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追随被流放的鲁昭公到齐国,此事见孔子中庸之道:1.做什么人就要做像,做不如不做。2.凡事跟领导走。如果还没有领导,赶紧找一下。做人要自由,做事要跟领导走
据《史记·孔子世家》:
"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
鲁国的大臣季平子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就带领军队攻打季平子。季平子就与另外两家大臣孟氏、叔孙氏联手,一共三家共同攻打鲁昭公的军队。鲁昭公吃不住了,兵败奔齐避难。不久鲁国内乱。孔子这年三十五岁,遇国君之难,马上跑到齐国去找鲁昭公,表示永远是他的臣子。
孔子中庸之道
1.做什么人就要做像,做不像不如不做。
孔子做鲁昭公的臣子就做得很像,君主在位他忠心,君主倒台了他依然忠心跟随。这是很高的做事境界。做事不舍,虽败必有后福。
正因为孔子忠于君主出了名,所以后来鲁国的另一位君主鲁定公起用孔子为宰相。
2.凡事跟领导走。如果还没有领导,赶紧找一下。
做事都要有领导才做得大。
做学问要有导师,做员工要有经理,做部属都要有个领导。
孔子是圣人没错,圣人也要有个领导。鲁昭公就是他的领导。孔子本来认这个领导很亏,因为鲁昭公当国君很差劲,居然被手下赶下台。但再不成器的君主也是君主,诸葛亮不嫌刘备弱,孔子不嫌鲁昭公差。
大圣人忠诚于君主,这是境界,也是做大的办法。
孔子说"君君、臣臣",就是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
在今日社会,孔子这一思想非常重要。这并非"忠君",而是忠于自己的事业。
领导不好最多企业倒闭,你把你自己做不好永无上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