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走出传统农业
4790200000075

第75章 城市经济与工业化进程(5)

三要努力构筑加快发展的信息平台。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已经演变为一场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人类正在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经济”时代。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切实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们讲实现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跃上信息化这个跳板。如果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上反应迟钝,进展缓慢,那将意味着再一次落后,甚至可能错过一次历史性的加快发展的机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个新型的产业,又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滞后,思想观念和经济技术就会落伍与时代,就无法融入大市场,无法实现大发展。当前,首先要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企事业单位上网和信息化教育工程,加快市场供求信息和招商引资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定西的发展与全国的发展,同国际的交流联起网来。信息化建设上去了,加上我们的资源优势,我们的后发优势就会发挥得更好,就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2000年11月15日《在全区城市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深化企业改革提升工业化水平

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加快推进平凉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分析研究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解决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动员企业家和全社会,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和深化企业的改革,必将进一步提升全市的工业化水平。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国有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县以上工商企业,是平凉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三增一稳”和“五个加快”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平凉工业经济在市场竞争加剧、投入不足和全局性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逐年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的成绩,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实现基本解决温饱发挥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当前,全市经济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三增一稳”为目标,“五个加快”为重点,实施工业强区、科技兴区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着力培育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推动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平凉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的经济强区的发展思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平凉建成全省的煤电产业基地,实现全市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既存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优势,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从优势方面看:一是独特的地缘优势。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中心地带,又处在陇海经济带的西部中心、兰新经济带的东部沿线位置,起着承东启西,连接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和陕甘宁经济联系的重要作用,区位和地缘优势十分明显。二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平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煤炭储藏量占全省的40%左右,土地和其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还有以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为龙头的旅游资源,为煤电产业、草畜产业和建材、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三是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优势。目前,全市县以上工商企业已达到198户,工业增加值2001年达到5.14亿元,占全市GDP的7.7%,特别是以华亭煤业集团、平凉电厂、峡中水泥厂、平凉市水泥厂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的煤电、建材产业和以新世纪工贸开发总公司、平凉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等为重点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商贸服务业,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全区工商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面临的机遇看:全市以煤电产业为龙头的工业开发项目,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能够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工业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拓宽了工业发展的新思路,确立了工作重点;省上已确定把平凉列入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并提出建设甘肃·平凉煤电产业基地,这将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市县以上工商企业通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人才基础。只要加快机制转换,充分挖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工业企业的快发展。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商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增一稳”目标的实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得到全区人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

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看:工业经济总量小,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大多数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规模小,效益差,职工收入偏低;企业投入不足,企业的融资机制不活,自我筹资的办法不多,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还没有走上以企业为主体,面向社会融资的新路子;体制创新的力度不大,部分企业改制不到位、不规范,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多,开拓市场的闯劲不足,影响了工业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部分企业对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再就业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一些职工生活存在困难,影响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这些问题虽然是大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但由于我们一些部门和企业观念滞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造成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平凉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要充分认识当前平凉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前进,尽快把全市工业经济搞上去。

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平凉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战略重点,也是解决平凉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出路。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江泽民同志“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壮大活小”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煤电产业开发为重点,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平凉建成全省新型工业强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全区工商企业发展,必须着眼于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明产权,转机制,换身份,增效益”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力争在四个层次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对煤炭、电力、水泥、建筑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对已组建的华亭煤业、太统水泥、平凉百兴等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使之成为影响力大、带动力强,能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工业“巨人”。力争在“十五”期间发展100户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利税收入达到100万元的企业,发展10户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集团。其次,要对一般性市县小企业实施民营化改革,全面放开搞活,敞开国有资本彻底退出的通道,尽快向非公有制方向发展。要加快静宁县民营化试点工作,探索经验,全面推广。三是,要对长期停产、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尽快依法破产,退出市场。四是,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积极新上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和政企不分的问题。

二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工商企业整体上水平。全区工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着眼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煤电、建材、制药、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要抓住建设甘肃·平凉煤电产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把煤电产业做大做强,以此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地县企业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开发中心为阵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作机制。要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联合,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项目成果和技术信息交流网络,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要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培育地方工业品牌。要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入手,以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为重点,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增效潜力,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分配、劳动三项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谋发展的积极性。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抓好企业上网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品、传统工艺和传统经营手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工业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工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发展园区经济,是工商企业实现量的聚集、质的提升的革命性转变,是营造“洼地效应”,扩大招商引资的最大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启动民间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实现资源共享,低成本扩张,高效率发展,迅速提高发展档次的现实选择;更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条最佳途径。因此,新建企业必须坚持向园区集中,发挥园区经济优势,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提高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机制创新这个主题,以机制的创新吸引区内外资本,促进园区工业企业健康发展。首先,要合理布局,高起点搞好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逐步研究探索建立新的园区开发机制和管理机制。园区的开发主体要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股份投资公司负责经营。园区管理要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政府授权,园区管理机构自主决策和自主管理。第三,要严把入园主体和入园项目关。要吸纳民营和外资投入园区建设和开发,入园项目要体现特色性、互补性和关联性,坚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标准,杜绝低水平、高污染、重复建设的项目入园。第四,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进入园区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资金技术、人才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第五,要抓好重点园区建设。全市园区建设的重点是西郊科技园区、二十里铺工业园区和华亭工业园区,要把这三个工业园区办成示范性园区,特别要在特色项目、政策制定、税费减免、园区管理等方面提供借鉴和示范,促进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要抓好企业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实,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全市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多数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困难职工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带着责任谋发展,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政策抓落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企业改革的配套政策。要继续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扩大社会就业渠道,继续实行“两个确保”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两保”资金,切实解决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要抓好企业党建工作,重点抓好改制、重组、兼并企业和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的党建工作,要从健全党的组织,理顺领导关系,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加强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入手,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促进改革,维护稳定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教育,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理顺干群关系,化解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要积极推进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工业发展的核心在项目,项目建设的根本在环境。因此,要结合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要适应WTO规则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发展地方工业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注重研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方针政策问题,使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查处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强卖强买等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要继续深入开展营造“三个环境”的大讨论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牢固树立亲商、双赢、诚信、公平的意识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思想,坚持从我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环境。

三、健全机制,加强培养,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财富增长的决策者,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兴衰和命运。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实践证明,有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可以搞好一个厂,而且还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管理者,是全市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们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推动力量,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和社会应当尊重他们,支持他们。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人才机制和社会环境。因此,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前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这件大事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