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澜国国君姬耀熙称霸天下的野心,由来已久,作为他的左膀右臂的文成王姬伟泽,自是心知肚明的。而他,之所以心甘情愿辅佐他,并非是毫无缘由的。
世人只道皇家子嗣出生好,生来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谁知,皇宫后院,凶险异常,若是没有过人的智谋,没有过硬的出生,便只能任人鱼******成王的生母,便是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小宫女。小宫女生得貌美,惹来君王的眷顾,宠幸过后,便封了才人。才人似乎就是富贵荣华的命,不久便产下了小皇子,君王大喜,赐名伟泽。
宫中上下,莫不在暗自揣测,小才人如此一来,必定是母凭子贵,飞黄腾达之日,亦不远已。谁料想,红颜薄命,福分也薄。皇子出生不满一年,才人还未等到升为妃嫔,便忽然猝死于自己的寝宫之内。
如此诡异莫名的死因,当时轰动皇宫内外,惊动君王。君王大怒,下命严加查办。但最后,终究是查无实证。即便众人心中明了,才人死得蹊跷,到最后也只能无疾而终。
而失去母亲庇护的小皇子,便成了君王不亲的孤儿,童年过得甚为可悲,也使得小皇子,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懂得了生存之道,心智早熟,心窍早开。若不是当时的大皇子姬耀熙的仁慈,劝说自己的生母,当时的皇后娘娘将其领养,恐怕未必能活着长大成人。
从此以后,兄弟二人,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成就了沧澜国君臣二人兄弟情深,忠义两全的美名。
因此,当时皇室立储君的争斗之中,年幼的姬伟泽,上奏天子,请求封王封爵,自愿退出皇储之争。君王感动幼子仁爱之心,便封了文成王。受封的文成王,并没有就此心满意足,因为他退出的目的,便是为了他的皇兄,那个将他从苦海之中,解救出来的人。
那时,文成王姬伟泽还年幼,却已经知晓,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拉拢权贵做后盾。但他所作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如此义薄云天,一心为兄弟举动,让当时的君王深为感动,宣旨皇室子嗣当如他们兄弟两人,手足和睦相处。
世人皆知,大皇子姬耀熙,少年天纵,九岁献计于德圣帝,助其平内乱,安天下,稳固江山。姬耀熙因此才被封为储君的。
世人却不知,那年引得德圣帝头疼的内乱,其实正是他引以为豪的幼子,新晋受封的文成王姬伟泽,首次展露政治才华的大作。为了能让他的皇兄姬耀熙顺利登上帝位,他可以说是阴谋诡计尽出,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沧澜国内,真正的少年天纵,擅长谋略的人,并非当今的沧澜国国君姬耀熙,而是韬光养晦多年,对兄长忠心无二的文成王姬伟泽。
沧澜国的御书房,历来都是商议军政要事的地方。只是这次,御书房里秘密商议的两人的目光,都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方寸之地,而是整个天下。
待得商议完毕,文成王姬伟泽走出御书房时,习惯性的抬首看了看天色。才发现,天色朦胧,已近黄昏。
若是说,姬伟泽抬首望天是习惯使然,而接下来的叹气之声,则是情不自禁了。
近日来,姬伟泽可是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不仅仅是因为国事,还有家事。
姬伟泽疾步而行,想要快速赶回文成王府。他心心念念的人儿,至今还未有消息传来,让他怎能不牵肠挂肚,怎能不忧心如焚呢?
“可有郡主的消息了么?”刚刚下了马车,姬伟泽便直奔书房,书房中心腹之人,早已等候多时。
“回禀王爷,郡主至今尚无消息传来!”心腹之人任武,恭敬的回道。
还没有消息传来么?姬伟泽闻言神色间,不禁有些黯然。
世人只道左相千金贺绮岚葬身于,大烈国的冷宫大火。但沧澜国文成王姬伟泽却坚信,他的女儿姬芷烟,还活在这个世上。
当年,他皇兄为了自己雄霸天下的野心,以皇权相逼,让他将自己的亲身骨肉,当做棋子送入敌国。姬伟泽心中自是不愿的,那可是自己的至亲血脉,不是旁人毫无干系的人。而他的皇兄却说,要的就是这一脉相承的骨血,等将来才好以血脉亲情来维系,才不至于会叛国。
姬伟泽虽然迫于皇权,最终不得不忍痛,将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的爱女,交给他的皇兄。但他,也不是仅仅只知道顺从的人。
他虽然感念皇兄当年对他的恩情,下定决心今生今世,都会一心一意的辅佐他的皇兄。他的皇兄想要国家强盛,他会不留余力,助其达成所愿。他的皇兄想要称霸天下,他亦会全心全力的辅佐。
可是,真正的少年天纵的文成王姬伟泽,在自己的心里,也是有底线的,就是那一脉相承的骨肉亲情。
而他的皇兄这次,触及到了姬伟泽的底线,却不自知。
姬伟泽表面上,虽然对姬耀熙言听计从,可私底下,他早就为了自己的骨血留了后路。
当年他亲身远赴烈国,与其相认之时,便为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够脱离苦海留下了伏笔。他和姬芷烟相约,若有朝一日,不堪重负之时,无需有任何顾虑,他随时会将她接回自己身边。
文成王记得,当时他的女儿姬芷烟,沉默良久。文成王不知那仿若世纪绵长的时间里,姬芷烟想到了什么,也不知她的心中到底顾虑的是什么。文成王当时多希望,女儿能不要顾及国仇家恨,不要去想那天下大事,多希望女儿开口说一句,带她走。
若是姬芷烟当时开了这个口,他便会不顾后果的,将女儿带回自己的身边,补偿她多年来未曾得到天伦之乐。
可最终,他的女儿姬芷烟,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目光坚定的望着文成王,说道:“女儿虽然年幼,却也非不明大义,不知轻重之人。女儿今日得知身世,知晓当年父亲大人,也是迫于无奈,才会有了今日的骨肉分离,心中虽然仍有怨言,却也并非不能谅解父亲的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