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命人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他叫上几个儿子一起去那里视察,就趁这个机会,让儿子们每人写一篇赋。曹植提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完了,而且文章相当出色,人人看了都说好。曹操觉得这孩子真是有才,就想把王位传给他。
后来,曹植虽然没有继承魏王之位,却写了二百多篇作品,而且篇篇都很精彩。特别是诗歌《赠白马王彪》、辞赋《洛神赋》等,经过一千多年,人们读起来还津津有味。
■先发制人
◎成语释义
先行动就可以处于主动地位,控制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发:发动。
◎成语出处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当时项梁和侄子项羽因为躲避仇人,逃到吴中。会稽郡的郡守名叫殷通,他知道项梁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派人找来项梁,准备和他分析分析当前的形势。
项梁早就想造反了,他一见殷通就说:“现今江西地区都已经造反了,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呀!先行动的可以制服别人,行动迟了就会被别人所制啊!”
殷通随后说:“我很想带兵造反。您能够干大事,我想请您和桓楚一起统率我的军队,您知道桓楚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好派人请他。”项梁知道殷通是个碌碌之辈,不想给他办事,想了想,说道:“桓楚因为犯了法,在江湖上四处流亡,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的下落,我现在就叫他进来,您问他好了。”
项梁走出门,示意项羽将剑准备好,抓住机会将殷通杀掉。项羽对他的意思心领神会。两人走进大厅,殷通见项羽到了,正要起身相迎。谁想项羽突然拔出宝剑,将他杀了。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街上呼喊了起来。
老百姓被秦朝压迫苦了,对秦朝官吏本来就很痛恨,现在看到项羽杀了郡守,都把他当英雄看待。于是,众百姓拥项梁为郡守,项羽为偏将。项羽又在乡里亲友中招募了一支军队,号称“八千子弟兵”,正式扯旗造反,响应陈胜、吴广。
■心旷神怡
◎成语释义
心胸开阔,精神愉快。旷:开朗。怡:愉快。
◎成语出处
《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滕子京和范仲淹的关系非常好。他们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滕子京到岳州担任知州之职,第二年就重新修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件盛事,他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作为纪念。范仲淹爽快地答应了,很快写成了《岳阳楼记》一文。
文章指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见到的景色和心中的感受会有不同。
作者写到,“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大意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映入眼帘的一番景色,会使人心情开朗,精神非常愉快。会把以前所有的荣辱得失忘得一干二净。观看景物的人会完全沉浸在美景之中,好像要和这美景融为—体。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和朋友举起酒杯,在温暖的阳光下,在这微风的吹拂下饮酒作乐,当然是件美好的事。通过饮酒得到的感觉,真是其乐无穷,一生都难以忘怀啊!
■欣欣向荣
◎成语释义
植物生长茂盛。现多用来比喻精神奋发或事业兴旺发达的景象。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荣:茂盛。
◎成语出处
《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成语故事
公元405年,陶渊明终于辞官回乡,准备过隐居生活,那年他四十一岁。
他走在回乡的路上,心里想:做官有什么好啊?就为了嘴里的一口饭,违背自己的意愿,终日做一些无聊的事。这样干,自己怎么能够安心呢?现在抛弃官位,回乡自耕自食,这就算做对了。既然意识到做官太委屈自己,就不要再错下去,应该改正过来,不要再琢磨当官从政的那些事了。
他回到了家里,家里人并不因他辞官而责备他,反而摆下酒宴来欢迎他。他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家乡的美丽景色。他越感受越觉得心情舒畅,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他吃饱饭之后,又到田园间一边走一边看。农夫们见了他,都向他问好,并且说:“春天已经到了,花草树木都长得非常茂盛,山泉小溪里的水也欢快地流动,这里的景色多么让人兴奋哪!”
