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部队武器装备
4760000000020

第20章 德国(1)

HKP-11水下无声专用手枪

P-11水下无声专用手枪

HKP-11式7.62毫米水下无声专用手枪是德国黑克勒和科赫责任有限公司(HK)于20世纪70年代为水下特种部队研制,1976年正式装备使用,海军蛙人部队的一种专用武器。这种手枪装配一种特制的箭形贫铀子弹,能在地面和水下使用,引起了西方国家海军特种部队较高的兴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种特种编制武器,在问世前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曾经是德国及相关国家的高级机密。

从70年代中期开始,黑克勒和科赫公司共生产了数百支P-11手枪,德国蛙人部队装备了200-250支,其它的都出口到了盟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以色列海军蛙人部队、英国特别航空局、美国中央情报局、法国对外情报局都有装备,其中,美国特种部队装备了约100支P-11水下手枪,大部分由“海豹”突击队所掌握,法国土伦海军蛙人部队也装备了约100支这种手枪。

P-11式7.62毫米水下无声手枪全枪长200毫米,高185毫米,宽60毫米,枪膛长146毫米,膛线方向向右,膛线螺距180毫米,总重量(带弹)1.2千克,枪管(带弹)重量0.7千克,子弹规格7.62x36毫米。P-11水下手枪由两大主要部件构成:枪管和手柄。这种手枪共装配5支枪管,全部密封,通过枪栓旁可折叠转换装置安装在手柄托架上,子弹发射所需要的电能由装配在手柄中间的两组蓄电池提供。

P-11水下无声专用手枪的主要特点是借助电子系统,通过电动控制发射子弹,既能在水下,也能在地面使用,水下有效射程为15米,水上可达50米,特别适合从水下到海岸的秘密渗透行动。P-11手枪在30米距离内的射击效果非常高,丝毫不逊色于黑克勒和科赫公司生产的MP5-SD6无声冲锋枪,能够消灭水下任何敌人,特别是在港口附近水质状况不好、水下能见度较差水域内活动的敌人。尽管P-11的水下射程相对不远,但这并不是什么致命弱点,它可以通过特定的使用方式来弥补,蛙人通常在夜间视线不好、能见度较差的时候发起攻击,敌人不易察觉,很容易秘密接近到有效射程之内。

P-11水下无声手枪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是技术保障比较复杂,枪管再装填工作只能在黑克勒和科赫公司由专业人员进行,使用不够方便;其次,由于主要是在水下使用,海水中盐分较大,手枪各部件间尽管进行了严格的密封,但密封处电子接点也非常容易氧化;另外,用于定期检查手枪电子组件电路状况的特殊维护仪器比较笨重,相当于P-11手枪本身大小的2/3,还必须安装在枪管上使用,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由于特殊维护的需要,在水下携带过程中,P-11射击部件接点处都装配有可拆卸防护垫片,使用前应当除去这些垫片,这一额外操作要求自然会增加战斗反应时间,降低实战效能;最后,生态安全程度较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尽管在公开的材料中没有提到其放射性材料结构,但在产品外包装上则有辐射威胁的间接提示,整枪及枪管组件的包装箱上都有放射性标志,可以推测,由于水下弹道特性有别于空气弹道特性,对子弹比重的要求较高,因而,这种手枪专用的箭形子弹弹芯中使用了贫铀,以提高子弹比重,保障射击效果。

单兵自卫武器——MP7冲锋枪

军事搜索客讯MP7冲锋枪,原称单兵自卫武器(PDW),1999年正式亮相,2000年被德军采用作制式,此后MP7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武器交易展览会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如今的轻武器市场,MP7可谓大红大紫,短短的2、3年时间里已先后出口到17个国家,销售量直线上升,最近又有消息称,美军决定列装MP7冲锋枪的最终改进型MP7A1冲锋枪,主要配给指挥员和后勤人员使用。这个业绩着实让北约另一个轻武器业巨头比利时FN公司眼红,同属单兵自卫武器的P90在市场拼搏了10多年却只销售了几千支。现在看起来倒不是单兵自卫武器没有市场,而是FN公司选错了市场切入时机。

早在1970年代,美国柯尔特公司就已经制造出了单兵自卫武器,这就是柯尔特SCAMP样型枪,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而单兵自卫武器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1980年代,随着各国军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车组人员以及后方的炮兵、维修人员及各种服务保障人员越来越多,要求这些非战斗人员的武器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随身携带,在遇到敌人突然袭击时可以快速还击,而随着防弹衣防穿透能力的增强,则要求用威力较大的单兵自卫武器替代冲锋枪和手枪。1980年代初,北约制定的武器威力标准是能穿透48层标准凯夫拉,而北约现在的标准是能穿透200m处的CRISAT靶板(由1.6mm的钛板和20层凯夫拉组成)。显然发射9×19mm巴拉贝鲁姆弹的冲锋枪和手枪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

