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之谬全书
4784800000002

第2章 生活习惯的不宜(2)

皮肤的润泽与弹性程度与表皮中所含的水分有关。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在皮肤表面扩散而形成一层薄膜,俗称“死皮肤”。它的厚度仅0.1毫米,但却十分重要。因为它呈弱酸性,能有效地阻挡病菌及有害射线,是人体的一道天然防线,有利于保持皮肤正常的润泽和弹性。这层皮肤的更换速度极缓慢,最快的部位也需要十几天,而上臂内侧则需要一百多天。

如果频繁地洗澡,并用力搓,会使这层皮质遭到破坏,病菌及有害射线就可乘机而入,以致使皮肤感染,甚至发展成疖肿、败血症。

因此,洗澡时切忌用毛巾或丝瓜巾等物狠搓皮肤。

■ 洗澡不宜多用肥皂

如果洗澡时过多的使用肥皂,不但不会有最佳的去污效果,而且皮肤的酸性环境也会改变,损害皮肤。因为擦去了具有润湿和保护作用的皮脂,皮肤的抗菌功能就会降低,使皮肤失去光泽,皮肤也就会变得更加干燥、粗糙。

■ 不宜常架二郎腿

不少人坐下后有架二郎腿的习惯,觉得这样潇洒自在。殊不知这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尤其是腿长的人或孕妇,很容易得静脉血栓。如果原来就患有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等病,架二郎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因此,坐着时最好将两腿自然摆放,尽量不要养成架二郎腿的习惯。

■ 夏天出汗后忌马上擦掉

很多人习惯于在大运动量后或是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时就将汗马上擦掉,再出后再擦,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出汗是人们排出体内热能的一种方式。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汗液来实现的。高温环境和运动使体内产热增加时,汗腺就会分泌出大量的汗液,这些汗液附着在皮肤表面,当它们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每蒸发1毫升汗液,可带走2.42千焦(0.58千卡)热量。因此,当人的体表上出现汗液时,不要将汗液立即擦掉,否则就不能发挥其蒸发散热的作用。由于还没有散发出去,汗腺还会继续分泌汗液,一些营养物质如盐、维生素就会随之丢掉,这对身体是不利的。

此外,出汗后更不可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因为皮肤受到冷刺激,毛孔会立即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皮肤表面虽然凉了,但体内的积热却不能散发出来了,反而会产生烦热的感觉。如果用热水、热毛巾擦汗,皮肤表面受到热刺激,毛孔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很快就会把更多的热量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

■ 不宜贴着话筒通电话

有的人打电话时习惯用下巴贴着话筒,这种习惯不好,会使脸上长“电话青春痘”。因为话筒会挤压青春痘发源处的毛囊,脸部的油脂因此而无法排出,结果青春痘就开始从被挤压部分长出来了。

因此,平时最好常用乙醇(酒精)擦话筒,打电话时不要用下巴贴着话筒,尽量将话筒拿远些。

■ 不宜歪着脖子用肩夹电话筒

歪着脖子打电话的习惯于健康不利。因为这样会使脑骨压迫颈部动脉,使从颈部到脑部的血液循环不顺畅,导致脑部功能失调,可引起耳聋、失语、轻微卒中(中风)等症状。

专家指出,颈部结构相当脆弱,一般人很少注意颈部保护,不应常使颈部处于不正常的扭曲状态。如果颈部经常受到压力,不但导致腰酸背痛的后遗症,还可能导致类似卒中的血液循环受阻的危险。

■ 不宜在雷雨天打电话

雷电对电子仪器设备的干扰很大。强大的电流层很有可能会通过电话线经耳朵进入体内,甚至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因此,雷雨交加时不宜打电话。

■ 不宜在车上打手机

乘车或自己驾车途中打手机都是不好的,人体会受到手机强电磁波的侵害。交通工具的车厢大都是金属外表,大量的手机电磁波在车内来回反射,电磁波密度大大超过国际安全标准,人体的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 不宜将手机挂在胸前

