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不自觉地寻找消极的东西,比如焦虑、怒气、罪恶感、仇恨、妒忌、愁苦和紧张等,这些负面情绪不但侵蚀一个人的心理活力,也会磨损一个人的身体活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地做自己的主人,才能获得成功和快乐。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对自身及客观事物体验的一种反映。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消极的情绪则会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稳定,还会导致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当我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可能什么事都会随着自己的意愿发展,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是嘲笑或轻蔑。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样就不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当然,只要在社会上生存,总免不了会有各种的“麻烦”上身,当这些“麻烦”找上身来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冲动,克制自己。会克制自己的人,就会发展自己;会发展自己的人,也会克制自己。
一个人的情绪本来就会时好时坏,只是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我们。
当我们在伤心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掉眼泪,而是应该先设法找出伤心的原因,为什么会伤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变得不再伤心。
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大声嚷嚷,而是应当自己问一下自己:“我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是谁得罪了我吗?怎么得罪的?自己又对那个人说了什么?”当你问过这些问题后就会发现,其实让你生气的原因非常微不足道。
当你觉得内疚的时候,先不要躲开人群,要知道,大多数的内疚都来自压抑的忿怨,而忿怨又是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而产生的。那么,就要先找到解决的方法,然而再把忿怨引向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其实,一切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都是可以控制的,都是可以让其往好的一面发展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制自己,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他的努力便永远指向成功的方向,不管成功的路多么崎岖漫长,他总能看到成功的方向。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再伟大的人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所以,对于成功者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成功的第一步,而对于还没有成功的人而言,学会控制情绪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抱怨要适时适度,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工作中,几乎随处都能听到人们的抱怨声。有的人会抱怨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好,有的人会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有的人会抱怨没有人能够赏识自己,甚至有的人会抱怨自己没有好父母。其实,他们这样的抱怨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会有人因为他们的抱怨而同情他们,生活更不可能因为他们的抱怨而改变什么。
其实,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不完美和不让人满意的生活总会让人抱怨。虽然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当然,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时候,但需要注意的是,抱怨要适时适度,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1.不要见人就抱怨
在工作上,如果你向一个毫无裁定权的人抱怨,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发泄情绪,这样做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人员,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这样就会将抱怨的强度提高。向更高层次的人抱怨,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这是抱怨时最重要的原则。
2.用正确的方式去抱怨
在抱怨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用赞美的话语作为开端,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对方的敌意,同时更重要的是,你的赞美已经事先为对方设定了一个遵循的标准。记住,听你抱怨的人也许与你想抱怨的事情并不相关,甚至不知道情况为何,如果你一开始就大发雷霆只会激起对方敌对、自卫的反应。
3.抱怨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在气头上去找对方表示不满,很可能会把他给惹火。所以即使感到不公、不满、委屈,也应当尽量先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也许你已经积聚了许多不满的情绪,但不能一股脑儿地抖落出来,而应该就事论事地谈问题。
4.抱怨时要注意场合
美国的罗宾森教授曾说:“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因此,在向对方抱怨的时候,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使用正式场合,尽量避免公开场合。
5.抱怨时要选择好时机
在向对方抱怨的时候要先对时机,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对方正在生气的时候去抱怨,那么无疑是火上浇油。因此,抱怨也要选对时机。
6.抱怨要对事不对人
可以抱怨,但是必须是针对某件事情抱怨,而不是针对某个人。要让对方切实感到你是在抱怨事情,而不是要攻击或贬低对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别人通过一些事实证明自己错了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千万要记住,你抱怨的目的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非让别人对你形成敌意。
7.抱怨不可以耽误工作
有的人在工作时受了极大的委屈,于是就会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对的,等上司给自己一个“说法”。这样一来,正常工作就被打断了,也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其他同事就会产生不满,也会给更高一层的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说你是如何不对了。因此,抱怨归抱怨,但是绝对不可以影响到工作。
其实没有必要去生气
生气是一种既会浪费时间,又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的事情,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引发各种悲剧。仔细想想,生气实在是不值得,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再说了,人生是那么的美好,又是那么短暂,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让生气来占用我们的时间。
古时有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一位高僧谈禅论道,高僧听了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还是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啊!”高僧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高僧笑道:“你还知道值不值得,看来心中还有气根。”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道:“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终于有所领悟,叩谢而去。
我们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样,转瞬间就和泥土化为一体。光阴如此短暂,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说不上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如果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遇到让自己非常生气的事情,可以试着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生气问题。
1.用理智去控制
如果遇到什么让人生气的事情时,最好让理智先行一步。可以对自己进行暗示,口中默念:“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发火是愚蠢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可以在即将发火的一刻时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三分钟!三分钟坚持住了,我开始能控制自己了,不妨再坚持一分钟。三分钟都坚持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这样一来,理智就战胜了情感。
2.转移注意力
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通常会有五种处理怒气的方法,一是把怒气压到心里,生闷气;二是把怒气发到自己身上,进行自我惩罚;三是无意识地报复发泄;四是发脾气,用很强烈的形式发泄怒气;五是转移注意力以此抵消怒气。其中,转移是最积极的处理方法。当你生气的时候,对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往往是越看越气,越看越火。这个时候不妨先抛开令人生气的事情,离开让人生气的地方。去和朋友们一起聊天,或是一个人散散步、听听音乐,这些会让自己渐渐地平静下来。
3.将评价推迟
生气来自对“刺激”的评价,也许是别人的一个眼神,也许是别人的一句讥讽,甚至可能是对别人的一个误解。这样的事情在当时会你使“怒不可遏”,可是如果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评论,你或许认为当时对之发怒是“不值得”的。
控制自己的嫉妒情绪
嫉妒是在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越而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嫉妒心是对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忌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者的一种仇恨心,社会上称它为“红眼病”。一般来说,一个人并不会对所有的人产生嫉妒,只会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尤其是经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龄、性别、学历、地位等条件相似,过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不如自己,可现在却超过自己的那些人。每当与这些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时,嫉妒就会产生,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最后把这种变态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
嫉妒的情绪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症。从本质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围熟识的人。有时,明知道是嫉妒,是不应该的,却无法消除。
一个人的妒嫉心理主要是在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1.嫉妒具有明显的对抗性
嫉妒心理的对抗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甚至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倒。
2.嫉妒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群之中。这是因为嫉妒心理具有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倾向。因为曾经“平起平坐”,或是曾经“不如自己”的人,如今成了“能干”的人,这就会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
3.嫉妒具有不断发展的发泄性
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于行动外,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其表现为言语上的冷嘲热讽,行为上的冷淡,距离上的疏远。
4.嫉妒具有不易察觉的伪装性
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为大多数人所不齿,所以一般人不愿直接表露出嫉妒。在行为表现上会展开“声东击西”,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而是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想要克服嫉妒的心理,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提高道德修养
封闭、狭隘的意识使人鼠目寸光,因此,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与人为善。
2.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出差距和问题。
3.见强思齐
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人有所长也有所短。人固然应该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但还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化嫉妒为竞争,才能提高自己。
4.看到自己长处
聪明人会扬长避短,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5.经常将心比心
嫉妒,往往会给被嫉妒者带来许多麻烦和苦恼,换位思考就会收敛自己的嫉妒言行。
6.学会自我宣泄
当发现自己拥有嫉妒心理的时候,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另外,也可以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等。
烦恼都是自己寻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我们也经常被这些烦恼所困扰。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些困扰我们的烦恼原本是不存在的,可以说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的。其实,只要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把一些事情看开些,不要想得太远,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的烦恼了。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会随风飞舞落下。于是,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