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嵩(生卒年不详),钱塘(杭州)人,木工出身。少年时,徽宗画院画家李从训深爱其才,收为义子,学成后,供奉于画院。历任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擅长人物画,文献记载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三十六英雄像(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也画过反映农家生活的《服田图》(《珊瑚网着录》),其中《服田图》表现了农民从浸种、耕耘、播种、收割、打场至入仓的整个劳动生产过程。共21段,十分详细具体。为此,还曾得到宋高宗赵构的题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他反映庄子“齐生死”现寓意的《骷髅幻戏图》。但是,他最为着名的画作,是《货郎图》卷,画面描写的是一位肩挑百货的走村串巷的老年货郎,笑眯眯的,十分慈祥,他一进村口,就被正在靖闹的孩子们团团围住了,有的看这样,有的问那样,有的孩子从家里拉来了母亲,闹嚷着要买这买那。有的母亲则拖儿带女,匆匆赶来,准备采购些什么。画作充满了一种民间欢乐喜悦的气氛,具有浓烈醇朴的乡间生活气息。
6.梁楷的减笔写意人物画
在南宋人物画家中,最具个性,最富创新精神的画家当数梁楷。
梁楷(约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南宋宁宗时画院画家,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嘉泰年间(1201-1204年)授待诏,赐金带,不受。性格豪放不拘,又爱喝酒,人称“梁疯子”。今传世梁楷的作品大体有二类,一种为承学吴道子、李公麟一系,勾勒工致的,画史说他“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兰”(《图绘宝鉴》卷四),而贾师古为南宋初年画院祗候,属李公麟派系,梁楷是贾师古的高足,所以画作有“画法工致,精神迥出”一路的,如《八高僧故事图》卷(上海博物馆藏)、《释迦出山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渊明图》(收藏不详),作品均严谨而不狂放,背景树石皆有法度,可以看出受贾师古、李唐等人的影响。但是,梁楷的成就并不在于此,而在“皆草草,谓之减笔”(《图绘宝鉴》)的画风,成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开派领袖。当时画院画家“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现传的《六祖截竹图》、《六祖破经图》(均藏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都是以极其简洁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人物画作品,梁楷创造性地发展了唐、五代、北宋以来的单一以细笔勾勒的人物造型方法(北宋初传为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实难认作真迹,应属宋末元初人所作)。所以,明代汪河玉《珊瑚网》言称“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尤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烟云笔底春”。梁楷还存世一幅最为别致的大写意人物杰作《泼墨仙人图》,画中一仙人,芒鞋坦腹,醉步蹒跚,憨态可掬。画中值得注意的是,它放弃了历来传统以线条勾勒为主的造型规律,除了仙人面部五官及腹部作极简练率意的勾勒外,袖袍皆以阔笔水墨纵横刷扫,信手挥去,全无拘羁。墨韵中干湿、浓淡、黑白五彩俱备,显得生动空灵,充满情韵,笔墨至今仍给人“元气淋漓障犹湿”的滋润感,这种精妙绝伦的大写意人物画法,可谓是“前无古人”,开辟了写意人物画的先声。中国的人物绘画技法,至此便分化为两支,一为工笔人物,一为写意人物,并一直延传后世。所以,梁楷在画史上的地位是卓着而影响深远的,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画派的里程碑。
传为梁楷的另一件作品《太白行吟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不少画史书籍予以介绍,但因风格气息和梁楷作品出入甚大,系属伪品,这里不再赘述。
七、辽金时代的人物绘画
和北宋、南宋王朝几乎同时并存的北方契丹民族(辽·960-1115年)和女真民族(金·1115-1234年)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画家和保存了一批较为可信的绘画作品,其中以画人物着名的画家有辽代的耶律倍(李赞华)、胡(左王右襄)和金朝的杨微及张踽。
耶律倍(李赞华)(899-936年),字图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契丹族人,母亲为回鹘人,天显元年(926年)立为东丹王。《辽史·义宗纪》说他工辽、汉文章,善画本国人物。黄复休观其作品,认为是“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存世作品有传为他的《骑射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一立于马前的持箭武士,正在作出猎前的准备。另还传有《人骑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和《射鹿图》(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美术馆藏)等作品,都属于工笔勾勒一路的人物画作品。
