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4784600000005

第5章 人类文化探源(4)

中国历史上的契丹民族,曾经建立过历时219年强大的辽王朝,在北宋时强盛一时,但奇怪的是,自明朝以来契丹突然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

虽然在历史上辽国最终被金国灭亡,但这么一个显赫的民族,肯定没有在改朝换代之际被斩尽杀绝。在元初,曾有一个著名的契丹大臣耶律楚材,这说明契丹并没有被金人完全消灭掉。

中国的研究小组从1995年开始对契丹人墓葬中出土的契丹人头骨、牙齿和契丹女尸的腕骨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达斡尔族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保山地区的阿、莽、蒋氏“本人”也是契丹的后裔。

契丹所以不再在明初的史籍中出现,事实是:元代蒙古人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殆尽,他们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作为族群(如达斡尔族)存续了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这一发现使得契丹失踪之谜最终得以破解。

■ 匈奴的起源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民族。战国时分布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势力强盛,统治大漠南北,建立奴隶制军事政权,屡与中原王朝征战。曾经大败汉军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迫使刘邦缔结和亲之约。

汉武帝即位后,多次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进军漠北,扭转了屈辱忍让的局面。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内部纷争,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人居内地,南北朝时成为逐鹿中原的“五胡”之一,曾先后建立前赵、北凉、夏等国。

北匈奴屡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引起欧洲民族大迁徙,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溃。

然而,这样一个对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民族,学术界尚未能确论其起源和来历。

自汉魏以来,匈奴的起源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歧义产生于《史记·匈奴列传》的一段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一部分学者根据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认为,匈奴是夏之后代。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近代学者吕思勉、金元宪等,也持类似看法。

另一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孟子》赵岐注、《毛诗》郑玄笺等均持此说,到了近现代,关于此说的论述更为精密。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认为商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梁启超、方壮猷的意见也与王国维一致。

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一致。蒙文专家黄文弼认为,鬼方、荤粥、猃狁是古代披发左衽的羌族,林胡、楼烦、义渠才是胡服椎结的匈奴的前身,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族。

还有一说,以岑仲勉为代表,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秦始皇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蒙古族、突厥族,还是斯拉夫族)、匈奴的语系(蒙古语系、突厥语系,还是伊朗语系)等问题,也都成为悬案。

■ 亚马孙女儿国之谜

世界著名大河亚马孙河,其名称取自于希腊神话中的亚马孙女战士,由发现亚马孙河的西班牙寻宝队命名。

根据希腊的神话传说,在希腊以东黑海沿岸的庞图斯有个奇迹般的亚马孙女儿国,都城在铁尔莫东河畔的泰米细拉,由美丽勇敢的女王所统治。国中无一男子,为了避免其种族灭绝,她们一年一度地拜访邻近部落加加里亚人。拜访所生下的女孩由母亲抚养,男孩则被杀害或送回给他们的父亲。

此外,亚马孙人还在好几个希腊传说中出现过。

除了神话传说,亚马孙人也频见于史籍之中,希罗多德的《历史》在提到撒乌洛玛泰伊人时,大段地叙述了关于亚马孙人的轶闻,他确凿地提到希腊人战胜亚马孙人的事迹,而黑海沿岸的撒乌洛玛泰伊人即是她们与西徐亚人的后裔。

亚马孙人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呢?神话时代早已过去,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史诗、传说、美术作品也不足为凭,史籍所记又以传闻居多,不很可靠。故关于亚马孙人的问题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

许多人把她们看作是纯粹的神话人物,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神话传说中多少总带有一些事实的内核。其中一些人坚信亚马孙确实存在过,从希罗多德的记载中可见,雅典人常因战胜过亚马孙人而引以为荣,而一桩虚幻之事是不可能成为夸耀自己的资本的,而那么多的历史记载也不可能全属海外奇谈。

