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龙在江湖
4795600000006

第6章

两人一马来到山脚下,山脚下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地方。四面环山,而这平坦处,长着的尽是竹子,一片竹林。竹林深处,一个男子的声音传过来:“婧儿,你回来了。”

筱茜嗯了一声。竹林有些密,马进不去。林中的男子问:“后面来者是谁?”

上官玉反问:“你是谁?”

林中男子道:“竹林七贤。”

上官玉觉得这名字有些熟,但却记不起来,便道:“上官玉,听道过没有?”

林中男子道:“上官听道过,宝也听道过。”

上官玉忽然叫起来,道:“对了,我记起来,竹林七贤早就死了。”

前面的筱茜回头道:“放屁。”

上官玉很生气的道:“本来嘛,魏晋七贤是七个人,你一个人怎么能称七贤呢?”

林中人道:“老夫不与你理论,婧儿,进来吧。”

两人走到一座竹楼下面。竹楼共分三层,做成六方形,声音是从第二层传下来的。也只有第二层才有灯光。筱茜将手上的灯吹灭。下面便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筱茜一跃而上了二楼,进去后便关上门。上官玉也一跃而起,手搭楼边爬了上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轻功还是差了点。上楼后,他去推门,推不开他再推,还是不开,他一生气,使劲一撞,却不想门一下子打开了,他也一下子扑倒在地板上。而门边,正站着筱茜。上官玉当然没有摔着,他一着地便用手撑着弹了起来。他向屋子里打量了一下,榻是铺在地板上的,榻上躺着一位妇道人,坐着一位中年人。中年人盯着上官玉。上官玉目光四转,最后落在筱茜身上,但筱茜并不看他,脱了鞋,坐到榻上妇道人身边。而目光偶尔瞟了上官玉一下。上官玉问:“你一个人怎么也叫竹林七贤呢?”

中年男子道:“琴棋书画诗洒剑,此为七贤。”

上官玉抬头看,只见墙上一些琴棋之类的,便问:“洒呢?”

男子道:“顶上。”

上官玉道:“可惜我一天没吃东西,不然可以培你痛饮一杯。”

男子道:“现在没有饮酒的心情。”

上官玉道:“我不痛快就要喝酒。”

男子道:“不痛快怎能喝酒,可见世人都不懂饮酒,好好的酒被浪费了,不如倒掉。”

上官玉没精力去论酒,便问:“有吃的没有?我已经很饿了。”

男子道:“你自己下去找吧。”

筱茜道:“他下去会把下面翻乱的,我去弄吧。你随我来。”

道着穿上鞋,点了灯下去。上官玉也跟着下去。这下层是橱房。里面能用竹子做的都有是用竹子做的,点燃橱房里的灯,筱茜取出一点冷饭菜在锅里热着,她忙上忙下,而上官玉却一点忙也帮不上,这橱房他可是在家从不进去的,饭是粗米饭,而菜也是一点青菜。要在平时,他是不吃的,但现在感觉这比什么都可口。填饱肚子之后,上官玉问:“上面是你爹娘吗?”

筱茜点点头。上官玉又问:“那你娘她……她怎么了?”

筱茜不答,但神色已为之一暗。上官玉又问:“是生病了吗?”

筱茜还是不答。上官玉只好不问。上到楼去,筱茜无言的回到妇道人身边而男子闭上了眼。榻上的妇道人忽然问:“相公,是谁来了?”

男子道:“一个小孩,不知是谁。”

上官玉道:“我是上官玉,无意中闯进来,夫人生病了吗?要不要我来看一看?”

道着便要上前。男子手一拦,道:“不用了,我是喜欢清静的人,这地方不欢迎外来人,你最好快快离去。”

上官玉有些生气,心道自己好心好意的道去看看,他这么恶意相拒,大约是看自己年纪太小,不懂什么事,便道:“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的。”

道着一拉门跳了下去,走出竹林。此时外面隐隐看得见一点,天有些冷。他去找马,可围着林子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心道马肯定是跑了,只好忍着寒冷缩成一团靠在一棵树边。不知不觉间睡着了。待他醒来,天已大亮。他觉得全身有些酸痛,起来活动了一下,记起马来,忙又四处找寻,这回天亮看得远些,走到半山腰便看见马儿在那儿悠闲的啃着草。上官玉象见到老朋友一样跑上前去拉住马绳,在马背上拍了几下。这时他看见山脚下有人走过,是一个道人和一个小姑娘。道人手中托着一具琴,小姑娘手中拿着一把剑。上官玉心道:“他们去干什么?看那方向,似乎是去竹林,好果是这样,又有好戏看了。”

这样想着便将马系在一棵树上,悄悄的跟了去。这一老一少果真是去竹林中,两人来到竹楼前不远停下了。筱茜正在下面烧火做饭,见两人来了,不由自主的抬头向上看了看,问:“你们又来了?”

那小姑娘笑道:“正是,你怕了?”

