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道:人生60个大彻大悟
4803500000030

第30章 要做流芳千古的名十

得利要最少,贡献要最大。

老子说:“道恒无名。”

道恒无名意思是大道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法,经常处于不可言说的状态,这话是对“名可名,非常名”的补充。

一切的名号都是加上去的,但我们不可以说“如果天使叫魔鬼,那么魔鬼就是天使”。原始的命名最重要,第一次的命名记录了大道本身,是固定的。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有名字的,并且这名字伴着我们的一生不改:人就是我们的名字,人怎么折腾无非是人。有此界定,人就不会追求无限,而力图在有限中做得更好。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在说“道”与“名”这两个名里,“名”可以更改,但“道”作为第一个名是不能更改的。“道”就是道。必须这样,人类才能叫得出名字,才会被牧羊人引领。

我们一方面要保守自己最初的名,并赋自己以美名,一方面要为人类创大利。总而言之,此生不可虚度,人生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做人一定要有理想,才有盼头。

中国名气最大的人是孔子,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人提他的名字,评他、说他、学他、敌他。

孔子可不是那种暴得大名的人。他之所以获大名,是因为获得了大道。钱穆先生在《孔子传》的序里讲:中国历史自孔子分。孔子承夏商周三代之学,并开后世之业。孔子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孤儿,17岁以前父母俱无。少年孔子立志苦修,并且“多能鄙事”,(干过很多粗活),终于受到当时的大臣季氏关注,聘为“季氏史”(家臣),后慢慢做了委吏(会计)、乘田(农官)等小官吏。后来鲁昭公被大臣赶下台,孔子随鲁昭公到齐国。孔子的操守和能力出众,大夫孟僖子在临死时遗命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两人拜孔子为师。

孔子周游列国,名动一时。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像后来苏秦、张仪一样到处游说求名,而是在传道过程中自然有名。

孔子归鲁后,居家修订五经,开私学授徒,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又被当时的鲁哀公尊为“国老”。

孔子在鲁定公时期,曾执“鲁国相”(即为鲁国宰相)但圣人孔子之名当然要大于宰相孔子之名,原因很简单:名从道出,合大道者必享大名。

道恒无名

老子指出:道经常是无名的,最终却显示为大名。大道有大名,人得大道即获大名。

谢安逃名而得大名

谢安隐居东山,名气却因此而更大。逃名是谦逊之举,不张扬,不浮躁,这是人性的回归,合于大道本身。因此,太阳不张扬,却比张扬的风站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