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依旧是一个谈得多,一个听得多,可谈话当中有着舞斗。男欢女爱,一个似舞,一个似斗。薛平贵与代战公主,苏小妹与秦少游,仿佛文人的游戏更添色彩。
胡兰成故意接近张爱玲的世界,说起张佩纶和李菊耦以诗为媒的佳话。张爱玲很高兴,将两首诗抄给他看,可是她又随意而肯定地说出:祖母并不太会写诗,这两首都是祖父改的。张爱玲随意就将佳话破坏,将显赫的背景说得一无是处。
张爱玲曾经亲眼目睹了浮华世家悲凉的迁徙,因而她更加渴望平稳真实的人生。这种渴望和尊敬,给了她哪吒般的重生。这样的破坏使得这男子愕然,同时也泰然。好在自己的布衣背景不用计较了。
在这乱世,只有孤地,只有封锁,只有时空,只有人物了。背景,往往忽略不计。相识,慢慢在日月里就这样融化……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爱玲说】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
在爱情面前,再不寻常的女子,一旦真正恋爱了,她便和其他女子一样:开心、烦恼全在脸上。对于此点,张爱玲也不例外。
自从胡兰成与张爱玲有了那一封信一首诗一句话之后,关系便豁然开朗,渐渐近了起来。胡兰成每隔一天就去看望张爱玲,俩人在一起谈论共同喜好的文艺。就这样三四回之后,张爱玲便忽然很烦恼,也很凄凉,表现出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并且在他走了之后,送给他一张纸条,叫他不要再去找她了。
胡兰成,何许人也?他自知一个女子如果没有爱上一个男子,断然是没有烦恼可谈的。他自信这必是恋爱当中一个必须跨越的台阶,一旦越过,水到渠成。
于是,胡兰成在张爱玲送纸条的当天就去见她,结果终归是年轻的女儿家,张爱玲还是欣喜接见。当真是过了这一个坎儿,两人以后便是和其他小情侣一样,天天黏在了一起,对方的心都变成了透明的,再也不必凭借任何托词来遮遮掩掩了。
胡兰成那时候在南京供职,但每个月总是要回上海小住几天。以前脚步一直在自己的妻子那里——美丽园。现在,便马不停蹄地来看张爱玲,急匆匆,仿佛丈夫对自己的妻子说:“亲爱的,老公回来了。”
那时候,只要在上海,胡兰成便一整天和张爱玲黏在一起。真是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出去游玩都不好,只是独居一室,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儿。相见恨晚,这时候,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真正要论年龄、经历、观念、审美观,乃至整个为人处世的方式,张爱玲都与胡兰成截然不同,这样两个没有一点点相像的人聚在一起倒真的新鲜差异。张爱玲冷淡自私,不喜欢关注外界,恰好与胡兰成的多情、热闹形成两峰对峙。可是在双峰对峙之间,又有热流排山倒海;两个人交谈甚欢,轮回轮换,日月风云,历史戏文,艺术起居,仿佛两个人真正容纳在这天地间。
这对于他们二人都是格外的新鲜。胡兰成阅女人无数,显然已经是情场老手了,还是第一次与这集大雅与大俗于一身的独特女人在谈恋爱,新鲜中满是欢愉。
张爱玲恰好是情窦初开。她天真、直率,将人性的矛盾演绎到淋漓尽致:小女儿家的格调,老人的思想。
在此时的胡兰成看来,幼稚与老道,琐屑与庄重,物质与精神,一切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东西到了她身上都和谐地融成了一种特别令人不安的魅力。
当胡兰成提起他在《天地》杂志上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那张照片。第二天,这小女子赶紧写下:“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当然是这骄傲的女子接纳了胡兰成的爱,尽管告白得这么奇怪。
从尘埃里开出来的花是张爱玲全盘托付的心。每当胡兰成回了南京,张爱玲也便伤感无限,满腹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一旦动起感情来简直是飞蛾扑火。她这样委屈地对胡兰成说:“你说没有离愁,我想我也是的。可是上回你去南京,我竟要感伤了。”
当然这天才女子,自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张爱玲不是一般女子,没有离别的缠绵悱恻,却有心痛的黯然神伤。
在胡兰成看来,张爱玲有很多思维习惯,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张爱玲从不悲天悯人,同情与慈悲在她这里是极其稀罕的。
他觉得她是自私的,可是偏偏又觉得她的自私不是小气,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耀眼。她的心狠手辣让人咋舌,就像小时候宁可看着别人的柿子在抽屉里白白烂了也不肯去告诉他,出于很深的自尊心,她要保护自己,保护得好好。然而,她又是顺从的,在胡兰成的面前,这个女子可以低到尘埃里去。
张爱玲和胡兰成在一起,似乎总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胡兰成说什么,她都觉着这是“攀条摘花香,言是欢气息”。
胡兰成常常惊异于这女子的惊人天赋,无论是文学还是生活。
对于父母,童年,在中国大部分人的心里都是心存感念,特别是像胡兰成这种在乡野的柴扉中长大的孩子更是觉得父母养大自己不容易,自当感激。可是张爱玲是不同的,她不重视这些感情,连自己的亲弟弟来了,也拒之门外。
张爱玲和胡兰成在一起的时候,是单纯的女子,是让中年男子禁不住靠近的那种。她喝浓茶,吃黏黏的东西,不常常买东西,可是嘴巴总是亏不得的。每天必须吃点心,把自己调养得像只红嘴绿鹦哥。当然有多余的钱的时候,她便为自己买衣服、胭脂,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她就打扮给他看。
