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4805100000053

第53章 军事谋略(上)(2)

在东罗马帝国的东方,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速崛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征战,东罗马帝国的大部分版图易手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1451年,21岁的穆罕默德即位为奥斯曼帝国的新苏丹(即国王),这个年轻人精明果断,学识渊博,爱好艺术,富于想像力,但同时也残忍歹毒、狡诈狂热,醉心于功名。为了铲除对他王位的威胁,他派人把竞争对手、尚未成年的嫡亲弟弟淹死在浴池中。地位巩固后,这位野心勃勃的新国王的眼睛立即盯住了君士坦丁堡——“这颗东罗马帝国皇冠上的最后瑰宝”。他发誓要占领这座世界古都,以大大超过他祖辈们已建立的所有业绩。

对一个决心如此大的人来说,这颗宝石唾手可得,因为此时的君士坦丁堡早已今非昔比,城郊的加拉太已被享有种种特权的热那亚商人据为商业基地,城墙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在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中,因此人们称之为君士坦丁堡的,只不过是环绕着教堂、宫殿和一排排屋宇的巨大的城墙之内的一块弹丸之地。更要命的是,城内守军力量单薄,只有区区8000人。而且由于宗教教派纷争,信仰同一个上帝,也把君士坦丁堡视为圣地的罗马教廷和整个欧洲这时都把这座城市抛弃了慈祥,东罗马皇帝惟一的依靠和力量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坚固城墙和沿海天堑。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呈三角形,其南部濒临马尔马拉海,沿海是断崖峭壁,自成天险。其东北部濒临著名的金角湾,这里的城墙虽建在平缓的沙滩之上,但金角湾如一个小口大瓮,在狭窄的入口处,东罗马人横拦着一条粗大结实的铁链,一头系在君士坦丁堡,另一头系在对岸的热那亚人占据的加拉太,战舰无法逾越。在这个三角形的底线,也是城市惟一连接大陆的西部,在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经过历代的东罗马皇帝修筑和加固,形成了两道由巨石砌成的高数十米的坚固城墙,每道城墙前还有深170英尺的护城河。中世纪的攻城臼炮(石炮)对它无可奈何,这是当时欧洲最坚固的城墙,号称不可攻克。

1453年4月6日,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起了激烈的进攻,霎时这座千年古城的上空大炮轰鸣,硝烟弥漫,疾矢如雨,但在东罗马的哀兵与坚城前面,土耳其人始终未越过护城河。为了加强火力,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以最快的速度铸造20多门巨型石炮,这种炮重33吨,长12米,每发弹重500公斤,光是拉运每门巨炮的公牛就需要100头。但轰击的结果,虽对城墙造成了损伤,仍不能攻破。

强攻不成,土耳其人又挖掘了一条地道,从护城河和城墙下穿过,直通城中,但还没有挖好,就被城中居民发现,用炸药炸毁。

这样,君士坦丁堡像一颗已送上穆罕默德餐桌上的坚壳核桃,虽已把它玩于股掌之中,但不能将其一口吞下。

然而,穆罕默德二世不仅是20万土耳其军的统帅,更是一个富于施谋用计的谋略家,就在常人看来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推出了一项大胆的作战计划,那就是从海上进攻,从不可逾越的金角湾进攻。具体说,就是把他的舰队从无法施展力量的外海,越过热那亚人据有的呷角运到金角湾里面的内港,即把成百艘战船拖过多山的呷角地带,向东罗马人建在沙滩上的城墙进攻。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想法;完全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按照世间所有人的经验,船只能在水里航行,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支舰队可以越过一座山。然而正是把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才真正表现了穆罕默德二世的军事天才,才充分展现了奥妙无穷的人类智慧!在穆罕默德的指挥下,一次编年史上无与伦比的大规模行动开始了。首先为了借道加拉太,土耳其人以保障热那亚人的商业特权为条件,买通了贪婪的热那亚人。随后,穆罕默德调集了成千上万人修筑了一条经过佩拉山岭的道路。在道路上铺了一层坚厚的木板,并在木板上涂上了一层牛油,羊油等油脂,以减少摩擦。在一个夜晚,土耳其战舰被前面的两排水牛拉着,后面的水兵推着,一艘接一艘地翻过了田野、山岭和葡萄园,进入了金角湾内港,共计有80艘。在筑路和拖船的过程中,苏丹下令向城墙连续发射石炮,这种炮击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惟一的目的就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以掩盖整个行动。

第二天早上,当拜占庭人一觉醒来,望着自天而降近在咫尺的土耳其舰队,惊得目瞪口呆。为了加强守备薄弱的海滩阵地,他们急忙从西线抽调了大量兵力东援。这无异于在本已十分吃紧的西线釜底抽薪。

5月29日,总攻开始,海上和陆上的钳形进攻同时进行。君士坦丁堡军民虽拼死血战,但在弹尽粮绝、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下,坚城陷落,这座经过千年营建、壮丽辉煌的古都顿时化成了废墟和瓦砾。后来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失陷标志着在西罗马帝国之后继续存在了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和近东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战争是人类智慧充分挥洒的领域,战争的胜利不仅需要将士的大勇,更需要统帅的大智,这种大智的表现就是在某些特定的关键时刻,不因循守旧,敢于冲破常识和既有战争规则的束缚,因地、因时制宜,随机应变,在看来无计可施之处踏出一条制胜之道。

