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大家的印象中,长辈在晚辈面前一直保持一种严肃的形象,一种不可亲近的形象;晚辈在长辈面前要恭恭敬敬,不可以有一丝的过分之处。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慢慢亲近了起来,然而有些长辈还是会端着架子,晚辈也总是不能随心所欲。其实,在长辈和晚辈之间也是可以开一些小开玩笑,幽默一下,放松一下的。
在一些现代家庭中,年轻的夫妻往往会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
某女士有四个孙子孙女,经常被他们的父母送来交给她照管。
她告诉儿子和儿媳说:“孙子孙女们来,能带给我双重的快乐!”
“怎么说呢?”儿媳问。
“他们来了,我很快乐;他们走了,我也很快乐。”
这位女士,用幽默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她对儿子和儿媳自己不照看孩子,而总是把孩子送给她来照管的不满。
1853年,法国戏剧家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受到热烈欢迎。小仲马打电报给当时流亡在布鲁赛尔的父亲大仲马时说:“巨大、巨大的成功!就像我看到你的最好作品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
大仲马风趣地回答:“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孩子!”
大仲马是个很懂得用幽默为自己服务的人,直截了当地告诉了小仲马“你是我的骄傲”,一下子就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使父子感情进一步加深。长辈对晚辈除了运用这种平和的幽默方式外,还可以运用一种“打是亲、骂是爱”的幽默方式,这种幽默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
美国企业家艾科卡在里海大学读书时,是800多个毕业生中的第11名,毕业后又被送去攻读硕士生,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福特公司。他父亲很高兴,看到他时说:“你在学校读了17年书。瞧,念书考不上第一名的笨蛋,现在情况如何?”
父亲在笑骂中表现出对儿子现有的表现和成就的满意与自豪,以及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些是长辈对晚辈做出的一些幽默举动,或是一些幽默的话语。其实,晚辈对长辈也同样可以幽默一下。
一天,妈妈让儿子把他的女朋友叫来吃晚饭,儿子见菜少,不肯去。此时妈妈从冰箱里拿出刚从超市买来的“德州扒鸡”,儿子马上就要骑车前往女友家去叫人,妈妈问:“怎么主意变得这么快?”儿子说:“妈,这叫随‘鸡’应变!”
孙子对奶奶做的包子很爱吃,但对她焖的米饭很失望。他幽默地对奶奶说:“奶奶,您做的包子馅多,好吃,一看到它我就流口水。”奶奶听了以后很高兴地说:“那是啊,你奶奶做包子可是有几十年的功夫了。”孙子接着说:“奶奶,您焖的米饭更好,可以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三层饭’吧。”老人不懂什么是“三层饭”,孙子笑了:“上面一层烂,中间一层生,底下一层焦,这不正好是‘三层’吗?”奶奶笑着对着孙子的手心打了一下:“你这张小嘴,还笑话我呢,咱们北方人就是不太会焖米饭啊。”
当然,由于两辈人生长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一样,当然会在一些方面有不一样的认识,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不一致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有思想方面的差异。但是,这丝毫都不影响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互动。
保持童心,像孩子一样幽默
孩子是一个家庭中最具活力的成员,也是家庭中的主角。孩子们有着纯真的心灵,有时候就是这些纯真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常常是表面的、直观的,并由此得出简单幼稚的结论,形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这种看法与成人世界的真实而复杂的事理形成鲜明对照,有着强烈的反差,因此孩子的一些观点和说法便显得较为滑稽可笑,这就是孩子的幼稚所导致的幽默。
孩子的心灵就好像是一张无暇的白纸,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简单、率真,毫无做作与虚伪之态。由此,他们的许多看法和观点也间让许多人忍俊不禁。
有一位父亲把当年结婚照片的相簿拿给小女儿看。
小女孩看着照片,先是颇感不解。继而突然眼睛一亮。“我明白了!”她说,“就是这个时候你把妈咪带回家来,帮我们做家事的。”
当小女孩的父亲回忆起以前的美好,女孩以幽默的言语和父亲一起开心。
有一个小孩,问及自己是如何到世上来的,父亲就用大黄鸟的故事搪塞。孩子问:“爸爸,我是怎么来的?”爸爸答:“是黄鸟叼来的。”“那爸爸呢?”“当然也是黄鸟叼来的啦。”随后,孩子又问了妈妈、奶奶的来历,答案依然如此。孩子愤愤地说:“难道我们祖宗三代男女之间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吗?”
还有一位小女孩问妈妈自己是怎么来的,妈妈便说小孩儿是老天爷给的。小女孩不解地问:“老天爷在哪呀,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等着吧,”妈妈说,“他过一会就来按咱们家的门铃,然后你就过去给他开门。”过了一会,门铃真的响了,小女孩打开门,看见爸爸站在门口,她问:“爸爸,你就是老天爷吗?”