她常常对自己进行的淑女化教育感到好笑,甚至有一种大快淋漓的感觉。她告诉自己心爱的男人:“母亲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千金小姐,这个西洋化的漂亮妇人从女儿小的时候就有心要训练她做个淑女,教她如何巧笑,如何在镜子里寻找自己最美丽的表情,告诉她没有幽默的天才就不要乱说话,可她到底令她母亲灰了心。”
张爱玲对胡兰成说:“我母亲教我淑女行走的姿势,但我走路总是跌跌撞撞,在房里也会三天两天撞着桌椅角,腿上不是磕破皮肤便是淤青,我就用红药水擦了一大片,姑姑每次见了一惊,以为伤重流血如此。”这样说着说着,连张爱玲自己都逗笑了。
胡兰成看着张爱玲在这里对着自己单纯地傻笑,自己也走了表情。这个多情而又滥情、在政治圈子里经验老到的中年男子,内心不禁温软潮湿,他觉得张爱玲对他怎么能这么亲呢?可是感情在这女子身上能驻留多久,他为自己担心起来……
这年轻的女子,不知道对面的男子究竟如何,她只是爱着,她傻乎乎的。
完全没有天才的风范了,在他这里,她只是他的女人。
胡兰成本来就不是一个专情的男人,即便和张爱玲你侬我侬的时候,他有的也只是名士艳遇之后的自我满足的快乐。张爱玲曾言语:“如果我是你的一颗泪珠,我会落到你的唇间,长驻你的心里;如果你是我的一颗泪珠,我一辈子也不会哭,因为我怕失去你。”女子,多让人心疼。终究是“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可是,胡兰成竟然连谎言也不愿意说。他告诉张爱玲,虽然他身处南京,但是并没有相思,每次小别,也全无愁绪,就像是刚过了热闹放纵的灯节,对于新来的平常日子倒发现另有新意。
对于女子而言,爱情就应该是朝朝暮暮,因此,银河分离是泪水满河,可是对于这滥情的男人,朝朝暮暮显然是麻烦。他还感慨:“只说银河是泪水,原来银河清浅却是形容喜悦。”听着他这样无理的有理,张爱玲真的沉默了。
张爱玲出于自尊,没敢进行更多的表白,却无法排解相思,只有写信给他。他将信捧在手上,自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沉甸甸的感觉。但跟责任全无关系,他有爱,但不是满满的牵挂。
一次在上海的时候,胡兰成晚上从张爱玲家里出来,顺道到朋友熊剑东家里。正好朋友在打牌,他坐立不安在旁边待了一会儿,想要啸歌,想要说话,想要将心底的乐释放出来,于是,他便这样执拗地回家了。何等的洒脱!狂放到无以比拟的名士派头,深深迷醉了不谙世事的张爱玲。
张爱玲爱他,想他,念他。虽然,本质上他并不怎么好。
张爱玲跟自己的好朋友炎樱谈起:
貘:嫉妒这东西真是……譬如说,我同你是好朋友。假如我有丈夫,在他面前提起你的时候,我总是说你的好处,那么他当然,只知道你的好处,所以非常喜欢你。那我又不情愿了……如果是你呢?张:我也是要嫉妒的。【《双声》,《张爱玲文集》第四卷。】
张爱玲曾经在自己的《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这样描述过:“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
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
是,就是这样的。张爱玲当真就是这样爱着这男子。他们常常在一起谈论他们共同的朋友苏青。
苏青,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少奶奶,和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孩子办事业。和男人抢饭碗,这女人是颇受非议的。
张爱玲是喜欢苏青的,她赞美道:“苏青的美是一个俊字。有人说她俗,其实她俊俏。她的世俗也好,她的脸好像喜事人家新蒸的雪白馒头,上面有点胭脂。”
在爱情里面,人们总显得斤斤计较。一次,胡兰成在苏青家里,张爱玲正好也去。三个人不期而遇,显得十分尴尬,再开化的中国人都摆脱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因子。张爱玲自然明白,其实没什么。但还是心里难受,她嫉妒、委屈。她终归也只是寻常女儿的寻常性情。
张爱玲说过:“恋爱的定义之一,我想是夸张一个异性与其他一切异性的分别。”在他们相见甚欢的日子,他显然是一位高大遮天的真男人,她只是一个需要疼爱的女孩。这时候,她不管不顾:“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她傻到:“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因为,她爱他。张爱玲说:“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那么情真,那么意切!这时候,她几乎忘了自己……
倾城之恋
【爱玲说】当我们都老的时候,我希望——还能吻着你的牙床,直到永远……
婚姻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算什么?是一辈子的托付。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们女儿家,只因为爱这个男的,那时情浓,不管不顾,仿佛天地之间,忽然一切的事物便可以化为乌有。与其说是女子的盲目,倒不如可怜真是情真一片。
在张爱玲看来,真爱的境界莫过于轻轻问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在胡兰成看来,她是一个清俊的女子,仿如欣赏一句古色古香的中国诗词,一阕,一首,字字珍贵。或是欣赏一幅日本的漫画,一尊唐朝的瓷器。只当是观赏,没想到自己却融于其中。是幸运?是枷锁?
