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之谬全书
4784800000013

第13章 喝的不宜(2)

茶叶在生产、包装、运输、存放过程中,很容易遭受霉菌的污染,头遍茶往往很多细菌杂质。喝进些霉菌的“浮尸”,的确让人不放心。因此,尽量不要饮头遍茶。

■ 不宜喝温泉水

温泉水中含氟量高,对牙齿的健康很重要。饮用水中氟低于百万分之零点五时,会发生龋齿,而大于百万分之一时,就会损伤牙的釉质,使之出现白色或黄色斑牙,患氟斑牙。

若长期饮用高氟水,可引起骨硬化,患氟骨病,使韧带、关节囊钙化,椎管及椎间孔变窄后,可压迫脊神经导致麻木、瘫痪。因此,不要饮用含氟极高的温泉水。

■ 不宜饮用老化水

鲜活水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功效,但是,如将鲜活水储存在水缸、水池里,时间超过3天,就会遭到严重污染,而且也会老化,也即是常说的死水。

长时间煮开的水,如果放凉了再煮,就是老化水,因为煮开的时间较长或反复煮,可使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这些水不能喝。

其次,老化水活力极差,儿童常饮老化水会减慢细胞的新陈代谢,影响儿童身体发育。中老年人常喝老化水,就会使机体的衰老速度加快。

平时应喝鲜活水,喝开水也要喝24小时以内的开水,放置36小时以上的剩开水就不能再喝。

■ 不宜饮用高浓度咖啡

用高浓度的咖啡来刺激大脑和神经,以求提神解困,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人饮用高浓度的咖啡后,肾上腺素骤增,心跳频率加快,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紧张不安、焦躁、耳鸣以及肢体不自主地颤抖等异常现象,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健康。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者饮高浓度咖啡会加重病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可诱发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因此,不宜饮浓度高的咖啡。

■ 不宜常饮过热饮料

饮用温度过高的饮料,可造成广泛的皮肤粘膜损伤、蛋白质变性、胃肠道黏液降解、血细胞、培养细胞和移植器官死亡等症。所以,不要经常饮用过热的饮料。

■ 不宜用保温杯沏茶

茶叶富含茶碱、鞣酸、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只适于用70℃~80℃的开水冲泡。

如果用保温杯沏茶,不仅会使茶中的维生素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茶的营养价值,还会导致心血管、神经和造血系统的多种疾病发生。因此不宜用保温杯沏茶。

■ 不宜用沸水泡茶喝

茶叶具有提神益智、解渴去烦、舒经活络、延年益寿的作用,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用沸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P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大大减低茶的滋养保健效果。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以茶叶刚能泡开的温度为宜。

■ 咖啡放糖不宜过多

饮咖啡时,适当放点糖可增强咖啡的味道。但是,若放糖过多,则会使人没精打采,甚至使人感到十分疲倦。

此外,在饮咖啡时,忌过多地吃蛋糕、糖果等高糖食物,否则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 酸奶不宜加热食用

酸奶是用新鲜牛奶加入活性乳酸菌经过发酵制成,它保存着鲜牛奶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等一切营养素。

酸奶中的蛋白质由于受到乳酸菌的作用,成为微细的凝乳,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酸奶中的钙在乳酸的作用下,形成乳酸钙,也更易为人体吸收。

酸奶中的维生素含量比鲜奶高。有人担心酸奶太凉,冷天吃了,怕闹肚子,想煮后再吃,这是很不科学的。

因酸奶经过煮或蒸后,它的物理性状就会发生变化,使其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下降了,起特殊作用的乳酸菌会全部被杀死。

■ 牛奶不宜煮太久

牛奶富含蛋白质,加热时,呈液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变化,由溶液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出现沉淀。

