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之谬全书
4784800000026

第26章 儿童生活的不宜(1)

■ 新生儿不宜与母亲隔离

让母亲和孩子一天24小时在一起,就称为母婴同室。这是建立母婴关系、母子感情的良好开端。

分娩后,母亲应让孩子一直睡在自己的身旁,或睡在母亲身边的小床上,孩子和母亲最好始终不要分离,这样母亲可以身心放松,有利于分泌出大量的母乳喂哺婴儿。婴儿越早吸吮,奶就越多,而母婴同室恰恰为早吸吮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

■ 不宜将新生儿紧裹

很多人都习惯将新出生的婴儿包得紧紧的,除脑袋以外,手、脚、躯干都紧紧地包住,外面还要用带子捆住。这样做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新生儿在出生后,有一段维持其在母体子宫内四肢屈曲状的过程,如果突然用包裹的方式改变婴儿的这种姿势,则会使婴儿的韧带和关节变得不适应,使新生儿感到不适,极容易造成孩子腋下、腹股沟、臀部等处的皮肤溃烂。

此外,有一部分新生儿在胎内髋关节发育得不好,像这样紧紧包裹还会造成婴儿髋关节脱位,这种病无痛苦,往往早期很少发现,只有当孩子开始独立走路时,才发现步态异常,但治疗起来已经比较麻烦了。因此,在新生儿出生时,一定不要将其紧紧包裹。

■ 哪些婴儿不宜吃母乳

绝大多数的婴儿都能用母乳喂养,只有极少数的患某种先天性疾病的婴儿不宜用母乳喂养。

如患苯丙酮尿症的婴儿由于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为酪氨酸,而使苯丙氨在体内堆积,严重干扰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智能落后,毛发和皮肤色素减退,头发发黄,尿及汗液有霉臭或鼠尿味。

当确定小儿患这种病时应摄取低苯丙氨酸的饮食,虽然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乳明显为低,但这些婴儿最好不吃母乳或仅吃少量母乳,而应摄入五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或低苯丙氨酸的水解蛋白质,再辅以奶糕及米粉、蔬菜等,并应经常检测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

还有一种疾病叫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使乳糖不能消化吸收所致。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长期腹泻则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免疫力低,这时小儿也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如果母亲患有某些疾病如肺结核、精神病、恶性肿瘤等,她们的婴儿也不宜吃母乳。

■ 不宜丢弃初乳

初乳是指刚生完小儿到产后6天内的乳汁,这种乳汁浓稠而呈淡黄色。初乳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母亲应一滴也不浪费地把初乳喂给孩子。

初乳含脂肪较少,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大部分是球蛋白。

新生儿通过吃初乳可得到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其中的免疫球蛋白A,宝宝吃后可以粘附在胃肠道的黏膜上,抵抗和杀死各种细菌,从而防止宝宝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此外,初乳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吞噬有害细菌,具有杀菌和免疫作用。

初乳中含脂肪量较低,正好与刚出生的小儿胃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特点相适应。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宝宝的营养需求,而且更利于早产宝宝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宝宝的免疫能力,对抵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 不要用奶瓶喂奶喂水

女性在哺乳期哺育婴儿时,有时会出现一种比较反常的现象,孩子虽然很饿,但是不愿吸吮母亲的乳头,刚吸一两口就大哭不停。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往往都使用过橡皮奶头。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奶头错觉”。

因为用奶瓶喂养与母亲哺乳婴儿口腔内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用奶瓶喂养时,橡皮奶头较长,塞满了整个口腔,婴儿只需用上、下唇轻轻挤压橡皮奶头,不必动舌头,液体就会通过开口较大的橡皮奶头流入口内。

而吸吮母亲乳头时,婴儿必须先伸出舌头,卷住乳头拉入自己的口腔内,使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形成一个长乳头,然后用舌将长乳头顶向硬腭,用这种方法来挤压出积聚在乳晕下(乳窦中)的奶汁。

相比之下,橡皮奶头和人的乳头无论在形状、质地及吸吮过程中口腔内的动作都截然不同。吸吮橡皮奶头省力,容易得到乳汁;而乳房必须靠有力的吸吮刺激才能促进泌乳和喷乳。如果婴儿拒绝吸吮母亲的乳头,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因此,年轻的乳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奶瓶或橡皮奶头给孩子喂奶喂水。

■ 不宜让婴儿平躺吃奶

如果让婴儿平躺在床上哺乳或用奶瓶吃奶,虽然有利于婴儿入睡,却也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人的咽部与中耳之间有一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婴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但粗细相同,而且几乎呈水平状态。

婴儿平躺吃奶常出现溢奶或呕吐的情况,呕吐物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内,从而引起发热、耳痛和慢性中耳炎,如果常年流脓,还可致听力下降。所以,婴儿不宜平躺吃奶。吃奶后应轻轻拍打婴儿背部,以防溢奶、呕吐和发生中耳炎。