有一位父亲教育他懒惰的儿子:“你看你妈妈,整天忙里忙外的,多辛苦,你也不去帮帮她?”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哼,她是自愿到这个家来受苦的,我可不是。”
当然,有时候,小孩子也会用他那小小的脑瓜来耍弄一些诡计。
一个小男孩回到家里,一手拿着一个冰激凌,母亲问他:“你把钱都花光了吗?”“什么钱也没花。”男孩回答说。母亲问:“有人送给你的?”小男孩摇摇头。“不会是你偷来的吧?”“不是。”“那么你手上的冰激凌是怎么来的呢?”“我告诉售货员小姐说,我的左手要个巧克力的,右手要水果的。然后我说她可以自己伸手到我口袋里拿钱,但是请当心,别碰到我心爱的小蛇。”
儿子的幽默会让母亲大笑一番,当然,如果真有上面故事中的行为,父母也一定要加以引导和教育。
当父母在为孩子所做“傻事”开怀大笑时,请不要忘记鼓励孩子的幽默,对他们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甚至添加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幽默的个小绅士。
以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
很多人在拒绝别人这方面不是很拿手,如果拒绝得不明显,就会让人产生误会;如果拒绝过于明显,又会让人在面子上过不去。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幽默的方式来拒绝别人,就会显得容易多了。
明朝郭子章所着《谐语》里说,有朋友求在朝中当官的苏东坡为他谋个差使,苏东坡就幽默地回绝了他。苏东坡对来求他的这个朋友说:“以前有个盗墓人,掘了第一个墓,内为一个赤身裸体的人,是主张裸体下葬的王阳孙;掘了第二个墓,掘出了汉文帝,这个皇帝是不准随葬金银玉器的;第三个墓里掘出了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盗墓人还想继续掘第四个墓,伯夷说:‘别费心了,我弟弟叔齐也无门路!’”有所求的人听了这个故事,知趣地走了。
在一个酒吧里,两位朋友的谈话如下:
甲:“威士忌加点水,好吗?”
乙:“谢谢!我可以喝点别的饮料吗?”
甲:“当然可以。不喜欢威士忌吗?”
乙:“我好像还没有品尝出威士忌的妙处,大概是还没长大吧!”
甲:“那么,要喝点什么?”
乙:“我喜欢凤梨这些水果掺在一块的综合果汁。”
会话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自然能够酿出快乐的氛围。虽然是同样的意思,如果说“这个我不喜欢”或是“那个我不喜欢”,感觉上则相差甚远。
一位女生爱上了一位男教师,当教室里只有他们两人时,这位女生含情脉脉地看着他的老师,问了一句:“老师,如果你见到有人在课堂上写情书,你会怎么办呢?”
这位老师立刻明白了学生的意思,他马上幽默地讲了一个故事:“我想我会马上去阻止她并让她好好学习的,因为我老师给我讲过一段他的经历。当他同我一样年轻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位女同学的问题,问她能不能在课堂上照镜子,他没有劝阻,结果,这位女生不仅上课时当他的面照镜子,而且还给他打了毛衣、毛裤、毛袜子,后来,他就有了一个只会打毛衣的太太,他很后悔,上课时对我严肃地说,记住,以后当了老师,一定要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就是不能写。”女学生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幽默故事,笑着走开了。
这位老师找到了一个可以相对应的故事,然后将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含蓄地藏在幽默之中,于是就避免了直白生硬地拒绝而引起不愉快。
其实,人不是万能的机器,对别人的要求不可能总是做到,于是有些时候就需要拒绝。当然,拒绝也是需要技巧的,同样是拒绝,有的可以让人欣然接受,有的却会让人怀恨在心。所以,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幽默一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不是一个品格完整的人,他往往会成为别人的需要和欲望下的牺牲品。
幽默技巧大盘点
“幽默”是人们一种睿智的处事方式,它也是一种成熟的、高尚的心理自卫机制。使用合适的幽默,可以化解困难,化险为夷。许多人碰到窘态时,自己哈哈一笑,或讲句自我嘲讽的话,顿时可以解围,使气氛缓和下来。当然,幽默也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它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1.戏谑讥笑法
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了一笔巨款装了一只假眼。这只假眼装得惟妙惟肖,可以假乱真。百万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炫耀他的那只假眼。
有一次,他碰到了马克·吐温,于是照例问:
“先生,你能猜得出来吧?我的哪只眼睛是假的?”