另外,牛奶加热到100℃左右时,乳糖开始分解,牛奶变成褐色,逐渐分解成乳酸,产生少量甲酸,使牛奶的味道发生变化。所以,牛奶不宜久煮。

■ 煮牛奶不宜先放糖

在煮牛奶的时候,虽然先煮后放糖与先放糖后煮只是先后顺序不同,但是其结果就大大不同了。

若先煮沸牛奶后加糖,可使牛奶香甜可口,而且可完整地将营养素保留下来;若先放糖,再煮牛奶,这时牛奶中的氨基酸与白糖中的单糖在高温下生成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很难被人体吸收,从而消耗了两者中的营养物质。

因此,煮牛奶时一定要记住不要先放糖。

■ 饭前不宜饮用冰镇啤酒

饭前饮冰镇啤酒,容易使人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血管迅速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生理功能失调,影响正常进餐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还会使人体内的胃酸、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脂肪酶的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受到过冷刺激,变得蠕动加快,运动失调,久之,易诱发腹痛、腹泻及营养缺乏等症。

■ 饭前不宜大量喝水和饮料

胃在餐前空腹时有一定量的胃液,其中主要是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这类物质是消化食物和保护胃黏膜不可缺少的物质。盐酸具有杀菌作用,如饭前大量喝水或喝其他饮料,盐酸就会被稀释,从而降低其杀菌能力,也会影响食欲。

胃蛋白酶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它的作用必须在酸性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如果胃液中盐酸被稀释,就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再说,胃液中的黏液可以在胃内形成保护层,使各种食物不能直接接触胃的粘膜。

如果饭前大量饮水,就会破坏这层保护膜,使能够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直接接触胃壁,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 饱餐后不宜大量喝汽水

人在饱餐之后便大量饮用汽水,是有害无益的。轻则会出现胃腹胀痛,重则有可能酿成突发性胃破裂的大祸。

一般来说,市面上出售的汽水和各种含汽饮料中,都含有碳酸氢钠,所以更不宜在饱餐后大量饮用。

■ 酒后不宜服用安眠药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大脑各部位受抑制的先后不同,因而初期可出现一些兴奋症状,如语言增多、不易入眠等,后期则出现抑制症状。而镇静、安眠药物如苯巴比妥、眠尔通、利眠宁、安定等,对大脑也有抑制作用。

因此,如在酒后又服用这类药物,可使大脑受到双重的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昏沉沉、昏睡以至昏迷不醒。呼吸循环中枢受到抑制时,可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因此,饮酒之后,不宜服用安眠药物,即使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等,也不宜服用。

■ 酒后不宜大量饮浓茶

祖国医学认为,茶有利尿作用,酒后适量饮些茶水,可以加速酒精排泄,使人较快地解除醉酒状态。因此,以茶解酒的做法,不无一定道理。

但是,酒后大量饮浓茶也有弊病。因为,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90%在肝脏进行降解。酒精先被肝脏的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再被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成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一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2~4小时。而酒后大量喝浓茶,茶叶中的茶碱,可较快地作用于肾脏而产生利尿作用。

这样,酒精转化为乙醛后尚未来得及再分解,便从肾脏排出,而使肾脏受到大量乙醛的刺激,影响肾功能。此外,饮茶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这对患高血压病、心脏病的人很不利。

因此,酒后不宜多饮浓茶,可吃些柑橘、苹果之类的水果,如无水果,冲杯果汁或糖水喝下也有助于解酒。

■ 不宜酒后饮咖啡

饮酒时或酒后不宜饮咖啡。因为咖啡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大脑的损害最为严重,表现为大脑由极度兴奋转入极度抑制,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

■ 不宜只喝酒不吃饭

大量饮酒后容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因此,很多人在饮酒后很少甚至不吃饭,这种习惯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长期饮酒可造成乙醇性脂肪肝。如果在饮酒的同时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如果饮酒不吃饭,则乙醇对肝脏的毒性增加,极易发生乙醇性脂肪肝,故喝酒以后应该吃饭。

