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叔同《晚睛集》人生解读
4803600000012

第12章

恶虽然先行一步,但善总会后来居上,及时赶到。我们看一个人不是看他先前,而是看他现在。先善后恶,是为大恶。先恶后善,是为大善。圣保罗原来不叫保罗,叫扫罗,他专门捉拿基督徒,是个大恶人,但上天自有奇妙作为,要大大地使用他。有一天扫罗又去捉拿基督徒,上天的圣灵忽然向他显现,将他击倒,有声音告诉他,从此以后你再不可捉拿基督徒,你要改名叫保罗,去宣讲上天的真道。保罗立刻被圣灵感动,不再为恶,去耶路撒冷,成了著名的传道人,后来又历尽万难去了罗马,把上天的道在罗马帝国四处传扬,又与彼得等基督所爱的门徒一起,把上天的道传到了全世界。

保罗一被圣灵感动,马上成了新人。

佛陀在菩提树下一悟,马上进入新的境界。

发善心,为善行,眨眼之间世界就变好了,因为它本来就是好的,只因以前你的眼中有乌云,心里有野草,当然看不清。如今既闻正法,不开悟都难。

天天浇水在石头上,久而久之长青苔,再久而久之青苔开花。有人问你“石头会开花吗”?你要说“会”。没有不可能的事,也没有不可能的人。冰怎样化成水,我们也要怎样化成新造的人,不是温度让冰化成水,而是它本来就是水。后来的必回到本来的,一切事物向起源靠近。

所谓快感,即心的叠合,内外无二,水拥抱水,这是快乐的。

自断其根,陷得就不深

唯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

(妙什禅师)

这段话意思是:世上名利最腐蚀人心,好比“甜爱软贼”(笑面似菩萨,暗中毒心肠的人),还有愤怒失控的心喷出火来,这两点是修行大忌,即使有佛力也很难救治。行者(修行者)应当勤修苦炼佛法,用以抵挡它们。

妙什禅师把名利比作“甜爱软贼”,很有意思,他一连用了甜、爱、软三个字形容名利这个贼,看来是大贼了。“甜贼”,讲此贼口甜舌香,见谁都眉开眼笑。小人向老板献媚,比亲爹还亲。老油条要骗口饭,到处认干娘。毒药并不难吃,陷阱上面还有肉,峨眉山金顶上的舍身崖,风景多美,惹得多少痴男怨女一对对跳下去。日本樱花盛开的时候,正是日本少女的发情期,常见殉情者自杀于樱花树下,花艳尸亦艳,多么可惜。这甜贼又称“爱贼”,爱字常被我们滥用,小凤仙爱不爱蔡锷?梁红玉爱不爱韩世忠?爱。陈妙常爱不爱潘公子?槛外人妙玉爱不爱槛内人贾宝玉?爱的。做人好比读书,一大堆中外名著读完都无用,珠光师父今天对我说,几十年来陪伴他的只有一部《金刚经》。我也是在十多年前就结识此经,请了回去,日夜读,但那时我还小,易受自然迷惑(不是被社会迷惑)。我沿着长江往上走,希望能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结果迷迷糊糊走了半天,回到学校,我父亲刚好来看我,见我荒废了学业,好一番训斥,我默默听了,其实还没醒。后来的事就更不堪回首了,若无老天爷保佑,狂生如我者,岂能活到今天?我常想,弘一法师年轻时是怎么活过来的?他爱过人吗?我听他的《送别》,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哀愁。佛经上讲,因爱生恨,又转化为因爱生怖,从美好到恐怖,难道是爱之过?不是,一定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爱是贼,却是我们自己偷去了。爱贼又称“软贼”,他常用软刀子杀人,种种硬骨头,放锅里一煮他就软了。现代社会柏杨将其比作大酱缸,你把它视作佛经里讲的大油锅也可以。有的人经炸,有的不经炸,关键却不在于经不经炸,而是说你要远离它。和尚要什么锅?有个钵化缘就行了。守着油锅过日子的必是狗肉和尚。并不是说完全不要锅,无锅不成饭,就怕你“吃着碗里,想着锅里”啊。爱的作用本来是止欲,有人却因爱而生贪欲,这种人菩萨都救不了他。

陷得太深了,非断根子不可。慧可向达摩挥刀断臂,以求善法,今我劝君挥刀斩情魔,无欲而入清凉之境。此为弘一法师本意,我不过替他说出来罢了。

承认无能便有无限可能

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唯求往。

(妙什禅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行者要保护人心不受伤害,不自夸,也不讨人嫌,动静之间要自然得体。放下世间包袱,不贪名利,把过错归自己,把功劳给别人,抛弃一切伎俩,做一个本分人,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法万千,只是一个要你放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两个放下加起来是几个放下?还是一个放下:放下你的心。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每人都背着沉甸甸的石头走路,这块压在他身上的石头名字就叫罪孽。没本事的人犯不了罪,有本事才犯罪。刚开始有本事的人犯了罪没受惩罚,好处却极大,因此偷着乐,接着再干。但一次次下去,盗墓人每次掘的土刚好能为他自己造一座新坟,等他想“干完最后一次就不干”时,新坟刚好完工了,请君入瓮吧。能力害人,机巧误人。笨老鸦的窝倒是满结实的,乖巧的麻雀做窝一把草,风一吹就翻了。学佛就要老老实实,佛祖最爱老实人。上师传法,专拣老实和尚。两眼溜溜,要东要西者,偏不给他,再啰嗉一阵乱棒打出去。人不空手,怎能接过那杯茶?

