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10

第10章 培养孩子的成功品质(2)

心理学家指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性格属于非智力因素范围,与智力因素组成心理活动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坚强的性格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强化脑细胞活动,使智力活动呈现积极状态,从而使人在学习工作中产生异乎寻常的高效率。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在各种各样的性格中最优秀的性格是坚强性格,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具有坚持力、自制力,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父母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

如让孩子单独活动,同生人谈话,与小朋友来往,独立完成作业等。即使有一定困难也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只有让孩子经常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并变得坚强起来。

2.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过小事情磨炼自己的意志。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以工作精确、细致著称。他写字十分工整,像印刷出来的一样。原来在年轻时,他就是把工工整整地书写作为自己磨炼意志的开端的。我国体育名将周晓兰,在球场上吃得苦、忍得痛,意志坚强,与她小时候在小事上的磨炼分不开。上小学时,她常因看电影而耽误功课,在父亲的帮助下,她从克制看电影做起,功课做不完,就把电影票退掉,再好的电影也不去看。经过一段时间,她战胜了自己,养成了很强的自制力。正如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所说:“哪怕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因此,父母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要从孩子“小的克制”入手。从小事做起,只是起点。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地磨炼孩子。当孩子能够迎接越来越大的困难挑战的时候,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就站在你面前了。

3.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大家知道,“劳其筋骨”是磨炼意志的重要方法。适合孩子的艰难一些的劳动、体育活动,能使孩子坚强起来。长途远足,爬山,跑步,游泳,较重的劳动……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父母要指导孩子选择,关键在于坚持。当然,其前提是避免盲目性,不能冒险,不能脱离实际。要教育孩子:明确行动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式,一旦行动,不达目的不罢休。

2.相信和尊重孩子

试着让孩子担负一定的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要求能力和坚持力。心理学认为,让孩子担任一定角色可以使其性格向这个角色靠拢。如某幼儿园的一个幼儿个人卫生不好,当让他来检查其他小朋友的卫生后,他自己的卫生明显好转,并且在其他方面,如自尊心、责任心、协调性等方面也都有明显改善。这个例子说明孩子的性格受大人期望的影响校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把孩子当作坚强的孩子来培养。

3.让孩子保持健康的身体

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心情不好,必然怕这怕那,对人对事积极不起来,性格也就很难坚强起来。相反,孩子的身体体质好,有信心,有勇气,就容易培养自信坚强的性格。

4.培养孩子积极的良好品德

良好的品德受人喜爱和尊重,知识和智慧使人有信心。人的各种心理品质是相互影响的,培养各种积极的良好品德,都能有效地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要求孩子摔了跟头不哭,打针不哭等。父母应利用孩子的好强心理,在孩子未哭时给予鼓励,如孩子真的不哭,那么就要及时强化效果。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常在送幼儿园时大哭大闹,那么父母一方面设法消除孩子去幼儿园的不适心理,另一方面应鼓励孩子“去幼儿园不哭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一旦孩子不哭了,应及时鼓励,加上适当的奖励,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坚强的性格。

6.防止因性别差异而形成偏见

有的父母认为,男孩子玩布娃娃没出息,女孩子玩冲锋枪不应该。好像女孩子生来就应做饭带孩子,男孩子生来就应该舞枪弄棒,做大事业。成人这种偏狭的观念和做法极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过早的女性化会损害女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过早的男性化也会影响男孩的细致性和敏感性。

7.对孩子要有耐心

有些孩子虽然一心想独立自主,凡事都坚持自己做,但实际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情都无法做好,如吃饭时把桌面搞得一团糟,衣服穿得东歪西扭。有一些急性子的父母没时间等待孩子慢吞吞无秩序的自主行为,所以凡事一手包办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不但会剥夺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因此专家们强调,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学着自我探索成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凡事为孩子“代劳”,只会使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另外,好奇爱发问也是幼儿最大的特点,父母在面对孩子提问时,不要急着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以免阻塞孩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最好是解释出前因后果慢慢启发诱导。

总之,在这里如此强调坚强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的必要性并非小题大做。很多具体事例都说明,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时需要人们果断地做出决定,对性格坚强者来说遇到问题能沉得住气冷静分析;而性格软弱者则不同,他们往往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以致把事情办糟。坚强的性格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所以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质,就千万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的方面。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为父母,在花费时间和精力搞好自己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因此,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包办太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以锻炼的机会。

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煮鸡蛋到学校,但又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剥掉鸡蛋外面的壳。可见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会给孩子带来何等的难堪。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也不可能一辈子拄着拐杖行走,他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不应该是囊中的美食、身上的衣服、温暖的房间,而是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应付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能力――学会自己去生活,这是“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

