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众百姓都为他鸣冤。后来,秦桧在游西湖时得了病,很快就一命呜呼。没过多久,秦桧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想见他们一面,就请来一个道士做法术招魂。
据说,那个道士来到地狱,寻找秦氏父子。可是,他却看到秦桧和万俟■都戴着铁枷,接受着各种酷刑的惩罚。道士见此处这等恐怖,就要回转阳世。临行前,秦桧哭丧着脸对道士说:“请带话给我夫人王氏,就说东窗事发了。”
道士回到秦府后,把秦桧的话向王氏传达。王氏得知秦桧在受这等报应,不由得吓呆了。过了一段日子,由于王氏连惊带吓,终于死去。
■断章取义
◎成语释义
原意是,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考虑所引诗句的原意。后来常用来指不顾全文和原意,只根据自己的片面理解和需要,孤立地摘取别人的文章或言谈。章:文章中的章节、段落。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成语故事
春秋后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共同密谋,一起作乱,将国君齐庄公杀死,改立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崔杼和庆封则分别担任右相和左相的职务。
庄公有两个亲信——卢蒲癸和王何。他们得知庄公遇害,觉得大事不好,就逃奔外国去了。卢蒲癸临走前嘱咐弟弟卢蒲嫳,要他想办法获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以便在适当之时奋力出击,上为国君报仇,下为百姓除害。
卢蒲嫳没有辜负哥哥的嘱托,故意表示为庆封效力,并帮助他杀死了崔杼。庆封独掌朝堂后,对卢蒲嫳非常信任。后来他又想办法让哥哥回国,为庄公报仇雪恨。
卢蒲癸回国后,把要杀死庆封的事告诉了妻子庆姜。庆姜虽然与庆封有亲,但表示要大义灭亲,支持丈夫完成除害之举。结果,卢蒲癸不但将庆封杀死,还杀死了岳父庆舍以及庆氏全族。
后来,有人问收蒲癸:“庆氏和你们卢氏都是姜姓之后,你娶庆姜为妻,不是与同宗联姻吗?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卢蒲癸笑笑说:“庆姜不因我与她同宗而避开我的求亲,我为什么要回避呢?就像如是有人截取《诗经》中的某篇某章,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样的啊。我只要我想要的,怎么会把‘同宗’的问题放在心上!”
■废寝忘食
◎成语释义
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对某一件事非常专心。废:停止。寝:睡觉。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第七》:“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到处宣传他的治国主张,希望能得到重用。在他六十四岁之时,他来到了楚国的叶邑。
叶邑的大夫沈诸梁接见了孔子,他对孔子非常热情。沈诸梁被人们称为叶公,是一位颇有名望之人。因为孔子的名声很大,所以他很早就知道孔子。可是,他对孔子的人品并不了解,于是就向孔子的学生子路询问。
这个问题太敏感了。子路虽在孔门弟子中才能出众,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么回答他:‘孔子的为人,他非常喜欢学习,为了学习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忘记;他喜欢传道授业,从不为受贫受苦而担忧,甚至不顾自己年纪老迈’这样的话呢?”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因为他的理想非常远大,所以使自己生活得非常充实。
■鹤立鸡群
◎成语释义
像鹤立在鸡群之中。用来比喻仪表出众,才能、品质超过一般人。
◎成语出处
《世说新语》:“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成语故事
嵇康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他为人耿直,才华出处,又长得魁梧英俊,格外引人注目。由于他对掌权的司马氏集因不满,所以惨遭杀害,死时年仅四十一岁。嵇康的儿子嵇绍,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与众不同。
后来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就将嵇绍召到洛阳做官。有人看见他后,就对著名官员王戎说:“昨天我正巧与嵇绍相遇,他的身材是那样的魁梧高大,在人群之中,就如同一只鹤站立在鸡群中那样。”
王戎听了,笑笑道:“你还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嵇绍与他父亲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任命嵇绍为侍中,让他作为天子的随从,为天子撰写文书。因此嵇绍经常在宫廷出入,很受人们羡慕。
后来,“八王之乱”爆发,惠帝御驾亲征,嵇绍紧随天子左右,保护圣驾的安全。在一次战役中,他为了保护惠帝,中箭而死,鲜血滴在惠帝的战袍上。晋惠帝非常感动,不让内侍将战袍上的血迹洗掉,来表达对嵇绍的怀念。
■壶中天地
◎成语释义
指道家所说的仙境,或者比喻超凡脱俗的境界。
◎成语出处
《云笈七鉴·二十八治》:“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壶公’。”
◎成语故事
据说,离成都一千多里有一座人间仙境,叫做云台山。据道家书籍记载,正一天师张道陵就曾经带着三百多名弟子在这里修身养性。
后来,张道陵离开此山,将云台山上的道观交给弟子张申主持。当时有一个虔信道教之人名叫施存,一心想修炼成功,白日飞升。他听说云台山上有一位奇人壶公,是受张天师之命驻守宝山的。就不远千里,跑到云台山寻找壶公,想向他学习修真向道之术。其实,这位壶公就是张申。那么,张申为什么被人们称作“壶公”呢?