1976年,前苏联考古学家在伏尔加河中游古巴尔加斯附近发现的一个2000年前的女人墓,墓中有一把剑和几个箭头,全属男墓中的陪葬品,这说明这里埋的是女性武士,就是说,它有可能成为传说中的亚马孙女战士实际存在的佐证,因为此地与希罗多德等人所推断的位置大致相符。

前苏联学者谢苗诺夫从大量民族学和民俗学资料入手,提出了两合氏族群婚的理论,即属于同一氏族的男人集团和女人集团由于生产时的性禁忌而分开居住,彼此之间严禁通婚,而只能同两合组织中的另一氏族的异性集团通婚。

故经济独立的单独的女人集团和女子联盟确是存在过的,亚马孙女儿国的传说正是反映了从乱婚到个体婚之间的人类历史的这一环节。

■ 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全程

古埃及的木乃伊举世闻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木乃伊原来的意思是沥青,指一种干枯不腐烂的尸体。以在埃及发现的木乃伊的数量最多,时间最早,技术也最复杂。

古埃及如果有人死去,他的尸体首先被送到一个被称为“衣部”的地方,专门净化尸体。尸体被苏打水清洗过后,就送到叫“诖拜特”(意为纯洁之地)或“培尔-那非尔”(意为美丽之屋)的地方,完成香料的填充。然后就是木乃伊的制作。

制作木乃伊时,首先从死尸的鼻孔中用铁钩掏出一部分脑髓并把一些药料注到脑子里去进行清洗。然后,用锋利的石刀,在侧腹上切一个口子,把内脏完全取出来,把腹部弄干净,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填到里面去,再照原来的样子缝好。

这一步做完了之后,便把这个尸体在泡碱粉里放置70天,再把尸体洗干净,从头到脚用细麻布做绷带把它包裹起来,外面再涂上通常在埃及代替普通胶水使用的树胶,然后把尸体送给亲属,亲属将它放到特制的人形木盒里,保管在墓室中,靠墙直放着。

这种费用昂贵的处理尸体的办法一般适用于法老、达官贵人和富翁。穷人制作木乃伊的办法则简单多了,将腹部用泻剂清洗一下,然后把尸体放到泡碱粉里浸70天,取出后,让风吹干,葬于干燥的沙丘中。

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用下去。灵魂随着肉体的点滴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只要保存住肉体,让灵魂有栖身之处,死者就能转世再生。

■ 世界各民族的洪水传说

世界各地的民族几乎都流传着许多关于洪水的传说,尤其是沿北纬30度一带的民族,几乎都在各自先民的记忆里保存着洪水的详尽的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苏美尔文明的发源地。有一位乌纳皮施汀君主完整地讲述了一场大洪水的故事:很久以前,地球由四位神共同掌管,那时,地球上人烟十分稠密,人类不断繁衍,整个世界充满噪音,吼得天神不能成眠,于是众神一致决定消灭人类。

水神艾亚怜悯乌纳皮施汀王,赶忙跑来报信,让他赶紧造一只船,带上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种子一起逃命。后来,洪水果然爆发了,乌纳皮施汀通过建造的船逃出大洪水,从而保存了人类及其他生灵的种子。

在中美洲阿兹特克人的洪水传说中,全世界只有两个人逃过这场大浩劫,他们是一对夫妻。他们也是受神的指示,建造了一艘大船逃生。洪水过后,他们才在一座高山下定居下来,抚育子女。

中美洲的梅卓卡尼族也有他们的洪水传说:天神提尔波卡决定发动一次大洪水,毁灭全人类。天神只放过泰兹一家人,让他们搭一艘载满飞禽走兽、粮食及植物的大船逃生。玛雅族的印第安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其中也有关于这场天神发怒惩罚人类的记载。

3000多年前的印度,也流传着一则洪水的故事:一位名叫曼努的智者救了一条鱼,这条鱼其实是护法神的化身,他感激曼努,于是告诉他洪水即将来临,让他造一只大船,带上各种动物一雌一雄及其他植物种子逃生。后来,大洪水果然洗刷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灵,只有曼努一个人活了下来,一年以后,水中冒出一个女人,于是曼努娶她为妻,生下一大群儿女。

