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败源自细节
4763100000022

第22章 人海细找人才: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3)

③创新型人才:有能力、善应变、敢拼搏、行动富于冒险性、思路新颖、赶超之心重。任用这类人员,一定要委以独立重任,并极端注重工作方法。这类人员是开拓局面、打开通路所必须的,这类人才适合新产品开发部门或营销部门的工作。

④实干型人才:这是任何组织都应必备的人才。这类人才埋头实干、有吃苦精神、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领导者应对这样的人才适当加以保护和关爱。其最适合的工作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部门或主要产品的产销部门。

2.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下属不凡的特质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人才,缺少的只是发现人才的慧眼。

法国的“银行大王”斯蒂芬就是“小心拾起大头针”而被发现的。早在读书时,斯蒂芬就立志要当个银行家。大学毕业后,他鼓起勇气来到巴黎一家最有名气的银行碰运气。结果很不理想,吃了一个闭门羹。然而这位年轻人雄心勃勃,并不气馁。又先后走进几家银行去求职,可是连连被拒之门外。几个月后,斯蒂芬再一次去了开始到过的那家最好的银行,并且有幸见到了董事长,但是又遭拒绝。他慢慢地从银行大门出来,突然发现脚边有一枚大头针。想到进进出出的人可能会被地上的这枚针所伤,小伙子马上弯腰将其拾了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

第二天斯蒂芬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信封一看,天哪!原来是那家赫赫有名的银行发出的录取函。这真是喜从天降,小伙子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原来,斯蒂芬昨天在银行大门外拾大头针的一幕被董事长看见了。他认为精细小心正是银行职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于是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决定录用这个年轻人,正因为斯蒂芬办事负责认真,对一枚针也不粗心大意,所以能在工作中创造辉煌,日后成为法国的“银行大王”。

这个事例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领导者要独具慧眼,善于由显见隐,从貌似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下属的不凡的特质;学会由小见大,从一些细小的事情里,透视出人才的重要特质。

3.识别真假人才

上海一个下岗纺织女工由大饭店的服务员被擢升为该饭店的总经理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叹。

这个女工的丈夫在外办公司,家里并不需要她出外赚钱,但她已经习惯了劳动,不愿意在家吃闲饭。下岗后,她找到一份工作,是在外国老板开办的饭店里当服务员,主要是负责盥洗间的卫生。做这份工作,她没有多想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她勤劳而用心,把盥洗间擦洗得非常干净,一尘不染。首先是顾客感觉到“盥洗间非常干净”,后来外国的老板也听到对盥洗间“非常干净”的称赞。老板非常看中她的认真劲儿,于是,就提拔她当总经理。果然,她不负老板的期望,把饭店治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个事例说明,老板用人千万不要被外部条件所迷惑,可能有些人徒有其“表”。许多公司就有学历、年龄、专业等条件都具备的职工,可是,他们主观不努力,工作态度又差,做工作也挑挑拣拣,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最后成了一个难事做不了,易事不想做的庸人。识别真假人才是选人用人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①假专家。不懂装懂的人,生活中着实不少,有人为爱面子、或为了迎合讨好某人,或为了职位,就不懂装懂。可怕的是,在企业占据重要职位的人不懂装懂,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损失,尤其是技术上问题解决不了还会误了大事。有些领导,求贤若渴,把学者、名人当做专家聘来,后来也大失所望。有些学者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尽管发表了许多文章,出版了不少专著,学术成果显著,但未必就是专家。领导者要聘某些学者为专家时,一定要注意考查他所研究的问题和你们的主业是否相符,是否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名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作为领导,要考察受聘者名气的来历,凡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名气,则比较可靠,而对突然冒出来的名人,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辨明,以避免聘来被媒体炒做出来的所谓名人。

②貌似创新者。有一些人,尤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抱着满脑子的幻想、以一种不循规蹈矩、敢想敢干的精神步入社会。这些人多少有一点才干,虽然有闯劲,但过于自负,常常会捅个大窟窿,令人头痛。对于常常提出新设想的人,领导者一定要考察此人是不是具有过于自负,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缺点。如果有这些特点,就是貌似创新者。这样的人自以为天下老子最能干,只有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都是有毛病的。他们异想天开、一意孤行,如果支持他们的主张,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领导者千万要警惕!

