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走出传统农业
4790200000040

第40章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发展(10)

“九五”目标的实现和以上五个方面的突破,有赖于五个方面的推动。一是扶贫开发的推动。“九五”时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根据江泽民同志绝不能将贫困带向21世纪的战略要求,我们始终把扶贫攻坚列入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的成就不仅扭转了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而且扶贫开发基础项目的建设壮大了农村经济的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基础建设的推动。生态基础脆弱、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基础落后、城市基础滞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突出的薄弱环节,极大地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在农村自然生态脆弱、农业基本建设薄弱。在城市存量资产长期被搁置在市场之外,投入不足、基础落后,是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九五”时期,在农业基础建设中,持续坚持农村公路、水利、通信建设,实施村村通工程,实施梯田化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21”人畜饮水工程,农业基础建设的推进,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在城市基础建设中,陇海复线改造工程、巉柳高速、310国道改造工程的实施,使交通优势更加凸现,通信光缆工程和农电农话网建设工程,洮河流域梯级电站工程,以及临洮铝业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发展后劲。陇西药材,临洮、定西马铃薯等十多个专业市场建设,提升了城市功能,完善了市场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三是支柱产业的推动。“九五”期间,“马铃薯、药材、畜草和果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尤以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好。支柱产业的发展已经在规模和品质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加速了农民走向市场的进程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并有力地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项目建设的推动。项目是开放和建设的载体,也是智慧和财富的载体,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发展,没有项目就无法吸引投资。树立牢固的项目发展观已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根据发展实际和中央的投资政策,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库,抓住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项目、公路、水电基础建设等一批骨干项目。虽然我们的项目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但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九五”计划的实现得益于项目建设的拉动。五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是一句空话,涉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问题、体制转换问题。我们确立了“一切为了定西人民,一切依靠定西人民”的工作宗旨和“三增一降一稳定”的发展目标,树起了“无功便是过”的牌子。政府职能转变从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把重大决策同群众的参与结合起来,把发展的长远利益同群众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的凝聚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九五”的实践,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消除了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残留的“定西没治论”的意识,积累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物质基础,增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整体竞争实力不强;二是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存基本条件和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基础薄弱,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缺少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很突出,投资环境仍不宽松,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机制尚待完善;四是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发展经济的资金严重缺乏。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十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十五”计划是在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之后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提出,“十五”期间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的发展路子。《纲要》按照这一根本要求,结合定西实际,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加快发展这一主线,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区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

“十五”期间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走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这是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之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现代科技和数字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国际国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增强综合竞争力,各地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就全国来讲,从“十五”开始,将全面进入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阶段,而我们才要去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这就是说,按照全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们在发展时间上已整整落后了10年。能否通过“十五”的努力,尽快缩短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时间,是我们在《十五纲要》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就当前来讲,我们面临的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投资领域。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第三,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跳板,只要依靠高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纲要》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经济格局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施“十五”计划,要把“三增一降一稳定”作为贯穿始终的总体目标。要把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职工收入作为执政为民,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这是“十五”计划的一个基本特点。《纲要》提出,“十五”期间要在实现稳定解决群众温饱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条件。到“十五”末,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年均增加150元。到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标准的目标。这个发展速度是预测性的、指导性的,虽然略高于全国和全省规划的水平,但也是可行的、必需的。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主攻方向是发展二、三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非农产业。这就要求“十五”计划的全过程必须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除总量指标外,《纲要》还对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城镇化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诸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体来看,这一奋斗目标的确立,是科学的、积极的,是经过艰苦努力可以实现的,充分反映了全区人民加快发展的意愿和要求,体现了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21世纪,将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巨大最深刻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高科技浪潮的推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东西部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格局的转型,国际国内竞争的日趋加剧等等,所有这些都在表明,未来的发展充满机遇而又具有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何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标定我们在未来发展中的位置和出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性抉择。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需要深刻的反思、深邃的智慧、超前的意识、创新的魄力和远大的构想;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迫切地需要加快改革、加快开放、加快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融入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演进的历史大潮。这是我们实施跨越式发展的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