处处设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1450年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集结了土耳其的全部兵力10万人进攻阿尔巴尼亚,决定给阿尔巴尼亚最后一击。穆拉德带着自己的儿子御驾亲征,志在必得。

土军径直攻向阿尔巴尼亚首都克鲁雅。阿尔巴尼亚领袖斯坎德培在国内宣布总动员。国内一切适合服兵役的男子都响应了号召,几天就召集了1.8万名志愿军。斯坎德培针对敌我形势,周密地制定作战方略、调配军力。他将阿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约3500人的部队留在克鲁雅要塞前击来犯士军;另一部分8000人的军队由自己亲自率领,分布在克鲁雅北部的都美尼斯蒂山中,从这里部队能够攻击土耳其军队的营地;斯坎德培将第三部分阿军编成几个人数规模不大的支队,这些支队的特点是行动迅速、极为精干。斯坎德培把这些支队布置在斯库姆毕河流域,让他们埋伏起来,等土耳其军进攻克鲁雅经过这里时打击土军,消耗他们的实力,最大限度地使土军蒙受损失。同时,支队还将阻挠为入侵阿尔巴尼亚的土军提供粮草给养的商队,使土军后勤无继。斯坎德培调配布置完毕,就以逸待劳地“迎接”入侵的土军。

土耳其大军在穆拉德苏丹的统帅下,取道马其顿,浩浩荡荡杀奔而来。他们刚刚进入阿尔巴尼亚,就陷入了阿军快速支队的埋伏。土军不得不忍受突如其来的袭击。有时土军将阿军袭击部队追赶到阿尔巴尼亚的边远地区,但在这里,他们又陷入了阿军设制的另一个陷阱里。一路上,土耳其部队付出了重大代价。1450年5月14日,土军才最终抵达阿首都克鲁雅,穆拉德苏丹指挥土军从四面包围了克鲁雅要塞。

留守克鲁雅城的阿军顽强抵抗。土耳其苏丹下令猛轰要塞。轰击之后,他要求阿军投降,遭到阿军断然拒绝。苏丹恼羞成怒,命令发起总攻。阿尔巴尼亚守军寸土不让地保卫要塞,使土军分毫难进。就在这时,斯坎德培率领的隐藏在都美尼斯蒂山中的阿军不断出击,时而从东,时而从西地歼击土耳其围城部队,使土军顾此失彼,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斯坎德培将攻城土军引诱到事先设伏的有利地形上,予以痛歼。同时,阿军快速支队开始围截袭击为土军运输粮草的商队,使土军长期不得给养。

土耳其军队没有粮草供应,又攻城久战不下,十分焦躁。他们恨不得立刻歼灭不断在城外袭击他们的斯坎德培,肃清骚扰的阿军,然后全力投入攻城。于是土耳其军暂停攻城,调兵力进攻斯坎德培亲率的部队。斯坎德培看透土军心理,决定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土军想打的时候找不到阿军,不想打的时候阿军又实然降临。土军处处被动,时时挨打,力量一点点被消耗着。不久,本来是进攻的土军就不得不开始转入防御状态。

随着冬季的到来,在历经了4个月徒劳的围城之后。苏丹终于意识到攻城的无望。他下令收兵,于1450年12月26日撤离克鲁雅要塞。阿军这时从四面八方一齐出动,如天罗地网一般。土耳其军队无心恋战,全线溃逃。当穆拉德苏丹带领自己的残兵败将逃回阿得里亚那堡的时候,战场上丢下了2万多具土军尸体。阿尔巴尼亚的抵抗获得了全部的胜利。

当面临敌人重兵包围的危险时,不应聚集全部兵马于一处拒抗,而应将兵马分成几路,各占有利位置,前后左右彼此呼应。或东或西,忽南忽北,一点点、一层层消耗敌人力量,使敌人每进一步都有伤亡。这样敌人就会慢慢衰竭,而我军则一鼓作气,挫败已属强弩之末的敌军。

暗渡陈仓攻喀山

16世纪初,与俄国毗邻的喀山汗国具有较强的实力,对俄国是一个威胁。因此,沙皇政府一直希望颠覆喀山汗国政权,以剪除威胁自己的一个重要力量,但一直未能获得机会。伊凡四世当权之后,俄国军事力量迅速膨胀,而此时喀山汗国国内却争权夺利,政局混乱。于是沙皇政权决定乘机远征喀山。

伊凡四世亲率俄军于1552年6月向喀山推进,40天后,俄军集结于喀山城下。

喀山城位于陡峭的高山上,周围有河流、湖泊,城边还有坚固的护城木墙、易守难攻。喀山城中有守军四五万人,人人勇敢无畏,准备以身殉国。

面对喀山城这种状况,伊凡四世制定了攻城方略。他在城边架设重型火炮,猛烈轰击城墙;在城的正面挖掘战壕,俄军伏于其中,用各种武器向城中开火并不时发起冲击;另外,俄军还架设木制活动攻城塔,塔上装上火炮,居高临下向城内军民射击。但是,这一切只是为了吸引城中喀山守军的注意力。在此同时,伊凡四世命令俄军在炮火掩护下,偷偷在喀山城墙下挖掘深洞,洞内埋设大量火药桶,准备实施爆破,一举炸毁城墙,破门而人,攻陷喀山城。沙皇还秘密破坏了地下水道,给城内军民用水造成重大困难。