原来,人们发现张申身上常带有一把酒壶,只要他随口一念咒语,壶中便会出现日月星辰、蓝天大地、高山峻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让人想也想不到的是,张申到了晚上,就将宝壶置于地上,口念咒语,然后自己钻入壶中,尽情享受神仙生活。等到他出了宝壶,又投入到凡俗的生活中。
因为张申把壶中的天地叫做“壶天”,所以,人们也给他送了一个雅号,叫做“壶公”。
■寄人篱下
◎成语释义
寄居在人家篱笆下面。原指写文章一味因袭,不能自成格调。现在用来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的处境。寄:依附,依靠。篱:篱笆。
◎成语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有个名叫张融的读书人,性格非常怪僻,举止奇特。此人生得五短身材,面貌丑陋,可是精神很足,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好像一切都不放在心上。
大臣萧道成非常赏识张融,觉得他才学出众,品格清隽。后来,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就不顾身份差异,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萧道成推翻南朝宋政权,建立了南齐。他虽然当了皇帝,仍然忘不了自己的朋友,经常和张融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
有一天,萧道成和张融讨论书法。萧道成对张融说:“你的书法当然很有骨力,却明显缺少二王(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度。”
张融非常不满意这个评价,于是不服气地说:“陛下,人们都说我缺少二王的法度,可是也该想一想,二王的字体里也缺乏臣的法度。”
张融主张写文章要有一定的独创性,要能够体现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写道:“既然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写起文章来就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订《礼》、《乐》那样,将自己的创造性发挥出来,不要一味模仿他人,像鸟雀那样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
■江郎才尽
◎成语释义
江郎的文才没了。常用来比喻创作思维减退。尽:完,没了。
◎成语出处
《南史·江淹传》:“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成语故事
江郎,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他字文通,是南梁考城人。江淹年轻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甚至没钱买笔买纸。但他一心想博取功名,所以读书非常用功。通过刻苦学习,他的命运终于得到改变。他做官一直做到位列朝堂的光禄大夫,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人都把他当作文坛才子来看待。
可是随着官位的升迁,他的写作水平却大幅度退步。以前他写作的时候,文思如潮,下笔如神,绝妙的佳词佳句层出不穷。可是他身价倍增之后,写出来的诗却普普通通,平淡乏味。
坐享富贵的他,本想写点文章,可是提起笔来总要想上老半天,却依旧写不成个样子。有时候灵感突然来了,他写出了一两句诗,但人们细细读来,又觉得没有什么精彩之处。
据传说,一次江淹坐船出游,停在禅灵寺河边,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江淹不假思索,就将怀中的几尺绸缎还给他。从此以后,他的文章就乏善可陈了。
还有人传说,有一回江淹在凉亭里睡午觉,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向他索要一支笔,还说那支笔本来是他的,在很多年前借给了江淹。江淹觉得有借有还,方合道理,于是取出一支五色笔还给了他。从此他的思维就好像枯竭了一样,再也写不出惊世骇俗的文章来了。
■精疲力尽
◎成语释义
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都没有。疲:疲惫。尽:竭。
◎成语出处
宋代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成语故事
李纲,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是宋朝的名臣。宋徽宗时期,他考中进士,经过屡次升迁,官位一直升到太常少卿。
李纲为人正直,对国家忠心耿耿。靖康元年,金兵将京城汴京团团围住,李纲与投降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主张抗击金朝统治者,反对议和割地。金兵见宋朝迟迟不降,就攻打城池,李纲亲自上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终于将敌人杀退了。
但是,后来宋徽宗对李纲不再信任。结果,由于缺乏良将辅佐,金人终于攻破汴京,将徽宗、钦宗二位皇帝掳走。
后来,徽宗之子康王即位,史称宋高宗。高宗登基之后,颇有兴国之志,封李纲为宰相,准备与金人血战到底。可是,高宗身边小人太多,所以李纲只做了七十天的宰相,就被高宗罢了官。
在投降派的教唆下,宋高宗不再信任李纲。然而,李纲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屡次上书,陈述抗金大计。虽然宋高宗对李纲的意见理也不理,但李纲毫不气馁,没有放弃劝谏高宗的希望。金人听说李纲的事迹,都敬佩他的为人。
李纲曾写下《病牛》一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诗的大意是:牛为主人辛苦耕耘千百亩田地,使主人粮谷满仓,却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到了这时,又有谁对牛表示哀怜呢?其实,它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想让老百姓都能吃上饱饭。如果达到这个目的,哪怕累得爬不起来,它的内心也是甜甜的。
实际上,作者创作此诗,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情。
■卷土重来
