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上下五千年
4764400000033

第33章 “诗仙”李白

作为一个天才的诗人,李白兼有游侠、隐士、道人、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李白上承屈原,下启李贺、苏轼、辛弃疾等,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后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相传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成年之后,轻财重施、任侠好客,名闻川中。25岁之后,李白出蜀,顺江而下,到达江陵,后又从江陵东下,历洞庭、庐山,到金陵,抵扬州,其后又西入长安,小隐终南。此后数年之间,李白又与洛阳、太原、东鲁等地的道士、隐士交游,远近闻名。在这期间,李白也与当时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样,想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他曾经多次投书长吏,干谒求仕。尽管李白献出了“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那样的佳句,但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却并不为之所动。

公元742年,李白得到玉真公主和大臣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从此,李白结束了漫游生涯,开始了宫廷侍从的生活。李白潇洒俊逸的风度和纵横开阖的谈吐,令唐玄宗也不由得为之倾倒,而风流倜傥的唐玄宗也使李白觉得可亲可近。他们畅谈诗赋、游艺、音律、歌舞、书画,让在一旁的贺知章插不上一句话。唐玄宗还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招待他,甚至还亲自拿起汤匙,为李白调羹。

不久,唐玄宗就让李白做了翰林供奉,这是一种在宫中写诗作文专供皇帝、公卿欣赏助兴的官职。李白发现这样的生活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却又无可奈何,常常借酒浇愁。一天,李白正喝得酩酊大醉,内侍跑来传他进宫。可是,无论如何也叫不醒他。内侍着急,只好用冷水浇他的头。好不容易才把他扶上马,送到兴庆宫。此时,唐玄宗正与杨贵妃在花园里观赏木芍药花(即今之牡丹),要李白赶快写几首新歌词助兴。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木芍药,乘着酒兴,诗兴大发,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唐玄宗马上让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起来,自己吹笛相和。李白看到皇帝不顾国事,只知玩乐,而自己也成了他们享乐服务的工具,心情更为寂寞和凄凉。

当时宫中有位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宦官,他的权势很大。皇太子叫他“阿哥”,王公大臣叫他“阿爹”,朝廷中许多大官,都是靠巴结他才取得高位的,然而李白却根本瞧不起他。一天,唐玄宗要李白起草一篇诏书,正赶上李白又喝醉了酒,侍从们弄醒他,把他扶到宫里。他刚刚坐定,就当着唐玄宗的面,要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受到这样的羞辱,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有一天,他看见杨贵妃正在吟唱李白的那一首《清平调》,当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一句时,高力士乘机说:“李白把您比为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实在放肆。赵飞燕尽管才貌出众,可后来因作风不正被汉成帝废黜。李白的用心,您还不清楚吗?”杨贵妃听了这话,便经常与高力士一起,在唐玄宗面前进李白的谗言。慢慢地,唐玄宗对李白冷淡了,而早就把李白看成眼中钉的大臣们乘机落井下石。李白无奈,只得离开长安,再次到外地游历。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55岁的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想辅佐永王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卫国立功。但是,他没想到永王和唐肃宗有矛盾,后来,兄弟俩闹翻了脸,唐肃宗以谋反罪把李璘杀死。李白也因“附逆”的罪名,被逮捕入狱。幸而得到大将郭子仪的营救,他才免于死刑,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李白带着满腔的愤怒、不平和冤屈,踏上了被流放的路途,开始他人生的最后旅程。公元762年,李白病倒在安徽当涂。11月,他在贫困漂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