承认无能便有无限可能。这个世界太奇妙了,但你如果先把自己当作神,就不会有神迹。

想法太多等于没有想法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

(幽溪法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处世间(娑婆,即娑婆世界,佛经上称人世间),如果还有一缕爱看不轻,放不下,则临终时一定会被牵制,不能往生净土。这样看来,你还多多地爱吗?同样地,极乐世界要靠念阿弥陀佛才能去,你念虽念了,如果心口不一,那么临终时也会因此而转投他处,不能往生净土。

确实,啥事都在精在专不在多,连念佛都是这样。念一万声佛,心里想着邪事,又有何用?怎么知道他口是心非?看他表现是否爱人、护人、关照人。圣人之德惠及禽兽,但他不会做禽兽。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说:“若不度尽世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何等大愿,但也没说索性请大家都下地狱完事。很多话你不要听差了,很多人爱随便对人说“下次我请你吃饭”,往往不见饭。浪子骗姑娘“明天我就来娶你”,明天的明天,不见人影。但不要紧,姑娘被骗失身还可以嫁人,只要会藏事,一辈子不说出来就没事,实在憋不住就把心里事对着山上的树洞说,河里的鱼儿说。那浪子占了便宜,最终却比谁都老得快,死得早。也有恶人得长寿的,你也不要学他,也不要问为什么,一切自有安排。

浪子走过的地方太多了,最后还是回到原地。说过的话太多了,最后还是只能叫一声爹,喊一声娘,才走得完一生。想法太多了等于没有想法,真正的剑客只耍剑,不入流的习武者才梦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的人信这信那,拜这拜那,求这求那,最终一个他都不信,大言不惭“我信我自己”。其实他连自己都不信。

弘一法师初入佛门,也是禅、净、律三修(禅宗、净土宗、律宗),后来就只是一个律宗就很受用了。国画花鸟,只取一枝。高明的琴家在人面前只弹一曲。爱人只能有一个,多了就变味了。师父也只能有一个,多了就要打架。不是师父和师父打架,而是你自己跟自己打架。不要自夸人缘广,朋友多,过东海有八仙就可以了。交往宜慎,莫坏了修行。想法要少,莫乱了心思。

一茶一人,茶的境界。

一茶一人,一瓶一花,诗的境界。

一茶一人,一瓶一花,一书一琴,看似更加高雅,其实乱了,就什么都不是。

有人而无茶,是禅的境界。

无情无义,反有一番天地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法师)

这段话意思是:如果你心里头还有恩恩爱爱,就要想到净土世界里的净土眷属是没有情爱的,如果还有,与凡俗何异?怎么能往生净土?因此要远离情爱。如果你生气,就要想到净土里没有生气的人,受苦时也想到净土里没有受苦这回事,只会享受诸乐。你要享乐就享净土之乐,不再求别的什么。凡此种种,推而广之,一切的时候,一切的地方,都在助你修行净土。

幽溪大师这段话开头有个词我喜欢,“净土眷属”,此义甚好。世间夫妻恩爱,怎比我道友清净双修?无约束,无责任,无虚假,无嫉妒,有的只是享乐。当然,此处的乐是净土之乐,不要听差了。

无情无义,反有一番天地。和尚平时六亲不认,关键时候救起人来不要命。平时人五人六的,到时候却蒸发了。弘一法师训徒极严,但他一发现弟子有嘉言行,便颂扬其功德。丰子恺作《护生画集》,弘一法师好生欢喜,出家后本已不作文字,也为他作了数篇。大家共同发心发力,佛法就见效。世上的孤家寡人平时都是满屋子的客,忽然散了好冷清。

弘一法师曾在南普陀闭关修行,他看见大海波涛汹涌,海上的帆船就像一片片树叶,轻飘飘的不知飘向何处。想起人生种种无常,总是要泪下痛悔一番,砥砺自己。

修行如弘一者,尚且如此,我们当知道无情无义之难为了,因那确是另一番天地,需要慢慢去建,慢慢去修。

习惯叫苦的人苦就来叫他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该怎样来形容这个娑婆世界的苦处呢?它就像刺猬身上的毛,又硬又多!

