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4697800000014

第14章 第四讲(2)

法念住就是全心全意安住在观法上,比如说觉察五盖。

定。按照实修的次第也可以分为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道四个阶段。定根是至少能够证得近行定,专注力能够变得稳定而清晰,消除内心的不安和混乱,可以作心的主人。

定与心清净道相关,就有近行定、遍作定等。

定与慧清净道相关,就有空定、无相定、无愿定等等。

这些在《清净道论》之中都可以完整地学习。

有一些人误解,以为说打坐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入定,这个其实就是无记、昏沉,这样去坐久的话,大脑就会退化,记忆力会越来越差,以无记业会堕愚痴的畜生道,所以要能够保持正念,要用真心觉照当下的身心实相,不要用意识心去造作。

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有四种: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和忍总持。

法总持就是能够不忘失佛的教法,又称之为闻总持。

义总持就是不忘失佛法的义理。

咒总持就是菩萨依定起咒解除众生的苦厄。

忍总持就是如实把握内外世界的真实相。

咒——其实要知道就是光音波。首先是通过一直向内觉察,然后真正的智慧生起来,与天地宇宙这个运行规律没有障碍,一直互动一直相通,这样智慧的光明会焕发出来,焕发出来以后这个光是以一定的频率存在的,我们现在可以容易理解了,我们懂得了电磁学,懂得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四个方程式以后我们就知道,原来光和电磁是同一回事,它是有一定的频率存在,把这个频率记录下来就是咒。

所以其实我们为什么说懂得声音,你就小开悟了?因为一个人如果你懂得药师法门,你听他说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他五脏六腑有哪一脏腑是虚的,声调有变化。

释迦佛再次叫着文殊菩萨的名字来开示说,曼殊室利啊,如是当知,宝月智严佛的圣号有无量的功德,威神力不可思议,如果听闻的人所有的愿望都能得满足。

第二个要点就是一切修持只是持名。

持佛名号就能够获得圆满的无量功德,这个是诸佛的甚深境界,难可了知,持名是如来殊胜的善巧方便,我们一切念佛号、诵经、讲经、供养、学戒、参禅、持咒,其实都是持名,持名就是圆修佛的身语意事业功德。

第三尊佛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六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圆满香积,佛号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应、正等觉,有无量亿万菩萨围绕,现在说法。】

这一节就是释迦牟尼佛开示说,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东,经过六恒河沙数佛世界,有一个佛国世界叫做圆满香积世界,在此世界中教化众生的佛,他的尊号是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在无量亿万菩萨恭敬围绕之中,正在宣说大乘佛法。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四个字——“现在说法”,七佛药师每一佛都是“现在说法”。

我们读到、见到、听到《药师七佛经》,听闻药师七佛名号都是药师七佛现在说法的当机,都是佛现在正为我们演说妙法,就在我们身中为我们说药师法门。

这是第三尊药师佛,介绍他的世界,名为圆满香积世界;介绍他的德号,名为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因地四大愿

【曼殊室利,彼佛如来从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发四大愿。云何为四?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作种种屠害之业,断诸生命,由斯恶业受地狱苦,设得为人,短寿多病,或遭水火刀毒所伤,当受死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横死.乃至菩提。】

这一节就是讲第三尊药师佛四大愿的第一愿杀里生恩天有道。

第三尊药师佛的愿力很奇特,就是专门怎么样?拔济那些业障最重的人,比方说犯杀生、犯偷盗、非常傲慢、然后犯戒等等这些恶业众生,他的愿力都能够把他们拔济出来,而且让他们成就。这一节可以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释迦佛开示说,曼殊室利啊,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在因地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发了四大誓愿。第一大愿是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从事各种屠宰、伤害生命的行业,由此恶业应受地狱苦刑,从地狱里面出来投生为人的时候,余报也会让他短命、多疾病,也容易遭受水灾、火灾,为刀和毒药所伤害,并且随时感受死亡危险逼近的痛苦,如果能够听闻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名号,并且至心称念佛名,仗佛功德力的加被,所有的罪恶业障都能消灭,无病长寿,不会遭受飞来横祸而意外死亡,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点,第三尊金色宝光药师佛所发的四大誓愿极为殊胜,都是帮助众生消除极重的恶业。第一愿是消除犯杀的恶业;第二愿是消除犯盗的恶业;第三愿是消除傲慢的恶业;第四愿是消除犯戒退菩提的恶业。你看这些造重业的众生都能够得到药师佛的加被。