父母能替代孩子一时,却无法替代一世,早日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路是正确的选择。孩子生活在一个被赋予一切的时代,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深沉、高尚、科学、艺术,对孩子真正的爱要藏起一半。合格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满足、娇惯或溺爱、放纵,这样才能给予他们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怜子之心人人都有,但是爱怜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不能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无条件地满足,更不能剥夺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刚刚学步的孩子面对着陌生的世界会感到束手无策,但初生牛犊不畏虎,他们有勇气去尝试,尽管他们的尝试很少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不要冷言冷语,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明智的父母会及时鼓励孩子,让他们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并最终走向独立生活之路。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这是一句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父母要转变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父母们不妨尝试一下美国家庭的做法:美国的婴儿从一出生就单独睡觉;孩子会捧奶瓶了,母亲让他自己捧奶瓶吃奶,吃完奶就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让他自己大便,之后让孩子在有围栏的床上自己玩;孩子学步的时候,也是自己扶着学步车走;孩子长大后不仅要完全自己照顾自己,还得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孩子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自己挣钱;13岁的女孩包揽全家衣服的洗涤,并按社会价格向父母收费;18岁以后完全独立。

2.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事实上伴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增强,相应的自主性也开始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这时是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父母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当孩子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3.对于进步要鼓励

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哪怕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孩子自己洗了脏衣服,作为从未洗过衣服的孩子,尽管他洗得并不干净,但父母也应说:“会自己洗衣服了,真不错。”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孩子洗衣服要注意哪些问题。而面对孩子其他做得不好的一些事情,也同样不要指责他笨手笨脚,或当众挫伤他的自尊心,而应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会促进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成就,从小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很重要。孩子的成功意识,就是孩子迫切希望和要求自己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做出为人们所注意的成就的心理倾向和品格。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爱说谎话的孩子。他得了几块化石便说是价值连城的珠宝,而且还故意向同学炫耀说发明了一种“秘密液体”,可以改变花的颜色。家里人知道后很气愤,姐姐要求父亲严加管教。可是老达尔文并没有简单从事,他观察孩子的平时爱好,了解到孩子的谎言并非事出无因,而是自身的兴趣追求、智慧的萌动与渴望成功等方面的产物。通过父子俩的朝夕相处,老达尔文更认识到孩子的许多谎言很有见地,如同一座将要爆发的智慧之山,将来肯定会有出息。他没有惩罚达尔文,而是给予了巧妙的暗示和鼓励,以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容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父母,应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做成的一只“纸飞机”,搭成了一辆“大卡车”,父母都得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足了,心情更好了,也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相反,如果父母无端训斥,就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发展。作为父母,都应看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1.父母要影响和引导孩子的成功意识

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对于生活、家庭和工作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成功心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睦的家庭会使孩子感到温馨;父母对家庭充满责任感,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敬佩之情;父母工作勤奋,而且成就显著,会在孩子内心深处形成要成功必须能吃苦的观念。孩子的成功意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培育,如果他们某些“天真”的想法或行为及时得到父母的鼓励而成功,这就会使之从实践中和心理状态上体验到成功的全过程,并促使他产生再次成功的强烈愿望;反之则会使其缩手缩脚,产生怯懦心态而不敢进行成功的尝试。在这个培育孩子成功意识的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例如:父亲与孩子下棋,有的父亲怕孩子输后哭闹,因而故意让他一回,孩子赢了,虽然不哭了,久而久之,孩子只能赢得起,却再也输不起了。有的父亲则不然,真刀实枪与孩子干,第一回孩子也许输了,但第二回,第三回情形也许会出现变化,孩子也会想尽办法对付父亲,表面看来似乎赢了一盘棋,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不仅赢起得起更输得起的好品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能够承受失败的挫折,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父母应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诉孩子任何事都可能有不理想的结局,遇到挫折后一定要理智。考试没有得到理想成绩,最好不要责怪,应该正确疏导,这一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你。将失败的压力转化成动力,就可以使孩子正确认识失败,并养成良好的成功意识。

3.让孩子学会自己争取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愿望是什么,立场又是什么,同时,应在心理上支持他,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意识。可以通过鼓励他参加一些比赛,以锻炼他适度的成功心态,让他理解生活中的一切成功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4.孩子自己的事情由孩子自己负责

比如,在督促孩子起床这件事上,如果由父母每天提醒,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如果由闹钟提醒,按规定时间起床,迟到了自己负责,效果好于父母的督促。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千万不能代替,而应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5.培养孩子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