◎成语释义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又一次猛扑过来。卷土:形容很多人马奔腾的样子。
◎成语出处
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成语故事
秦朝施行暴政,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当时,项羽和其叔叔项梁在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组织了一支有八千人马的子弟兵。这支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最值得人民信赖。很快,项氏叔侄就靠着这八千子弟兵,打出了一片江山,所统率的军队也由少到多,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
后来,项梁不幸遇害。项羽和刘邦联合起来,继承项梁的遗志,并肩作战,打得秦朝军队心惊胆战。秦朝江山越来越不稳,终于被这二人所灭。
秦朝灭亡后,项羽扶立楚怀王为义帝,大封诸王。可是,没过多久,项羽为了争权夺利,竟然妄杀义帝,于是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愿意扶保刘邦称帝,为义帝报仇。
当时项羽的力量本来很强大。但是他刚愎自用,过于骄傲,终于损失了很多人马。最后,他在垓下与刘邦决战,中了刘邦部将韩信的圈套,被杀得大败亏输。项羽带兵杀出重围。终于逃到乌江。
这时,乌江亭长摇来一叶扁舟,要渡他过江,并且对他说:“江东虽然小,但还有千里之地。大王过了江,还能在那里称王。”
可项羽一口回绝,他说:“现在是老天要绝我的生路,我又怎能渡江逃走?何况我当年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攻打秦国,如今八千子弟有的死了,有的不知下落。我若一人回去,纵然江东父老仁厚,立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
这时,刘邦的追兵赶到。项羽把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回过身来与敌军搏斗,杀了无数勇士,然后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三十一岁。
到了唐朝晚期,诗人杜牧来到乌江边,想起当年的旧事,很为项羽惋惜。他认为,项羽如果听从亭长之语,渡江而去,还能卷土重来。到那时,项刘二人的胜负还不一定呢!想到这里,四周景物又引动了杜牧伤今怀古之情,于是他在乌江亭上题诗,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开天辟地
◎成语释义
原意指天地的开始。后用来表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成语出处
徐整的《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成语故事
上古时代,人们不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就结合实践进行猜想。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这片混沌没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之分,样子与一个浑圆的鸡蛋相似。后来,人类的祖先——盘古,终于在这片混沌中诞生了。
过了一万八千年的时间,盘古终于成熟了。他用利斧将混沌劈开。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地。从这以后,宇宙间才有了皇天、厚土。而盘古自己也成了天地间的一个巨人,支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混沌不分。
盘古开天辟地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居然左右着天地的变化。如果他心里高兴,天气就晴朗;如果他因为难过而哭泣,天空就下雨,落到地上形成大江大河……盘古死后,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方的泰山,他的脚朝天,变成西方的华山。他的头发和汗毛,则变成了树木和花草,承受着大地的滋养。
盘古死后,远古帝王——三皇出现了,三皇才能出众,成为人类的统治者。他们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空前绝后
◎成语释义
从前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常用来形容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绝:中止、断绝。
◎成语出处
《宣和画谱》:“顾冠于前,张绝于后,而道子乃兼有之。”
◎成语故事
晋朝的顾恺之,有突出的才华,特别善于绘画。他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就和真的一样。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人物时,眼珠总是等到后面再画。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笑笑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里。”人们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纷纷佩服不已。当时,人们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的梁朝时,出了个很有名的画家,叫张僧繇。山水画、人物佛像画是他的特长。梁武帝信佛,建了许多寺庙佛塔,都请他去作画。
唐代的吴道子书画皆佳,尤善于绘画。他的山水画、佛像画非常有名,天下皆知。据说,他在景玄寺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却显得阴森恐怖,很多坏人看了此画就悔悟自新、改学好人。
后人曾经对这三位画家进行了评价,他们说:“顾恺之的画超越诸多前辈,张僧繇的画,后人望尘莫及,吴道子的画则兼有两人的长处,称得上空前绝后。”
■脍炙人口
◎成语释义
美味佳肴人人都喜欢吃。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或传诵的诗文。脍:细切的肉。炙:烤肉。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