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田野上的教室
4766300000004

第4章 实验平台:文化人类学课程概况(2)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广西民族大学在努力办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研究专栏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人类学师资队伍,出现了在中国人类学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如徐杰舜教授、袁鼎生教授、周建新教授、韦树关教授等,2003年徐杰舜教授还被中央民族大学评聘为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人类学博士研究生;获得了一大批人类学研究成果,从而走出边缘,融入了人类学的学术世界,成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和中心之一。

四、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学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一个被国内外人类学界认同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二是有一支职称、学位、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是在人类学研究方面已有一大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如徐杰舜教授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汉族风俗文化史纲》,《汉族风俗史》(五卷本)、《新乡土中国》、《磐石:中国民族团结研究》;周建新教授的《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袁鼎生教授的《审美生态学》,韦树关教授的《汉越语关系词系统研究》,黎曙光副教授的《广西粤方言比较音韵研究》等都是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着作。

四是拥有丰富的人类学研究资源。众所周知广西地处南疆边陲,不仅是一个多民族或多族群的地区,而且面向东南亚,还是一个经济社会正在迅速发展的地位,有大量的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可以进行研究。

五是已经在民族学学科中,以文化人类学方向招收了10届硕士研究生,已有7届毕业生,在培养人类学硕士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经过10年的努力,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科已形成三大特色:

1.族群与族群文化研究的特色

族群是近30年来国际学术界热门的一个学术概念,他与民族概念相比,不仅更具有文化性的特点,而且使用灵活,一般不会导致政治问题。广西民族大学以张有隽、徐杰舜、周建新、罗树杰、黄兴球等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团队,近几年来运用族群概念进行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主要有:《瑶族通史、》《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磐石:中国民族团结研究》《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汉族风俗史纲》、《人类学的世纪坦言》、《走进民族学田野》、《无声的危机》等,从而形成了族群与族群文化的研究特色。

2.文化生态研究的特色

文化生态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广西民族大学以袁鼎生、黄秉生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分范秀娟、金丽、马卫华等青年教师组的学术团队,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有《审美生态学》、《生态审美学》、《在混沌的边缘涌现——中国现代述事文化生态策略研究》、《圣经与西方文学》、《文学与宗教》等,从而形成了文化生态的研究特色。

3.语言与交流研究的特色

语言学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民族大学以韦树关、韦茂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团队,从语言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对壮侗语族以及南方族群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主要有《汉越语关系词声母系统研究》、《壮族学习普通话瓶颈研究》、《广西粤方言比较音韵研究》以及对平话人的语言调查,从而形成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特色。上述三个特色在国内人类学界的研究中都处于前沿和领先地位。

由于广西民族大学目前在读的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生有9人,从2005年起陆续有人毕业而回到工作岗位,这一支新生力量不仅壮大了人类学学科的师资队伍,而且他们的博士论文将是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成果,这将极大地推动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

又由于广西民族大学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陆续完成,也将会丰富人类学学科的科研成果,从而推动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再由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在已获得国家期刊奖社科重点期刊奖,以及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的基础上,2005年“人类学专栏”入选教育部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这必将会极大地推动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

由此可见,广西民族大学已拥有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源,并得到了中国人类学界的广泛认同,今后人类学学科在广西民族大学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五、人类学学科与广西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贡献能力

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全部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为支撑的基础学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学逐渐从对小规模社会的研究转向对大规模社会的研究,从以“原始”或“野蛮”的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转向以现代文明社会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型,极大地激活了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从而出现了人类学与各学科之间的互动。