西斋禅师这个比方很有趣,把苦比作刺猬毛,换句话说:刺猬浑身都是毛,人浑身都是苦!最好别碰它,一碰准扎手。你不碰它,它就扎不到你。“苦”这个东西其实挺乖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绝不主动上前扎你一下,你不要怕它。怕只怕你太好奇了,蹲下去拨弄它玩,那可惨啦,它随便扎你一下你都要痛好几天。

习惯叫苦的人,苦就来叫他,躲都躲不开。你别叫苦,苦就不来。好多人天天嚷嚷“苦哇苦哇”,果然很苦。祥林嫂丢了小孩苦不苦?当然苦,但她脸上的苦相比丢了小孩还苦。她实受双重苦。

搞苦了事还不打紧,搞苦了心情干啥都苦。其实,哪里有那么苦?苦丁茶喝过后,嗓子回甜回甜的,正好解暑渴。火重的人,吃吃苦火就下去了。人总是嫌苦不够,一定要受双重之苦才安逸。雪上还加霜,伤口还撒盐,坏事情总是一起来,为什么呀?自己招的。

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讲了一个佛陀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就将那病弟子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清清楚楚,然后扶他上床。

你看,佛的这位病弟子因为没有起善心待人,人就不善待他。他的苦哪里来?自己身上来。他所受的苦包括身体之苦与内心之苦,实受双重苦。

又是一个双重之苦,怎样化解?靠自己已经是不行了,魔鬼已把他吃了一半,他有心无力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借助老天爷的力量。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弟子很脏,但他是干净的。干净的与脏的在一起,你说是脏还是净?那就要比法力了。坏女人常把好男人拖下水,坏男人常抛弃好女人,他们无论谁好谁坏,结局都很坏。佛陀脏了自己,净了人心,因为他法力大,所以结局必是好的。你说我法力小,怎敢去洗净别人?谁说你法力小?人一发善心,满天佛菩萨都来帮你。我就是佛,佛就是我,面前有金光铺地,莲花满身,哪还有什么脏人苦人?都是干净的,快乐的。女人生小孩的过程很脏,生下来的小孩何等白净。我们要赞美那脏,感恩那苦,只是不可以自己找脏,自己寻苦就是了。该受的就受,不该受的就不受,管好自己的心,里面就有一个极乐世界。

独处反而得众力

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

(袁宏道)

这句话意思是:修行者应该远离人独处,自己修行。最多挂一幅佛像,把佛典当朋友,自有妙处。

袁宏道是散文大家,弘一法师本是文学之士,他对袁宏道很熟悉,从袁宏道厚厚的集子里摘了这句话,相当上心。

“当屏人独处”。能说这话,说明已经在思考独处了。当你思考独处时,你已经独处了。哪怕身处闹市或教室,你一起心便可独处。眼前的黑板白布不见了,满街鸡毛蒜皮不见了,到处只是一片空明,隐隐透出宇宙底片上的莲花影子。坐在莲花上,你就是佛菩萨。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庄子说“虚室生白”。你就坐在任意一间房,或随便哪处山,眼观鼻,鼻观心,感觉就来了。如果什么感觉也没有,至少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独处反而得众力,有时人越多越会势单力薄。为什么?人的强大因心不因形,气散了光有架子有什么用?谢安的军队九万对九十万,打败了苻坚大军,凭什么?不凭人多,反凭人少。因他气旺,势就旺,一股风吹灭十处火,一勺油点燃万家灯。《圣经》上耶稣基督说:点灯的人不把灯放在斗底下,放在亮堂处,就照亮了全家人。又以发面团为例,说面的酵藏在面里,发出来就成倍增长。独处得众力,独并非孤独,而是进入核心地带的必然现象。那时众星拱之,又何曾孤独?

“设像为师”。这一点很容易理解错。我们学佛可以设像,可以不设像。孔子说“君子不器”,老子说“大象无形”,佛说“无相”,都不赞成设像施教。中国禅宗称“不拜佛”、“不立偶像”。这些都是一个意思:有个形象,形象就小了。因此,袁宏道讲的以设像为师、经论为倡,是表明道法佛法无需外求,只需以一张画像为师,以经卷为友,不求外道,在自己的内心里修行便是得佛法。

整理好环境就能整理好生活

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这段话意思是:这个恶浊世界,忽冷忽热,臭不可闻,我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佛门最讲究环境,非此不能修行。佛家什么都可以不讲究,环境一定要讲究。其大意为:

一、洁净体内环境。食素,断食。这两条清洁了我们的体内环境,人体垃圾一扫空,全身都清爽。

二、洁净面部环境。道家称人的面部为“神府”,相当尊贵。佛家清洁面部环境(包括整个头颅,道家称“天枢”)的主要手段为:净头(刮光头),净面(可以留须眉),净齿(僧人有秘传净齿法,佛家有瑜伽健身,叩齿之法是借用道家养生之道)。一个好的修行者自有威仪,僧袍飘飘不用说,头皮精光谁都看得见,这两样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脸上有神光。老和尚有七彩之光,小和尚也至少有红光护体才算是有修行。一脸黑,这算啥修行?弘一法师坐在那里,像春风吹过,大家看他的面相多干净,多漂亮,谁也不是天生,修来的。

三、洁净居住环境。“天下名山僧侣多”,这是好事啊,佛门开着,随时欢迎你来随喜。不信佛没关系,参观参观也好,感受一下佛家文化。和尚开门要看见山,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房间里没有任何摆设,只是经书蒲团而己。这种居室好哇,沙发大床怎比得了?房间太满,势必堵心,你要腾出空间释放心灵。

四、洁净心灵环境。这是最根本的环境。善心善念就是最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