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国学语文读本
4784700000056

第56章 奇言妙语(17)

此后,人们便把培养人才称为“树人”,把提拔起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如果一个老师教的学生非常多,就称之为“桃李满天下”。

海上钓鳌客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去谒见当时的宰相,奉上一张木板所制的名片,上面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

宰相问道:“先生在沧海中钓巨鳌,用什么东西作为钩和线呢?”

李白说:“我的情感奔逸在风中,志向纵横于宇宙间。用明月作为钩,用霓虹作为线。”

宰相又问:“用什么东西作为饵呢?”

李白答道:“以天下没有义气的男儿作为饵。”

宰相听后,不禁失色。

笼中鹤

唐朝诗人顾况生性疏懒狂放,经常和道士在一起。当时,当朝宰相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想笼络他,准备给他一个好官职。

顾况用诗作答:“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他这是把自己比做了闲云野鹤,把官爵看做了囚人的牢笼啊!

诗集中日得相见

唐诗人雍陶常常将自己比做谢朓、柳恽。他在担任简州刺史时,有客人来他也不给面子,门人知他如此,就懒得通报。因此,求见他的人很少有能受到接见的。

一天,有个叫冯道明的落第举子来求见,他对门人说:“请让我见员外,我与他是老相识。”

门人把话照传进去,等到接见时,雍陶呵斥冯道明说:“我和你连面都没有见过,你怎么谎称是我的老相识?”

冯道明说:“我读您的文章,很是敬仰您的为人,每天都会和您在诗集中相见,怎么能说不认识呢?”说完,就背诵起雍陶的诗文来。

雍陶见他说得巧妙,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高兴地款待了他。

家藏箱笼

韩寅亮是韩偓的儿子,他曾经对郑文宝说:“王审知听说我家箱笼很多,而且锁得很严,由于别人都不知道箱内装的是什么东西,因此他认为里面必定藏着珍宝。我父亲韩偓临死时,命亲信打开箱子,只见里面只有烧剩的龙风烛以及金缕红巾百余条,蜡泪如新,红巾香气犹浓。”

有一老仆人忍不住掉泪说:“韩公任翰林学士时,常在金銮内殿为皇帝起草文书,深夜才回翰林院。当时都是由宫女秉烛送学士出殿,韩公就把这些东西都收藏起来了。自从长安遭乱,韩公得罪,贬官南方,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很少了。”

封识宛然

范仲淹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被家人寄养在睢阳朱氏家,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个术士,二人经常来往。

后来术士病危,他临终时对范仲淹说:“我有一种法术能把水银炼成白金,但我儿子还小,还不能传授给他,我现在把它传给您。”说完就将已封好的炼术方法与一斤白金塞进范仲淹怀里,范仲淹刚要推辞不受,术士就死了。

十多年后,范仲淹功成名就,术士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于是范仲淹就将他请来,告诉他说:“你父亲死时你年纪还小,因此他让我收下他的遗物,现在你已长大,我应当归还给你。”

于是拿出白金与炼术方法给他,只见上面的封识还是老样子,一点儿都没有变动。

岂可掩名夺功

北宋时,皇帝让宋祁撰写《新唐书》,后来欧阳修也参加进来。书成后,皇帝认为一本书出自两个人之手,体例不统一,就下诏让欧阳修审校宋祁撰写的《列传》。

欧阳修接受诏令后感叹说:“宋公是前辈,况且各人见解不同,怎么能让一本书都按自己的意思修改呢?”于是一个字也没有改,仍将原书上交朝廷。

御史告诉欧阳修,按照修史书的惯例,只能署撰写人中官职最高者的姓名。欧阳修官职较宋祁高,因此应该署欧阳修的名字。欧阳修说:“宋公写《列传》功夫很深,时间也久,怎么可以夺去他的功劳呢?”于是《纪》、《志》署名欧阳修,《列传》署名宋祁。

宋祁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地说:“自古以来文人都不肯相互谦让,这件事情真是前所未有啊!”

六一居士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后,自号“醉翁”,后年老体衰,退休居住在颍州,又改号为“六一居士”。

有人问他:“六一是什么意思?”

欧阳修说:“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还常置酒一壶。”

客人又问:“那也只有五一呀。”

欧阳修说:“我一个醉翁,老于这五物之间,不正好是六一吗?”

客人笑道:“你是想逃名吗,所以才屡屡改换名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走在太阳底下而害怕影子的人。你将追着它飞跑,大口喘气,最后干渴而死。你终究是逃避不了的。”

欧阳修说:“我本知名不可逃,也知大丈夫不必逃。我取这个号,只不过是用来表示我的乐趣罢了。”

食梅几树

王冕对梅树情有独钟,他隐居在九里山时,在山上种了千株梅树,又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梅花书屋”。春天梅树结子,王冕便将它们拿到集市上去卖,每一树梅子卖的钱,他都用纸袋装好,作上记号。每天的开支则记成:“今天花了几树梅子钱。”

五 恕

杨维桢晚年居住在松江小蓬台,不再下来。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说:“客人来访不能下楼迎接,请原谅我的老懒;见到客人不能答礼,请原谅我的老病;客人问事不能回答,请原谅我的老默;说起话来没有顾忌,请原谅我的老迂;饮酒时不能没有音乐助兴,请原谅我的老狂。”

孔雀为何不往西北飞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陆侃如教授曾在巴黎留学,以勤奋好学著称。在1935年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几个主考官听说这个学生才思敏捷,应变能力相当强,所以就想出几道难题考考他。

其中他们问到这样一个怪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旁听的人知道这是有意刁难陆侃如,都不禁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

陆侃如稍加思索,就从容回答道:“《古诗十九首》第五首头两句云:‘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这么高,孔雀怎能飞得过去呢?”