■ 饮酒不宜多吃凉粉

凉粉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白矾,这种物质能减慢肠胃蠕动,会使刚喝下的酒在胃肠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不但增加了人体对酒精的吸收,还会增加其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同时,白矾也会减缓血流速度,延长血液中酒精的滞留时间,如果酒精越积越多,会引起中毒。因此,饮酒不宜同时多吃凉粉及其制品。

■ 冬季不宜饮凉啤酒

冬季饮用啤酒不宜过凉,否则酒味苦涩,饮后身体发冷。因此,冬季饮啤酒的温度宜在15℃左右,这样可保证啤酒口味纯正。但啤酒不宜直接加热,饮用时可将酒瓶放进30℃左右温水中温热一段时间为宜。

■ 不宜用啤酒兑汽水喝

有人认为将汽水兑上啤酒喝,既醇甜可口、消热解暑,又稀释了酒精,不易醉人。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汽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人们在口渴时喝汽水,可促进胃肠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能生津止渴。但是,啤酒如兑上汽水就不一样了,因为啤酒中自身就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兑入汽水后,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因此,不宜用啤酒兑汽水喝。

■ 不宜将啤酒当饮料

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素有“液体面包”之美称,适量饮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但是有些人将啤酒当作清凉饮料,以为多喝无妨,其结果会发生酒精中毒,尤其是更年期以上年龄者易出现酒精中毒现象。

另外,更年期者饮用啤酒容易并发慢性胃炎,如果已经患有慢性胃炎,则会加重胃炎或促使病情反复。

■ 夏天不宜猛喝狂饮

夏天气温较高,体内水分散发较快,在出汗较多、口渴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猛喝狂饮。实际上,这种喝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和少量的盐,人出汗后,不但缺水而且也缺盐,而盐分的缺乏会使细胞的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水肯定无法在细胞内停留,会随汗液迅速排出,而且又带出一定量的盐分。

这样,不仅不能改善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还会使体内失去大量盐分,甚至还会因缺盐而引起肌肉无力、疼痛、抽搐。

此外,大量出汗后,也不宜饮用含气体的饮料。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盐分,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补充和吸收,细胞缺水状态得不到纠正。饮含高糖的饮料也不适合,它不仅不能纠正机体缺水,还会造成胃部不适。

口渴时,应选择低糖、无碳酸、无气,含钾、钠(盐分)的饮料,最好适量、分多次饮用。

■ 盛夏不宜多饮酸味饮料

如过多地饮柠檬汁、酸梅汤等酸味饮料,大量的有机酸进入人体,会产生酸血症。尤其在盛夏,人体大量出汗,随汗液失去了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致使肌肉酸痛无力。这时,如果饮过多的酸性饮料,人会感到更加乏力。盛夏应多饮含盐饮料,汽水便是较好冷饮之一。

■ 不宜用饮酒来御寒

很多人认为饮酒有御寒的作用,实际上,从长时间来看,喝酒反而会使抗寒能力减弱,甚至会导致身体的意外损害。

因为饮酒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暖,但同时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并增快,其结果是发热过后体温很快下降,畏寒的感觉相继发生,很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

■ 不宜用酒催眠

人喝酒之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暂时受到抑制,能促使人加快入睡。实际上,这并不是正常的酣睡。喝酒后引起的睡眠与生理性睡眠不一样,酒后上半夜睡眠与人清醒时相同,下半夜脑活动比平时还要活跃。

因此,人在酒后醒来,仍有昏昏沉沉和头晕不适的感觉,这正是大脑没有得到真正休息的缘故。

此外,睡前饮酒在睡眠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睡前饮酒危险更大。

■ 不要等到口渴时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着饮水不足的问题,不少人是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就太晚了。

口渴是人体细胞缺水的反应,经常口渴就会加速机体的衰老或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渴了再去喝水是不科学的。应当在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除用餐之外的时间里,适当喝些水,这对提高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都有重要作用。

这种饮水方法尤其对中老年人有益。老年人的大脑中枢反应迟钝,对口渴不敏感,如不主动饮水,就会发生缺水而对身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