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4767400000023

第23章 书法析赏(2)

不过,自古以来,对此碑在肯定中抱批评态度的也大有人在。明人杨士奇《东里续集》就说:“(此碑)矩矱森严,意度飘逸,但少含蓄之趣耳。”清代梁山献《承晋斋积闻录》则说:“欧阳兰台《道因法师碑》结构多不稳当,而力量精刻,几欲突过其父,此乃学《化度》,非学《九成》诸碑也。”“《道因》、《圭峰》如此结体,何尝非唐碑中之赫赫者,一较大欧,丑态百出,并无稳当处,可知古人作书之难也。”又说:“《道因碑》结体虽无稳适,而其险劲沉厚处,自非《圭峰》所及。”叶昌炽《语石》也别有论述道:“《道因法师碑》戈戟森森,锋颖四出,六朝醇古之气,浇漓尽矣,盖能得之《皇甫碑》之险峻,而无《化度》之淳蓄,非善学率更者也。余谓小欧,但传其父分隶法。”

卜商读书帖·欧阳询

欧阳询的《卜商读书帖》与《张翰帖》的异同点《卜商读书帖》与《张翰帖》二帖均为欧阳询《史事帖》之一。

《卜商读书帖》以“卜商读书”始,六行。有宣和印及宋徽宗题签。《张翰帖》有“张翰字季鹰”云云,十行,历来续于《卜商帖》。二帖宋时均藏内府,清初归冯铨所有,刻于《快雪堂帖》。此后转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又摹刻于杨氏《邻苏园帖》。《卜商帖》字体是楷书而兼有行书结体,墨色浓重,行气贯通,下笔锋利如斩钉截铁,凝重有力,帖中多数字画结构紧凑,个别字较松散。《张翰帖》笔画较为丰腴,结体不失严整,合乎法度,接近欧书《千字文》一路。二帖现藏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清劲绝尘的《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史事帖》之一,为“仲尼梦奠”云云始九行,行书七十八字。收入《星凤楼帖》、

仲尼梦奠帖·欧阳询

《玉虹鉴真帖》、《唐宋名人帖》等。其中《玉虹鉴真帖》称最佳。有真迹印本。书法清劲绝尘,评为一时之绝。

欧阳询骨气劲峭的《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欧阳询

《皇甫诞碑》,又称《皇甫》或《皇甫君碑》,于志宁撰文。碑上未书年月,故何时立碑不可考,宋赵明诚,清顾炎武、王澍、翁方纲等人认为立于高祖武德年间或太宗贞观年间。由书风的傲劲观之,恐比上述三碑均早。碑主皇甫诞为隋文帝重臣,炀帝即位,汉王杨谅举兵叛乱,皇甫诞不从,为杨谅所杀;后皇甫之子归于唐,遂为之树碑立传,以颂其节。此碑原在陕西蓝田鸣犊镇皇甫诞墓所,后移至西安学府,即今西安碑林,现存。明嘉靖年间曾专修碑亭加以保护,但万历四十四年关中地震,碑亭倾毁,碑被压断,断处失二十余字。碑文正书二十八行,每行五十九字,现有北宋时的未断全拓本传世。晚近拓本和翻刻本亦不少,但均于欧书韵致有变。较之他碑,此碑于法度精严之外,更有骨气劲峭的特点。明王世贞《州山人书稿》说:“率更书《皇甫诞碑》比之诸帖尤为险劲。”故若以险劲论,此碑堪称欧书最。唐张怀瓘《书断》云:“皇甫诞如训兵精练,猛锐长驱,武库矛戟,此等是也。”宋人《宝刻类编》云:“是碑则初由隶成楷,因险劲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正楷第一必由之先路也。”明杨士奇云:“骨力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规矩,观此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乎”。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钟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难也。

从感觉而言,《皇甫诞》有别于其他三碑,更接近于欧之行书《梦奠》、《张翰》、《卜商》三帖,较为率意。有学者认为,《醴泉铭》处处敛锋,用笔特别慎重,达到完美的境界,笔法难度太高,必须参酌《皇甫诞》的“露锋”,避免笔画的刻板,流入馆阁的窠臼,这不失为学书的经验之谈。

颜真卿的传世善本《多宝塔碑》

自署立于天宝十一年(752)四月二十二日。宋拓本。楷书,文一首。凡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额隶书二行六字。260.3×140厘米。碑藏西安碑林。拓本藏故宫博物院。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颜真卿书,时年四十四岁。

多宝塔,在长安东面兴平县(今陕西兴平)千福寺内,天宝四年(745)建成。始建之时(天宝元年),曾惊动四方,轰动一时,有“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之说。天宝十一年(752)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俗姓程)请岑勋撰写《多宝塔碑》文,并由颜真卿正书,镌刻入石立于多宝塔下。碑文记叙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文中所叙大都光怪梦寐云物感应,且修饰浮夸不可致诘,惟借颜真卿名存世。

多宝塔碑感应碑·颜真卿

是碑为迄今所见颜真卿传世书法最早的一件,极为世人所重,故学颜书未有不习此碑者。是碑直刀平底,镌刻较深,又因石质坚润,剥落甚少,所以传世善本,锋芒犹新。且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结体匀称秀丽,谨严多姿,与他以后所书风貌迥异。大抵书法自陈隋以来,渐趋匀整,入唐则更加严谨规范,是碑书风实乃时代使之然。后世评述此碑有“以浑劲吐风神”之誉,也有“近世椽吏家鼻祖”之贬,诚理解之不同也。

是碑撰文者岑勋,生平事迹已无从查考。

题额者徐浩,字季海,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时官检校都官郎中,与颜真卿同为尚书省官员。颜、徐并为书家,且同值台省,或当有所过从,惟史不载,甚为可惜。