有的人尤其是女性,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将手机挂在胸前会使手机这个潜在杀手对人体危害更大。由于与人的心脏靠得太近,较强的电磁辐射不但对心脏的负面影响更加直接;还能破坏内分泌功能,造成月经紊乱,影响生育能力;还会影响乳母的正常哺乳功能。

对孕妇的影响尤其严重,手机的电磁辐射对胎儿骨骼细胞有严重影响,可造成胎儿骨骼发生缺陷,导致畸形。

因此,不论男女用户,都不宜将手机挂在胸前。

■ 手机一响不宜马上接听

根据科学测定,手机呼出与网络取得联系的最初几秒钟内,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强度较强,危害也大。因为手机开机时输出功率可达到2瓦~8瓦,经常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心电图、脑电图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引起失眠、多梦、头痛、健忘、烦躁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

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手机响后停几秒钟再听,这样可以避免较强电磁辐射对头部和面部的影响。

■ 不宜拔胡须

有些青年有拔胡须的习惯。其实,拔胡须是有害的。

胡须下有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结构,如果在拔胡子时损伤了皮肤、毛囊或皮脂腺,则附在手上或脸上皮肤表面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毛囊炎、皮脂腺炎,形成疖肿或导致嘴唇甚至面部肿胀。

人的鼻唇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网,且与颅内血管相互交通,所以这个部位在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区”。如果随意拔胡子,唇周皮肤及其毛囊和皮脂腺发生的细菌感染极容易蔓延到颅腔内的海绵状静脉窦,有可能引起脑膜炎或脓毒败血症,这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即使引起的皮肤感染能够治愈,也有可能因为损伤过重而会在表面遗留疤痕、硬结等。

■ 不宜长期接触清洁剂

长期接触清洁剂不宜,那样会使手部皮肤变得粗糙,致使皮肤过敏、瘙痒,甚至产生瘢痕等。

因为家用清洁剂、厕所清洁剂、洗碗用的洗洁净、清洗剂等大多数都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副产品,加入一些添加剂合成而成。

因此,不宜长期接触清洁剂。

■ 不宜用洗衣粉清洗餐具

有的家庭不了解洗衣粉和餐具洗涤剂有何不同,而用洗衣粉洗碗筷,有的则认为不管用洗衣粉还是餐具专用洗涤剂洗餐具和水果,只要多冲几次就行了。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由于洗衣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毒性,加之在制作过程中,只从洗涤效果上考虑,并未考虑到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性,故洗衣粉中仍存在一些砷、镉等对人体有危害的元素,也还有一些致癌物质。

用洗衣粉冲洗餐具,很难做到冲洗彻底不残留。如果用经洗衣粉洗涤的餐具用餐,就有可能造成急性中毒。长此以往,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洗衣粉积累过多,对肝脏有影响,可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因此,洗衣粉是不能用在与食物有关的物品上的。

■ 不宜用化纤丝洗刷餐具

有些人在街头小摊上买回化纤丝洗刷餐具,觉得它又柔软又耐用。其实,这是不妥的。因为用化纤丝洗刷餐具会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纤维沾染在餐具上,而后随食物进入人的胃肠道内,黏附在肠黏膜上,可以刺激和诱发胃肠道疾病。

■ 不宜忽视清洗碗脚

有些人在洗碗时,常常只注意碗的里外是否干净,却不太注意碗底和碗脚的清洗。其实,碗底和碗脚的卫生也是不可小视的。研究证明,许多看似洗干净的碗,把它们摞起来后,其脏污基本上都跑到碗底部了,碗底由此成了细菌聚集的地方。因此,洗碗时一定要将碗底碗脚和碗的里外都洗干净。

■ 不宜忽视茶垢对人体的危害

茶垢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因为其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镉、铅、铁、砷、汞等多种水含金属物质。茶垢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结合形成沉淀,这就阻碍了营养素在人体内吸收与消化。

