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4805100000013

第13章 古代智谋(上)(13)

毛遂与那19人随平原君到了楚国,平原君进宫上台去同楚王谈判联合抗秦,让门客们等在台阶下面。平原君从一大早就同楚王谈判,一直谈到中午,可楚王还是下不了同赵国联合的决心。毛遂等得不耐烦了,便按着剑走上台阶,对平原君说:“谈联合抗秦的事,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可现在谈了整整半天,还定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没等平原君说话,楚王先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的一个门客。”楚王很不高兴,斥责毛遂道:“还不快下去!我在同你家主人谈话,你算是干什么的?”毛遂按剑上前,说:“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我,是因为您的国家有众多的士兵。可现在我离您仅10步远,您的士兵都不在身边,您的性命操在我的手上。在这种情况下,您怎能当着我主人的面斥责我呢?请听我说,当初商汤只有70里土地却能得到整个天下,周文王仅有百里方圆土地却能使诸侯们臣服,依靠的并不是士卒的众多,而是他们的威势。现在楚国强大,天下无与伦比,这是成就霸业的资本。可是却被一个小小的秦将白起屡次打败,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大王难道不想雪耻复仇吗?与赵国联合抗秦,这是对楚国有利的事,大王难道不清楚吗?”

毛遂的一番话,确实抓住了要害,说中了楚王的心病,所以楚王当场表示说:“先生的话是有道理,我愿意以全楚国的力量来同赵国联合抗秦。”毛遂又进一步说:“下定决心了吗?”楚王说:“定了。”于是,毛遂不失时机地对楚王的臣下说:“快拿鸡狗的血来盟誓。”

就这样,在毛遂的步步紧逼下,楚王与平原君当场盟誓联合抗秦。随后,楚王派春申君为大将,率兵前去救赵。

蔺相如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国的国君得到了闻名天下的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听到这件事后,便想以强欺弱,占有这块宝玉。他派人到赵国去告诉赵王说:“秦王愿意拿出15座城来换和氏璧。”赵王这下为难了,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家认为,如果答应了秦王的要求,可能会失去宝玉又得不到城池;如果不答应,又会因此而得罪强秦,为今后带来麻烦。这时,有一大臣出来向赵王说,他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个人有勇有谋定有办法处理这件事。赵王便立即召见蔺相如,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强赵弱,赵国应当答应下来。”赵王又问:“如果秦国失信,得宝玉而不给城池,该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这代价太高。赵国如果不答应,便显得没有理了。如果赵国把和氏璧送给秦国,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无理了。我们国家弱,不能承担无理的罪名,这个罪名应由秦国承担。”赵王认为蔺相如说得有理,便决定派他出使秦国,蔺相如表示,如果秦国没有诚意,交不出城池,他将使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归赵国。于是,赵王拜蔺相如为大夫,带和氏璧使秦。

蔺相如来到秦都咸阳,秦王接见了他。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大喜,接过宝玉反复观看,赞叹不已。秦王又把宝玉传给身边的人看,传来传去,宫廷里一片赞叹声。蔺相如被冷落在一边,心中不免生气,他见秦王绝口不提给赵国城池的事,便知其中有诈。于是,他想出一计,上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宝玉是非常美好的,可是那上边还有一点点小毛病,请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不知是计,便把宝玉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接玉在手,脸色立刻变得严厉了,说:“大王曾经许下诺言,要用15座城池来交换它。当初我国的大臣们都说大王是想欺骗我们,唯独我认为大王是讲信义的,于是赵王斋戒五天,隆重地派我来献上这块宝玉。谁想到大王却随随便便地把它传给宫里人看,根本不提以城池交换它的事。这说明大王没有诚意,所以我把它收回来了。现在宝玉在我手中,如果大王要用强,我就将一头撞到这根柱子上,让我的头和这玉一起粉碎!”秦王一听,知道不可用强,便好言相劝,又假意让臣下拿出地图来,指出那15座城池的位置给蔺相如看。蔺相如心里明白,便对秦王说:“当初我们国君为了给大王送和氏璧,曾经斋戒五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因此,为了表示诚意,大王你也应当斋戒五天,举行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无奈,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住下,心里仍在盘算着对付秦王的办法。他觉得秦王靠不住,便命手下人先带着和氏璧潜行出城,回赵国去,自己留下来继续同秦王周旋。

五天过去了,秦王召集大臣们举行受璧仪式。蔺相如参加了仪式,但却两手空空,没有带和氏璧来。秦王问是怎么回事,蔺相如回答说:“秦国自穆公以来有20多位君主,没有一位讲信义,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我怕受骗,所以已经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天下人都知道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如果大王真的拿出15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国没有不给的道理。所以,请大王先割让城池,赵国一定会献上宝玉。现在,当着大家的面,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听了蔺相如的话,心里非常生气。可是,他知道现在治蔺相如的罪也没有用,便客客气气地说:“先生既然已经这样做了,我又怎么能为了一块玉石而伤了我们两国的和气呢?”秦王设宴招待了蔺相如,便送他回赵国了。