第三个要点就是这四大愿见地都非常高,甚深甚深,可以含摄全部《维摩诘经》的修法,可以含摄大手印的见、修、行、果。比如说《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之中,维摩诘对大迦叶尊者说法:“若能不舍八邪,人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

维摩诘生病,很多的国王、大臣,几千人都去看望他、探病,他是大居士,所以佛陀也决定派弟子们看望他,派这个弟子也不敢去,派那个弟子也不敢去,为什么?因为维摩诘是古佛再来,而阿罗汉弟子们见地不透彻,老是被他批评。派大迦叶去,大迦叶不敢去,他就说了一段话,说:“我曾经遇到维摩诘居士,他就给我说法,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

如果只能够在舍八邪的情况下才可以解脱,那怎么样?这种解脱不是真正解脱,因为什么?因为你这种解脱是受条件限制的,你要舍八邪才能解脱,就是说要有个条件你才能够解脱,那怎么样?有条件的都是生灭法了,解脱是不生不灭法,所以维摩诘才说,不舍八邪,人八解脱。所以我们要懂得持戒的真精神,戒行清净而不执著,不会去执著持戒之相。

因为解脱是指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外显环境境界的影响,不受任何知识体系的局限,这样一种完全独立的主体性,绝对的自由,心彻底地空寂下来了,止息向外的攀缘,止息了内在妄念的喋喋不休。如果说你一定有一个相,那还是没有真正解脱,你一定要舍八邪才能够入八解脱的话,那个不究竟,当然在凡夫众生没有达到那个境界,还是要努力行持的,不可以以这个高的见地来做借口。

第四个要点就是,为什么念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名号能够令造杀业的众生都能够恶业消除呢?因为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个“杀里生恩天有道”,真正要杀的是什么?要杀的是我们内在的负面能量,要消除的是内在的负面能量那个能量结,因为念佛名号就是内在的灵性生命觉醒,要杀的是我们分别、执著的妄心,要消除的是负面能量。

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给我们造成了制约,我们只接受所谓好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而排斥和极力隐藏那些消极的负而的情绪,而事实上负面情绪生起来的时候,它的能量由于我们不肯面对,所以它就会在我们身体里面形成痛苦之身,使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僵硬和麻木。念佛名号能够使我们消除负面能量,能够完全地接纳自我,进而获得绝对的自由,所以就能够“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横死,乃至菩提”。

说得更浅显一点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要消除负面能量,就比如说痰湿体质、血瘀体质这些都要能够把人体内的三浊:浊水、浊气、宿便等滞留在身体里面的都要能够排出来,才能够无病长寿。

比如说水如果滞留在肠胃之间就形成积液,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湿热;流注到四肢就会形成水肿;堵塞在毛孔就是湿疹,遇到风寒就化作痰;遇到血瘀就形成囊肿,卵巢囊肿,附件班肿,这是遇到血瘀就形成囊肿;积于胃就容易呕吐和恶心,上行于头就会眩晕。

我们要用药师法门来调理,一个是每天都可以做一下按摩腹部,平躺,以肚脐为中心按摩,或者是从膻中穴一直往下推腹部,这样都可以让这些三浊容易排出来。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作诸恶业,盗他财物,当堕恶趣,设得为人生贫穷家,乏少衣食,常受诸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衣服、饮食无所乏少,乃至菩提。】

这是第二大愿盗亦有道事在人。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因地发第二大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作种种恶业,盗窃别人的财物,应当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中,即使转生到人道中来,余报也会让他生在贫穷的人家,缺乏衣服饮食,经常受种种的苦难,如果能够听闻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名号,至心称念,仗佛威神力加被,其人所有的恶业全部都能消灭,衣服饮食都很丰富,直到证得无上佛果。

第二个要点,从药师法门的内层义来说,第一愿是消除负面能量,活出完整的人生;第二愿消除犯盗的恶业,就是指消除心灵的贫乏,这是人人都需要修的。所以你不要认为说我没有犯杀生的业、偷盗的业,这个愿跟我不相干,其实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消除负面能量,都需要消除心灵的贫乏。一个只知道追逐物质享受和外在成功的人,在心灵上都是乞丐,他们认为现实物质世界的享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消费主义从美国等西方国家蔓延到正在经济崛起的中国,而中国人过去几千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地崇尚金钱和外在的成功,当代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地变本加厉的竞争的环境。物质文明越发达,人如果内心迷失的话就会越担心自己活得不如别人好,走出去没有面子,内心缺乏安全感。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像一个国王一样,所以他不断地向外去追逐,但是他的内心越来越像乞丐,每一天都活在生存的焦虑和深度的恐惧之中,没有的时候拼命追求,想要得到更多,而一旦得到以后,又害怕失去,永远都是在患得患失之中,没有片刻的安宁,这都是因为心灵贫乏的缘故。

