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4794300000019

第19章 物理之谜(9)

杜拜尔不断地试验,探讨模型内究竟存在什么能量。有一次,他将一把刮胡子刀片放在模型内,满以为它将变钝,但结果却相反,刀片变得更锋利,他用这把刀片刮了50次胡子。这样,他就开始研究金字塔模型对刀片的影响。他做了一个15厘米高的模型,把刀片平放在塔内距塔底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刀片的两端对准南北方向,模型本身也按南北方置。几次试验,结果雷同。一种极其简单而又神奇的磨刀片器——马粪纸的胡夫金字塔模型就这样发明了。

1949年,杜拜尔正式向捷克首都布拉格有关部门申请注册“法老磨刀片器”的发明权。在捷克,一般专利发明权至多3年即可批准。但这项编号为91304的发明经过了整整10年的周折,直到1959年才批下。其间,杜拜尔竭力说服专利委员会,并向委员会主席提供了一个模型。该主席亲自进行试验。最后表示这项发明确有实效,它并不是什么欺骗或魔术。与此同时,杜拜尔还探索模型磨刀片的原理。杜拜尔在一家无线电研究所工作,他可以了解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情报。并充分利用所里的设备与仪器。他把实验扩展到收音机、雷达、宇宙线和其它射线中,研究用马粪纸这样的绝缘体制成的金字塔模型,其内部的空间产生着什么样的震荡,这种震荡又和地球磁场与刀刃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他得出一种假设,或称为一个定理:来自太阳的宇宙微波,通过聚集于塔内的地球磁场,活跃了模型内的震荡波,使刀片“脱水”变锋利。

这种特性不局限于胡夫金字塔模型,其它形状和大小的金字塔模型也能对刀片产生同样的作用。他在申请专利权的报告中说,这种磨刀片器与胡夫法老本人毫无关系。金字塔状结构物内部的空间产生着一种自动的更新运动。金字塔空间产生的能量仅仅来自宇宙和地球的引力、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它通过太阳发射的混合光线中看不见的射线起作用。在塔内空间激起的这股力量,能减轻由于多次刮胡子而引起刀口内部结构出现的毛病和变钝现象,但是,这股力量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刀口变钝,而不是刀口所受到的外形损伤。因此,这种刀片必须是用上等的钢材制造的。一把刀片通常只能使用25~30次,但结果每次用毕后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4小时,那么,每次刮胡子后的钝化现象即可消除,刀片的使用寿命将会延长。

杜拜尔还说,金字塔内部的空间形状与空间内所进行的自然、化学、生物进程有关。如果我们使用某种几何图形作外形,那么这种外形就会加速或延缓它内部空间里的自然进程。这项发明虽然采用金字塔形,但其它形状的结构空间也可产生这种作用。此外,也可用其它绝缘体来制造这种结构物。为什么一定要用绝缘体呢?他解释说,微波可以穿透绝缘体,活跃模型内的震荡波,而导体则不行。

据说,杜拜尔所发明的“法老磨刀片器”在捷克商店里广泛地出售,人们习以为常地用它来磨刀片。这种磨刀片器在西欧、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很流行,杜拜尔声称,他收到几千封买主的来信,没有一人抱怨这种磨刀片器不灵的。

1970年,杜拜尔与他人合著的《在铁幕背后的惊人发现》一书问世。书中汇集了他多年来研究“金字塔能”的全部论文。该书很快地被译成多种文字,开创了研究“金字塔能”的先河,在西方掀起了一股试验“金字塔能”的热潮。各种专业的学者和金字塔迷纷纷用马粪纸、塑料、木板、玻璃制作金字塔模型,对它的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一些国家建立了“金字塔产品公司”,专门出售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模型,供试验用。有关“金字塔能”的论文和著作大量地发表、出版。1973年,在美国的华盛顿成立了专门收集各国研究“金字塔能”成果的征集机构。在研究“金字塔能”书籍中,比较出名的有《大金字塔的秘密》、《金字塔能》、《神秘的金字塔能》、《金字塔的心理动力》等。这些书大多介绍用金字塔及其它形状的模型进行各种实验和各方面的“科研成果”。

一些科学家说,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保持长期新鲜不腐,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乳制品公司已把这项实验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采用金字塔形的塑料袋盛鲜牛奶。据说,比起其他的包装形式,金字塔形内的鲜牛奶存放时间最长。

把种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加快出芽。断根的作物栽在模型内的土壤里,可促其继续生长。金字塔形温室里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有人建议,为提高葡萄的产量,增加它的含糖量,葡萄棚应搭成正方形,并使葡萄茎正对南北方向,以吸收更多的地磁。