胡(左王右襄)(生卒年不详),传为契丹人,也有作范阳(今北京市顺义县)人,活动于辽代。由于他生长生活在边塞,因此作品也多表现边塞“水草放牧”、“游骑射猎”的内容,传世作品有《卓歇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生动描绘了边塞部落酋长在狩猎途中休憩宴饮的场面,其中酋长举杯豪饮,席前有举盘跪进的传者,还有载歌载舞的男子相伴。王安石曾有诗“琢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的句子,描述的或许就是这种情景。他传世还有《回猎图》和《出猎图》(均藏故宫博物院)也都是描绘契丹民族射猎生活的作品。
杨微(生卒年不详),史料无记载,传世作品仅存《调马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卷后左上署有“大因定甲辰高阳杨微画”小字款,据此,可知为金人所为。内容表现的是大漠旷野,一老年牧人乘坐一骑,奋蹄疾追,去会羁一前奔的骏马。画作造境旷远,气氛紧张,神情描绘得细腻入微。
张踽(生卒年不详),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卷(吉林省博物馆藏),款题“祗应司张瑀画”数字。祗应司是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置的内府机构,掌管宫中诸色工作,与“图画署”同级,张瑀当属于祗应司的画家,所以,该卷的制作年代应在公元1201年之后。画作表现了汉末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战乱中被南匈奴虏去,八年后,又被曹操派人接回的故事。文姬归汉的途中,送迎的队列里,有肩扛圆月旗,顶风骑马引路的向导,有头戴貂冠,身着胡服的蔡文姬,有跟随在后的胡、汉官员,有架鹰挚犬,匆匆赶上队列的侍从。人物神情各具个性,真切生动,笔法简练工致,敷色淡雅,无论表现手段和绘画风格都和宋时绘画如出一炉。
八、元代的人物绘画
元代,由于蒙古异族的统治,文人士大夫画家受政治上压抑的影响,因此易于寄托隐逸思想,便于抒发情感的山水、花鸟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十分发达。而作为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绘画就显得相对匮乏。所以,元代的人物画,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几乎没有多大的突破,但仍然有一批严守法度,颇具造诣的人物画家值得称道,他们代表了元代人物画的创作水准,着名的有何澄、刘贯道、赵孟頫、王振鹏、任仁发、张渥、卫九鼎、颜辉和善写肖像的王绎。
1.何澄和《归庄图》卷
何澄(1223-?),燕(今河北)人,约活动于元世宗到元仁宗皇庆年间。工画历史人物故事,传世人物画作品有《归庄图》卷(吉林省博物馆藏),系据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创作,画中取“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情节,人物造型质朴,除陶渊明形象及服饰勾线精细繁密外,其他人物衣袂则较简略洗练,笔线也略作方折,劲硬挺拔,有宋画遗韵。画卷本幅无款,后有邓文原、柯九思、赵孟頫、余集等人的跋文现款,并皆云此画为何澄所作,赵孟頫并确认是其九十岁时所作。另江苏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墓出土的何澄山水画《云山墨戏图》卷,为何氏仅有的二件作品之一,从而可知,他除善人物故事、鞍马、界画外,也能画山水,所作墨戏山水,亦颇得天趣。
2.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和《消夏图》
刘贯道(约1258-1336年),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图绘宝鉴》记载,他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曾为忽必烈的嫡子裕宗画像,由于画得精妙,遂留在禁宫中任事,成了元代初年服务于宫廷的绘画高手。他擅画道释人物,作画“临勒之勤,几忘寝食。”他的道释人物据称画得“人物眉睫鼻孔皆动。”画史谓其“真神笔也,虽吴道子、王维当无吞矣”(《珊瑚网》)。传世作品有《元世祖出猎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消夏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前者描写忽必烈一行十人,架鹰携犬,持弓放箭,在大漠中狩猎时的情景。纪年为“至元十七年二月”(280年),约为其二十余岁时的作品。后者写一高士,坦胸赤足,正倚卧平榻之上,手执拂尘和画轴,背枕阮琴秀囊,正纳凉歇憩。前有两女持长扇仁立,后有芭蕉秀竹和屏风,其中屏风上又绘有一屏,作文人观书品茶的题材,构图手法近于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画作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把文人雅土闲逸安乐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书有小楷“毋道”二字,藏于蕉竹枝叶的空隙处,曾一度末被发现,以至到了清代,高士奇还把它误定为刘松年的作品,现据“毋道”款识考证,认定为刘贯道所作。