4.从日常谈话中鉴别人才

常言道,言为心声。了解下属的直接方法就是和他交谈。平时,领导要多接触下属,多与下属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下属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从下属的谈吐中初步判断他们的观念、才学与品性。

①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在询问下属“公司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领导如果发现下属不满足于现状,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且想法也不空泛。那么,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可以提拔重用,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②善于倾听的人能担大任。

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能够抓住对方本意,领会其要旨,回答言简意赅的人能担当大任。

因为他们善解人意。善听是一种修养,它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同时,这些人想必是有谦逊的品德,有随和的个性,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天赋。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缜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入微,而且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他们是能担当大任之人。此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启用他们,公司业务扩展获得的成果定会是实实在在。

③“胆小”心细的人比轻易许诺的人更可靠。

在布置任务时,有的下属常说“我担心……”,“万一……”之类的话。乍看起来,这种人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印象。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思维比较严密,能够居安思危,经常考虑到可能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的结果,很有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做起工作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应当给他们加压、委以重任。

一个常轻松说“肯定是……”、“就这么回事!”、“一定成。”、“没问题!”等如此之类的话的人,往往给领导一个爽快能干的印象。事实上,这种轻下断言、轻易许诺的人是靠不住的。轻易断定没有任何困难,这至少表明他工作草率、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轻易许诺是缺乏承诺的诚意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④好夸耀的人不能重用。

这些人争强好胜,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小功劳就沾沾自喜,不时地向领导表功。这种喜欢居功自傲的人常常是功不抵过。

有人通学过各门各类的知识,泛泛而谈,也还有些道理,似乎是博学多才的人。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博杂不纯,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领导者对于凭着某种证书应聘者,应该考察是通学还是博学多才的人。通学者,善于吸收别人的精华,自己没有什么独到见解和思想,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局限在理解阶段。博学多才的人,博学精通,见多识广,但往往不漏声色,甘于在平淡中显神奇;虽然聪明绝顶、博学多才,却不过于炫耀自己;更善于把握来自对方的信息,思考目前的各种情况,立即领会对方的意图;眼光犀利,善于洞察先机,迅速把握有利时机,随机应变;用词准确,辞能达意,沟通能力良好,善于搞好各种人际关系,思维灵活,不拘泥于一格,善于创造新的事物,构思新的框架。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博学多才的人,并不想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洞察对方,相机行事的人。

与人交谈时,有人常把“我”字放在前面,不顾对方的心情与感受,大谈自己的看法,炫耀自己的学识,显示自己的才干,似有怀才不遇之感慨。对这种自命不凡的人,尽管他有些特长,但也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这种人自以为是,自以为什么都懂,恰恰反映出他们是彻底的无知。有了这种夸夸其谈的心态,他们做起事情来会经常不顾领导的意图,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以为这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公司领导被他的夸夸其谈所蒙蔽而重用了他,就会误了公司的大事,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

⑤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人不能使用。

说话模棱两可,公式化的一问一答,善于应酬而胸中无策的人不可重用。

华而不实者,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乍一接触,很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当作一个知识丰富、表达力强、善交往、能拓展业务的人才看待。但是,领导者不要被外表所迷惑,须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华而不实的人,善于说谈,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辨别力差、知识不丰富的人。考察这种人,谈话要多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试办具体的业务。如果此人谈话、做事避实就虚,圆滑应对,说明此人是华而不实者,当副手尚可,决不能独挡一面。

⑥不承认他人长处的人不可信。

在向某一下属了解另一下属的情况时,或者当着某一下属的面表扬另一不在场的下属时,如果这位下属不承认他人长处,拐弯抹角地揭别人的短处,对领导表扬别人心里不服气,那么,此人是不可信的。这种情况表明,不是他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就是妒忌心很强,担心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无论是那种原因,此人都是不可信的。

