三是故作姿态。在德军紧张进行侵苏战争准备的同时,在外交上停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把矛头转向英国。希特勒担心德军的调动被苏联发现引起苏联的怀疑,特意命令德国驻苏联的外交官,主动向苏联“解释”这些调动的目的。如把向波兰大举增兵说成是“派年轻的士兵去替换将要退役的年纪较大的士兵”。当德国向芬兰增兵时,德驻苏大使又奉命拜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并“顺便”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援军。他们把进兵罗马尼亚解释为派“军事代表团”去帮助训练部队,等等。

这样,在“海狮计划”的掩护下,德军秘密完成了进攻苏联的军事部署。截至1941年6月中旬,德国已经在靠近苏联西部边境的地区集中和展开了190个师500余万人,3800多辆坦克,5万门以上的迫击炮和大炮,5100多架飞机。而苏联方面对德军的军事部署却未加注意。临战前,西部边境各军区的司令部都驻在城市,部队照常进行野营训练,前沿各师的阵地上只有个别连队值班。野战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击场打靶或者在军区集训。各军区的通信部队还在参加国防施工。空军的飞机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机场上。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晨4时,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未经宣战,就以190个师,5100架飞机,对苏联发起了突然袭击。德军首先以大量航空兵集中对苏联西部重要城市、交通枢纽、陆海空军基地、部队营房以及正向国境线开进的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苏联西部地区的66个飞机场遭到猛烈空袭,不过半天工夫,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击毁在地面。苏军完全陷入被动状态,被迫向内地撤退。法西斯德国的欺诈手段再一次得逞。

七张风景照片与瓜达康纳尔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双方在太平洋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42年8月。美国第一陆战师接到攻打所罗门群岛中的瓜达康纳尔岛的任务。这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岛,在此之前,有关它的地理资料少得可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海军第一海战师的指挥官们认为取胜的可能性不大。派侦察兵的方法是不可一取的,其一,日军戒备森严,不易成功;其二,容易打草惊蛇。正当美军指挥官发愁的时候,美国战略情报局给准备在该岛登陆的官兵转来了7张风景照片。这是一个旅游者不久前在该岛游玩时拍摄的。于是,美军依据这7张风景照,推测出了瓜达康纳尔岛的地形特征,并据此制定了作战计划。这次战斗,美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仅以阵亡1600人的代价,换取了击毙日军5万人的胜利。

地理资料历来是军事指挥机构必备之物。若对地理情况不熟悉,十有八九会输掉战斗的。美军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做到知己知彼。

蒙哥马利临危不乱力挽败局

1940年5月,希特勒组织强大兵力对西欧发动全面“闪击战”。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锋芒锐利,迅速突破法军防线,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占领了大半个法国,并且在5月24日将几十万的英法军队包围在敦刻尔克一带。

为了抢救英军,保存将来反攻的实力,英国从25日开始实行了全面撤退的“发动机计划”。他们出动几百艘船艇,包括军舰、商船、渔船甚至私人游艇,一齐奔驶敦刻尔克。但由于战场形势紧张混乱,渡海行动受到不少影响。

这时,刚晋升为少将的蒙哥马利正指挥英军第三师在鲁贝突围。他命令全师600辆军车都在后栏板下装个隐藏的小灯,靠着这一点灯光的指引,顺利完成了夜间转移,于29日进入敦刻尔克桥头堡阵地。鉴于他成功的突围,蒙哥马利被提升为第二军军长。指挥部署渡海计划,由第二军先撤,巴克的第一军后,并授权巴克在万不得已时向敌人投降。蒙哥马利接受了作战部署,但他极力反对投降,力主全部军队都应突围。他认为,作为殿后部的指挥官,巴克缺乏镇静而清醒头脑,应由第一师师长亚历山大接替。

蒙哥马利的建议被接受以后,与亚历山大协调步骤,一致行动,极大限度地稳住战场的混乱,在乱中求稳、稳中求快,以迅捷的动作将部队在预期时间内顺利渡过了英吉利海峡。英国政府原来只是指望撤出四五万人。但到6月4日“发动机计划”结束时,英军竟然全部撤出,合共22.4万人;另有法军和其他同盟军11.4万人。这一成功的大撤退被称为“敦刻尔克奇迹”。虽然,生性多疑的希特勒在战略上的严重错误是英军得以死里逃生的重要原因,但蒙哥马利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并全力突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大凡战场上敌强我弱,己方处于劣势时,很容易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溃乱局面,或手足无措、束手待擒,或慌不择路、争先逃命。在这种形势下,指挥官的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确是可贵的素质,并且还应有全局的观念。蒙哥马利的沉稳与果敢对于英军顺利完成大撤退不能不说起了巨大作用。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4时……