俄军正面进攻了40天,喀山城岿然不动,城内军民严正拒绝沙皇的劝降。

10月12日,沙皇军队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发动总攻。此日拂晓,连续不断的巨响震撼了喀山城内军民,这是俄军偷埋的炸药爆炸了。喀山城墙被炸毁数处,大批俄军从多处蜂拥而入。城内守军英勇奋战,激烈拼斗。由于众寡悬殊和预先没有料到俄军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喀山城守军全部牺牲,喀山汗也被俘虏。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战计,它属于进攻中的奇战策略。它以假象来迷惑敌人防卫力量,造成敌人防守上的错误。而己方却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明”、一“暗”,实际上就是一假一真,一虚一实。俄军攻陷喀山,用的就是这一策略。

国王借头振军威

印度流传一个民间故事。说是:从前,有一个国王准备袭击另一敌对国家。在王宫中,有一占星家,被敌人收买,当了奸细,见此情形,他便造出了谣言:如果军队在明天或后两个月内出征,军队肯定要惨遭失败。他造谣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让敌国做好准备,以便迎战。由于平时大家都十分相信占星家的话,所以军队的首领们都劝国王不要在两个月以内出征,以免白白送死。

国王听了占星家的话十分恼火,又有许多大将来劝说,让他不要出征,更让他着急。可是,他又一想,现在军队都信占星家的话,如果硬下命令,让将士出征,势必影响士气,可是又不能坐失良机。经过一番思考,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把占星家和众将领都召到跟前,然后对占星家说:“大师啊,我的将领都相信你的话。那么你是否知道你什么时候死呢?”“我将在31年以后死去。”占星家很快答道。晚上,国王派了自己的亲信把占星家杀死了。随后,国王召集全体将士说:“占星家曾预言他31年之后才死,但他昨天晚上死了,所以有理由说,他的预言是错误的。我们不能相信他的话而丧失了取胜的大好机会。现在我命令你们马上做好战斗的准备。”士兵们听了国王的话,个个都愿出征。结果,以闪电般的速度,直捣敌军营垒。敌军由于毫无准备,一战即溃,遭到了惨败。

国王在将士不愿出征之际,没有硬下命令而是找出了迷信的根源,来了个“釜底抽薪”之计,证明了占星家的话是不可信的。从而赢得了时间,重振了士气,取得了胜利。

农民火攻济州城

很久以前,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朝鲜的济州市,并夸下海口说:“日本人要世世代代留在这里,朝鲜人休想再夺回济州城。”

朝鲜国王闻讯后,立即召集所有将军,命令他们必须尽快赶走济州城的敌人,否则,就要把将军们当作箭靶子来射死。

将军们听了以后,诚惶诚恐,回到家里,日夜思虑着解救济州的对策。然而,济州是一座易守不易攻的城堡,城四周环绕着又高又密的荆棘围墙,什么人也休想钻过去。所以尽管将军们殚精竭虑,还是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有名的赵永其将军登上一座在济州城不远的山丘,观察地形和敌情,希望找到一条钻过荆棘的通道。离他不远有一个农民,正赶着一头黑牛在耕地,只听他对着牛骂道:

“你这头笨牛,怎么一步也不动?不要像赵永其那样,没有作为,虚度光阴。”

将军听到有人骂他,很生气,走过去质问农民说:

“你怎么敢骂赵永其?你难道不知道他是当今最聪明、最勇敢的将军?”

“他既然是最聪明、最勇敢的将军,那为什么赶不走敌人?”

“难道你是瞎子,看不见城四周都围着密不透风的荆棘围墙吗?”

“那么谁又妨碍你除掉那些荆棘丛了呢?”农民反问道。

将军回答说:“你胡说八道,那里日夜都有人守卫!”

农民又说:“一个人只要热爱祖国,总能想出计策打败敌人。”

“这么说,你有办法把敌人从济州城赶出去啦?”将军讥讽带挖苦地反问了一句。

“那当然!”农民以不容置辩的口气回答说,15个月以后,你给我派100个士兵,到时保证济州城又是朝鲜的了。

“好吧,一切照你说的办。但是君子言出,驷马难追。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赶不走日本人,我可要扒你的皮来做鼓。”赵永其将信将疑地说完,便到王宫向国王报告去了。

国王听完,长时间地大笑,说:“看住这个牛皮匠,不要叫他跑了。让他知道,说大话得用脑袋来抵押。”

从第二天开始,国王派来的密探就一直在农民的房屋前后来回转悠。只见那个农民整天在家糊小纸口袋,一直糊了10天。第11天开始,他又不知疲倦地糊起风筝来了。密探都把这一切报告给了国王。国王说:“他大概发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