蔺相如不畏强暴,在秦王面前两次用计,使和氏璧完整地回归赵国,又保住赵国的尊严,可以说是大智大勇之才。

蔺相如逼秦王和约

战国时,秦昭王依仗着自己国家强大,想耍花招削弱或侮辱赵国。他向赵惠文王发出邀请,说要在渑池地方会面。赵王担心被秦王扣押,不敢接受邀请。这时,大臣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会长秦国的志气而灭自家的威风,在诸侯面前丢脸。为此,他们作了部署:由廉颇留守国都邯郸,一旦发生意外,立即立太子为国君;由平原君率兵数万驻扎在渑池附近,一旦有变,可以接应;由大将李牧带领5000精兵护送赵王前往渑池,由蔺相如陪同赵王。

到了渑池,秦王和赵王相见,并一起饮酒。酒兴正酣时,秦王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想以此来侮辱赵王,他说:“来呀,把瑟拿来。我听说赵王很爱好音乐,请他为我演奏一段吧。”赵王不得已,便弹奏了一段。这时,秦王让史官记下了这件事,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一听,立即有了针锋相对的办法。他拿起一个瓦罐到秦王面前,说:“赵王也听说大王您很擅长秦国的乐器,现在就请大王弹奏一下瓦罐助兴吧!”秦王非常生气,拒绝击罐。蔺相如举起瓦罐上前几步,厉声说:“五步之内,我可以血溅大王身!”这时,秦王的卫兵想上前杀死蔺相如,但蔺相如离秦王近在咫尺,又怒目圆睁,卫兵被吓退了。

秦王一看这情形,知道蔺相如不好惹,便很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瓦罐。蔺相如立即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记上一笔,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罐。”

秦国的大臣们对此很不满意,为了使秦国占个上风,便有一人起来提议说:“请赵王割让15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反应极快,立即站起来说;“也请秦王割让出秦国都城咸阳为赵王祝寿!”

秦王知道赵国对这次会面有所准备,也知道赵国的大军就在附近,便喝退了群臣,继续同赵王客客气气地饮酒。

最后,秦王在这次渑池之会中不但没有占到上风,而且还同赵王签订了双方互不侵犯的和约。这使赵国在诸侯中享有了尊严,而且秦国在许多年间都不敢再向赵国讨便宜。

蔺相如顾全大局

战国时,赵国的赵惠文王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上立了大功,便拜蔺相如为上卿。这样,蔺相如的地位就在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之上了。廉颇对此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一张嘴,地位就超过了自己。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对人扬言说:“如果我再遇上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一番。”

有人把廉颇的话传给蔺相如。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尽量避免与廉颇碰面。有一次,蔺相如和一些手下人一起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过来,就赶紧命车夫把车子赶开,以躲避廉颇。后来又遇到廉颇几次,他都是这样做的。对此,廉颇感到很得意,而蔺相如的手下人却对蔺相如很不满。他们觉得蔺相如害怕廉颇,自己跟这样的主人在一起太窝囊,便纷纷找蔺相如发牢骚,并提出辞职。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是廉颇厉害还是秦王厉害?”手下人回答说;“自然是秦王更厉害了。”蔺相如说:“既然是秦王厉害,那么,我敢于当面斥责他,这难道不是有胆量的表现吗?我怎么会害怕廉颇呢?我之所以采取回避廉颇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二人在。如果我们二人互相争斗,必然两败俱伤,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我回避廉颇,是忍受耻辱而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久,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被蔺相如的高风亮节所感动,觉得自己的做法太过分,太丢人,便采取了补救措施。他脱下上衣,光着脊梁,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见到廉颇前来,连忙跪下迎接,二人在推心置腹地交谈了一番后,结成了生死之交。

蔺相如能够赢得廉颇的友谊,完全是由于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和以大局为重的思想,这和他在秦王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是相一致的。

苏秦智用张仪

战国时,苏秦和张仪曾经一起跟鬼谷子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为不如张仪。自从主张赵王合纵六国后;苏秦时刻担心秦国地利兵强,随时进攻诸侯国,破坏了赵国与六国的合纵盟约,总想找一个合适人派往秦国。苏秦想到了谋士张仪。