■ 婴儿服药前后不宜喂奶

婴儿患病时,不宜在服药前后给婴儿喂奶。服药前,家长不要给患儿喂奶或饮水,使患儿处在半饥饿状态,以防止服药时恶心、呕吐,同时,也便于将药咽下。婴儿服药后也不要马上给婴儿喂奶,以免发生恶心、呕吐。婴儿将药咽下后,可继续喂糖水或白开水20~30毫升,将口腔及食管内积存的药物送入胃内。

■ 不宜给新生儿服用高浓度的糖水

给小儿服用高浓度糖的乳和水,易患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致发生营养不良,新生儿吃高糖的乳和水,还会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增加。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肪黏膜,糖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肠腔充气,肠壁不同程度积气,产生肠黏膜与肌肉层出血坏死,重者还会引起肠穿孔。临床可见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

■ 给新生儿哺乳不宜定时

以前一直有种说法是,新生儿必须要每隔3小时哺乳一次,其实这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

正确的哺乳方法是不限制母乳喂养的频率和时间,孩子饿时或需要时,就开始哺乳,不要硬性规定时间。如果宝宝睡觉超过3小时也应叫醒喂奶,还有妈妈乳房充盈发账也可以喂奶等等。

这是因为,产后一周是逐步完善泌乳的关键时刻。泌乳要靠频繁吸吮来维持,乳汁越吸才能越多。

此外,对新生儿来说,在最初一周内要适应与在子宫内完全不同的宫外生活,非常需要一种安慰,而吸吮乳头则是他们所渴求的最好安慰。

正因为婴儿的不断吸吮,才会使母亲泌乳功能不断完善,而乳汁大量分泌,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满足。

■ 不宜忽视新生儿脐带的护理

在将新生儿的脐带剪断结扎后,一般3~7天干燥脱落,外部伤口愈合,形成向内凹陷的肚脐,因为脐带残端血管与新生儿的血管相连,假若不细心护理,脐部会被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而发生脐炎,严重时细菌可进入小儿血循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要精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脐带,避免感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在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部干燥,每日检查新生儿脐带及其周围皮肤,可每日消毒1~2次,用75%乙醇棉球擦拭,再用消毒的纱布包好。脐带未脱落前不要给新生儿洗盆浴;脐带脱落后若局部不干净可用75%乙醇擦拭。

■ 婴儿食物不宜过咸

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婴儿肾脏发育还不成熟,排钠能力非常弱,如果婴儿食物过咸,必然会食入过多的钠。食盐过多会损伤肾脏,使体内钠离子增多,会造成钾离子随尿排出过多,从而引起婴儿心脏肌肉衰弱。

另外,婴儿时期食盐过多,会为其以后罹患高血压造成隐患。因此,婴儿不宜食用太咸的食物。

■ 婴儿饮食不宜过甜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给婴儿冲泡奶粉时,喜欢把奶粉冲得很浓,而且将大量的白糖也加进奶粉中,让奶甜甜的,认为这样适合孩子的口味,营养成分也高。其实,过浓过甜的奶汁不但对婴儿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

奶粉冲得过浓,容易引起婴儿脑部缺血、抽筋及昏迷,脑部缺血严重者还会影响智力发育。此外,奶粉中放糖多,还会影响婴儿对奶粉中钙质的吸收,而钙质是促进婴儿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成分。所以,婴儿不宜饮用过浓过甜的奶粉。

■ 不宜只用米粉喂养婴儿

母乳不足或牛奶不够,可加用些米粉类食品以作补充。市场上名目繁多的糕干粉、健儿粉、米粉、奶糕等,都以大米为主料制成。其中所含的79%的碳水化合物,5.6%的蛋白质,5.1%的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儿最需要的蛋白质不但质量不好,含量也少。

若只用米粉类食物代乳喂养,则会出现蛋白质缺乏症,不仅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婴儿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的增长,而且抵抗力低下,免疫球蛋白不足,容易罹患疾病,病情常较正常儿重,甚至造成愈后不良。

长期用米粉喂养的婴儿,身高增长缓慢,但体重并不一定减少,反而又白又胖,皮肤被摄入过多的糖类转化成的脂肪充实得紧绷绷的,医学上称为“泥膏样”。但外强中干,常患有贫血、佝偻病,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许多家长在新生儿期,便加用米粉类食品就更为不科学。因为新生儿唾液分泌少,其中的淀粉酶还没有发育。胰淀粉酶要在婴儿4个月左右才达成人水平,所以3个月之内的婴儿不要加米粉类食品。

3个月以后适当喂些米粉类食品,对胰淀粉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也便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得到利用,产生的热量可节约蛋白质与脂肪的消耗,也是价廉物美的食品。但不能只用米粉类喂养,即使与牛奶混合喂养婴儿,也应以牛奶为主,米粉为辅。

■ 不宜专用豆奶喂养婴儿

豆奶是以豆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目前,市售的豆奶品种多,价格适宜,食用方便,很受消费者喜爱。