道人道:“巧儿,不得无礼,我们是来有求于人的。方河,不知有没有挠你清梦?我先在此谢罪了。”

原来那男子叫方河。道人又道:“我这回带杨柳来,是想请你指点一下她的琴艺。”

道完两人退后几步,筱茜乘机跃上楼去。那杨柳盘腿坐下,放下剑,接过琴放在腿上,指弄琴弦。一首曲子从她指无赖畅的弹了出来。上官玉不大懂此道,但觉得此曲有些熟,可也不知叫什么名字。一曲完了,道人问:“你觉得怎么样?”

方河道:“《十面埋伏》,一首琵琶曲用琴弹出来能有这个水平已很不错了。”

道人问:“那么值不值得那《广凌散》呢?”

方河未答,却道:“婧儿,你也回敬一曲给他们。”

筱茜听了,从墙上取下琴来弹了一曲《山河水》,这是一首宛转悠扬的曲调,与那《十面埋伏》比起来,别有一翻风味。一曲完后,方河道:“比起你娘来,你可差远了。”

筱茜道:“我如何能与娘比。”

下面的杨柳有些不耐烦了,道:“大伯,我看我们不要与他们多话道了,动手算了。”

道人不语。杨柳便抓了剑跃上楼去,并在空中拨了剑。而筱茜也回身从墙上取了剑来与她斗上了。躲在后面的上官玉看得目瞪口呆,心道她们两不论别的,单轻功就比自已高上不少。而且看起来剑法也比自己强些。那杨柳的剑法杂乱,但招招老到,狠毒。而筱茜的剑法轻巧灵活,有飘逸之感。上官雨对天下的招式了解很多,也教了上官玉不少,因而上官玉虽没在江湖上走动,但见识不凡,对杨柳所使的招式,大多有些印象,可对筱茜的剑法便很陌生,他发觉筱茜的剑法很怪,攻守不分,如在舞剑。方河站在楼上看着她们的打斗,面无表情,似乎这一切与他无关。几十招后筱茜便被杨柳用剑制住。但方河却似没看到一样。山头,太阳已经出来了,杨柳道:“姓方的,你将琴普交出来吧,不然我杀了她,放火烧了这竹楼。”

道人也道:“方河,你交出这《广凌散》,你的夫人,你的孩子都会平平安安的,你又何必如此固执呢?”

方河道:“教我此曲的人道,这是一曲不祥之曲,不可以随便传给别人,而且,我方河是如此受人要协的吗?你要杀就杀。”

道人问:“难道你要将此曲带到地狱中去吗?”

方河道:“也许是天堂,但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道人道:“我已经求你三年了,我真的很难再忍下去了。我急于求这一曲有很重要的用途。”

但方河还是不答。上官玉忽然从林中冲出来,大声叫道:“有蛇,有蛇。”

并且手中拿着一根竹棍,跳着,点着地,直向杨柳冲过去,并叫道:“大姐救我,有蛇。”

冲到杨柳身边,一棍便向杨柳胸口点去。杨柳反应不慢,一剑挡开竹棍,并将竹棍削下一小节,而筱茜却已乘机逃开。上官玉一棍攻过去,并且松手,立刻拴起地上筱茜丢下的剑,与杨柳战在一起。而筱茜山跃上楼去,站在她父亲的身边。上官玉攻了几招便发现杨柳功力不如自己,因而一时信心大增,愤力的与杨柳斗着。杨柳接了几招,发现对手的招式没有自己的精妙,因而退了几步后便展天反击。上官玉打得吃力,时不时走一下险招,让自己处于一时不败。但守多攻少。看样子败落是迟早的事。两人斗了几十招,杨柳已经摸清上官玉的剑路,也来一着险招,用竹林之势,让他的剑险入密竹中一时收不回来,再一剑刺向他的手腕。上官玉无法,只好撤了剑,而杨柳又一剑挑向他的咽喉。上官玉没了剑,只好用空手拍向杨柳的剑身,这一招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对付不比自己差的对手,但没想到这一下将杨柳的剑拍开,他猛的想起这是流水六式中的第一式,顺水行舟。一经想通,信心再次大增,空手夺下杨柳的剑,并制住了她。那道人一见上官玉拍开杨柳的剑,便知不妙,正想出手,可已经迟了。上官玉一制住杨柳,便换了个稳当的状态,用剑横在她的脖子上,并且用她挡在自己和道人中间,一脸的得意。道人看了上官玉一眼,转向方河,道:“他好似不是你的得意弟子。”

上官玉道:“当然不是,我的师父……我的师父可厉害呢,你道是不是,小姑娘。”

道着伸手在杨柳脸上捏了一下,杨柳又急又怒,大骂道:“你这个小色鬼。”

上官玉得意的道:“你现在是我的手下败将,你能如何?”

道完又捏了一下她的脸蛋。这回杨柳却并不动怒。上官玉觉得很不过瘾,道:“你怎么不叫了,我把你的衣服脱光,看你怎么样。”

杨柳道:“你敢!”

道人忽然道:“你是上官玉?”

上官玉吃了一惊,问:“你怎么知道?”

道人道:“你放了她吧!”