1980年代中期,随着小口径弹药技术的成熟,法国的GIAT公司和比利时的FN公司相继进行了小口径单兵自卫武器的研制,GIAT公司研制的武器为ADR,FN公司研制的武器就是P90。1988年P90开始批量生产,其后不久,FN公司被GIAT公司并购。出于市场考虑,GIAT公司最终放弃了5.7mmADR的研制,即使后来两家公司分道扬镳,ADR项目也没再继续。但是P90诞生后正赶上东欧巨变,东西德合并,各国军费减少,北约装备单兵自卫武器的计划搁置下来,这也是P90一直没“火”起来的原因之一。

尽管P90未能引起期待的轰动效应,但是也同样触动了德国的HK公司。1980年代后期,正是G11无壳弹枪研制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于是HK公司以4.73mm口径的无壳弹为基础设想出了近程自卫武器(NBW)概念,并于1990年4月制造出了样枪。后来随着G11的结束,发射无壳弹的NBW方案也终止了,但是近程自卫武器的设想并没有终止。按照北约提出的单兵自卫武器的大体要求,HK公司继续推进NBW的研制,并称其为单兵自卫武器(PDW),同时采用了普通的铜壳枪弹代替无壳弹。2000年,PDW开始列装德军,并被正式命名为MP7冲锋枪。

HK公司之所以将新的武器命名为MP7冲锋枪而不是PDW,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20世纪末,军队遂行特种作战和反恐任务逐渐增多,而许多战斗环境迫使士兵要单手持枪射击,例如:一臂受伤;由于携带主要武器(反坦克火箭,中、远程狙击步枪等)而使一臂不便与另一臂同时据枪;抢救伤员;从建筑物和直升机上攀绳而下;操纵方向盘/棍棒或者直升机、车辆、船艇里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在步兵上、下车和快速机动之时。显然只将其定位在单兵自卫武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对于开拓市场也很不利。后来FN公司也效仿这种做法,不再提P90PDW的叫法。

MP7冲锋枪全枪长380mm,质量1.8kg(带40发弹匣),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采用整体式高强度聚合物机匣,可装配美军标准(MIL-STD-1913)皮卡汀尼导轨,导轨上可安装反射式瞄具。MP7配用4.6×30mm枪弹,弹道低伸,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100m射程上,标准弹头可以穿透CRISAT标准靶板及靶后150mm厚的军用明胶块。在200m处可穿透CRISAT靶板,在50m处对20%军用明胶穿深达280mm。

MP7的人机工效较好,在结构设计上十分注重可操作性,快慢机、弹匣扣、枪机保险等均能左右手操作,除更换弹匣外,整个操枪射击过程完全可以由单手完成。MP7冲锋枪野外分解结合方便,全枪仅由3个销钉固定,只要有枪弹作为“工具”,用弹尖顶出固定上、下机匣和枪托组件的固定销即可分解擦拭。MP7冲锋枪尽管是德军列装后的制式名称,但是与原型PDW相比还是有很多变化的。最大的变化是应德军要求在扳机上方增加了可双手操作的枪机保险,提高了武器使用的安全性。此外枪托托底板部分加厚,握把进行了防滑处理,处理后的握把与USP手枪(通用自动装填手枪)基本相同。为了满足“21世纪士兵装备”(德国版的士兵系统)需要,德军要求MP7能安装更多的激光指示器等辅助装置,因此,MP7冲锋枪在PDW的基础上,在机匣上方安装了较长的皮卡汀尼导轨,小握把右侧也加装了较短的皮卡汀尼导轨,可以用于安装瞄准镜、激光指示器、战术灯等附件。MP7冲锋枪理论射速可达950~1000发/分,与其40发的装弹量相比很不协调。为了弥补这一不足,HK公司最近又推出了MP7A1冲锋枪,主要变化是射速降低了约100发/分。握把的防滑处理也有所变化。

MP7冲锋枪采用伸缩式枪托,枪托可通过2个半圆形导杆在机匣内运动,最大伸长长度可达195mm。快慢机有3个位置,单发、连发和保险位置。前方小握把可折叠,其内侧有可移动的卡销。不需要小握把时,把它折叠到枪管下面,使用时,后拉卡销,小握把便自动弹起。