苏秦派人悄悄感化穷困潦倒的张仪说:“你和苏秦很友好,你为什么不去拜见苏秦呢?”张仪听到这话后,来到赵国,求见苏秦。苏秦事先告诉门卫说:“张仪来了,先不要通报。”就这样,反复让他来了好多次,才好不容易见到了苏秦。会见他时,苏秦又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仆妾吃的食物,而且数次责备他说:“以你的才能,让自己困窘受辱到这步田地,我不能在赵正面前替你说好话而让你富贵,赵国不会收留你这样的人。”张仪非常失望,便告辞苏秦离开赵国。张仪心想,这次来求见苏秦,本以为是朋友,反而受其侮辱,心里非常愤怒生气。他觉得唯独秦国强大能攻打赵国,于是到了秦国。

苏秦告诉他的门下人说:“张仪是天下的贤士,我一辈子也不如他。现在既能被秦国所用,同时也对赵国有利的,只有张仪最合适。但是他很贫穷。我怕他因为穷,给他点好处就贪小利而不愿意去秦国,所以就先召他来侮辱他一顿,以激起他的愤怒让他去秦国,以达到我的目的。你们要替我小心侍奉他。”苏秦又将此事告诉赵王,同时派自己的舍人带了些金银财宝车马,跟随张仪和他同往,渐渐接近张仪,供奉他车马金钱,张仪所要有的都给他,而不告诉他原因。于是张仪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把张议当作客卿,和他共同商量讨伐诸侯国的计策。

苏秦的门下人见到这个情况后,就向张仪告辞要离开。张仪说:“我因为依靠了你才得以荣华富贵,正要报答你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我呢?”舍人说:“我不是您的知己,您的知己是苏秦啊!苏秦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之盟,认为只有您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故意激怒您,派我悄悄地奉送给您财物。这都是苏秦所施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秦国重用,请让我回去向苏秦汇报吧。”张仪说:“我在苏秦的计谋之中而于一点不觉察,我不如苏秦聪明!我虽然被秦国所有,又怎么能计算赵国呢?替我感谢苏秦,只要苏秦在,张仪哪里敢说攻打赵国呢!”

自此以后,张仪从未谋划进攻赵国。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死了(前266年),赵太后临时管理国政。第二年,秦国派兵大举进攻赵国,形势很危急。赵国派人向齐国请求救兵,但齐国说:“必须让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我国来当人质,我们才能出兵。”赵太后心疼自己的小儿子,不答应这个条件。大臣们纷纷劝谏,但赵太后就是不听。她还下令说:“如果有谁再来劝谏,我就要朝他脸上吐唾沫。”这样一来,谁都不敢去劝谏了。

左师触龙见国情紧急,便想了一个计策,前去会见赵太后。赵太后见了触龙,显得很生气。触龙则故意走得很慢,而且东拉西扯地和赵太后说了些闲话,这才使赵太后稍微和气了一些。接着,触龙又说起自己的儿子,意思是想为儿子谋求个差事。赵大后高兴地答应了。触龙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接触正题,谈起了长辈该如何爱护儿子的道理。赵太后因为已经消了气,所以对这些道理也听得入耳了。触龙说,为儿子着想,不能光看眼前,还应当考虑他的将来,让他建功,他才能立业。赵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长安君到了齐国,齐国果然出兵,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赵奢停兵之计

秦国进攻赵国,赵国的军队被围困在瘀与城,赵王命令赵奢率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奢准备智取瘀与城,部队刚离开邯郸30里,赵奢就令军队停止前进,并下令军中说:“如有人谈论军事,一律处死。”

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城西,列阵大喊大擂,武安城内的屋瓦都为之振动。赵军中一个军吏忍不住提议急救武安,被赵奢立即斩首。赵奢让军队坚守10天不动,反倒增修营垒。秦国感到很奇怪,就派一个间谍潜入赵军中探听虚实。赵奢假装不知道,用好吃好喝招待他。间谍回去报告秦军大将,秦军大将十分高兴地说:“援军离开国都30里就按兵不动,还增修营垒,瘀与一定不是赵国的了!”

赵奢放走间谍以后,下令部队卷起盔甲悄声前进,一天一夜便到了离瘀与50里的地方,扎下营来,修起营垒。秦国军队听说后,全军前往迎敌。赵奢指挥全军猛击秦国军队,结果秦军大败,撤去对瘀与的包围,退兵回国。

刘邦置酒论兴亡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成功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人。对于这一点,他自己的认识十分清醒。

刘邦即皇帝位后,最初把首都设在洛阳一次,他在洛阳南宫举行宴会,邀请文武大臣前来参加。宴会上又是喝酒,又是吃肉,大家乐得十分开心。刘邦突然向群臣发问:“诸位王侯、诸位将军,我提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够夺得天下?项羽又是怎样失掉天下的?大家不必有顾忌,只要用心里话回答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