因此,应该经常擦洗茶杯、茶壶,以防茶垢对人体造成危害。

■ 冬季不宜常舔嘴唇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干裂、起皮,甚至流血、化脓感染。有的人却用舌头舔舔,以为这样可以湿润一些,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因为唾液中含有比较黏稠的淀粉酶等物质,当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糨糊,待水分蒸发掉以后嘴唇就干裂得更加厉害,更容易破裂出血。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最好的办法是涂一些不含色素的润唇膏,切忌不要用舌头去舔。

■ 手冻僵后不宜烤火

冬天在室外呆久了或活动量不够,常会感到冻脚冻手,甚至手脚僵硬,不听使唤。这时要注意,手冻僵了不应马上烤火,或在热水盆里烫,否则皮肤就会立即由白转红,最后发紫,这样很容易生冻疮。应该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将两手互相搓擦,使手的温度自然回升,不但产生了热,还可增强血液的循环。

■ 不宜经常让手指关节受压

有的人平时有挤压手指关节的习惯,在挤压手指时,关节上的软骨即发生摩擦或轻微的碰撞,因而发出“咯咯”的响声。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活动手指关节,使其更灵活。其实,这种做法有害无益。

在挤压手指时,手指间的摩擦或碰撞,会使手指关节松动,关节越有毛病的人,响声会越大。这说明关节过于松动,就会相对地降低坚固性,也就增加了手指挫伤的可能性。

因此,一定要纠正挤压手指的不良习惯。

■ 不宜用围巾当口罩

冬天,在行人中常看到,有的人把围巾围在嘴上,兼作口罩用,这是不科学的。

围巾一般都是用羊毛或腈纶及混纺织品制作的,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很容易沾染上致病细菌、尘埃和有害物质,同时,人自己呼吸时排出的多种污染物也被吸附在围巾上。若将围巾当口罩,势必将附在上面的有害物质通过鼻、口吸入呼吸系统,极易使人患病。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吸入羊毛等有机纤维后,还能诱发哮喘。

■ 起床后不宜立即叠被

有些人起床后立即把被子叠起来,这样做并不好。

人体在几个小时的睡眠中,其呼吸道可排出如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多种,从皮肤毛孔也可排出多种化学物质。尤其是冬天,门窗紧闭,通风不良,这些有害物质充盈整个房间。

睡觉时,人体还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导致人体排出的化学物质沾在被子上不能尽快散发。如果起床后不让其散发就立即叠起来,这些有害化学物质被包裹在被子里,产生难闻的气味,影响被子的使用寿命,而且经常使用受污染的被子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早晨起床后不要先叠被,可将被子翻开,使被子里朝外,待水分和气自然散发逸出后再叠。

■ 不宜在棉褥下垫塑料布

有些人为防潮,特意在床铺棉褥下铺上一层塑料布,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因为棉絮是吸水力较强的纤维,冬天由于在屋内烧水做饭,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很容易被棉褥中的棉絮吸收;人们在睡觉时,体内也会排出汗气,也会被棉絮吸入,因而被褥就显得很潮湿。

如果棉褥底下垫有塑料布,这些水分就不能散发出去,时间长了,棉褥就会因潮湿而霉烂。长期睡这样的棉褥,容易患风湿、腰痛等疾病。

夏天是否可以垫塑料布呢?夏天也不要在席子下垫塑料布,因为塑料布不透气,铺垫塑料布会感觉特别闷热。所以,棉褥下垫塑料布是有害无益的。

■ 不宜忽视枕头的晾晒

枕头,人们每晚都离不开。人们通常注意晾晒被褥,却忽视枕头的透气、晾晒;有些人平常也只是洗洗枕巾和枕套。这样做是不够的。

人睡觉时,皮肤蒸发及体内排泄的污浊气体大量渗入枕芯,头皮分泌的汗渍、油垢也不断浸染,使枕巾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如果只是清洗枕巾和枕套,而枕芯内的污秽气味却不能除掉。平时之所以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就是没有经常晾晒枕芯的缘故。