有些东西,名贵、精美。远看,已经够美。近观,却惹尽尘埃。
他没想过要和张爱玲结婚,张爱玲也不会主动要求和他结婚。然而,人生的道路往往变幻莫测,或者,叫顺其自然。
胡兰成公然抛开家庭,搞婚外恋,他的夫人英娣大闹要离婚。在这个多情的男子看来,他是不情愿的,毕竟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男人往往将此分得格外清楚。可是,女人怎么也无法将两者隔离。
英娣的大闹,胡兰成也只能答应。离了吧!
离婚那天,这薄幸、多情的男人还是流下眼泪,去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一直觉得,自己对胡兰成的感情,清冽、纯粹,这男子本该就是她的。她等的也是这样的结局。接下来该如何?那就顺其自然。于是,1944年8月间,他们结婚了,那年他38岁,她23岁。
胡兰成考虑到时局多变,自己的前途叵测,为了不连累心爱的人,没有举行仪式,只是写下一纸婚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上句是张爱玲撰写,一个女人对于一个男人的终身托付;后两句是胡兰成撰写,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的盟言承诺,旁边写上炎樱为媒证。
虽然结了婚,但是只是一纸婚书,也就是一个承诺而已。他们显然都不是俗人,不管不顾,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无限的爱意,在空气里将两个人狠狠地黏在一起。从此,便希望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死生契阔当真难料,唯有这“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以依持。这一刻,闭着眼睛都是幸福。
张爱玲与胡兰成结成姻缘以后,外面的时局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张爱玲对政治的意识是相当薄弱的,只关心自己,感觉这个世界似乎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大。可是,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男人和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来。”胡兰成是张爱玲活了23年结交的第一个异性知己,并且结婚了。
一个彼此相爱的异性发自肺腑的欣赏、理解与喜爱,感情笃深可见一斑。张爱玲说过:“清晨,放一点轻音乐,摸摸你耳朵,‘起床啦!’中午,我做菜,你洗衣服,也为谁洗碗而吵点小架;傍晚,手拉着手到河边看日落,感叹人生美好;夜晚,我们相拥而眠,踏实的连梦也懒得做。偶尔你还帮我挠挠痒,我也帮你画画眉,生活的安稳而知足……(小声的)嘘……请不要吵醒我的梦,谢谢!”
这就是生活,这便是甜蜜。温风习习,全是暖意。
张爱玲是这样的大雅大俗:“当我们都老的时候,我希望——还能吻着你的牙床,直到永远……首语:现在的你是否泪如雨下?就如同帖子背景的雨滴,无息滑落……”
或许,爱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你身上有几颗痱子,屁股上面长痔疮么?真的,就是这样的具体。
和胡兰成,自己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张爱玲不是自私、冷艳的。她挥洒了个性当中最自然的成分,和胡兰成在他们的小天地里“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张爱玲极其艳丽,到波澜壮阔。就算是平常的事物,到她的手上也变得石破天惊了。“当我正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词来修饰我们爱情的时候,却发现它对于你来说却只是个不可数名词……”好不让人艳羡啊!
张爱玲是理性,又是极其感性与敏感的。胡兰成觉得自己很多地方是在张爱玲这里才得以矫正的,人说琴瑟相和,胡兰成也是在张爱玲这里才拨弦弄琴的。他们之间谈起音乐,胡兰成一味地靠近张爱玲,想必这女子学了六年的钢琴,对于贝多芬这个大师级的人物肯定有顶礼膜拜之意的。胡兰成说自己曾经在香港的时候常常买到贝多芬的音乐,强迫自己努力听,也好得一点熏陶,而没想到张爱玲却是一句自己不喜欢钢琴。这句话,显然让胡兰成若有所失,可是仿佛又爽然畅快,心头的疙瘩又顿时得解。
胡兰成作为一个男人,中学以来就不屑于京戏、绍兴戏、流行歌曲等民间艺术。但在张爱玲的指点下,胡兰成明白了里面的好处,也感兴趣了。
《大学》里所说:“所谓诚其意者,兀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男子觉得,只有这女子存在,他才能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