上官玉问:“凭什么?”

道人问:“那你想要什么条件?”

上官玉道:“不许你在这儿捣乱。”

道人道:“好吧!”

上官玉道:“你发誓。”

道人道:“好,我发誓不再在这儿捣乱。”

筱茜忽然道:“还叫他把我娘的解药交出来。”

上官玉不知什么解药,但也跟着道:“对,把解药交出来。”

道人掏出一个小瓷瓶,抛给方河。上官玉便松开杨柳,收剑急忙后退。果然,杨柳一得没约束,双手如雨的攻过来,但上官玉手中有剑,杨柳手是无剑,一时也不能将他如何。道人谒道:“巧儿,回来。”

杨柳虽道不情愿,但大概也觉得一时也讨不到便宜,只好回来。道人伸手道:“把剑还我。”

上官玉道:“这是我的胜利品。”

但那道人不由分道,逼近上官玉,出双手分两个方向向他攻去,上官玉一剑挑向一只手,而用手去切另一只手的手腕。而一剑攻过去便被道人捏住,只一手虽道切中了,可似对这道人不起什么作用。道人夺了剑不再进逼,道:“看在上官家的份上,不与你计较。”

道着回头带了杨柳走了。杨柳不时回头怒视着他。上官玉喊道:“我已经不姓上官了。”

但道人并不理他的叫喊。头也不回的走了。上官玉回头看,筱茜和方河都进屋去了。上官玉生气的道:“自己这回立了如些大的功劳,可对方连一下感谢的道都没有,理也不理自己。于是便往竹林外走去,去寻他的马儿。马儿依旧那么悠闲的时不时底头啃着嫩绿的青草。上官玉解了马轻轻的拍了一下马头,道:“马儿啊马儿,我们又要开始流浪了,走吧。”

他记起那道人从山脚下走来,可能山脚下有路,于是便拉着马儿往山脚下走去。但走了没几步,便听到筱茜在喊:“上官玉,上官玉”上官玉没好气的应道:“有什么事吗?”

筱茜听到他应答,忙跑过来高兴的道:“你怎么一声不响的就走了,你知道吗,我娘好起来了,我娘好起来了!”

上官玉好奇的问:“你娘怎么了?对了,你娘被人下了毒药,这回把解药要回来了,你娘就好了。”

筱茜道:“你猜对了。”

上官玉问:“你爹打不过那道人吗?”

筱茜道:“我不知道,反正这么多年来我爹很少动剑,走吧,我娘正等着感谢你呢。”

上官玉道:“不用客气。”

嘴上这么道,但已跟着她去了,马丢在一边。上了竹楼,妇道人已经坐起来靠在墙上,面色有些苍白。而方河伸手探着她的脉。过了一会儿,他道:“看来解药是真的了。”

妇道人看看上官玉,道:“这回多亏了少侠了。”

上官玉忙客气道:“小事一件,不用客气。”

方河道:“正好可以喝上一坛。”

伸手在墙边一拉,楼上便掉下一坛酒来。他伸手接住,开封,叫道:“婧儿,去拿碗来。”

筱茜对上官玉道:“你也喝些吧。”

上官玉道:“我见别人喝酒都要用好菜,或者吃着烤肉,那样才有意思。”

方河道:“好,好久没有大口的吃肉大口喝酒了,我去寻一下看有什么野味没有。”

道着放下酒坛,一跃而出。上官玉心道:他的轻功真不错。方河出去,妇道人问:“玉儿,你怎么一个人来到这深山老林中来啊?”

上官玉道:“我来找人。”

妇道人问:“你找谁?”

上官玉道:“我找我师父。”

妇道人问:“你师父在这山林中吗?你一个人跑到这儿是很危险的。”

上官玉道:“我不知道师父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只是随便找找。”

妇道人道:“你要是不急于到别的地方去,不如就在这儿住些日子吧。”

上官玉道:“那再好不过了。”

不久,方河回来,抓紧了一只兔子和两只野鸡。他在下面叫道:“婧儿,来帮忙。”

筱茜听了便下楼,上官玉也跟着下去。方河上来接妇道人下去。并将酒也带了下去。在山脚下有一处小溪,筱茜先将兔子清理干净,而上官玉将野鸡毛拨得乱七八糟。一会儿,方河来帮忙,很快将一切收拾好。后来,当鸡兔烤得有香味时,方河便开始喝酒,妇道人也喝,只不过喝得少一些。筱茜没有喝,上官玉喝了一点点便面红耳赤头发晕了,不敢再喝。以后几天,上官玉便在这竹楼中住下。跟着筱茜学习琴棋书画。这些东西上官玉以前都见过,但从末学过,现在从头开始学而且学了这又想学那,十几天下来,学的东西不少,却一样也没学着,按他的道话,只是学着玩一玩,不必当真。不过他自认为轻功进步不小,无论在灵活性或是速度,都有很大的进步。竹林中是练习轻功的好地方。上官玉在家时基本不曾练过轻功,因为他父亲不想他没开始打就想着跑。有筱茜想伴,日子也过得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