所有的人都为陆侃如精彩的回答所折服,几个主考官更是伸出大拇指,给陆侃如打了最高分。“孔雀不往西北飞”从此也被传为了佳话。

美睡如游仙

明末副贡生杜浚,入清后隐居南京不出。杜浚家里贫穷,好写诗文,但是性情孤傲,不愿与人交往。

朋友王岱曾规劝他,他为自己辩解说:“我并非故意怠慢客人,只是喜欢闲适,爱睡觉而已,美美地睡上一觉便如游仙—般,即使与司马迁、韩愈为邻,我也没有空去拜访啊!”

传是楼

徐乾学曾在自己居住的屋后建一藏书楼,藏书数万卷。

他将儿子们叫到楼上,教训他们说:“我拿什么来传给你们呢?我作为父祖,每每感慨,想把自己的田地财货传给后辈,而子孙却未必能世代富有;想传以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器物,而又未必能世代保住其物;欲传以园林建筑及歌舞车马之类用具,而又未必能世代享受其乐。有鉴于此,我拿什么来传给你们呢?”

说着,即手指藏书喜悦地说:“我能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将这座楼命名为“传是楼”。

寒夜暖足

吴敬梓家中很穷。冬天的晚上寒气逼人,家中又没有酒食,他就约了好友汪京门、樊圣谟等五六人,乘着月色出南门,绕城墙走数十里,歌吟啸呼,互相应和,一直走到天明,进入西门后,各人才大笑散去。夜夜都是这样,他们将这种运动称为“暖足”。

作诗不求知

金陵水月庵僧人镜澄很有诗才,但他写成诗后往往将稿子焚毁,因此知道的人很少。吴文溥游金陵时在水月庵借宿,看见镜澄的诗,以为如此诗篇不可埋没,于是抄录数首,寄呈袁枚。

袁枚见后大为欣赏,并回信说:“我们这里有隐士而我却不知道,是我的罪过啊!”随即将镜澄的诗选刻在《续同人集》中,使之流传于世上。

吴文溥劝镜澄前去拜访袁枚,镜澄却说:“和尚且管自己作诗,并不希望为袁翰林所知。他只不过是喜欢我的诗,又不是喜欢和尚我啊!”因此始终没去拜访袁枚。

屈原投江

屈原被楚王放逐到汉江以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呢?”

屈原说:“整个世界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世上的人个个烂醉如泥,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到这里。”

渔父说:“圣人做事并不拘泥刻板,能够同世道一起前进。整个世界混浊,您何不随波逐流呢?世上的人都烂醉,您何不也跟着痛饮呢?为什么要固执地守持自己的美德,以致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会扶正帽子,刚洗完澡的人一定会掸净衣服。哪一个人肯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上污垢呢?我宁可投入长河,葬身鱼腹,也不愿让洁净的身躯蒙受世俗的尘埃。”

于是他写下了《怀沙》这首诗,自沉于汨罗江。

破天荒钱

唐朝时,湖南一带每年都要选送举子上京赶考,但是几十年来,这些举人没有一个考上进士的,所以人们就将湖南这一带称为“天荒”。

到了唐宣宗大中四年,刘蜕在湖南考取举人后,在京城又考中了进士。当时,崔铉(封魏国公)镇守湖南一带,就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赠送给刘蜕。有人还当场赋诗一首: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才力耗尽,用之无益

钱塘人施耐庵与刘伯温是好朋友。明太祖朱元璋搜罗人才,刘伯温向太祖推荐施耐庵,太祖即命刘伯温前去探访。

当时施耐庵刚刚写成《水浒传》一书,刘伯温读后,便不再提举荐的事。刘伯温回去报告太祖说:“此人心思才力已在一部小说上耗尽,用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渐入佳境

顾长康(顾恺之)吃甘蔗,喜欢从甘蔗的尾部吃起,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回答说:“这叫做渐入佳境。”

吾比山苦

明人冯具区与潘景升同游白岳山,潘景升指着石壁上低劣的文字,皱着眉头说:“山受苦到了这种地步!”

冯具区说:“既然做了这座山,它就应该不辞劳苦。”

其中的一位同行者问道:“是山痛苦呢,还是你痛苦呢?”

冯公说:“是我痛苦啊。”

吉人之辞寡

晋朝时,黄门侍郎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二人说的大多是世俗之事,王献之却只是寒暄了几句而已。

他们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的三位贤士,谁最出色?”

谢安说:“王献之最出色。”

客人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谢安说:“《易经》上说,‘吉人一般不善言辞’,他说的少,所以我知道他最好。”

盛名之下无虚士

隋朝诗人薛道衡有一次出访陈国,写了一首《人日思归诗》说:“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陈国人听到这两句后,嗤笑说:“这是什么话啊?真不明白别人怎么会说这小子会写诗!”

等到念到后两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时,人们才惊喜地感叹:“果然名不虚传啊!”

学书不是为了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