MP7冲锋枪枪口处有螺纹,平时安装消焰器,也可安装消声器作微声冲锋枪使用,微声效果与MP5冲锋枪相当。

自成系统的弹药体系

MP7冲锋枪采用全新的4.6×30mm弹药体系,目前已有包括钢心弹、被甲弹、空包弹、曳光弹等9个弹药品种在生产。HK公司之所以采用4.6mm口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HK公司在G11无壳弹枪的研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对4.73×33mm尺寸范围的弹药有一定的了解;其二是在1960年代末,HK公司曾和西班牙赛特迈公司为HK36突击步枪样枪设计过4.6×36mm枪弹。这些经验最终都被应用到了4.6×30mm枪弹的开发中。

MP7所使用的4.6×30mm枪弹比比利时P90使用的5.7×28mm(FNSS190)弹还要小,弹头的外露部分也少。与SS190弹采用铜被甲、软钢心、后方填充铝的结构不同,4.6×30mm弹的弹头表面覆铜被甲、钢心结构,经过淬火硬化处理后提高了弹头的硬度,在打中防弹纤维制品后不会变形,保证了良好的侵彻能力。除标准钢心弹外,HK公司与英国皇家军械公司下属的雷德维尔·格林公司(RadwayGreen)合作,研制了一系列能满足军警作战和训练使用的4.6×30mm弹药,包括专为美国市场研制用于战斗和训练的全金属被甲弹;为德国国内使用而研制的变型弹头;在危险的小环境中能立即释放能量的警用弹;专为微声冲锋枪研制的亚音速弹;指示弹道的曳光弹;在50m距离上能击穿俄式防弹背心的训练弹;采用无铅弹头的易碎训练弹,在接触到坚硬物体表面时破裂,既可以在有防护措施的安全地带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如钻井平台和原子能发电站作为实弹使用等等。

MP7冲锋枪可谓一路高歌猛进,已被德国KSK特种部队、宪兵部队以及英国SAS(特别空勤团)装备,现即将被美军装备,并被德军确定为“未来步兵”计划中的武器装备之一。该枪还参加了阿富汗战争、科索沃维和行动。此外HK公司基于4.6×30mm枪弹的新型单兵防卫武器“终极战斗手枪”(UCP)也即将问世,UCP手枪装20发弹匣后质量约820g,与MP7冲锋枪的20发和40发弹匣通用。这是采用横向弹匣供弹的P90和五七手枪所望尘莫及的。MP7原本是以FN公司的P90为标竿进行研制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希望能从P90碗里分一份羹,但是现在看来,FN公司也只有喊“狼来了”的份了。如今北约正在紧锣密鼓地对单兵自卫武器的口径进行选型,HK公司的MP7当仁不让地成了P90的主要竞争对手,究竟鹿死谁手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军、警两用的SSG59狙击步枪

1960年代中期,斯太尔·曼利夏有限公司研制一支现代军、警两用狙击步枪,奥地利军方要求在400m距离上击中头像靶、600m距离上击中胸环靶、 800m距离上对移动靶命中率达到80%。过了几年,新型狙击步枪研制成功。1969 年,该枪正式装备奥地利联邦国防军,并被命名为SSG69狙击步枪。这支新枪集成了当时最新的技术成果,也继承了曼利夏步枪的传统特点,由于性能出色,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装备此枪,如奥地利宪兵突击队、德国的GSG9等。

SSG69枪管采用冷锻工艺制造,即先把枪管毛坯置于一个心轴上(心轴外表面刻有与枪管膛线相对应的纹路),经过机器锤锻,在枪管内表面加工出膛线。同时,枪管外部也刻上了冷锻留下的螺旋型纹路,也有些国家特地把这种花纹磨去。

冷锻工艺的运用提高了内膛光洁度、尺寸精度、表面强度,延长了枪管的寿命,使枪的射击精度也相应提高,而且便于加工锥型枪管,也减小了枪的质量。冷锻工艺是斯太尔公司最先提出的,后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斯太尔公司的冷锻机床加工枪管。

SSG69的枪管只与节套连接,与护木无接触点,这种结构被称为浮动枪管。浮动枪管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很多在二战后研制出来的狙击步枪普遍采用这种结构。

枪管内膛端面的形状对精度影响也很大,SSG69的枪管内膛端面倒角,以保护膛线末端不被外力碰伤或磨损。

SSG69的枪管表面采用磷化处理,无反光,利于隐蔽。

SSG69的枪托、扳机护圈和弹仓等部件采用工程塑料。枪托内部中空,后部装有4层10mm宽的托底板,可以调节枪托长度,但贴腮位置不可调节。与 SSG69同时代的西方狙击步枪如瑞士的SSG2000、德国的SP66等,大多采用漂亮的胡桃木枪托,而奥地利则倾向于采用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枪托和传统的胡桃木枪托相比,质量减小,成型与表面处理工艺简单,耐腐蚀,抗冲击力强,更适合在湿热环境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