后来,陶渊明根据自己回乡途中的兴奋心情、到家乡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美好情趣,写成了《归去来辞》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堪称传世的经典。
■信口雌黄
◎成语释义
言论不当,随口更改。也指没有根据地乱说话,胡言乱语。信口:出言不假思索。雌黄:古时用来涂抹错字的颜料,后指任意窜改。
◎成语出处
《文选》中刘孝标注引晋朝孙盛的《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贵族们讲起话来夸夸其谈,不务实际。西晋大臣王衍,在清谈家中颇有名望。他从小就显得伶牙俐齿,曾到著名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见他外表清秀,举止文雅,都很赞许他。但山涛却叹息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
王衍成年后,善于运用老子、庄子的学说,对儒家经义进行新的解释。他宣讲的时候,满嘴都是空话。他讲话时总是轻声慢语,每次讲到错误之处,都毫不在乎地随口更改。所以,人们都用“口中雌黄”来评价他。
在“八王之乱”中,有两位很有权势的王爷看中了王衍的影响,封他为尚书令,把朝政委托给他。但他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势力,不把天下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西晋灭亡之时,他还顺嘴胡说:“我一向都不干预朝政,朝廷的失败,并不能怪罪到我的身上。”
可是,敌军是不需要空谈家的。结果,王衍被敌军活埋在瓦砾堆里,终于一命呜呼。
■信誓旦旦
◎成语释义
誓言说得极其诚恳。信誓:表示诚信的誓言。旦旦:诚实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的淇水边住着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
—天,一个阴险的男子相中了她,便主动勾引他,还对他说了许多甜言蜜语:“我这一生只爱你一个,我要和你白头偕老,决不背叛你!”这位女子过于天真,还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一位有情之人,就对男子的求婚点头应允。
男子见自己朝思暮想的美人居然中了圈套,心中狂喜不已。到了秋天,那男子带着礼物到他家里去,把她接到家中,真的成了夫妇。婚后,这个女子不管丈夫有多少缺点,总是默默地爱着他,整日辛苦地操持家务,一点怨言都没有。
过了好多年,她渐渐衰老了,不再貌美如花,千娇百媚。那男子不再怜惜她,对她百般刁难,千吵万闹,甚至虐待她。
尽管她为整个家庭做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丈夫还是无情地抛弃了她,另结新欢。到了这个时候,女子的身心都受到沉重的打击,她万分痛苦,但最终还是从噩梦中觉醒,对无情无义的丈夫充满了憎恨,下定决心和他一刀两断。
诗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句,意思是说:那男人当初发下的爱情誓言显得多么诚恳,没想到现在会改变心肠,弃旧迎新。
■栩栩如生
◎成语释义
比喻形象生动逼真,好像活的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
◎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哲学著作《庄子》中,有一个“庄生梦蝶”的寓言,写得非常精彩:
一天夜里,天气非常凉快,人们也摆脱了烦躁心情,变得非常轻松、愉悦。庄子和平常一样,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他睡着以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好像真蝴蝶一样,欣然自得,在万卉争芳的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飞来飞去采集花中的精蕊,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众生灵的欢乐。这个时候,他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了好长一阵,他才从梦中醒来。摆脱梦境之后,他还沉醉在惊喜之中,觉得这个梦是一场美梦。
可是,这时的他却有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
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它所讲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有差别的,但是这种差别是相对的,从根本上说,世上所有事物都是—样的。
■言过其实
◎成语释义
比喻言语浮夸,他所吹嘘的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也指说话夸张失实,使人无法相信。言:言语。实:实际情况。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成语故事
马良、马谡兄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者名将领。马谡很有口才,特别喜欢谈论军事,分析战局,而且总是能谈到点子上。丞相诸葛亮觉得他才能出众,很器重他。
可是,蜀国昭烈帝刘备觉得马谡这个人太爱吹嘘,做起事来不能脚踏实地。于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说起话来很浮夸,一点也不踏实,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对于这种人,决不可以重用,否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带领军队讨伐魏国,派马谡镇守街亭,防备魏军。结果,马谡一味逞强,竟然不听从指挥,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马谡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由于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养虎遗患
◎成语释义
喂养老虎,却留下祸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遗:留下。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遽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成语故事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由于刘邦重用人才,争取人心,力量越来越强大。而项羽却不听取贤人的意见,也不关心老百姓,与刘邦打成了个平手。这时,刘邦派人去和项羽商量,愿意以鸿沟作为界线,项家占东边,刘家占西边,从此不再打仗,相安无事。
项羽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吞并天下,只好接受这个建议。
双方签订和约后,项羽带兵东归,刘邦也心满意足,打算带兵撤回关中过安乐的生活。
可是他的谋士张良却说:“大王!现在天下大部分的土地都被您占领了,众诸侯又心悦诚服地归顺了您。项羽的军队貌似强大,其实没有多少实力。不趁现在消灭他,就会给自己留下后患,那可就是‘养虎自遗患’了!”