是碑侧刻有金莲峰真逸题名及金明昌五年刘仲游诗。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此碑康熙年间泐一片石,共损泐十八字。北宋拓本,十四行“归功帝力”之“力”字,十五行“凿井见泥”之“凿”字笔画完好。南宋拓本“凿”字渐漫漶。明时拓本,十四行“塔事”之“事”字右上无石花,二十四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右上完好,二十五行“克嗣其业”之“克”字“口“部完好。此碑北宋拓与明、清拓字体差别很大,宋拓精本颜原书凡三点水多连丝笔细画,或两点间,拓本随年代近,而多不显连笔。宋拓字肥方,字口棱角锋芒完好,其次字渐细瘦秃,全失原体,近拓更不足观。

参考:明王澍《竹云题跋》,明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张彦生《善本碑帖录》。

释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罢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岐嶷绝于荤茹,髻龇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插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橐,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欢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

颜真卿千古绝调的《祭侄文稿》

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九月三日。麻纸本。行草书,文稿一篇。凡二十五行,计三百三十四字。纵28.16×72.3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颜真卿书,时年五十。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当年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正是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正当英年,且归葬时已失身躯,仅存头颅。所以,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迸,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祭侄文稿·颜真卿

此文稿书法顿挫纵横,一泻千里,终为千古绝调,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是帖流传有绪,据元张晏跋:当时宣和尝收,后为庸工剪去印记,元代时于“岁”字旁犹有天水圆印痕迹。现已不见。元初在鲜于枢手并有跋。明时在吴廷家,后辗转入清内府。内中钤有“赵子昂氏”、“鲜于枢伯机父”、“张晏私印”、“句曲外史”、“石渠宝芨”、“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前隔水有题识;幅后有张晏、鲜于枢、王项龄、徐乾学等跋。又有周密、屠约、僧德一、王图炳等观款。著录于《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等。刻入宋《博古堂》、《忠义堂》等帖。明《停云馆》、《戏鸿堂》、《玉烟堂》等丛帖亦有刻入。

参考: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宋《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朱关田《颜真卿传》。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彀,何图逆贼闲,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颜真卿顿挫郁渤的《祭伯文稿》

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肃宗至德三年)。甲秀堂帖本。行草书,文一篇。凡三十六行,计四百一十字。原刻早佚。故宫博物院藏。《祭伯文稿》,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是书为乾元元年(758)颜真卿十月被酷吏唐之诬,以蒲州刺史左迁饶州刺史,十月二十一日途经洛阳时,仓促奠告于鹞店高村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所书评者谓:“与争座帖大略相似,予未敢以伯仲评之也”(陈敬宗),“祭伯父文与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顿挫郁渤,小似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小似不及也。”(王世贞)故与《争座位稿》、《祭侄文稿》合称“三稿”,声传遐迩。但因真迹早佚,精刻流传亦少。首见宋《博古堂帖》(又名《越州石氏帖》)收入,拓本似已不传。今见最早刻帖为宋《甲秀堂帖》,后明《郁冈斋帖》《丛帖》等亦收入,惜均不精。

今所收为《甲秀堂帖》本,模刻尤存颜书神彩,反观《祭侄稿》墨迹,觉一气相通也。两行年月部分的书法与《祭侄文稿》墨迹本首行相互参看,自可印证,且较《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尤见和雅。

参考:容庚《丛帖目》,杨震方《碑帖叙录》,马宗霍《书林藻鉴》,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朱关田《颜真卿年表》。

释文:祭伯父豪州刺史文,维乾元元年岁在次戊戌,十月庚子朔廿一日庚申。第十三侄男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饶州诸军事、饶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敢昭告于亡伯,故朝议大夫豪州刺史府君之灵。日者羯胡禄山,扰河洛,生灵涂炭,兵甲靡夷。二兄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忠义愤发。首开土门,擒斩逆竖、挫其凶慝。(先蒙授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孤援绝,身陷贼庭,(圣朝哀荣,褒赠太子太保,甥侄季明卢逖等被贼害者八人并赠五品京官。)嫂及儿女,皆被拘囚。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于贼手,并得归京。真卿比在平原遭罹凶逆,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二圣悯焉,授户部侍郎河北采访招讨使,又迁工部宪部二尚书,再兼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三州刺史。圣恩锡类。大门赠华州刺史。兄弟儿侄,尽蒙国恩。允南授膳部郎中,允臧授侍御史。威明试太仆丞。真卿男颇授太子洗马。诸侄男等,顶授协律郎,授秘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袁衡华亭丞,泉明颢颖等并蒙迁改。一门之内,生死哀荣。真卿将赴饶州至东京,得申拜扫,又伏增感咽,谨以清酌遮羞之奠以伯母河南县君元氏配。尚飨。

颜真卿自撰题《谒金天王神祠题记》

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十月初九。拓本。楷书,自撰题记一则。凡四行,计二十二字。早期拓本藏故宫博物院。

唐肃宗至德三年(758)三月,颜真卿自同州刺史改任蒲州(州治在今山西永济),由于御史唐诬告,同年十月左迁饶州(州治在今江西鄱阳)。此篇题记即是颜真卿赴饶州之任,途经华阴,与监察御史王延昌等同游华山华岳庙时所题记,时铭刻于北周《华岳颂碑》右侧,时年五十岁。

是记保存完好,清代中期拓本,字体基本未损。碑原存华山华岳庙内。

参考:朱关田《颜真卿年谱》。

释文:皇唐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冬十月戊申,真卿自蒲州刺史蒙……

颜真卿问道向禅的《麻姑仙坛记》

书于大历六年(771)四月。拓本。楷书,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