与此同时,由于人类学整个学科具有仰俯天地、贯穿古今、融合中西的宏大视野,从而形成人类学学科的方法论特征,其不仅具有思维方法论的作用,如普同性的方法论、整体性的方法论、整合性的方法论和文化相对论的方法论等等,还具有技术方法论的作用,如田野工作方法、功能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变迁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文化模式分析方法等等,这无疑对其他各学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正是在这个学术背景下,在世纪之交,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发展十分迅速。如人类学与历史学的互动产生了历史人类学,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产生了文学人类学,人类学与经济学的互动产生了经济人类学,人类学与旅游学的互动产生了旅游人类学,人类学与烹饪学的互动产生了饮食人类学,人类学与环境科学的互动产生了生态人类学,人类学与医学的互动产生了医学人类学,人类学与建筑学的互动产生了建筑人类学,人类与分子学的互动产生了分子人类学,等等。

人类学具有如此广阔的视野,如此丰富的方法论,这对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民族多元,经济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之中的广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学术宝库,其一定会从理论和方法论的两个大层面上对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民族团结的研究,可以从历史、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等层面更细致、深入地探讨广西民族团结的历史、现状及其原因,并从中概括升华出规律性的经验,以促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反贫困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深度研究,不仅可以使广西的扶贫工作做得更好,而且可以防止可能发生的返“贫”现象,更可以使广大群众真正走上小康道路。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合,并建立规范的“以人为本”的旅游管理办法,把广西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旅游大省。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动态,全面深入系统地对东盟10国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真正做到认识东盟、了解东盟,从而为南博会的不断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石山地区进行生态研究,不仅要遏止石漠化的恶性发展,还要改造石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占广西总面积30%左右的石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目前处于濒危状态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抢救性的研究,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扬。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进行文化生态研究,可以从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强化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使得广西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上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源远流长的民歌进行新思维、新视角的研究,从而使之得到新的弘扬,这对南宁国际民歌节也将是一个新的贡献。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目前正在向低危人群漫延的艾滋病能真正得到遏制,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凡此等等,都说明人类学一定会从各个方面对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学科建设规划目标及措施

从宏观方面来说,广西民族大学的人类学学科建设需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1.在整合广西民族大学教师资源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以柔性方式引进人才,与有关高校实行人才资源共享,在两年内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人类学学科师资队伍。

2.建立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以利于进一步整合院内教师的力量,利于对外进行学术交流。

3.从宏观到微观强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族群与族群文化、语言与交流、文化生态研究三个方向上形成优势。

4.积极争取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民委、广西社科基金、广西教育厅的课题,以及海外和国内的横向课题,以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

5.加强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建设,并建立人类学资料室。

6.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为学术园地和纽带,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人类学界的交流,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

从微观上来说,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1.支持9位在读博士完成学业,两年内再推荐3~4人报考人类学博士生,并引进1~2名人类学专业博士,进一步扩大高学位人员的队伍。

2.创造条件,帮助一部分已达到教授水平的教师评教授,特别是年轻的教授,进一步扩大教授队伍。

3.聘请3~4位在国内有影响的人类学教授为兼职教授。

4.组织科研力量,完成中国民族团结研究、中国跨境民族研究、中国平话人研究、广西濒危语言研究、广西跨境民族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研究、对越汉语教学研究、民族生态美学研究、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等课题。

5.筹集资金出版《磐石——中国民族团结研究报告》、《互动中的磨合与认同——广西民族团结研究》、《壮族学习普通话瓶颈研究》、《河疍与海疍》、《西域风:焦虑新疆》、《平话人的文化图像》等专着。

6.筹集资金,继续出版《人类学高级论坛文库》。

7.筹集资金,编辑出版《人类学·千手观音书系》,2004年已出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8.组织编写出版《族群人类学》、《乡村人类学》、《历史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导论》、《文化生态学导论》等着作和教材。

七、结语

由于人类学学科所独具“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的特征,可以预计随着2008年中央批准申办的第16届世界人类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人类学必将在中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已经拥有了较丰富的人类学资源,其不仅有一个为学术界所充分认同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还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类学学术梯队,以及一大批人类学研究成果,只要领导重视,大家齐心协力,广西民族大学的人类学学科建设一定会取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