这真是“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刘邦顿时猛醒,觉得张良分析得太对了,就统率军队追击项羽,把他的军队消灭了。项羽无奈,只得自刎。
■一挥而就
◎成语释义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画画、作文极为敏捷。就:成功。
◎成语出处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成语故事
文天祥,号文山,吉州庐陵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曾经变卖家产,组织抗元义兵,与入侵的元朝军队进行拼死战斗。公元1278年,他被元军俘虏,敌人以宰相之位引诱他投降,他坚决不答应,终于被敌人所害。
文天祥的文学作品也相当出色。他的诗歌《过零丁洋》、散文《指南录》都堪称文坛中的佳作。
其实,早在他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文学才能。
宋理宗统治时期,文天祥来到都城临安,参加进士考试,想获得报效祖国的机会。当时,考试在集英殿进行,主持者是就是皇帝。当时的考试题目是“法天不息”,主考官要求根据这个题目谈一些政治见解。
“法天不息”,是说人的行为要遵循“天道”,不能中途停止。
在考场上,文天祥没有苦思冥想,甚至没有打草稿,而是提笔就写,一口气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很长,竟然有一万多字。在文章中,他批评了朝廷中存在的各种弊病,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方法。
主考官王应麟一见这篇文章,又惊又喜,觉得此人才华盖世,真乃当世奇才。他急忙把这篇文章郑重地推荐给了理宗皇帝。
宋理宗读罢文天祥的文章,也非常高兴,说道:“此人真是我宋朝的祥瑞呀!”于是钦点文天祥为新科状元。
■一字千金
◎成语释义
赞扬文辞精妙,形容文章价值极高。
◎成语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即位,相国吕不韦辅佐君王,权倾朝野。当时,为了收拢人心,增强实力,东方六国的宗室重臣都招揽天下人才,加以重用。吕不韦认为,在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更应招纳饱学之士,让他们为秦国作贡献。
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很快就在府中养了三千宾客,成为一位天下皆知的爱才之人。吕不韦把手下的门客组织起来,共同编写了一部皇皇巨著,叫做《吕氏春秋》。全书共有十多万字的内容,通贯古今,文采飞扬。
吕不韦为了扩大《吕氏春秋》的影响,还传下命令,将此书挂在京城咸阳的城门上,公开宣布说:“如果有人能够对此书进行改动,不论增加一字或删去一字,都赏赐千金。”吕不韦这样不遗余力地宣传,就是要让秦王和众臣子都认同自己的治国思想,听他的话。
由于吕不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众人对他只有尊敬的份,不敢公开指出《吕氏春秋》的缺点。这样一来,《吕氏春秋》公布了一个多月,虽然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却没有一个人将这部著作改动一字,那千金之赏自然也无人领取。
吕不韦见没人反对他,心里非常高兴,就命人将这部著作传送全国各地。从此以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天下人都怕他。
后来,秦王嬴政真正掌握了实权。他对吕不韦的独断专行非常不满,终于夺了他的相国之职,将他贬到巴蜀。就是这样,秦王还不放过他,派人带了毒药给他。吕不韦知道活不下去,只得服毒自尽。
■异军突起
◎成语释义
指新的力量一下子崛起,独树一帜。异:不同。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来造反,反对秦朝的残暴统治,天下群雄起来纷纷响应。项梁、项羽叔侄也在会稽起兵,并扶立楚怀王为君。楚怀王封项梁为上柱国,命他统率人马渡江,对秦军发动攻击。
这个时候,东阳县有个狱吏,名叫陈婴,深得当地人的尊敬。东阳县的年轻人觉得秦朝实行暴政,不可扶保,就起来造反,杀掉了东阳县令。他们聚集了几千人马,推举陈婴为首领。
陈婴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一开始就坚辞不受,但是由于大家都拥护他,他没有法子,只好担起首领的重任。
县中的老百姓都觉得陈婴可以信赖,听说他当了起义军的首领,就觉得这支部队很有前途,于是纷纷前来投效。没过多长时间,东阳的起义军就扩大到二万人之众。东阳人觉得陈婴颇有才能,就想拥戴他为王,并独树一帜,在士兵的头上裹起青色的头巾,以示他们与别的部队不同。
面对这种局势,陈婴的母亲对他说:“你的才能本来不高。可是一下子有那么大的名气,绝不是什么好兆头。现在,你只有归顺别人,卸下重担,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陈婴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就拒绝了众人让他称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