我们都知道贪婪和愤怒是不好的,但是为什么难以消除呢?因为问题背后的问题正是我们心灵的贫乏,心灵贫乏导致了深层的生存焦虑和恐惧,内心的恐惧就使我们或者试图抓住财产,或者试图抓住某一个人,或者是执著于某一种思想和观念。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在第二大愿之中就开示我们,要丢掉那些恐惧,真正地消除心灵贫乏,就要当下把我们内在的恐惧丢掉,因为我们本自具足,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真正能够放下一切执著,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因为我们本自具足。

真正的能够丢掉那些恐惧的话,我们失去的是锁链,而得到的是整个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跟我们的本觉相应,就是与宇宙融为一体了,就是融入到本觉的智慧大海之中,就是法身智慧觉醒了,所以这个时候,内心深处不再恐惧和焦虑,充满了安祥自在,我们就是真正地成为法王子了,快乐和自在向我们靠拢,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灵性财富都会向我们聚集,有智慧和福德的人也会乐于与我们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人的理想——内圣外王。内在是圣人,外显的事业也非常成功,这是真正懂得称念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名号,正如经文中所说:“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

第三个要点,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幸福是取决于心灵的光明是否显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金钱虽然能够带给人欲望的暂时满足,但绝对不能消除生存的焦虑和面对死亡的恐惧,不能够使我们真正地获得内在的内心的安祥,心灵的安祥需要智慧的滋养,心灵的明白需要智慧的顿悟,所以要修学药师法门。

有一个公案是那洛巴有一次问他的上师谛洛巴尊者说:“我应该再求法吗?”

谛洛巴说:“得法以后复求法者如饮海水求止渴,愈饮愈渴。”

那洛巴又再问:“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是否只是需要对已经学过的教法细细地去思维就可以了?”

谛洛巴尊者就回答说:“于教法越细思考抉择,越容易深陷于分别念的罗网之中。”

那洛巴再问:“那我是否应该注重于禅修呢?”

谛洛巴就回答说:“如果不舍贪执,禅修有何益处呢?”

那洛巴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么问了,只好又来请求谛洛巴尊者开示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谛洛巴就用一首道歌来回答他。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窍诀,但实际上,我们整体的把握就是一切不执著。道歌说:

一切所知皆缘起,缘起即无生性空。

未达缘起空双运,福慧资粮当勤修。

无执乃是扼要义,纵使执于极细事,

亦如蝇虫为漆粘,随汝所作一切事,

应当全然离贪著。

道歌的意思就是一切不执著了。

我们也可以引用《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上面,维摩诘居士对须菩提说法:“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灭痴爱,起于解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

《维摩诘经》的要旨就是不二法门,不著、不舍一切法而具足一切法,不著一切法,不舍一切法,具足一切法。不执著世间法,不舍离世间法,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不执著出世间法,也不舍离出世间法,具足一切法,这其实就是金色宝光佛因地第二大愿的主旨精神,所以说这四大愿看起来经文很短,它就可以含摄全部的《维摩诘经》,这不是虚言。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更相凌慢,共为仇隙,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各起慈心,犹如父母,乃至菩提。】

这一节是第三大愿凌慢豪雄除业障。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因地发第三大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互相欺侮、轻慢,产生仇恨,如果听闻我金色宝光佛名号,诚心称念,由于佛功德力加被,众生都会生起慈悲心来,互相尊重,犹如对父母一样,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点就是从药师法门的内层义来说,第三大愿消除傲慢的恶业,其实是什么?其实是消除众生内心深处的执著。众生的傲慢往往是来自于执著自己在世间法上的成就,或者出世间法的成就,他以此为荣,以此为傲,甚至于成为他生命的重心和支柱。

有些人他执著于世间法的成就,他的重心是事业成功,或者有些人的重心是家庭幸福,他也会来学佛,但只是作为点缀而已,不是他的重心,就好像京剧迷的票友一样,他有时候也会跑到台上去唱一下,去喊两嗓子,但是他从来不会认真,从来没有当真,这样当然要解脱要成就是有困难的。而如果你查那个根源是什么,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执著,他以世间的某一样东西作为他生命的重心,他没有以解脱作为生命的重心,所以不管他看多少佛经,他难以真正地契入。