马克·吐温一本正经地端详了半天,终于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百万富翁万分惊异,说:“你怎么知道的?根据什么?我这只假眼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来的呀。”
马克·吐温笑了笑,回答说:“因为你只有这只眼睛还有一点点慈悲。”
这个故事运用了戏谑讥笑幽默技巧。这个技巧的攻击性比较强,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幽默技巧。当然,这纯粹是戏谑而已,并不能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2.极端荒诞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瞎子打伙吃鱼,鱼少人多,只好用大锅熬汤。鱼都蹦到锅外面去了,瞎子们也不知道。他们都没有吃过鱼,不知道鱼的滋味。大家围在锅前,喝着清水汤,齐声称赞:“好鲜汤!好鲜汤!”
鱼在地下蹦到一个瞎子的脚上,这个瞎子大叫起来:“鱼不在锅里!”众瞎子感叹起来:“阿弥陀佛,亏得鱼在锅外,若是真在锅里,我们都要鲜死了。”
这个故事运用了极端荒诞幽默技巧。明明是清水汤,没有鱼,瞎子却称赞“好鲜汤”,这是这个故事荒谬的前提。
3.偷梁换柱法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减法。比如说,如果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
学生:“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这则笑话运动的就是偷梁换柱幽默技巧。这种技巧就是把概念的内涵做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之产生意外。偷换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就越强烈。
4.机械模仿法
有一个学生,先生教了他三个字“你”、“我”、“他”,并用它们造句:“你,你是我的学生;我,我是你的先生;他,他是你的同学。”
学生回家后高兴地把这些告诉了父亲,指着父亲说:“你,你是我的学生;我,我是你的先生。”他又指了指他的母亲,“她,她是你的同学。”
父亲听了很气愤:“我怎么是你的学生呢?我,我是你的父亲;你,你是我的儿子;她,她是你的妈妈。”
受了委屈的学生来到学校,责怪先生:“先生,您教错了,应该是这样的:你,你是我的儿子;我,我是你的父亲;她,她是你的妈妈。”
这则笑话运用的是机械模仿幽默技巧。这种技巧就是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不管情境如何变化,把运用于某一事物上的东西生搬硬套在另一事物上,只是机械地模仿,使其笨拙可笑。
5.窘中求趣法
父亲:“贝贝,你上课时都做了些什么?你不说,你的老师把什么都告诉我了。你老实说,你们班上谁最懒?”
贝贝:“这我哪知道啊!”
父亲:“我问你,当别的同学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瞪着眼睛东张西望的是谁?”
贝贝:“那是我们的老师啊。”
这则笑话运用的是窘中求趣的技巧。这种技巧就是借助片面的、偶然的因素,构成歪曲的推理,使之有一种既荒诞又无谬的逻辑性,机智地将自己从窘境中解脱出来。
6.难得糊涂法
普希金年轻的时候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十分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怀着孩子。”说完,很有礼貌地鞠了个躬走开了。
普希金用的是难得糊涂幽默术,他的“糊涂”让他巧妙地回击了无礼的贵族小姐,使自己很体面地下了台。
关于幽默的技巧还有很多,这里只不过是介绍了一些皮毛。如果大家对于这些有兴趣的话,不妨多研究一下。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充满幽默气息的人。
幽默也不要太过火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会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大家都很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当然了,幽默也不可以太过火,过分的幽默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古怪的感觉,甚至会让人觉得反感。
在幽默的时候千万不要以讥讽他人为乐,虽然这样的幽默在某些场合也会引人发笑,但也往往会使他人受到伤害。
一位中学教师到某地出差时,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一边让进屋,一边指着他手中的提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讥讽的调侃,使教师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其实,幽默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我们运用时机、地点乃至言词不当时,都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与情感。如果幽默不能为人酿出欢娱,却强加给人怨愤、痛苦,这是令人遗憾惋惜的事情。
1.幽默要讲究时机,
在恰当的时候幽默一下,一定会收到可观的效果。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幽默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幽默要讲究时机。
2.幽默要讲究场合
如果仅仅把讲究时机作为幽默语言的准则,那就太狭隘了,因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讲究时机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大环境。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幽默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或者在葬礼上,不合时宜的幽默话语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怨恨。比如朋友正为失去亲人而伤心,你对在灵前落泪的朋友说:“去世的那位先生一定是个个性强硬的人,你看,他现在从头到脚都是僵硬的。”这番幽默几乎可以肯定会受到痛斥。
3.幽默还要注意对象
曾经不止一位幽默理论家这样告诫我们:观察对方的个性、好恶和心情,乃成功施展幽默的窍门。的确,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社会每个成员的性格、心理、教养都不尽相同,意趣更为千差万别,假如你对幽默参与者的个性不够了解,那么你苦心经营的幽默必会报废不少。
因此,在社会交际中,要视对象的不同,注意把握分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关于盲人的幽默,对于真正的盲人就不适宜了。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和氛围,采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恰当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