古埃及的《亡灵书》也有这次洪水故事的记载。据统计,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有500多则,大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而且绝大部分洪水传说都是各自独立形成的,与某一类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毫无关系。

为什么这些神话尽管产生于各个不相类属的文化,故事却是如此的相似?有的甚至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这些神话会充满共同的象征,并拥有相同的典型人物的情节?假如这些神话确是人类的记忆,为什么没有历史文件或什么资料记载过这场蔓延全球的大灾难?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神话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记录?或许,这些相同或不相同的洪水传说正在向我们提示着人类远古的记忆。

■ 圣诞节的来历之谜

圣诞节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的传统节日,也是很多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节日。但是,关于圣诞节的来历,至今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据《圣经》记载,在巴勒斯坦小城拿撒勒住着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少女,玛丽亚因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位降生于耶路撒冷附近一座马棚里的小生命,就是基督教徒的救世主——耶稣。

最早提出耶稣生于公元元年的说法,是公元6世纪时的一位罗马教士倡导的,直至10世纪才为各国公认。后来,经人推算,断定他所指年份不甚准确,说是少了4年,耶稣应当生于公元前4年,即中国汉哀帝建平三年。但也有人认为耶稣的出生年月尚在其前1年或3年。

总之,现在的公历纪元与耶稣的生卒年不符合,却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只是现在已相沿成习,无法也不必改动了。

至于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更是无从考察。有的民族定为1月7日,也有的民族定为2月2日、3月25日、4月19日、5月20日、11月17日、12月25日等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基督教徒们都按照自己的传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举行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

至于现今各国通行的以12月25日作为圣诞日,大约始于公元4世纪,这只是基督教徒们移用农业上的一个节气,来开展纪念耶稣的活动罢了。

从《新约》中记载的有关耶稣降生时的环境与景象看,耶稣诞生的时间,似乎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而是在一个和煦的春天或初夏。不过,现行的圣诞节,已成为西方人最大、最隆重、最快乐的节日。人们习以为常,也不必深究其所以然了。

■ 妇女穿裙子的来历

妇女穿裙子的习俗传说最初还是西施首创的。

战国时期,吴国强大,很快打败了越国,活捉了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便在吴国处处假装老实。

有一次,吴王得了病,请来当朝有名的郎中也没有诊断出是啥病。这事被越王知道了,他便说他能治,还说准能治好。这样,吴王就叫越王去看。

越王勾践为了取得吴王夫差对自己的信任,就当面尝了吴王的粪便,说:“大王没有多大的病,不过是受了点凉气,只要喝些热酒就会好的。”吴王夫差依照越王说的,喝了些热酒,果然全身舒坦,顿觉轻松,病全好了。

吴王从此认为越王对他抱有一片诚心,便把越王和范蠡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以后,和范蠡一块共谋复国大计。他们深知吴王好色,便挑选美女要送给吴王,日后作为复国的内应。

一日,他们路经一道河湾,发现河边洗衣石上有一女子,生得五官秀气,真是越国的天仙。这人就是西施。

西施进宫后的一天,对越王说:“人传我是当朝美人,我看他们说得不实,你看这双大脚片,太不体面。现在缠脚也来不及,不如给我做条裙子,把这大脚片遮起来,岂不更好。”

可是,当时并没有那样的服装式样,裁缝也没办法下剪子。还是西施自己熬了三个通宵,画了一幅十八折的长裙图案,交给越国有名的巧裁缝去做。

后来,西施就穿着这件长裙被范蠡送到吴国。

吴王被漂亮的西施迷上了,一天到晚和西施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越王勾践见吴王已中计谋,便发兵攻打吴国。这时,吴王从梦里醒来,但已迟了。吴国很快灭亡了。

勾践达到了复国的目的,也没有忘记这其中还有西施的一份功劳。越王便让妇女们都穿起裙子,以赞扬西施为国献身的功绩。

从此,妇女穿裙子的风俗就在我国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