据分析,豆奶营养成分丰富,特别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较多的微量元素镁,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等,是一种较好的营养食品。

但是,豆奶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植物蛋白,而且豆奶中含铝也比较多。婴儿长期饮豆奶,可使体内铝增多,影响大脑发育。而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磷等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有益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因此,用于喂养婴儿还是以牛奶为好,特别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更不宜单独用豆奶喂养,豆奶只可作为补充食品。

如果因某种原因,一时无牛奶,必须以豆奶喂养时,则需注意适时添加鱼肝油、蛋黄、鲜果汁、菜水等食品,以满足婴儿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 不宜用麦乳精代替奶粉

麦乳精味道鲜美、香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滋补饮品,但是不能用它代替奶粉,作为主食喂养婴儿。

奶粉由鲜牛奶或羊奶加工制成,它含有能满足儿童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钙质,蛋白质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而麦乳精是用麦芽糖、乳制品、麦精、蔗糖、可可等原料加工制成的,它的蛋白质含量仅是奶粉的1/3,而且,这些蛋白质中,约有25%是来自可可粉和麦精。植物蛋白质的生理效价比动物蛋白质的生理效价低。另外,麦乳精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含量比例不适宜婴儿饮用。

因此,不能用麦乳精代替奶粉喂养婴儿,以免婴儿发生营养不良。

■ 新生儿配奶粉不宜太浓

新生儿出世后,母乳还没有分泌或母乳不足,可用全脂牛(羊)奶粉喂哺,但配制不宜太浓。

目前,全脂奶粉或强化奶粉均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如稀释不适当,可使钠摄入量增高,对血管增加负担,使血压上升,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抽风、昏迷等危险症状。

强化奶粉还补充了加工制作中损失的维生素与牛奶中容易缺少的元素,更应加以稀释,才能适用于新生儿。

另外,奶粉中的蛋白质,虽经过高温凝固,相对较牛奶中的蛋白质好消化,但新生儿的消化能力差,奶粉如过浓,仍不好消化,故必须稀释才可代替母乳。

将奶粉按重量以1∶8,按容量为1∶4的比例稀释,则得到的为全奶成分。按重量较为精确,按容量“虚”与“实”差别悬殊,不好掌握。

调制的具体方法是:将所需奶粉放入锅内,把计划好所需水的一小部分先倒入,调成糊状,再倒入全部的水,搅匀,即为所需全奶。

然后根据新生儿周龄,适当加水稀释(生后1周加水1/2,2周为1/3,3周为1/4)。煮沸消毒后,待温度适宜即可喂哺。

■ 喂婴儿不宜用牛奶加米汤

目前,很多家长在牛奶中掺些米汤、米糊或糕干粉给孩子吃,其实,这种吃法是不对的。

实验证明,将牛奶与米汤混合后,分别置于各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A损失的程度很惊人。

食品学记载,维生素A不宜与淀粉混合。孩子如果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体弱多病。因此,喂养孩子时,最好把牛奶、奶粉与米汤或糕干粉分开来吃。

■ 婴幼儿不宜多吃菠菜

菠菜是一种鲜嫩的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很受人们喜爱。此外,菠菜还含有大量的草酸,每100克菠菜中含有360毫克左右草酸。

人食用菠菜后,菠菜中的草酸进入血液,就会和血钙结合,变成草酸钙,草酸钙不能被人体吸收,最后从尿中排出。换句话说,食用菠菜后,人体内会损失一部分钙。

小儿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钙,钙不足就会影响骨骼、牙齿的发育。小儿多吃菠菜会损失血钙,使骨骼、牙齿所需要的钙得不到及时足量的补充,极易造成软骨症和牙齿萌发迟缓。

因此,小儿忌过多食用菠菜。

■ 不宜用嫩菜心制作菜汁

蔬菜是小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食品,但婴儿太小,不能直接食用,因此只能喂一些菜汁。小儿长到2个月以后,就可以适当喝些菜汁了。

父母在给孩子制作菜汁时,往往认为蔬菜外面的叶子太老,很难消化,就专门取用嫩菜心部分做菜汁。其实,这是一种不符合营养卫生的做法。从营养学角度看,嫩菜心的营养价值,要比外部的深绿色菜叶低得多。

因此,给孩子制作菜汁时,要选用新鲜、深色的外部叶子,洗净、切碎,放入干净的碗中,再放在盛有一定量沸水的锅内蒸煮,取出后将菜汁滤出,加少许调味品后喂孩子。

■ 婴幼儿不宜多吃香蕉

很多孩子很喜欢吃香蕉,家长也认为香蕉既富有营养,又甜美可口,便放任孩子大量食用香蕉。

但是,近年来药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多吃香蕉对婴幼儿健康不利。香蕉含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摄入过多,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 婴儿不宜过多吃蛋

鸡蛋、鸭蛋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婴儿的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用过多,会给婴儿带来不良的后果。

食疗专家认为,1岁到1岁半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到2岁可隔日吃1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1个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