⑦敢不敢挑战高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实力和勇气。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善于或不敢将自己的才能表述和展示出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外界尤其是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使得人们的一些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人才招聘上也表现得很明显。

在北京大学校园,曾有这样一则广告:诚聘具有网络背景、熟悉互联网、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英语六级、硕士博士优先,月薪要求1.5万元者免谈;熟悉三维动画设计的美工人员,月薪要求低于6000元者也免谈。这则广告引来了众多的应聘者。

一位应聘者如此袒露心迹:“我敢来应聘,是因为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否则我不会来,该公司工资较高,对应聘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天正公司负责人说:“敢要高工资,至少说明他有能耐、有勇气。互联网时代,只有那些浪潮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跟在浪潮后面的人永远不会有出路。我印证了互联网上的规则。即‘第一名可以成功,第二名可以获利,第三名可以谋生,其他的只好靠边站’。我们需要的是有才能和勇气的人。”

8.抓大放小,用人不疑

我们知道,军队里的元帅和将领,是不会亲自冲锋陷阵的,他们的才能在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而现代企业的领导,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但必须具备使用人才、调遣人才的能力,让你的下属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样,你的企业才能永远充满活力,你的创业才能成功。

的确,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做老板的或其他管理人员,也需要“抓大放小”,给你的下属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这是衡量一个老板、一个领导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一看到“事必躬亲”这个成语,我们有许多人肯定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军师诸葛亮。这个为了帮助刘备以及刘备的儿子恢复汉室的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了使摇摇欲坠的蜀政权不至于加速灭亡,可以说做到了“事必躬亲”。可惜的是,诸葛亮的本事再大,也没能力挽狂澜,恢复汉室,最后抱病死在了五丈原。不过,诸葛亮与其说是病死的,倒不如说是累死的,他就是让“事必躬亲”活活地累死了。

诸葛亮的悲剧就在于太相信自己,而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的手下,自然也就没有将别人也可以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没有充分“放权”。因为你诸葛亮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在人的身上的确潜藏着巨大的潜能,人也的确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人毕竟是人,而不是万能的上帝。所以,你不可能懂得天下所有的知识,你也不可能熟练地掌握了天下所有的技艺,你更不可能做完天下所有的事情。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了解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有各行各业的分工,你也就了解了一个成功创业人士要走向成功绝不会仅仅靠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冲锋陷阵。

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也就是它不同于古代作坊式生产,而是以流水线式的生产为基本模式,即集体的力量越来越重要,甚至,任何一个产品,单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是无法生产的。比如电视机,除了发明电视机者,还有设计师、以及每个零件的生产者、安装师等等。如果一个人想造出一台电视机,而且每个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话,天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生产出来。

管理是一门艺术。在实际的工作中,你可能会遇到这种情景,当你的下属由于无法解决某个问题而感到苦恼的时候,你作为一个领导或者老板,你肯定要为他出主意、想办法,提供一些你自己的工作经验或者是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给他。但很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往往会弄巧成拙。尽管你已经用了你认为最温和的语气在对你的下属讲话,但你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出了他的一种屈就的神态。他在表面上可能接受你的建议或者意见,但内心里却未必就服气。这并不是你的意见不正确,或者建议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仅仅是因为你是上司,你的语气中分明含着不相信他的成分,起码在他看来是如此。

如果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不妨对你的下属表示:如果是我,我会对目前出现的这个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那么你呢?以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指导你的下属,不但可以始终保持着你的立场,同时非常自然地将你的意见和想法传达给了你的下属,而他从中却听出了你在与他商量意味,甚至他会认为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来帮他解决问题。这样,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个好的经理或是其他管理人员,他就会懂得“更精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他也会有一副忧烦的面孔——在他的助手脸上。这并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将责任交给你信任的下属,你和你的下属各负其责,各得其所。

具体地说:

1.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除非特别需要,不要把自己的公事包带回家,因为忙了一天,你的心绪和身体两方面都需要迫切地摆脱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