把自来水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5小时后取出,称之为“金字塔水”。这种水在塔里所获得的能源被“禁锢”在水分子之中,它有着许多神奇的功效,可放入冰箱或其它潮湿的地方,长期贮藏,以备不时之需。用“金字塔水”泡茶、煮咖啡、冲牛奶、制作清凉饮料,味更醇;用它烧菜、熬汤,比用普通水味道更鲜美;每天喝杯“金字塔水”能健胃,助消化,医治神经紊乱;用它洗脸,可使皮肤娇嫩;它能消瘀止痛,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痛苦,甚至治好关节炎;它对医治粉刺、黑痣、鸡眼、痈疽、疣肿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用“金字塔水”浇灌农作物,可促进作物的茁壮成长,提高产量;用它浇果树、蔬菜和花木,水果和蔬菜的滋味更佳,鲜花更加缤纷馥郁;摘下的鲜花如插在盛“金字塔水”的花瓶里,可推迟凋谢,延长观赏的时间。

但是,最奇妙、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对人体的试验了。金字塔模型成了治疗许多疾病的医疗器械和无形的灵丹妙药。假若你想在工作时消除久坐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在你办公室的座椅下面放一个小金字塔模型;如果你晚上失眠或睡觉不踏实,就请你在床下放置一个模型;要是你的孩子夜里哭闹,扰得全家不宁,你把他放人金字塔模型内,他会立刻安然入睡;假如你患有头痛、牙痛等病痛,或者高血压、疲劳和其它不适,你最好进入金字塔模型稍坐片刻,或者睡上一觉。它能止痛、降压、恢复人体的青春活力、延年益寿,等等。

金字塔形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其模型的制作和试验都很简便。据介绍,可采取底边长13厘米,棱长11.4厘米,高8厘米或底边长9厘米,棱长8.55厘米,离6厘米两种比例。模型的大小可根据被试验物情况,从8厘米至2、3米高。试验时一定要对准南北方面,不要把模型靠近墙壁、金属物和电器旁。

所谓的“金字塔能”究竟有没有?它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引出上述种种神奇的效果?为什么它正好聚集于胡夫殡室的位置上,即塔高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是巧合,还是古人已掌握了这种能源?各国的金字塔信徒们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求它的谜底。他们大多认为,“金字塔能”是当代科学还不能解释的“客观存在着的一种自然现象”。在这个前提下,有的认为金字塔形状等于一个大镜头或电容器,里面积聚着无名的能源;有的说金字塔形状能在其内部聚集着宇宙射线、磁性震荡和某些未知的射线;有的设想这种能源是由于某种宇宙的力量和地球引力相结合的产物;有的推测金字塔形内部发生一种高频震荡,影响着人体的细胞和肌肉,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有的解释说,不仅是金字塔形状,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造物都会在其内部产生一种力场,一种能源。这种特殊的力场或与自然力场相互抵消,或增强或减弱自然力场。

几年前,法国工程师杜林在其《形状波》一书中强调指出,各种形状,如圆锥形、球形、正方形、金字塔形,都能通过宇宙射线或阳光改变其内部的宇宙波。金字塔形并不是会在其内部空间产生特殊能场的惟一形状。杜林还说,人的一生都是在各种形状的建筑物中度过的,从一种形状到另一种形状,譬如汽车、影剧院、住宅等。他主张应研究建筑物形状对人体的影响,在设计建造房屋时选择对人们健康最有益的几何图形。杜拜尔认为球形和金字塔形的建筑物最有益于身为健康,这两种形状的病房能加速病情的好转。也有人认为圆柱状结构好处多。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人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建筑物中度过的,而这两种形状不能产生积极和特殊的能源,相反,它们可能产生某种消极的力场,阻隔和破坏了周围有利于人类的自然力场。他们呼吁建筑师们认真考虑,在设计住房、办公室、病房等建筑时,改变因循守旧的传统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形式,使人类得以在更符合身体健康、令人充满活力的建筑形状中工作和生活。

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夸克”吗?

在魔术师手里有一个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一个小盒子;取出盒子打开之后,里面又是一个更小的盒子。就这样,打开一盒,里面又是一盒。直到取出一个最小的盒子,里面飞出了一只鸽子。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奇怪。因为这是魔术,其中的奥秘自然只有魔术师知道。

物理学家也是一位“魔术大师”,他们也在打开物质结构之秘密。20世纪前,科学的结论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但是,20世纪以一系列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单位,在原子里面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周围。

再对原子核进行研究,发现组成原子核的是质子和中子。因此,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物理学家把这些粒子称为基本粒子。那么,在原子这个“盒子”里,就这些基本粒子了吗?