3.赵孟頫的人物画作品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擅人物、山水、花鸟、竹石,且均能“悉造微,穷其天趣”。他的人物画,主要师承唐代的韩干,曾谓“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始欲尽去宋人笔墨。”其代表作品有《红衣罗汉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图中画一梵僧,面带笑容,目光深邃,鼻子隆起,生有深褐色卷曲的头发和浓密的络腮胡须,下垂的耳朵佩戴着金色的环饰,身着朱色的袈裟,正一本正经地传经说法。作者自称是受唐人卢楞迦画罗汉的启发,又根据在大都(今北京)亲眼所见的天竺僧(印度僧)的相貌而创作的。线条谨细深沉,(要造字)色浑穆而文静,画作既显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也体现出作者审美意识中高深的修养。画中署款“大德八年暮春之初吴兴赵孟頫子昂画”。(大德八年为1304年,时赵孟頫51岁)。赵孟頫也善画鞍马人物,作品有《三世人马图》卷(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人骑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浴马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和《秋郊饮马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等,也都出于工笔人物一系,法度甚好。
4.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卷
王振鹏(生卒年不详),字朋梅,号孤云居士,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以擅画界画着名,曾得到元仁宗的赏识,授“孤云居士”的称号。人物画作颇佳,师承北宋李公麟,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画的是春秋时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他们是一对知音朋友,伯牙鼓琴,子斯听之,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子期死后,伯牙失去了知音,便摔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画面表现的就是伯牙鼓琴如痴,子期倾听如醉的情节。
5.任仁发和《张果见明皇图》卷
任仁发(1254-1327年),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浙江青龙镇(今属上海市青浦)人,曾任浙东宣慰副,水佣田副使等职,是元代初年着名的水利专家兼画家。擅画人物鞍马,师承唐人及李公麟,代表作品有《张果见明皇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画作表现的是“八仙”中的张果被唐明皇召见时,表演种种法术的故事,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隐居在中条山中,并常往来于汾、晋之间,他能倒骑毛驴,日行数万里,歇憩时,则将驴儿收缩变小折叠于布袋之中。唐明皇李隆基时,经中书舍人陈峤的引见,张果得以在京师为明皇表演法术。图中,张果眯缝双眼,嘴角含笑,轻使法术,倾刻,一只小驴从布袋中奔出,坐在椅子上的唐明皇瞪大双眼,身体微微前倾观看,显得十分惊奇,侍立一旁的官宦也忍俊不住,拍手叫起好来。画面人物神情精妙,画作极见情趣。勾勒用线清刚柔劲,敷色也明丽温雅,古风朴朴。卷后有元代着名书法大家康里氏的题记,康里氏和任仁发是亲戚,有康里氏的题跋,从而也进一步证实了作品的可靠性。
6.张渥的人物画
张渥(生卒年不详),字叔厚,号江海客,又号贞期生,祖籍淮南,居杭州,大约活动于至正年间(1341-1368年),是元代后期着名的人物画家。他的绘画,师承北宋李公麟,以白描着称于世,有“李龙麟后一人”之誉。传世人物作品有《雪夜访戴图》轴(上海博物馆藏),描绘晋代王徽之(字子猷,羲之子)雪夜访戴逵事。画作夜雪初弄,月色清明,徽之乘兴坐船如往,船中那洒脱的身姿,士大夫卓而不羁的个性,表现得栩栩如生。以屈原楚辞而作的《九歌图》,是他最为着名的作品,该图共有三本传世,一为吉林省博物馆藏本,款题“淮南张渥临”并有吴睿隶书“楚辞九歌”于每图之后。吴书纪年为“至正六年岁次丙戌(1346年)冬十月”。二为上海博物馆藏本,共作有十图,署款“淮南张渥”四字。每图均有吴睿篆书题图名,隶书“楚辞”,纪年为“至正六年(1346年)九月既望”。三为美国克利佛伦博物馆藏本,共十一段,无款印,有错免隶书“楚辞”,诸书纪年为“至正二十一年辛丑(1361年)三月”。三本笔法完全一致,纯以白描技法造型,惟人物构图略有出入,用笔流利潇洒,人物衣带飘举,宛若行进空中,有“吴带当风”的笔线遗意,为其杰出的代表作品。
7.卫九鼎和颜辉的人物画
卫九鼎(生卒年不详),约和倪瓒同时,也是元代杰出的人物画家,画法师承李公麟,也善作白描人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洛神赋图》轴,其中洛水之神凌波微步,丰神绝世,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确有文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意境,线条秀劲飘逸,绘画水准不在张渥之下。
颜辉(生卒年不详),字秋月,浙江江山人,善画道释人物,工画鬼,也善画猿和山水。传世人物作品有《刘海图》轴(收藏不详)、《李仙像》轴(故宫博物院藏)等,造型多怪诞丑陋,但又都颇为传神,极具情趣,时人曾对他的人物画作有“八面生意”的称誉。
8.王绎的肖像人物画
王绎(约1332-?),字思善,自号痴绝生,浙江建德人,居杭州。善画人物,尤以精肖像画而着名。着有《写像秘诀》,其中主张以形取神,在对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传世作品有《杨竹西小像》卷(故宫博物院藏),图卷描绘宋末高士杨谦(别号竹西),在宋朝灭亡后,身着野服,寄情于诗酒,放浪于山水之间“清廉不仕”的形象。画中的杨竹西乌巾白衫,面目清瘦,手持竹杖,仪态安祥潇洒。人物纯以淡墨细笔勾勒,线条挺拔简劲,尤其是杨竹西的肖像,骨肉结构、透视比例皆准确合度,神气十足,人物极为写实。后有倪拨补笔作坡石孤松,冷逸静寂,更烘托出主人翁淡泊名利,平和无为的性格,画卷代表了元代肖像画的最高水准。
9.永乐宫的道释人物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