当前,一些用植物或化纤等填充的枕芯容易吸潮,利于细菌、病毒滋生繁殖,这就直接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枕头要经常晾晒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 内衣外衣不宜混洗

在使用洗衣机洗衣服时,很多人都是将大大小小的衣物放进去一次洗完,认为这样省时省力。但是,内衣和外衣是不能混在一起洗的。

因为浅色衣服易被褪色的深色衣服染色,浅色衣服上的纤维还易黏附在深色衣服上。而且,外衣污染脏物的机会比内衣要多,混洗时那些致病微生物就很容易粘在内衣上,漂洗不干净,容易使人罹患各种皮肤病。

此外,袜子更不宜与衣服尤其是内衣同洗。因为有些人患有足癣,它是一种病原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传染病,如果与内衣裤混洗,袜子就成了传染皮肤病的媒介。

因此,洗衣服时最好将贴身内衣、袜子与外衣分别进行洗涤。

■ 洗衣时衣服不宜久泡

总有人认为衣服是浸泡愈久愈干净,其实不然。因为衣服纤维中的污物在15分钟内便会渗透到水中,一旦超过这段时间,水中的污物又会被纤维吸收。因此,洗衣服不宜久泡,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 洗涤衣物不宜用太多肥皂

肥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衣服用肥皂洗后,衣服上的污物变成了小颗粒,并脱落、分散在水中,这些脱落的污垢颗粒随肥皂泡沫浮在水面,衣服就被洗干净了。肥皂水的浓度在4%左右时,表面活性最强,去污效果最好。如果肥皂水过浓,表面活性反而会降低,衣服就不宜洗干净了。因此,洗衣不宜用肥皂过多。洗衣粉也是同样道理,每千克水加用洗衣粉5克最为合适。

■ 汗衣不宜用热水洗涤

汗液含有盐分、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蛋白质遇热就会固结在衣服上,经太阳晒后或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就会变成黄色的污垢而难以清洗。因此,汗衣不宜用热水洗涤。冷水能使汗衣上的蛋白质溶化,有利于去污。

■ 沾有汽油的衣服不宜在洗衣机中脱水

汽油与空气能够形成可燃性混合物。沾有汽油的衣物在洗衣机里不停地旋转摩擦时,汽油蒸发,遇到火花可能引起爆炸起火。

■ 洗腈纶毛线不宜用开水浸泡

如果用开水浸泡腈纶毛线,虽然毛线变直了,但毛线的毛性感消失了,会变得如同细纱绳一样。

■ 不宜用汽油洗衣洗手

有的人在衣服上沾上了油污时,就拿汽油来洗,认为这样去污快,洗得干净。其实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做法。

汽油中含有抗爆物质乙基液,这是一种于人体有害的物质。若用汽油洗衣服,易使乙基液沉积于衣服之上,而人接触该物质后,会由皮肤吸收继而进入血液,导致慢性中毒。中毒后,会出现神经系统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严重时可致机能减弱以及产生体温、脉搏、血压降低等症状。

若用汽油洗手,虽可以暂时把油污去掉,但是由于汽油是一种无色、易燃、略带臭味的液体,它可溶解脂肪,具有去脂作用,用汽油洗手或擦手,在去除沾染油污的同时,也把人手表面分泌的一层有用皮脂去掉了。这层皮脂具有滋润和保护皮肤的作用,把这层皮脂去掉,就使人手失去了保护层,皮肤变得粗糙、干裂,甚至会发生皮炎和湿疹。

因此,不宜用汽油擦洗衣服和洗手。现在科技发展非常快,去油污的洗涤剂很多,可以到市场上去买些回来用,既安全又省力。

■ 晒被子的时间不宜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