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上,天空布满乌云,东方已呈现鱼肚色,黎明即将来临。

就在这灰暗的海面上,一支6艘航空母舰、2艘高速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1艘轻巡洋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溅起浪花,正全速向南驶去,在尚未破晓的海面上留下了一条又宽又长、十分显眼的雪白航迹。

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排满了作战飞机,引擎隆隆地转动着。有的飞机携带着大型炸弹,有的则在机身下挂着寒气逼人的鱼雷。在旗舰“赤城号”舰桅上,飘扬着将旗。

紧靠那面将旗的下面还挂着一面旗,那是作战旗。

不久,飞机起飞的轰鸣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第一架飞机顺利地滑跑后,接连出击。不一会儿,由183架飞机组成的编队机群出现在航空母舰上空。接着,机群偷偷地朝在南边水天线那边的夏威夷群岛扑去。最前面的第一架飞机,是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的坐机,此后面是由49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机、51架俯冲轰炸机和43架制空战斗机编成的混合机群。机群在高达3000米的云层上飞行,很快就隐没在云层中。

这是一支肩负着偷袭珍珠港的秘密使命的日本机动部队。他们于11月26日从千岛列岛的单冠湾出发,经过北太平洋,正悄悄地接近夏威夷群岛瓦胡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要基地——珍珠港。

与此同时,日本还派遣了五艘袖珍潜艇潜入珍珠港打前哨。

然而,此时此刻,美国人、尤其是首当其冲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官兵们,哪里知道珍珠港即将大难临头!就在昨天,日本还在和美国洽谈和平,提出要与美国共谋“驱逐乌云之办法”。就在这时,美国通过驻日大使格鲁刚刚向东乡外务大臣递交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致日本天皇的亲启电。他们还以为今天也跟昨天一样,将平安无事地度过。

潜航艇已被美军的巡逻艇部队发现,巡逻艇“华特”号立即向潜航艇开了火,只有两艘潜航艇得以潜入港内。奇怪的是,美军指挥部对日本舰队的异常行动没有采取进一步的防范措施。原来,12月7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大部分官兵都上岸度假去了,完全没有战斗准备。港内的舰艇和机场上的飞机都密集地排列在一起,一派太平景象。美国总统事先曾接到日本准备突袭美军的情报,但认为是“无稽之谈”,没有通知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海军上将。当设置在瓦胡岛周围的欧柏那雷达基地的两名士兵报告说,他们从雷达屏幕上发现北方有大编队飞行物体飞来时,空袭警报中心的值日军官却认为他们看到的是从希康机场起飞的侦察机,或是预定从加利福尼亚飞来的“空中堡垒”飞机。以致到日本飞机飞临珍珠港上空时,美军还认为是自己的军队在进行“特种演习”!

日机到达瓦胡岛北部上空后,编队机群随即展开,准备开始攻击。这时大约是7时55分。

渊田总指挥官拿起望远镜,透过瓦胡岛北部山谷,远远地看到了珍珠港。港内正好停着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共8艘战列舰。

“攻击!”渊田总指挥官一声令下,俯冲轰炸机群对准机场上的美机狂轰滥炸,美军飞机还未起飞就当即损失了238架。鱼雷机群也冲向美军战列舰,当即击沉、搁浅了5艘。制空战斗机群则取得了制空权,严密注视着可能起飞的美军战斗机。水平轰炸机群队也在稍后开始了攻击。美军完全慌作一团。有的水兵将手中的扳手向低飞的口机射去,有的用演习用的弹头射击。当日军登陆后,紧急集合的美军为区别日本人的军服颜色,急忙煮一大锅的咖啡,将白色的军服染色。少数的几架美军战斗机侥幸升望,无奈寡不敌众。8时20分,金梅尔向美国海军部拍电报,紧急通告:“珍珠港遭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在开始轰炸约1小时后,第二批171架日机又飞临珍珠港上空进于第二轮轰炸,直到9时45分才离去。

日军偷袭珍珠港,前后不到两个小时,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严重的损失:飞机彼击毁300多架;几乎所有的舰艇都被击沉,只有三艘航空母舰因外出执行任务未归幸免于难;陆海空军人员伤亡3615人,另有961人失踪。而日军只损失28架飞机(另有70架被击伤)、潜艇5艘,人员伤亡不足100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在珍珠港得手两小时后,才让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的野村和来栖两位大使前往美国国务院,向国务卿赫尔递交日本政府的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