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进行了更多的深入研究,发现了数百种.基本粒子。据最新报道,说发现了七百多种基本粒子。看起来,“盒子”里面还有“盒子”。所以,有些物理学家认为物质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

但是,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它们的寿命很短,极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如果把这些基本粒子分类,可分为轻子和强子。轻子类粒子有电子、中微子。它们的数目比较少。而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包括质子和中子。那么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结构吗?

如果我们能拿起强子摇一摇,可以听到里面有响声,说明强子还可以分下去。首先提出强子有结构的科学家是美国科学家盖尔曼,他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即强子由3种夸克构成。此论一出,引起众多物理学家对“夸克模型”的兴趣。

由于盖尔曼的“夸克模型”经过严密的理论分析,因此被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但是“夸克”在哪里?物理学家对此找了20年,也没有发现。就在人们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位美国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1976年发现了J粒子。它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激起了一轮寻找“夸克”的热情。

对于“夸克”,物理学家的确充满兴趣,因为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有缘,“夸克”之后又分为三个组,人们把这种组叫做“代”,即“夸克”有3代。可是,物理学家认为在“夸克”的第三代里缺少一个夸克,这就是后来发现的顶夸克。这是1994年4月的事了。至此,夸克的第三代全部都找到了。

于是,据此有人认为,物质是按“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样的结构构成的。

现在的问题是,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夸克”吗?今天没有一位物理学家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对“夸克”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像当年对原子核、对质于那样穷追猛打,研究“夸克”,我们相信,夸克里面还会有“盒子”的。

“夸克”之后是什么?21世纪的物理学家会作出答案的。

电子是振动弦吗?

自从电子被发现之后,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它是一个“点”,是粒子。电子,是基本粒子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人创造一种新理论,提出电子不是点粒子,而是一根振动的小弦。物理学家们为此陷入了争论之中。

赞成电子是振动弦的物理学家认为,在微观世界,不仅电子是一根振动的小弦,而且质子、夸克等微小粒子也都是由弦构成的。2个和3个夸克之间互相起作用,就好像是用橡皮筋连接在一起,运动起来就像一根扭曲的弦。这些说法来自“超弦”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电子、质子和夸克等等粒子都是由弦构成的。

“超弦”理论提出之后,使一些物理学家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用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用基本粒子理论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长期以来,有一个物理问题最让物理学家头疼,这就是把电子看成点粒子,计算它的电场和引力场,就会计算出电场和引力场都存在着无穷大的能量。显然,这与实际不符,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用量子力学进行计算,又出现电子图像模糊。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有的物理学家认为,电子不是一个点粒子,而是一根振动弦。如果是这样,电场和引力场有无穷大的能量问题就成为不可能。而且,用此理论可以处理所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和无穷大问题。这样看来,超弦理论实现了物理理论的大统一,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所以,一经提出,就使整个物理学界为之振奋。有人认为,这是物理学的一次革命,有着深刻的意义和理论价值。

但是,超弦理论也有说不通的地方。人们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是生活在四维空间。小到微观世界,大到宇宙空间,都是三维的。如果把时间也算作一维,就成了四维时空。有了四维时空,我们就可以知道客观世界是怎么回事了。从古至今,人类就在四维时空中生活。

如果按照超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十维时空的背景,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出那多出来的六维时空是怎么回事。不论是谁,哪怕是物理学家自己,也只能感受到四维时空,即四个自由度,那六个自由度怎么也感受不到。物理学家说,那六个自由度都卷缩起来了。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生活也感受不到。

既然电子是一根振动的小弦,这个弦又有多大呢?科学家计算这根弦没有任何内部结构,弦的大小是10(上标-22)厘米。弦的大小大约是原子核的十万亿亿分之一。用一个形象比喻说明其大小,相当于太阳系与一个原子相比。

这么小的弦,能测得出来吗?现在不可能,未来或许可能。科学家说只要能造出比现有加速器快10倍的加速器,就能观察到“弦”。不过,这是21世纪物理学家们的事了。

中微子的质量是零吗?

在研究放射物质时,科学家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原子核放出一个电子(或正电子)的时候,会带走一些能量。经物理学家仔细计算,损失的能量比电子带走的能量大,有部分能量丢失了。但不知道怎么会丢失的。

这一现象,与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难道能量守恒定律靠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